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1 28
视频加载中...
202。方远的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也是第9个江苏全民阅读日。24小时无人自助书屋、复古旧书店、民国风书房......在南京,有不少小众宝藏书店,藏在街头巷尾,为爱看书的人提供了一个舒适自在的淘书、阅读空间,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中遇到向往的远方。
24小时全自助,他们通过留言本交流
在南京秦淮区膺福街上,藏着一家24小时自助书屋,叫做“一间很小的书店”。店如其名,这家书店只有12平方米。推开店门,是一条狭长的走道,墙面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午后的阳光洒进书店,几只小猫在惬意地躺着睡觉。
△一间很小的书店
“这里是打造民宿时多出来的一块地方,面积太小没有租出去,为了不浪费,就把它变成了阅读空间。”书店店主赵祎依是个90后创业青年,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家书店在2018年9月开业,最初只在白天营业,经营一周后,决定改为24小时无人自助模式。
虽然面积不大,但店内“五脏俱全”。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店里有哲学社科、历史地理、文学小说、儿童读物等各类书籍,还有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店里加起来共有2000多本书,一部分是对外售卖的新书,还有一部分是书友送来的旧书,不对外出售,只供顾客在店内阅读。”赵祎依说,自己偶尔过来店里处理猫毛、打扫卫生,顾客购书、阅读、休息等都是自助。
△书店玻璃窗上挂满了明信片
经营四年多的时间,这家书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玻璃窗上挂满了留言的明信片。“明信片已经多到挂不下了,我还放了留言本供大家写想法、提建议。”2019年2月份开始,赵祎依在店里放了一册100多页的本子,日积月累,目前已经写满了30本。生活中的小想法、对南京的感受、对书店的建议、对店主的鼓励……赵祎依有空就会翻翻看,还会回复留言,用纸张和文字与顾客“隔空”对话。这些鼓励也支撑着他,渡过疫情期间的艰难经营。 他还在南京熙南里、1912街区等地方开了分店。
开了20多年,这里是淘书者的天堂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旁有一家旧书店,小店门头不算起眼,却是不少爱书人的淘书天堂。古籍、文学、哲学、历史......小店有两层,店里堆满了各种二手书,书的价格大都很便宜,几元钱也能淘到一本心仪的小书。
△学人书店
老板阚炜是一位爱书、爱收藏的60后大叔。2000年,他开了这家二手书店,取名“学人书店”。 起初这家书店并不在现在的位置。23年来经历了4次搬迁,2012年搬到了南京鼓楼区的汉口路上。阚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书店和仓库里的藏书加起来,共有十几万册。
来店里的不少都是常客,一淘就是几个小时。徐先生是一位中学政治老师,20多年如一日,他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都会来店里淘上两三个小时,尤其偏爱文史类的书籍。“他第一次来店里时也就30岁出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都50多了。”
南图“学霸爷爷”沈燮元先生生前也曾是学人书店的常客。阚炜回忆,之前沈燮元先生住在颐和路附近时,离书店不远,除了下雨、下雪,他基本都会在周日的下午来店里淘书,一待就是4、5个小时。“那四年多吧,他每周都来,每次都会买一两本。他一来,我跟老婆就会烧饭给他吃。”
△学人书店里的老物件
除了旧书,这里还是一个小型博物馆。从老旧粮票到70后童年里的小人书,从上世纪的复古香烟卡到各式中古饰品,各种各样的复古老物件让这家宝藏小店别具一格,透着浓浓的年代感和怀旧风。阚炜是一个很爱收藏的人,这些年,他从世界各地淘了不少东西。5年前,他在店里设置了专门的区域卖老物件。“很多都是我的私人收藏品,尤其放在2楼的,有的只展示不卖的,舍不得卖。”
开了20多年,最让阚炜欣慰的是,每一本旧书、每一个老物件最终都能遇到它的有缘人。“爱书的人还是很多的。”阚炜说。
闹中取静,民国小楼里沉浸式阅读
在热闹繁华的新街口,还有一处清幽之地。二楼南书房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秣陵路的一栋民国建筑里,沿着古朴的台阶走上去,走进这个50平方米的书房,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民国。房间内,桌椅、地板、书架和窗棂都是深色木质的,书架上整齐的摆放了一排排书,纸香悠悠,营造出一种沉静的阅读氛围。二楼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露天小阳台,清风习习,坐在这里看书也十分惬意。
