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4 29
作者|齐敏倩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国内
住在。物礼北京的白领李秋,养着一只4岁的加菲猫。2020年,她所在的公司开始居家办公,这让本来就独居的李秋更觉得孤单。为了寻找陪伴,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她买了这只猫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加菲猫性格温顺,确实给李秋带来了不少慰藉,但花销也着实不小,光是这三年多来的医疗花费就超过5000元:猫三联+狂犬疫苗600元;绝育1200元;每年定期驱虫合计500元;冠状病毒检测加后续用药治疗超过3000元。
就这,李秋还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幸运的,因为冠状病毒在猫的疾病中相对常见、治疗费用也不算高。
和李秋同病相怜的还有赵婧。经营宠物美容店的她,养着一只法斗,两年前这只法斗长了骨刺,做核磁确诊花了几千块钱,后续如果做手术,费用要两三万,术后还有可能复发。权衡之下,赵婧选择了保守治疗:连续服药两个月,费用总计约1.5万元。
在李秋和赵婧为“成千上万”元宠物医疗费感到肉疼时,宠物医院竟然也在哭穷。
“前期投资100多万,如果有幸医院运转良好,每个月能有两三万的利润就很不错了。”郑州一家宠物医院的老板在社交媒体上说道。他告诉虎嗅,宠物医院远没想象中那么赚钱。“现在竞争很激烈,疫苗、驱虫和绝育这些刚需项目已经没有利润了。”
给宠物看病贵,几乎是所有宠物主的共识。由此,宠物医院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暴利行业。
从增速看,宠物医疗确实是个正在快速发展的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达675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据约为38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6%。
但发展快并不意味着赚钱容易:《2022年宠物医疗白皮书》显示,2022年接近45%的宠物医院利润率在10%以上;也有五分之一的宠物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我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新瑞鹏,截至去年末,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1900家宠物医院。不仅门店数量碾压竞争对手,新瑞鹏背后还站着高瓴资本、腾讯投资、雀巢普纳瑞以及清池资本等一众“大佬”。
可偏偏就是行业龙头新瑞鹏,近年来却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22年净亏损约14.2亿元;2021年净亏损约13.1亿元。
如今的新瑞鹏集团,其实是由宠物行业的老大和老二合并而来的。广为流传的说法是,2018年瑞鹏集团董事长彭永鹤到香港见了高瓴资本的人一面。最终,高瓴资本旗下的693家宠物医院和瑞鹏集团的388家宠物医院合并,成了行业龙头。
但随着而来的并非强强联合,“制霸行业”的剧本。两者合并之前,瑞鹏集团算是家“小而美”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累计实现营收约5亿元,净利润约4400万元。而合并之后的新瑞鹏却深陷亏损泥淖。
高成本、低毛利
跟很多消费者认知相左的是,宠物医院其实并非暴利行业。高成本、低毛利是很多宠物医院面临的现状,也是新瑞鹏盈利路上的最大障碍。
2021年和2022年,新瑞鹏分别实现营收47.8亿元和57.4亿元,但对应的成本高达45.6亿元和54.2亿元,公司毛利率仅为4.7%和5.6%,远低于宠物食品公司和人类专科医院。(2022年爱尔眼科毛利率为50.5%;国内最大宠物食品企业乖宝宠物毛利率为32.6%)
分业务看,新瑞鹏有三大业务构成:宠物护理服务、供应链和本地服务。宠物护理服务,也就是宠物医疗相关的业务,是新瑞鹏第一大业务,2022年约占总营收的52%。供应链是新瑞鹏第二大业务,主要做宠物贸易和物流;本地服务是最小的一块业务,主要是通过其阿闻宠物APP等渠道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占公司总营收的十分之一左右。
2022年,新瑞鹏的三大业务板块中,宠物护理服务毛利率不到1%,是成本最高、盈利能力最差的一个。
新瑞鹏宠物护理服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兽医、医疗助理、美容师的劳动力成本、医院用的医疗材料成本、医院租金以及相关的折旧、摊销费用。 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项。2022年,人工成本约为15.83亿元,占宠物护理业务总成本的53%。
之前,有不少分析认为新瑞鹏人工成本高和兽医人才短缺、工资高相关。但据虎嗅了解,兽医工资其实并不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以深圳为例,一位能独立出诊的宠物医生月薪基本在6000元—10000元之间。宠物医院配备员工多,或许才是新瑞鹏人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宠物医疗机构,在人才储备上会比小型连锁或者单体宠物医院更多。新瑞鹏社区医院人员规模基本在6—10人左右,而单体社区宠物医院人员配备一般在5、6个人,“还有一些小的宠物医院,三四个人就足够了”。
除了人力成本外,租金和材料成本也是两个大头。一位宠物医疗创业者告诉虎嗅,正规、大型连锁宠物医院所需的店面空间较大,一般在80平—120平以上,对应的租金自然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材料成本方面,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比较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宠物药品行业市场规模还只有28亿元,占整个动物医药市场的8%。
之前宠物药品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小,不足以支撑大型企业投入研发,所以我国很多医疗设备、药品中,进口产品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中信建投的数据是:国内70%的宠用药,都来自进口供应;宠物疫苗的外资品牌市占率高达90%。宠物药依赖进口,所以价格也相对较高。
