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9 6
都知道家猫是由野猫驯化而来的,但是你知道野猫究竟是什么猫吗?
野猫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其中狭义上就是指家猫的祖先,而广义上是指猫科猫属下的所有动物。
狭义上的家猫就是斑猫(Felis silvestris),不过起初斑猫是欧洲野猫的学名,它与亚非野猫分别被认为是不同的野猫,但是到了2007年,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野猫进行基因测序发现,欧洲野猫、亚非野猫只有亚种的差异,不存在种间差异,不过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野猫也有一定的基因差异,甚至我国的野猫与亚洲其他地区的野猫也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均被放到了斑猫的亚种之中。
于是,斑猫就有了6个亚种:欧洲野猫、亚洲野猫、非洲野猫、南非野猫、国内野猫以及家猫。 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家猫究竟是由哪种野猫驯化而来的呢?
起初,科学家们认为世界上的家猫应该来自于四个亚种,即:国内野猫、亚洲野猫、南非野猫以及欧洲野猫,这是基于不同地区的家猫在形态上出现的差异而判断的,换句话说我国的家猫就是由国内野猫驯化而来的,以此类推。
国内野猫
到了2007年,科学家们收集了全球上千只不同品种的猫进行基因样本,通过采用粒线体DNA及重复短序列核DNA进行比对发现,家猫只与中东地区的野猫群谱系聚在一起,而且虽然经历了数千年,但家猫的与中东地区野猫的基因并没有差异。
这就意味着家猫是由中东地区的野猫驯化而来的,也就是生活在地中海东部沿岸的野猫,之后,科学家们对考古发现的猫骨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最早将野猫驯化的人是古埃及人,于是,家猫的祖先正式确定了,它就是非洲野猫。
非洲野猫
家猫被驯化的时间大约在距今约9500年前,而人类开始农业种植在距今约1万多年前,所以家猫的驯化源自老鼠,因为人类农业种植吸引了许多老鼠,而老鼠是非洲野猫主要的猎物,因此必然会有非洲野猫跟随大量的老鼠来到人类的居住地,从而给了人类驯化这种独居、谨慎的食肉动物的机会。
被驯化后,猫作为主要的灭鼠工具在古埃及人向欧洲、亚洲以及美洲迁徙时带到了全世界。虽然如今的猫通常不是用来灭鼠了,但是它们又成为了人类宠物大军中重要的一员。
在开始我们说过,广义的野猫不止有斑猫,它是猫属下5种猫科动物的统称,包括:斑猫、荒漠猫、丛林猫、沙漠猫以及黑足猫,下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剩下的这四种野猫:
第一:荒漠猫。荒漠猫我国独有的一种野猫,它的体型比家猫要大一些,在我国荒漠猫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部分地区,栖息海拔2000-5000米的草原、高寒草甸以及高寒灌木之中。
从外观上看,成年荒漠猫体色以黄褐色为主,耳朵上有较短的毛簇,尾巴上有3-6个黑色的圆环。
荒漠猫是最难养的猫科动物之一,一方面是它们已经高度的适应高海拔的环境,一方面是因为繁殖期的它们非常敏感,一旦有异常的声音(人为制造),它们就会吃掉自己的幼崽,所以,在当下,世界范围内,只有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有荒漠猫展出。
第二种:沙漠猫。沙漠猫和荒漠猫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不过外观差异非常大,从外观上看,沙漠猫有着圆而大脑袋,耳朵比较尖,体色以沙黄色为主,上面有暗色的斑纹,四肢上有明显的黑色环状斑纹。
沙漠猫是一种非常萌的野猫,它是现存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平均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只有2.7公斤。
沙漠猫是少有的栖息在沙漠中的猫科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以及西南部的沙漠中,由于长期处于干旱的沙漠中,沙漠猫练就了可以长达30天不喝水的能力,水分的补充完全靠猎物的体液。
沙漠猫主要以沙鼠、蛇、蜥蜴等动物为食,而且它们无惧沙漠中剧毒的毒蛇,跟平头哥蜜獾吃蛇有一拼。
第三种:黑足猫。黑足猫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比沙漠猫还要小,成年后的平均体重仅有1.6公斤左右,它们的脚被黑色的长毛覆盖着,这是一种为了防止滚烫的沙子烫伤所演化出的特征。
黑足猫与其他的野猫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身上布满了明显的黑色斑纹,而且它与沙漠猫差不多,也喜欢荒漠的环境,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黑足猫的主要猎物也是啮齿类、鸟类以及爬行动物,不过黑足猫的猎杀能力非常强,它们能捕杀体型是自己4倍以上的猎物,最关键的是在整个食肉目下,黑足猫的捕猎成功率最高,高达60%,比猎豹(58%)、斑鬣狗(46%)都要高一些。
