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百科

猫咪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猫咪百科 >

猫不能笼养的6个原因 辟谣:猫笼养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2 39


猫不能笼养的6个原因

猫不能笼养,笼养会让猫抑郁。

长期笼养的猫,不仅体重会明显降低,猫的寿命也会出现缩短。

笼养的猫,很难活过12年。

许多在笼中养育的猫,会在第3年开始就出现掉毛严重、牙齿掉落的情况。

这些猫会提前衰老,并且猫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患病。

并不是猫出现在笼子中,便是“笼养”。

一些在家中可以自由活动的猫,会自己有意地钻入笼中进行休息。这些猫笼的门长期打开,且笼中已经被改造为猫可以休息的地方。

这种情况不能算是笼养猫。

猫被笼养与否,要通过5方面来判断。

猫被笼养的5个标志:

1.猫不能自己打开笼门出入:笼养的猫只有在人的帮助下才能打开笼门。在没人帮助的时候,这些猫会不断试图打开笼子,一些猫会不断挠抓笼子入口处。

2.猫的进食、排泄、休息全在笼中进行:猫每天大部分的活动都在笼子之中完成。一些笼养的猫,虽然每天可以在笼外“活动一两个小时”但其实依然是笼养状态。这些猫最大的特点,便是“进食和排泄都在笼子之中”。

3.猫可以活动的面积小于5平米:当猫所处的空间只有5平米左右时,就算没有笼子其实这只猫也相当于“笼养的状态”。猫一般最小的活动空间需要在8平米。当猫生活的区域只有5平米大,且猫无法离开这个区域时,猫就会出现心理层面的问题。

4.猫无法攀爬到高处:在笼中生活的猫可以攀爬的区域有限。普通笼子养的猫可以攀爬的高度,一般只在55厘米左右,当猫可以活动的空间高度在1.5米以下时,这只猫可以被视为“笼养”。

5.猫在笼中躁动不安,而且会发出声音很轻的猫叫声:这些情况说明猫想从笼子中出去。其实有一些猫笼因为空间很大,猫感觉不到这是笼子。比如一些很大的玻璃猫屋或者一些室外修建的露天猫笼。这些猫笼的面积甚至可以超过20平米,在这样的“笼子”中生活的猫,往往情绪会温和许多。

对于猫是否处于笼养状态,主要有三个判断原则:

  • 猫的攀爬高度上限。猫与一般的动物相比,对空间高度有一定要求。
  • 猫的情绪是否躁动。猫是否有“想出去”的表现。一些刚到人类家中生活的猫反而认为在笼子中更安全。
  • 猫是否可以随意进出笼子。如果猫自己打开了笼子的门,这只猫会不会被抓回笼中,甚至受到一定的呵斥、惩罚。

猫之所以不能笼养,是因为笼养对猫而言有较大伤害。

笼养不仅会让猫的心理出现问题,还会对猫的健康造成损伤。

在笼中养猫,一般95天是一个“限度时长”。当猫在笼子中被关超过95天后,往往这只猫会出现较明显的抑郁状态。

一些家养过的猫和野猫,会在被关入笼子后的第15天,出现“猫抑郁”的情况。

笼养猫容易抑郁,一般有4个明显的表现:

这只猫食欲降低,体重开始下降。笼养的猫在关入笼子之中的第3个月后,体重会出现约16%的降低。

第二个表现,是猫频繁掉毛。一些猫会出现啃咬自己猫爪的情况,还有一些猫会吞咽自己的猫毛。

第三个表现是猫在食盆水盆之中进行排泄。有的猫还会吃猫砂,一些体型较大的猫会啃咬同笼别的猫。

笼养的猫出现抑郁情况时,还会频繁发出猫叫声。一部分笼养的猫,还会撞击猫笼,或者啃咬猫笼、破坏猫食盆。

猫不能笼养的原因有6点。

养猫要尽可能散养,将猫笼养其实是一种对猫较大的伤害。

如果是刚刚到家中的猫,笼养几天甚至一周可以帮助猫适应环境。但猫笼养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天。

