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1 36
当你站在猫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时,你就会发现,当笼子或者背包出现的时候,往往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意味着它需要在狭小的地方待上一晚或者是意味着一趟兽医诊所之旅。当然出行游玩也会有,但那是少数,所以猫咪抗拒进去也是很正常的了。
但出于多种原因,你又需要它们进去笼子或者背包里,那么这里有六个小方法让你开始改变你的猫对笼子或者背包的看法。这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有了耐心,你就很大程度可以让你的猫不再带着这种恐惧看笼子或者背包。
在户外探索的小猫咪
第一,让笼子或者背包变成日常一部分
把它放在房间里,让它成为你房间装饰的一部分。你的猫会习惯每天看到它,这将会消除很多恐惧。不要关上笼子的门或者是锁紧背包。尽量让它们觉得那里是安全的不会困住它们的。
第二,把笼子或者背包尽量营造的更舒适
让笼子更舒适,垫上它们喜欢的垫子,如果你的猫很粘你,那么你甚至可以放上你的旧衣服什么的,因为你的味道会使它觉得有安全感。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要把笼子营造的安全又舒适。试问一个安全又舒适的地方又会有哪只猫主子会抗拒呢。
猫笼子还是有必要的
第三,利用食物和玩具的力量
猫咪就是长不大的傲娇的小孩子,食物和玩具对它们任何时期都有效。准备好充足的零食,这样你就可以周期性地把零食扔到笼子或者背包附近。慢慢地把食物放在笼子的入口,笼子的顶部,最后放进去。如果你是打算长期晚上就笼养的,你就可以让它们习惯在笼子里进食。
猫咪一开始可能会很抗拒靠近笼子,那么在猫笼附近做一些互动游戏,先从比较远的距离开始,然后慢慢靠近,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它们愿意在笼子附近玩耍了。
背包里的小猫咪
第四,一步一步来
把猫放进笼子或者是背包,肯定是有出门的打算了,但不要急着把猫放到笼子或者背包里然后出门。应该一步步让它们适应出门,猫咪对环境的改变反应会比较激烈,如果我们有条件,应该循序渐进。比如先在走廊安静角落适应适应,再拓展到小区的一个角落,等等
假如自己有车,甚至可以让它们慢慢适应汽车,那么你下次带它出行的时候,它们将会更加舒适安逸。
第五,保持低调和安静
如果你的猫在途中烦躁不安或晕车,用一条薄毛巾盖住它,这样它就不会看到窗外模糊的风景了。为了最大程度的安全,在车里把猫咪笼子或者背包放在后座前的地板上,这个位置是最优的,比后尾箱会更好。
在车里时,不要放大声的音乐。选择一个播放古典音乐或安静音乐的电台来帮助缓解车外的噪音。
在兽医办公室,把猫笼盖上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猫咪遇到压力或恐惧时,隐藏起来是一种本能的应对机制。
还记得这只在兽医办公室变成文件夹的小猫咪么
第六,干净的笼子或背包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步骤,去完户外游玩或者是兽医诊所后,记得把笼子或者背包清洗消毒,一是去除可能的病菌,二是去除诊所的气味,这不仅是猫咪不喜欢的,相信我们很多人也不喜欢诊所的味道。洗完后,用一条干净的垫子或一件带有你味道的旧衣服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作为猫咪的睡觉藏身之处。
舒适的环境是安睡的保证
当你很好的按照上面的步骤一步步让你的猫咪适应起来,那么晚上让它们进笼子,或者是带它们出行将会令猫咪更舒适,而你也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比如它们不会在笼子里喵喵叫,坐车出行也不会那么紧张,而是期待着有什么新鲜的旅游。或者在兽医诊所它们不再瑟瑟发抖。
以上就是本期所分享猫咪小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点关注及留言发表你的意见,谢谢!
舔嘴的猫咪
白豆是一只很漂亮的白猫,死时才不到两岁。然而它的喵生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笼子里度过的。
从它两个月大被带回来这个“家”开始,放在楼道的笼子才是它真正的家,不论冬夏。
一开始面对笼子前逗它的人,它还会跳起来,伸出猫爪,发出软软的叫声,一直摸它的头,它还会爽快的呼噜。
但是时间越久,白豆越没神。后来它经常奄奄的趴在笼子里,身上的毛结成了数不清的团,上面还带着黑灰色的毛尖。它的尾巴有一搭没一搭的甩着,将身后的猫饭盆拍得啪啪作响。
笼子锈迹斑斑,稍微凑近便是一股冲天臭气。
邻居们有时候实在看不下去,就去跟它主人说能不能将猫放进家里养。
“我们家的猫,我想在哪养就在哪养,你们管得着吗?”白豆主人,压根就没当一回事儿。
猫太脏了,会弄得家里全是毛;猫会乱动家里的东西;猫会在家里跑来跑去,看着烦……
这些是挂在白豆主人嘴上的理由。
可是从一开始,兴冲冲的买猫的是她,现在处处嫌弃猫的也是她。
期间有人曾提出想用500块钱买走白豆,后来甚至提到了1000,但白豆主人都拒绝了。
出于一些奇异的责任感,她一点也不想别人“染指”她的猫,她觉得她养了白豆,就要为白豆的一生“负责”。
“太造孽了,好好一个生命就这样砸在她手里!”对于白豆主人的做法,邻居们是这样评价的。惋惜、愤怒、怜悯,外人尚且如此,但它的主人呢?
