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一人守山巅 换来万家乐 溆浦县畔坪村:田儿冲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7 10


一人守山巅乐家万来换 换来万家乐

1月24日,云雾笼罩。罩笼雾云被会都路的山下的盘山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上山的路都会被云雾笼罩。

1月24日,农历除夕,单位同事送来过年慰问物资,平常冷清的山上一下子热闹起来。

1月24日20时许,溆浦县油洋乡长坡村,村民通过有线电视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① 1月3日,贺介先在检查信号接收天线的高平台设备。他说:“山上风大,这个配件通常最容易损坏,需要密切观测。”

② 1月3日下午5时,溆浦县雷锋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贺介先通过观看各频道电视节目,查看信号发射是否正常。

③ 1月3日下午,一台数字电视发射机出现故障,贺介先及时请来厂家人员进行检修。

④ 1月4日早上,贺介先认真填写频道值班日记。每天设备的运行情况,他要一一记录在案。

⑤ 山上很少有人来,饲养的三只狗成了贺介先平日里最好的伙伴。

矗立在高山云端之上的溆浦县雷锋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发射塔。

图/文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通讯员 张微渺

1月24日,农历除夕,在溆浦县城附近海拔960米的雷锋山顶,值守员贺介先和同事在广播电视转播台机房查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信号正常发射。

该转播台于1987年建成投用,2018年机房改造扩建,可帮助解决溆浦县25个乡镇(合并后)的群众收看电视节目。

贺介先今年64岁。2000年,他主动向单位请缨,与其他9位同事一起上山值守这块阵地,5人一组,半个月一轮换。因山高路陡,山上生活枯燥,物资缺乏,到2005年时,转播台只剩下了贺介先一个人。2016年,他本可退休,但由于没有人愿意上山来,他选择了继续坚守。2018年起,溆浦县广播电视台安排了4名职工,轮流上山和贺介先一起管理转播台。

每天清晨6点前准时开机,晚上12点后关机。白天每隔一个小时巡查一次信号线路接收情况,晚上每隔两个小时巡查一次,室内室外每天要查看十余次,还要填写好频道值班日记。20年来,贺介先与信号为伍,与山鸟为邻,每天重复着这些普通而又严谨的工作。

过去,通向转播台的山路坡陡坎坷,车辆难以通行,所有生活物资和设备要靠肩挑手扛,走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运到山顶。后来公路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可碰上大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公路仍会中断,山上出现缺水缺粮的现象。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贺介先在山上种了一些蔬菜,饲养了土鸡,每年在年前就熏制一些腊肉以备过冬。

近年,随着卫星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转播台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但仍有许多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群众需要依靠它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对于这种清修式的工作和生活,贺介先早已习以为常。“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群众可以通过电视了解相关政策,找到好的增收脱贫路子,我也算是为脱贫攻坚做了贡献。”他笑着说。

溆浦县畔坪村:田儿冲

■编者按

最近,湖南日报社派出50余名记者,分赴全省49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贫困村。他们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入农户,话家常,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村发生的变化。记者们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借助湖南日报社旗下各媒体,讲述扶贫路上的精彩故事,呈现三湘四水脱贫攻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展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与贫困决战的精神风貌。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走三湘 看扶贫》专栏,刊发记者们从贫困村采写回来的报道,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真甜啊!”一股清泉水从水龙头哗哗流出,今年86岁的谢玉堂老人像孩子一样对着水龙头喝上一口,皱巴巴的脸上笑得像桃花绽放。

6月9日,在溆浦县观音阁镇畔坪村田儿冲谢玉堂家,谈起水的话题,一家人感慨万分。

“做梦都不敢想,这辈子还能喝上清甜的自来水。”谢玉堂对记者说,过去,靠天喝水,村里人在山脚下挖坑蓄水,有泥巴味不说,遇到干旱,挑一担水要做很多用。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谢玉堂的儿子谢烨笑着说,水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

走访田儿冲,听村民们讲了不少“甜”在心窝的事。

“过去出行靠走,如今车子开到家门口。”村民刘克胜谈起村里交通变化,同样一脸灿烂。以前去镇上赶场来回要走8小时。现在水泥路修到了村里,坐车到镇上仅40分钟。

“两年前,可不是这光景。”村民谢三妹念起了一段顺口溜:田儿冲,并不甜;苦恼事,多得很;喝着泥巴水,走着泥泞路;电视雪花状,手机是摆设;一年四季靠种田,脱贫不知等哪年。

“田儿冲,甜了!”说起村里现在的变化,谢三妹如数家珍:农网改造后,用电质量有保证,电价也便宜多了;新建了移动基站,手机不再是摆设……如今,谢三妹家新修了两层小楼房,用上了电热水器,安装了浴霸,还有全自动洗衣机。

“能有 得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倾情帮扶。”畔坪村村支书谢历华说。

田儿冲,高山上的贫困村(去年合并到畔坪村),海拔800多米。

2015年初,怀化市工商联副主席龚小栋带着扶贫工作队驻村时,村里路不通、电不稳、饮水难,没有产业支撑。村民议论,工作队没准过几天就会走,能干成啥事?

很快,扶贫工作队确定了公路硬化、农网提质、安全饮水、通信工程等10大重点项目。去年底,项目全部完工。

“看着一个个项目建成,群众服了。”谢历华说,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上来了。田儿冲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于是,扶贫工作队又确定重点扶持养牛产业。

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养殖大户向仁作建起了标准养牛场和草场,牵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全村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还带动22户贫困户参与养牛。

“我自己养了一头牛,还在养牛场做事,一年收入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村民谢历刚甜滋滋地对记者说。

扶真贫,真扶贫,脱贫提了速。田儿冲有34户贫困户,去年脱贫33户,今年可实现全部脱贫。

日子甜了,村民们记得扶贫工作队的情。今年,扶贫工作队转战到另一村,龚小栋这次回田儿冲,是陪记者来的。

走到村口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穿着小花裤的小女孩,伸着双手扑向龚小栋。跟在小女孩后面的大黄狗摇着尾巴,亲切地扯着龚小栋的裤脚。

小女孩叫向玉琼,是龚小栋驻村扶贫时的“小房东”。小玉琼贴着脸告诉龚小栋:“你住的房里的东西,都没动,外婆天天打扫卫生。”

“龚主席来了,到家里吃饭去。”村民刘士田挑着肥料路过,看见龚小栋,拽着他的胳膊往家里拖。

目睹村民浓浓的真情,记者心想,田儿冲,能不甜吗?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