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5 31
在重庆,一到周末主城各个小区周围的宠物店格外热闹。给宠物剪指甲的、洗澡的、做SPA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络绎不绝。周末打理狗,晚上遛遛狗成了许多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我市宠物经济虽然热闹,但却没有摆脱低利润、无品牌、产业低端化等问题。在宠物经济一片蓝海的当下,重庆的“独角兽”又在哪里?
琳琅满目的宠物食品
市场“蛋糕”多大?仅成都市场规模近100亿元
《2018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养宠率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养一只狗每月的整体花费在500元到1000元左右,距离重庆较近的成都年宠物经济规模达到近100亿元。近些年重庆宠物喂养规模逐年增大,宠物经济的市场同样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多多(狗)是表哥两个月前送我的,今天来给它洗个澡、买包狗粮,大概要花300元,平均每个月要1000元左右。”说完,在照母山约克郡派多格宠物店消费的李蔷又走向了服装区,准备给多多买件“秋装”。
去年刚毕业的李蔷养的是一只柴犬,目前市场价值8000元以上。她告诉记者,最近刚刚给多多买了被子、狗窝,所以这个月的开销又会增长不少。“多多用的东西我都尽量买进口的,狗粮是最便宜的,一斤30元,一个月它得吃5斤;进口的漱口水一个月一盒,110元一盒……”
再过几天,今年35岁的何保就要把养了2年的金毛送人了。“养宠物太贵了,狗粮一个月要500元,磨牙棒等零食以及玩具也很花钱,半个月就要去宠物店剪毛、理毛,想要毛色好还要补充微量元素,夏天狗狗独自在家也要开起空调……”何保大概算了算,如果狗狗不生病,一个月“省吃俭用”也要1500元。“我也喜欢狗,把狗送人的原因,除了养狗费用高,更主要还是工作太忙了,我担心照顾不好它。”
同样是宠物,何保的狗缺人照顾,江北陈大妈对她的狗“妞妞”照顾有加。由于孩子不在家,陈大妈退休后养了一只泰迪,逛街、买菜都把它带着。心灵手巧的陈大妈还给妞妞做衣服穿。“我们空闲时间多,狗狗洗澡、打理毛发、剪指甲都是自己做。花在妞妞上的钱,每个月三五百元就够了,主要是卖零食和玩具。”
宠物经济为啥火?陪伴、娱乐、缓解压力
“退休后很无聊,妞妞带给我们很多欢乐。”陈大妈坦言,她唯一的女儿如今在加拿大生活,2016年退休后她也到处去旅游,但还是觉得有些孤独。“同龄人都在带孙子,我孙子不在身边。老伴还喜欢下棋、写字,我没有耍事,所以就买了一只泰迪。”
陈大妈表示,妞妞刚买回来时才三个月大。一次家里吃火腿肠,妞妞就站立起来讨要,而且站得很稳,逗得夫妇俩哈哈大笑。后来只要妞妞想讨什么好吃的,就习惯性地站立起来,非常惹人喜爱。发现妞妞这方面的特长后,夫妇俩就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到妞妞满1岁之后,就习惯了站起来用后腿走路。“它每天陪我们逛街、买菜,十分讨人喜欢。自从有了妞妞,我觉得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李蔷也表示,自己以前养过一只金毛,训练它的过程十分有意思。“让它站着就站着,很听话,还能帮我拿拖鞋,很乖。”其实,李蔷身边有个庞大的萌宠群体,她很多朋友都养了猫或狗。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把自己的宠物带出去,比比谁家的宠物更萌更听话。“我们都刚毕业,几乎都是单身,每晚下班回家,狗狗一下子就扑上来,一天的疲劳顿时没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人养宠物的原因是初来重庆,希望寻找一些寄托。“人生地不熟,父母也不能经常见到,很多话也不敢对他们说,只有狗狗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不高兴的时候,跟它对话总比一个人呆着强。”刚刚把工作签到重庆的江西小伙陈鑫告诉记者。
重庆宠物市场如何?竞争同质化突出没有产业链
养宠物的人群增加,宠物市场扩大,宠物生意就一定好做吗?