1.笼养会让猫无法获得足够运动量:当猫被笼养时,这些猫无法充分运动。久而久之猫的消化吸收能力会变差,在无法运动的情况下,这些猫整体的身体状态会逐渐虚弱。你会发现笼养的猫很容易出现拉稀或者便秘的情况。

2.当猫发现自己被关入笼子后,猫会持续紧张:这些猫会试图找到出去的方法。在笼子中生活的猫,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笼养后的猫,容易频繁出现情绪的波动。这些猫或者焦躁易怒,或者受到一点惊吓便胆小躲开。

3.笼养状态的猫繁育率较低:笼养的猫较难繁育。在笼养状态下,一些猫甚至无法繁育幼猫。母猫还会出现对幼猫的攻击行为。当获得短暂离开笼子的机会时,很多母猫会将幼猫叼离笼子并试图藏起来。

4.笼养会损伤猫的关节:当猫无法充分活动时,猫的四肢支撑力会逐渐变弱。很多笼养的猫,都无法跳跃很高的高度,因为这些猫的关节已经受损。笼养猫的猫爪还可能出现诸如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5.猫频繁呕吐,一些猫会出现少食或者暴食的情况:笼养的猫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大部分长期笼养的猫都容易呕吐。这些猫还会出现暴食的情况。猫会过量进食,然后呕吐。也有一些猫会长期食欲低下,难以获得充足营养。

6.笼养的猫往往没有散养的猫聪明:超过3年持续被关在笼中的猫,往往不会很聪明。这些猫的学习能力会较弱。因为缺少与外界的互动,这些猫就算被放出笼子,也喜欢长时间趴着不动。长期笼养的猫,还很容易出现害怕的情况。对于新的事物,这些猫也不愿意主动接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不用笼子养猫。

笼养猫会对猫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猫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一只健康的猫每天需要至少4小时的运动。

为了猫的健康,铲屎官将猫从笼子中抱出来,散养在家中才是更好的选择。

辟谣:猫笼养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不同的是,一些猫咪只是被短暂的关进了笼子里,而另外的一些猫咪却几乎被关了一生,长期的笼养不仅仅让它们的心理遭受到了侵害,身体素质也快速下降。长期笼养的猫,掉毛严重,牙齿提前掉落,过度肥胖或者消瘦......

关于猫咪散养还是笼养一直都是猫圈争执不休的问题,虽然笼养确实有不少弊端,但散养就不见得百利而无一害。 橘格格的观点就是:不支持长期笼养,但是猫作为现代家庭的宠物,应该具备适应笼子的能力,比如外出、宠物寄养、留夜就医等等。 什么才是真正的笼养?长期笼养猫咪会有哪些负面影响?笼养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哪些情况之下猫咪可以暂时笼养? 我们就猫咪笼养一事来展开讨论,同时欢迎各位留言一同探讨~(注:本文仅讨论家庭笼养,繁育某些特定品种进行的超大型猫笼饲养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中)

一、笼养并不仅仅是指猫咪待在笼子里面或者在笼子里面睡觉玩耍,真正意义上的笼养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一些养猫家庭之中准备了笼子,但是笼子里面有猫咪游戏玩耍的设备,且笼子的大门始终对外敞开。猫咪可以在家里面自由活动,同时也可以进入笼子睡觉休息。 这种并不算笼养。此时这个笼子对于猫来说,反而是完全属于它的一个休息活动区,猫会感觉到自在和舒适。

判断猫咪是否属于真正的笼养,可以从这3点进行:

•笼子的大门长期关闭,猫无法自由的进出和活动。完全“囚禁”在笼子里面的猫,只有在铲屎官打开笼门的时候才能短暂的离开笼子。它们没有办法自己打开笼门,同时这些猫没有获得自由在家中漫步和玩耍的资格。

•猫的活动范围很小,整个笼子可活动和攀爬的区域有限。猫喜欢攀爬,它们对于攀爬高度的要求大于笼子的落地面积。一般家庭饲养猫咪的时候,要求空间面积最少要达到8平方米。如果小于这个面积,即便没有笼子,那猫咪也变相的被关在“笼子”里面,是一种“笼养的状态”。 尽管宠物猫被限制在公寓或者不大的出租房,它们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和铲屎官一同游戏互动,这比不能快跑、跳跃和攀爬的笼子好得多。国内绝大部分的家庭饲养的笼子都不算大,普通笼子的高度还不到一米,那么待在这种笼子里面的猫就可以被称为笼养。