嫌猫脏,当初为什么要养猫?既然养了,又为什么不让白豆踏进自己家门一步?既然厌恶,又为什么不送养?
自始至终都将它锁在笼子里,给水给粮。其它的,猫咪需要的关爱、抚慰、广阔的活动空间……就吝啬到一毛不拔。
然而如今养猫成潮流,这样的为了养猫而养猫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
你想追赶潮流,想丰富自己的人设,想跟别人多出一个谈资,但猫又做错了什么,要遇见这样的主人,要被这样屈辱的养着。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笼养猫”,大部分人在反对,少部分人在赞成。
赞成者他们也有着非常合理的理由:猫咪好奇心强,可能会乱吃、乱动危险的东西,让猫住在笼子里,可以保护猫咪不受伤害。
但更多情况下,这种所谓的笼养猫,只不过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将猫暂时性的关在笼子里。
真正的笼养猫,是指长时间的将猫咪放在笼子里养的行为。在我的理解就是慢性虐猫,就是将猫从身体到心理,折磨得彻彻底底。
猫性野,这几乎已是共识。即便猫进入人类社会已经有上万年之久,但不论是家养的宠物猫,还是在外的流浪猫,骨子里的野性依旧难消。
在农村,不少养猫家庭的养猫方式就是栓养,就是在猫的脖子上绑上一根绳子或铁链,再将铁链的另一端绑在结实不易挪动的地方。
这样做的理由是怕猫跑。
栓养猫,不是将猫当做一只活着的动物对待,而是当做一个捕鼠工具:
“你有作用,而我还很需要,那我就将你带回家,本质上你与我买的捕鼠夹没什么区别。但我怕我的捕鼠夹跑了,下次用的时候还得买,那我就把你栓起来。”
这是他们的心理状态。
笼子的代价太大,而栓养 一条绳子。于猫的感受,没人会在乎。
它会哀嚎、会惨叫、会使劲扯着套在脖子上的绳子,直到它被勒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液态喵”在这种时候,完全没有作用,它要么被灰头土脸的栓这里,要么被自由支配,因自由而死去。
不论是笼养猫,还是栓养猫,它们的目的都是违背猫的天性与生活方式,将猫的活动区域限制在极小的范围。
豆瓣上有这样一个帖子:
女孩将刚做完绝育手术的猫关在笼子里养伤,结果猫咪拼命想从笼子里出去,硬挤之下,将头卡在了笼子的缝隙中,就这样卡了一整晚。第二天,女孩醒来,就看到猫咪以这样诡异的姿势,窒息而死。
女孩并非是故意,但就是这样意外,更令她自责痛苦。
她不停的道歉:
\"我现在特别后悔,我为什么要带你去绝育,如果我不带你去绝育,就不会拿笼子关着你,你也不会想出来硬挤开笼子,结果只出来一个头,你肯定特别疼吧,笼子的缝隙那么小,你就那么被卡一晚上,身上还带着绝育的伤口。
如果你有下辈子,你来找我好不好?
我补偿你好不好?
是我对不起你,如果不带你去绝育,说不定你现在还好好的窝着晒太阳。是我提前结束了你逍遥自在的生活,对不起。\"
意外的发生前提有时候只是一个无意的举措。本意无罪,困在笼中的猫咪天性使然,但那只敦实的小橘猫,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它为逃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笼养猫究竟还影响了什么?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也问过一个有过笼养猫经历的朋友(以下简称小蕾)。
小蕾不止一次的跟我诉苦:她家猫跟她隔阂严重一点儿也不亲,性格暴躁易怒、有时候还会伤人。
“猫果然是养不熟!你说,我这样给它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结果它这样对我!我真是后悔养了猫!”
她的猫是一只美短,猫界出了名的热情亲人。
后来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她听信宠物店店主为猫好的建议,从把猫买回来开始,就一直在笼子里养着,“有时候实在觉得它可爱,会抱出来撸两下,然后再放回笼子里”。
猫一开始还挺亲人的,长时间后就越来越不耐烦,再后来面对主人的逗弄,就直接伸爪伤人,小蕾甚至还因此打过狂犬疫苗。
猫与人的感情,是要建立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它极有可能将主人视为侵犯它领地的陌生人。
后来小蕾实在不想在家里“供着这么一个祖宗”,她将猫远远的送回了农村的舅舅家中。
小蕾说她的整个养猫过程都非常不愉快、人痛苦,猫也痛苦。养猫后期她也翻了一些资料,才发觉原来是她养猫的方式错了,她后悔了,但她是真的不想再养了。
“实在是受不了它的臭脾气,一分钟都不想跟它待在一起!”
现在的她从爱猫人士变成了恨猫一族,一提起猫便恨得咬牙切齿。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小蕾也没想过,曾经爱猫的自己有一天竟然这样恨猫。
“别再把猫放在笼子里长期养了,它不愿意,你养着养着也跟你不亲了……”聊到 小蕾难免有些唏嘘。
像小蕾这样的,不在少数,对笼养猫坏处一无所知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明知如此而故意为之。
那些故意长期笼养猫的人,从来都不是爱猫,他们在意的只是这只猫的性命属于谁?
他们沉浸在高高在上,主宰动物命运、手握生杀夺予的快感中,像是从来没有做过人一样,使劲儿糟践着动物。
你给它樊笼,它回你冷漠。
你束它天性,它还你爪牙。
你觉得它不过是一只牲畜,生死由你。
它无法反抗,但可以鄙视你的灵魂。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