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夏季到来,快来看看这3个高效去除狗狗身上蜱虫的居家方法 强阳性!确诊1例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7 27


夏季到来,快来法方家居的虫蜱上看看这3个高效去除狗狗身上蜱虫的居家方法

狗身上有蜱虫会导致什么问题?

狗身上有蜱虫,会导致皮肤病、脱毛、皮肤红肿、破溃甚至是化脓感染;部分蜱虫身上携带巴贝斯虫病这种血液原虫病,感染巴贝斯虫病的狗狗会出现贫血、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而且!类人巴贝斯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不仅对狗狗有危害,还会传染给人类!

蜱虫喜欢待在哪儿?

l 脸上(鼻子、嘴巴)

l 脖子上

l 耳朵里

l 胳膊和腿下

l 脚趾之间

怎么处理?

除蜱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完全可靠,大家自行选择。

1. 镊子取出(需要一定技术)

可能需要的工具:手套、照明灯、放大镜、镊子、碘伏、带盖的罐子、肥皂水、酒精

步骤:

  • 先用酒精涂在有蜱虫的部位,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用镊子尝试尽可能靠近狗的皮肤抓住蜱的底部,还要确保不要将蜱虫挤压得太紧,因为它可能会挤压蜱虫并使其更难以去除。
  • 慢慢地开始以稳定的动作将蜱从狗的皮肤上拉出来。拉出蜱虫时,请勿扭曲或猛拉手!目标是将蜱的头部从狗的皮肤中拉出。
  • 蜱虫放入罐子中,可以选择用异丙醇杀死或保留(如果狗狗感染,方便兽医判断评估)。
  • 用碘伏、酒精或肥皂水消毒,部分狗狗对酒精可能会抗拒,可选择碘伏。
  • 观察狗狗皮肤是否有感染迹象,如果有,尽快送医。
  • 如果蜱虫的头仍卡在狗的皮肤里,不要试图直接挤出,这会刺激到狗狗并可能会感染,相反,应该带狗狗去看兽医。

2. 香烟烘炙蜱虫的屁股(小心伤到狗狗,需要一定技术)

3. 使用驱虫药

常见的就比如福来恩、大宠爱

如何预防?

  • 远离草丛和植被覆盖面积大的区域
  • 游玩前后做好驱虫
  • 回来后仔细检查狗狗身上,尤其是长毛犬
  • 定期驱虫
  • 家里保持干净卫生

强阳性!确诊1例

01

强阳性!被狗狗传染

你听说过“Q热”吗?

据介绍,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近日,陕西西安一名68岁老人高烧39度持续一周,还出现了腹痛、肌肉痛、黑便等症状。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患者立克次体IgGM抗体呈强阳性,考虑为“Q热”,而这竟是自己的狗狗传染的。

西安市大兴医院风湿免疫专家介绍,老人养狗,前段时间给狗买了一些动物内脏、骨骼,在没有处理干净的情况下就喂给狗狗吃了,狗狗随后出现了腹痛的情况。

对此,专家建议家里养宠物要做到动物本身的清洁,同时食物、水源要清洁干净,此外,最好避免和其它动物过度频繁接触。

资料显示,Q热(Q Fever),亦称寇热,是由伯纳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4周

具体症状有畏寒、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等,还可引发肺炎及胸膜炎,部分病人还可发生肝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血栓性脉管炎、关节炎及震颤性麻痹等。

诊断要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与家畜密切接触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确诊须作贝氏立克次氏体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及病原体分离。

据悉,四环素和氯霉素对其治疗有特效,人和家畜可接种疫苗预防

医生提醒

医生介绍,其实,Q热本身威力并不算强,一部分身体好的年轻人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慢慢把病原体清除掉,自己就能恢复。

但对于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不强,或是有基础病的人群,感染后就要小心。

如果不能尽快明确诊断,及时治疗,Q热会逐渐发展成一种慢性、严重的病毒感染,侵蚀身体,可能会造成间质肺炎、慢性肺炎、肝炎、心内膜炎、菌血症等疾病,对生命有威胁。

对于此病,做好预防、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

急性Q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寒颤、腰痛、全身疼等;

慢性Q热表现为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或者发热不明显等症状。

给养宠物人士的温馨提醒

1、家里保持清洁,做到宠物本身、食物、水源都要清洁干净。

2、在和宠物接触的时候,尽量避免过度、频繁地接触。

3、如果宠物本身出现了一些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去宠物诊所或相关机构做检测、治疗,避免人体感染人畜共患疾病。

尤其是有小孩、老人、孕产妇、长期生病等体质较弱人群的家庭,这些要尤为注意。

02

中山市报告1例H3N8病例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近日消息,中山市报告1例H3N8病例,病例为女性,56岁,既往有多发性骨髓瘤等基础病史,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家周边有野禽活动史。国内疾控中心对病例标本复核检测,结果为H3N8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该中心已指导中山市按照相关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接者追踪管理、涉疫场所排查、现场消杀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专家研判认为,本次出现的病例为偶发个案,现阶段该病毒传播风险低。

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和病死禽类;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肉类煮熟煮透后再吃;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者,应佩戴口罩并尽快就诊,若病前有接触过禽鸟,应要主动告诉医生。各级各类农贸市场应遵守《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落实市场禽类管理与卫生清洁等措施。

来源:国内新闻社、江西日报、西安大兴医院、荔枝新闻、起点新闻、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羊城晚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