•猫的所有活动全部都被关在笼子里面进行,包括进食、排泄、玩耍和休息。这些猫咪每天很少有机会可以外出活动,有一些猫即便每天在铲屎官的允许之下可以走出笼子1-2个小时,但它们仍然被称之为笼养。这些猫咪会扒门,在笼子里面的时候情绪躁动不安、嚎叫、想要逃离。如果它们自己逃出了笼子,会被主人训斥和惩罚并重新关进笼子里面。

长期将猫咪关在笼子里面肯定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一些多猫家庭把好几只猫咪关进同一个笼子。这会导致猫咪因为活动范围过小,猫群之间的地位高低而产生压力,使得猫咪更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疾病。

二、长期笼养猫咪,会给猫咪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长期笼养的猫咪基本4岁左右免疫力已经很弱了,许多到了这个年龄的笼养猫牙齿会提前掉落。它们的身体素质下降极快,消化能力减退,认知能力变弱,多数猫咪活不过6岁。 任何动物都不应该被长期笼养,从动物园被关到转圈圈的老虎到家里面被关到疯的宠物猫。笼子并没有错,但不应该把笼子当作宠物猫的终生归宿。

1. 长期笼养的猫咪会持续性的精神紧张,当它发现自己被关进笼子之后,就会试图寻找出去的办法。不少的猫咪在此过程中会不断的嚎叫或者试图绝食来吸引铲屎官的注意力,它们渴望离开这个牢笼。如果猫咪被长期笼养,它们的情绪波动会十分明显且频繁,变得易怒或者胆小易受惊吓。长期笼养的猫咪还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乱拉乱尿,故意在水盆里面尿尿就是表现之一。

2. 长期笼养的猫咪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比如频繁呕吐、便秘等。一部分猫咪食欲会降低,而另外一些猫咪食欲将会极其旺盛,导致暴饮暴食。猫少食或者多食都会对肠胃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长此以往猫的肠道将会变得极为脆弱,极容易呕吐。暴饮暴食的猫将会逐渐变得肥胖,少食的猫咪将会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贫血,身体逐渐柔弱。

3. 长期笼养的猫咪得不到足够的运动,它们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身体状态逐渐下降。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不足,猫咪患上肥胖症,从而导致猫咪心脏功能退化、胰脏功能减弱、关节的负担增加,猫的寿命大大降低。

4. 长期笼养会损害猫的关节。猫是喜欢上蹿下跳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也支持它们这样做。当猫在笼子里面无法四处跳跃攀爬的时候,它们四肢的肌肉和支撑力将逐渐的减弱,关节进一步受损。

5. 长期笼养的猫咪记忆力和认知力不高,没有散养的聪明。当猫长期被关在笼子里面,它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弱。由于很少和外界互动接触,它们很容易害怕,对笼子外面的世界抗拒不已。一只长期被笼养的猫,即便被放出笼子,它们也更喜欢长时间趴着不动或找地方躲起来,不愿意主动接触新的事物。

6. 长期笼养的猫咪繁育能力低下,一些猫将无法繁育出幼崽。公猫繁育不出幼崽,而长期处于笼养状态中的母猫对自己的幼崽具有攻击性,一旦离开笼子,它们会迅速的将小猫叼出去并藏起来。

7. 长期笼养的猫极容易患上抑郁症,没有安全感。其表现为猫对玩乐没有兴趣、精神不振、消瘦、睡眠时间加长且睡眠质量不好、自残、过度舔舐毛发等。

个体对于笼子的反应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幼猫对于笼子的反应比成猫要轻。即便如此,猫被长期关在笼子之后想要它们再恢复正常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的成年猫在笼子里面超过3天,它们的情绪很明显变得躁动不安,开始啃咬笼子,不断地发出嚎叫,食量也会出现变化。这时候猫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一旦逃出笼子它们会因为害怕再次被抓一直躲在隐蔽之处;如果猫咪在笼子里面的时间超过15天,大部分猫咪会停止啃咬笼子,它们的性格开始出现变化,比如从活泼变为消沉,从乖巧变得易怒;如果笼养时间超过一年,猫咪的性格已经变得喜怒无常,就算被放出笼子,想要它们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极难的一件事情。