△藏在民国建筑里的二楼南书房
书房里大约有两万本藏书,从2015年4月开放至今,一直为公众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自习空间。“刚开放时,南京还没有24小时阅读书房项目,现在南京的24小时阅读空间越来越多了,有一些还是无人自助的。”书房运营负责人陈烨自己就很爱看书,书房里有的是他自己的藏书,有的是朋友的藏书,还有不少是政府支持以及读者捐赠的。如果有人想买书,可以自助扫码支付。
△二楼南书房
“不灭的理想,不关灯的书房。”是二楼南书房的创办理念。作为一家公益性质的书屋,这几年,书房也承受着不小的运营压力。但陈烨说,不管每天有几个人来,只要还有人需要这个空间、喜欢来这里读书,他们就还要继续坚守。“我们也在思考转型之路,接下来也打算转变为全部无人自助的形式。我们也收到过不少爱读书的人的暖心鼓励和支持,相信会越来越好。”
有猫有狗有小院,年轻人在书中遇到远方
在南京农业大学附近的居民区,有一家宝藏文艺书店。小店取名“远行”,很受年轻人喜欢。这是一个带小庭院的阅读空间,店面有50多平方米,院子有30平方米。书店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分布得井井有条,店铺内设有阅读、咖啡餐饮、文创等不同的区域,装修风格舒适简约,处处透着文艺浪漫。
△远行书店
走进小院,还有两只柴犬和三只猫咪欢迎顾客的到来。店里放着舒缓轻柔的音乐,整个空间让人觉得温馨、舒适、安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读一会儿书。午后,店内有三两年轻人在看书,90后的店主王爽在为顾客制作咖啡。“2022年8月刚开业,我们的顾客以年轻人为主,不少都是南农的学生,我们定期还会举办阅读会、观影会、音乐会之类的活动。”
△远行书店的阅读区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这家店是王爽和朋友合开的,他们两个都是爱读书、爱旅行的人。走过20多个世界各地的城市,王爽最爱的是《孤独星球》系列的图书,这也是她的旅行指南书。有趣的是,小店的阅读区也正是以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名来分类书籍,5000多本藏书主要包括旅行文学、城市专著、国家历史等。“希望每个来这里看书的人,都可以在书中遇到向往的远方。”王爽说。
现代快报+ 记者 杜雪迎 史童歌 文/摄
日前,2022年第一款爆款剧、正午阳光的《开端》迎来了大结局,让众多观众牵肠挂肚的“谜底”终于揭开,剧中4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们也迎来了happy ending。乘客之一的二次元热血少年“卢·猫之使徒·哮喘征服者·被光选中的人·迪”在结局中有了自己的“小圆满”——因为哮喘,一直被父母禁止养猫的他拥有了一只无毛猫。
无毛猫是过敏患者的完美宠物吗?扬子晚报记者也咨询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猫毛比狗毛更容易致敏
在《开端》里,二次元少年卢迪的故事线挺让人感慨。卢迪有严重哮喘,所以父母对他限制非常严格,导致他在现实中交不到朋友,成了沉迷“二次元”的“中二少年”。身为“猫奴”,因为哮喘父母一直不让养猫,所以他只能租下一间小屋,偷偷养了五只猫,每次喂食、撸猫完毕,回家前还得细心地除掉身上所有粘住的猫毛。作为支线剧情之一,卢迪的故事带出了对父母与子女冲突隔阂的探讨。而在大和解的结局里,父母终于理解了卢迪的爱好,赠送了卢迪一只无毛猫。
程雷主任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养猫诱发过敏,主要致敏的是猫毛和猫的皮屑等分泌物,其中猫毛是很重要的过敏原。宠物的两大主力军狗与猫,猫毛其实比狗毛更容易致敏,这与猫毛中所含有的“过敏原成分”更强有关。有统计显示,像南京所在的南方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大约有70%-80%对尘螨过敏,对猫毛过敏的超过30%,而对狗毛过敏的大约在10%左右。同为“铲屎官”,“猫主子”确实更容易诱发过敏发生。在临床上程雷主任也发现,对猫毛过敏的人群是在增加的,估计与养猫人群越来越多有关。
无毛猫是不错的养宠替代方案
程雷主任表示,剧中卢迪获赠的无毛猫,从理论上来分析,是爱猫又过敏的人群不错的养宠替代方案。因为没有了猫毛这个高致敏原,诱发过敏的情况就要大大减少了。没有猫毛,宠物洗澡也较为方便,所以皮屑也可以大大减少,总体来说,无毛猫致敏几率肯定比普通猫要小得多,但也不是绝对不会致敏。
自己所养的宠物只是致敏原的一部分。猫毛狗毛飘浮在空中,其实是无孔不入的,自己家中不养猫狗,也同样可能出现猫毛狗毛。“所以我们建议过敏患者避免养宠物,也尽量不要接触流浪猫狗,同时要做好环境的清洁。”程雷主任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医院的皮肤试验还有查血的过敏原特异性Ig检测,都可以查出是否对猫毛、狗毛过敏。爱宠人士在领养宠物前最好先到医院做一下过敏检测。
来源: 扬子晚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