随着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做宠物疫苗、药品研发的企业也在增多。 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宠物药品从研发到成功上市需要5年时间。所以,短期内宠物药品价格可能很难大幅下滑。
从某种程度上看,成本高是整个宠物医疗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按常理来说,新瑞鹏旗下拥有近2000多家宠物医院,比起单店似乎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现实的情况是,规模效应在新瑞鹏乃至整个宠物医院行业几乎失灵了。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采购,是宠物医疗行业最容易形成规模效应的业务。但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新瑞鹏这部分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并不大。
从新瑞鹏整个集团层面看,供应链业务、本地服务业务,可以随着新瑞鹏宠物医院数量、用户人数增多,在采购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但占大头的宠物护理服务,其实很难形成规模优势。
管理,是新瑞鹏形成规模优势的第一道坎。
随着宠物医院数量的增加,新瑞鹏的管理难度也会变大。业内人士透露,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机构跟单体宠物医院相比,除了医院里面的一线员工外,还会在集团层面设有大量后台岗位。
这无疑会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其中最直观的一个表现是,新瑞鹏集团的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和2022年,新瑞鹏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为11.36亿元和12.01亿元,占总费用的7成左右。
虎嗅获悉,2022年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新瑞鹏集团进行了人员优化。 本次优化对新瑞鹏业绩有何影响,目前尚未可知。
新瑞鹏在宠物医院设置上采取的是“1+P+C”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1”指的是中心医院,治疗疑难杂症;P为专科医院,治疗相对复杂的病;C为社区医院,提供更基础、高频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是新瑞鹏的“主力军”。
就单个社区医院而言,上述分析师表示,新瑞鹏很难把盈利模型打磨到极致。不少社区医院拼不过更小的“夫妻店”,这背后就有管理的原因。
该分析师透露,新瑞鹏集团在收购宠物医院时更为“强势”,基本会控股。这样的收购模式保证了新瑞鹏集团对医院的控制,但也可能会影响原来医院骨干的能动性。
宠物医院本质上提供的是服务,服务很难标准化,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和宠物医生的技术、用心程度等息息相关。而人本身又是最难管理、最不可控的。前段时间,新瑞鹏旗下的宠物医院曾传出过医生虐猫的视频,这也侧面佐证了宠物医院管理的难度。
除了管理方面没有规模效应,上述分析师认为新瑞鹏想通过扩张形成品牌效应也比较难。“核心的原因是消费者在给宠物治病的过程中,比起医院的品牌,更信赖的是医生本人。”
而且,和人类眼科、口腔等专科医院相比,宠物医院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原因是,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还是以免疫、绝育等基础医疗为主,对设备、医疗环境等要求不算太高。这种情况下,成熟、优秀的宠物医生如果想自立门户其实并不难。他们的“出走”极有可能带走一批老客户,对新瑞鹏等医疗机构影响较大。
超前于市场的“痛”
除了自身人力成本高、管理和品牌等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外,新瑞鹏难盈利,客观上也和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目前处于相对早期、原始的阶段有关。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宠物医疗机构良莠不齐。“比如,有的不正规的小诊所,为了降低成本会用注射用水代替疫苗。”在他看来,新瑞鹏作为大型连锁机构,在药品、设备等管理上更合规、严格,所以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从医疗体系设计上,新瑞鹏也走在了市场需求之前。
新瑞鹏“1+P+C”的分级诊疗模式,从商业模式上看,社区医院类似于“漏斗”,可以把发现的较难的疾病转诊给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这样的设计很好,但问题是,和我们目前宠物医疗行业的需求不太“适配”。
我国宠物行业真正发展起来其实也就是近些年的事,《2019年宠物白皮书》显示我国约4成的宠物狗在2—5岁之间,约五分之一的宠物狗在两岁以内。宠物年龄偏小,所以医疗需求相对也更基础。
《2022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宠物医疗前三大服务项目为免疫、绝育和驱虫,占比分别为81.1%、77%和75.2%。这些项目对技术、设备要求比较低,一般社区医院就能满足需求。
(数据来源:2022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
拥有更好设备和技术的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是新瑞鹏等大型机构的优势,所做的医疗项目毛利也更高。但由于目前宠物医疗需求较为基础,所以这些机构使用的频率可能相对较低。
一个观点是,随着这些宠物进入老龄阶段,宠物医疗的需求会得到发展和“升级”。到时候新瑞鹏的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能发挥的空间可能更大。
美国最大的宠物医疗机构VCA常被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视为“样板”。新瑞鹏和VCA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快速扩张,商业模式也类似。
早期VCA也曾亏损,但随着企业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最终实现盈利。这样的经历,新瑞鹏能否复制呢?