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将猫咪暂时的关在笼子里面,也尽量不要超过三天,超过三天的话就需要每天让猫咪走出笼子活动一下,这样对猫的影响要小一些。

三、笼养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这几种情况之下,暂时的使用猫笼对猫咪反而是有益的。

笼子,如果不是作为猫咪犯错时的“监狱”或者“惩罚室”,养猫家庭中准备一个并无伤大雅。比如,以下这4种情况建议暂时笼养:

•新猫进家。当猫第一次到你家的时候,一个笼子或许会让猫咪感觉更有安全感。这时候,你可以将猫放进笼子,同时笼门虚关,如果它想自己走出笼子巡视领地,它可以轻松的顶开笼门。一些家中有原住民的猫咪,新猫到家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隔离的,这时候笼子可以放在另外一个房间,让猫咪先适应,同时给猫做体检检查猫咪有没有传染性的疾病。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则两只猫真正接触并接受盾防的存在要容易一些,不会一开始就剑拔弩张的。二则,新猫与原住民相隔离开来,即便新猫被检查出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隔离治疗也可以让原住民免被传染。

•猫生病需要静养或者限制行动的。猫骨折摔伤或者刚结束手大的手术需要静养之时,笼子可以限制猫咪的活动,免得猫咪动作大使得伤口撕裂。对于多猫家庭而言,如果并没有一间可以单独用于病猫养病的房间,笼子可以将病猫和健康猫咪隔离开来,以免玩闹受伤。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养病期间,如果猫咪有精神且有意愿想要出来活动。 可以每天让猫咪出来活动2-3个小时,期间注意别让健康猫同病猫玩耍打闹,同时时刻注意病猫的活动去向。

•母猫生产和孕期照顾小猫之时。对于即将生产的母猫,它会提前找好一个安全的产房,如果铲屎官额能够给母猫提供一个安全且环境舒适的笼子,这会让它更有安全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被用作产房且还会被用作3个月以下幼猫的育猫所的猫笼,铲屎官最好用一块大的毯子稍微进行一下遮盖。 为了避免幼猫调皮攀爬高处摔下来,笼子建议使用宽敞的单层笼子而并非多层猫笼。

•家中有来客或者多猫冲突。家中亲戚朋友来往的时候,尤其是过年过节更是频繁,这时候对于一些害羞胆小的猫咪而言,笼子反而是它们的安全屋。这时候,你可以暂时的将猫咪放进笼子里面,为了避免猫咪受到打扰和惊吓逃出门去,可以暂时的将笼子的门关起来。 等到客人走后,需要立即打开猫笼让猫出来活动。多猫家庭中,有时候也会爆发冲突,如果一只处于劣势的猫咪被追着打,作为铲屎官也是于心不忍想要帮一把。这时候,你将笼子打开放处于劣势的猫咪进去,两只猫咪隔离开来,笼子反而成了猫咪的避难所。

只要笼子不是为了长期笼养猫咪而准备的,那么笼子是可以作为养猫工具而留下的。笼子在经过改造之后,比如增加和攀爬的空间,放置猫咪喜欢的玩具,一个舒适的猫窝等等。这时候,笼子对猫而言并不是囚笼,而是临时住所、病房、猫堡垒......

*总结:猫咪不适合长期笼养这是肯定的,但是笼养并不是一无是处,笼子也并没有错,关键还是看铲屎官怎么使用它。如果你把笼子当成一个惩罚室,那么猫咪自然痛苦不堪,那如果你把笼子改造成一个猫咪乐园,那笼子就可以变成一个安全屋。当猫认识笼子并且具备适应笼子的能力时,不管是外出还是留夜就医,都会变得简单一些。科学养猫,从正确认识笼养的利与弊开始!


我是橘格格,一个进阶的铲屎官,撒娇卖萌求关注啦~

#生活日记(第三期)#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