最后一种:丛林猫。丛林猫这个名字可能许多小伙伴会觉得陌生, 说到它的俗称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有所耳闻,它就是“野狸猫”,也有的地方叫野狸子。
丛林猫是5种野猫中体型最大的,它们有着平均70厘米的体长以及9公斤左右的体重,比常见的猫大了一圈。从外观上看,丛林猫与家猫有些相似,不过它的毛发多以淡黄色为主,上面很少有斑纹和斑点,只有腿部有不明显的环状斑纹,耳朵有较短的黑色毛簇。
丛林猫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野猫,它们的分布地从埃及穿过中东、中亚,延伸到印度、中南半岛和国内。与其他野猫一样,啮齿类和鸟类也是丛林猫的主要猎物, 不同的是由于它们有部分栖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所以有偷猎家禽的行为,只是通常我们看到这种猫,也以为是正常的野猫,不会想到它是丛林猫。
野猫通常是泛指猫属下的5种动物,它们栖息环境和外观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至于生存,虽然它们体型不算大,但是在野外生存能力都是极强的,捕鼠、捕鸟、捕蛇,甚至是小型的山羊都不在话下。
家猫虽然也是野猫的一个亚种,但是家猫只与斑猫的非洲亚种有驯化关系,与其他的野猫基因相差甚远。#头条创作挑战赛##野猫是怎么生存的#
如果你经常关注流浪动物,就会发现,流浪猫随处可见,但流浪狗却寥寥无几,那流浪狗都去哪里了呢?难道只有猫咪会被遗弃吗?
当然不是!
今天兽医小明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1、猫咪被弃养的概率比狗高
虽然很多人都是冲动性养宠,在不充分了解宠物的情况下就将它们给买回家了,但猫咪的“缺点”可能比狗要难以接受点。
比如狗狗肉眼可见的缺点也就是拆家、需要每天带出门遛弯等,但这些“缺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很多人在养狗前都差不多已经接受了狗狗的这些缺点。
而猫咪不是。
大家只看到了猫咪的软萌,以为养一只猫无非就是给它们喂喂食,铲铲屎而已,但当你真的养了只猫,会发现它们的“缺点”非常多。
比如掉毛,一年掉两次,一次掉半年;比如喜欢夜里跑酷,让人睡不着觉;比如发情期的乱嚎乱叫等,都是它们被抛弃的理由。
2、猫咪自己喜欢离家出走
猫咪喜欢离家出走也为提高它们的流浪数据做了“贡献”。
猫咪不像狗狗,即使自己跑出门去也能回家,它们如果出了门,那么跑回来的概率真的很低很低了。
猫咪或是因为发情期出去找对象离家出走,或是对外界充满好奇而离家出走,总而言之,一旦它们出了家门,基本就是在外流浪了,很难再被找回来。
3、猫咪的繁殖能力比狗高
流浪猫的繁殖能力比狗强太多了,一只母猫一生中能产100只小猫左右。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一只猫最多一次可以产19只小猫,而它的一生,大概可以生100-200只幼猫,虽然说并不是每一只猫咪繁殖能力都那么高,但生个几十只幼猫还是没太大问题的。而流浪狗的繁殖能力相比流浪猫要弱不少。
4、猫咪比狗狗更难以捕获
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关于流浪动物的管理办法,但大多都是针对流浪狗的。
因为流浪猫相对于流浪狗来说,被捕获的难度更大,它们的警惕性很强,不像狗狗,给点食物或许就能引诱过来了。
部分流浪狗攻击性很强,而猫咪基本上不会主动攻击人,再加上狗狗有“狂犬病”buff的加持,所以狗狗相对于流浪猫,会优先被“处理”掉。
5、流浪猫在野外生存能力强
相对于狗狗来说,猫咪的生存能力比狗要强。
狗狗的主要食物来源除了垃圾桶就是人类的投喂,而猫咪除此以外,它们还能捕猎,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都能成为它们的食物。
而且流浪猫会爬树,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天敌。
以上5点,基本已经囊括了为什么流浪猫数量比狗多的原因。
其实在兽医小明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流浪动物才是最好的结局。
大家可以看到,人为因素其实是造成流浪动物数量泛滥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兽医小明希望每个铲屎官,都可以对自己的宠物负责,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养它们到老。
也希望大家在养宠之前可以慎重考虑,决定好了再养宠,杜绝丢弃宠物的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可以联系兽医小明。
如果有宠物健康和养宠问题,关注兽医小明进行咨询。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