长江证券在分析VCA的崛起之路时指出,其能产生规模效应的前提是,宠物医院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备可标准化和可复制化。这就要求宠物医疗行业的上游药品和设备产业足够成熟、兽医人才稳定供应。
由于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还在相对初期的阶段,所以药品、设备国产化不足、兽医人才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新瑞鹏产生规模效应的原因之一。为了培养兽医人才,新瑞鹏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集团。
商业模式超前于市场需求,难免会经历一段超前带来的“痛苦”。
短期来看,大规模并购确实没给新瑞鹏带来规模效应。盈利、上市仍旧是摆在这家公司面前的两大难题。虎嗅获悉,目前新瑞鹏的扩张步伐已经有所放缓,公司也在追求盈利。
从长期视角看,新瑞鹏的商业模式和近两千家宠物医疗机构也有其价值。
比如,有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目前宠物医疗保险正被不少资本、企业追捧。新瑞鹏作为最大的宠物医疗机构,被宠物医疗保险相关企业视为重要的流量入口。
未来,随着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宠物医疗需求大概率会更大、也更“高阶”。人才、设备和药品等也会变得标准化、规模化,同时成本也有所下降。到时候,新瑞鹏的盈利难题或许也能得到解决。但这样的未来还有多远,谁都不知道。
(文中李秋、赵婧为化名)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公司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宠物医院之一,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
公司主营业务以宠物医疗与保健为主,以宠物美容为有机补充,同时兼售宠物食品用品。宠物医疗是指对宠物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为解决宠物病痛所进行的活动,具体包括消除病因、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内容;宠物保健是指为保持和增进宠物健康、提高宠物生活质量、延长宠物寿命、预防宠物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具体包括营养管理、免疫驱虫、行为训导、预防性护理、幼老年宠物特殊护理等内容。按就医宠物类别统计,犬、猫为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次是兔、鼠、龟等多种类别的其他动物。
国内最大宠物护理平台 一年收入近50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和2021年的医院数量和宠物护理服务收入计,新瑞鹏宠物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宠物护理平台,也是全球第二大宠物护理平台。截至2021年底,拥有23个宠物医院品牌和1887家宠物医院,约为国内排名第二至第十的竞争对手宠物医院总数的三倍。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国内的宠物医院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942家。在31个省份和111个城市开展业务,2021年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宠物护理市场份额约为 30%。
国内宠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943亿元增至 2021年的人民币26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8.8%。国内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8.2%。2020年,公司宠物护理服务的每位活跃客户产生的平均年净收入为1194元,到2021年增加到1203元。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新瑞鹏宠物集团收入分别为30.08亿元、47.84亿元和43.15亿元,归属于瑞鹏宠物集团有限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11.60亿元、13.72亿元和7.56亿元。
创始人深耕24年 如今身家近百亿
彭永鹤、张延忠均系公司的创始人。彭永鹤实益拥有31.8%的股份,张延忠实益拥有2.2%股份。
彭永鹤,1969年出生,本科学历,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9月至1994年11月,就职于国内青海省西宁市奶牛场,任兽医;1994年12月至1997年8月,就职于国内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任讲师;1997 年9月至1998年11月,就职于广东深圳动植物检验检疫局,任兽医;1998年12月创立了全国连锁品牌机构“瑞鹏宠物医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就职于深圳市圣西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为加拿大荷兰学院访问学者;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粘膜免疫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为公司董事、联席主席兼总裁。
张延忠,197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就职于福建长富集团,任兽医;2002年7月至2013年11月就职于“瑞鹏宠物医院”,历任宠物医生、副总经理、总经理。
高瓴持股35.84% 腾讯、雀巢等纷纷捧场
发行前高瓴通过Hillhouse Entities持股35.84%。
新瑞鹏于2020年9月完成数亿美元战略融资,腾讯和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领投,雪湖资本、奥博资本、Aspex Management、清池资本等多家海内外机构跟投,投后估值约300亿元人民币;2022年底,公司获雀巢集团战略投资,并与雀巢普瑞纳开展战略合作,协同深耕国内宠物市场。
根据与雀巢公司的子公司签订的可转换票据购买协议,公司向雀巢发行了日期为2023年1月17日的可转换票据,总购买价为5000万美元,在完成本发行的2500万美元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的数量,转换价格等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
Carmignac Gestion 是一家在法国成立并获得UCITS管理公司和另类投资基金经理 (AIFM) 许可的资产管理公司,已代表其管理的某些共同基金表示有兴趣认购总额高达3000万美元本次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价值。 雪湖资本已代表Snow Lake China Master Fund, Ltd. 和Snow Lake China Master Long Fund, Ltd. 表示有兴趣认购总额高达2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
责编:岳亚楠
校对:王锦程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