照母山约克郡旁的派多格宠物店营业还不到4个月,但店主肖何已经开始考虑,是否把店铺盘出去。
“开店前我们是经过调查的,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这应该是个很朝阳的产业,离我们200米左右的缤狗宠物店是我朋友开的,他们在这里开了三年宠物店,生意一直不错,怎么到我这里就亏损了呢?”肖何坦言,几个月以前,他走访了许多宠物店,它们基本都是分散在各个小区周边。“都是一些朋友喜欢宠物,然后就开店了,店铺都只有50来平。我也照着这种方式经营宠物店,效果并不佳。”
肖何说,他的店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但卖宠物,还销售宠物用品,如狗粮、猫粮、零食、玩具、窝棚等,以及提供宠物服务,包括洗澡、美容、SPA、局部修剪等,还提供寄养服务。
“最近我也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没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太严重。”肖何说,他发现他的店与那些私人店铺没有很大区别,主要都是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如今他才发现,那些生意较好的宠物店往往已经经营好几年,有了一定的客源和口碑。“宠物主人也是要相互交流的,他们会把这些店铺推荐给养宠新手。我们这些新入场的店铺,日子自然不好过。”
生意不好做,大坪多多宠物店的老板李黎认为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李黎说,现在年轻人养宠物多,他们都愿意在网上购买用品,价格便宜、选择多。“线下宠物店大同小异,零散分布,没有品牌,没有形成产业链,各自为政。宠物市场这么大,总要想个办法突围。”李黎说。
《2018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指出,养宠消费人群中,狗主人和猫主人均以80后、90后为主,占比75%,其中养狗人群女性占比87.5%。这些人群往往也是网购主力。
宠物玩具
他山之石
联姻互联网,这两家准独角兽咋做的
近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宠物领域不乏龙头企业的出现,如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宠物服务公司PetSmart、我国被誉为“狗粮第一股”的佩蒂股份,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线上狗粮销售新宠“疯狂的小狗”等,这些企业的销售经验和营销策略或许可以为重庆相关企业发展提供方向。
《2017年宠物画像报告》中,在狗粮品牌、价格分布的数据统计中,“疯狂的小狗”排在品牌成交量第一位,比二三位的比瑞吉、皇家高出1倍多。数据显示,2017年,“疯狂的小狗“销售额超过3.2亿元,2018年预计将达到5.2亿元。从名不见经传,到市场公认的“准独角兽”,这个新品牌如何能从众多国内外老牌商家中脱颖而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疯狂的小狗”主要在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布局销售市场,而不是波奇网等行业电商,很显然他们的客群主要是养宠新手。记者分析,“疯狂的小狗”售价较低,2千克袋装狗狼的普遍价格只要30多元,而同样分量的皇家狗粮价格在150元左右。“疯狂的小狗”采用近些年很热的“爆款”营销,让店铺主推几款性价比高的产品提高粉丝量以及产品知名度,进而在新手搜索“狗粮”时,“疯狂的小狗”出现在首页,从而慢慢培养用户习惯。
在销售策略方面,“疯狂的小狗”也迎合了年轻用户的消费观,产品多以经济款、通用型为主,让新手们不为选取狗粮感到麻烦。值得一提的是,“疯狂的小狗”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运营,以趣味生活、科普知识为主题进行传播,增加了客户与品牌的粘性。
瑞鹏股份则专注于宠物医院。目前瑞鹏在全国共有200多家直营分院,是国内直营门店最多的宠物医院。业务范围涵盖宠物医疗保健、美容造型、留置护理、洗浴、SPA、食品及用品等。美国的PetSmart通过收购美国的最大私有宠物医院Banfield,补充其宠物医疗领域的空白,促进其实现宠物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扩充其宠物行业版图,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宠物服务公司。
一宠物店的调价通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陈竹 摄
专家献策
可用电商+社群思维抓住客群心理
“宠物必需品线上线下都有,要想做好宠物经济可能靠卖吃穿产品还是有些欠缺。”重庆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创始人李明星告诉记者,他正在借助微信平台开发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宠物微信小程序。
著名财经评论家余丰慧表示,近些年重庆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宠物市场表现为消费升级。“宠物市场原本就是小而分散的,‘独角兽’的出现需要一定时间慢慢凸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商思维尤其重要,社区电商、社群电商都是不错的方式。”余丰慧表示,比如远程医疗不仅可以用在人身上,在宠物领域也大有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凸显,这些技术同样也可用于宠物领域。
在余丰慧看来,国内的宠物行业刚刚发展起来,还有很多问题。“很多猫粮、狗粮都是质次价高,很多宠物店、宠物医院服务以及资质都有问题。”然而问题往往也是机遇。“如果重庆的企业能做出品质有保障的产品,就会赢得先机。”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国外宠物行业发展时间较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线下店铺主要提供美容、SPA、寄养等服务,而线上主要是为养宠物的人群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宠物背后是人,要做好宠物经济,必须多关注为宠物买单的群体,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是发展趋势,宠物经济做好社群+电商,才会更有发展前景。 品牌文化、品牌建设、上下游产业链的搭建等也值得思考推敲。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陈竹 张瀚祥
“疫情之下都宅家,客人到美容工作室不方便,所以我选择上门给狗狗做美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宠物商店(院)等门店的正常营业受到限制,同时居民居家隔离等,对宠物医疗、美容、洗澡、行为训练等实体店到店流量也产生较大影响。
但是与此一批线上做生意的宠物服务店却因此而火起来了。尤其是上门送宠物用品和食品、上门做美容、远程问诊看病等服务受到许多养宠人士的欢迎。还有一些线下实体店也不再“坐等”,而是主动上门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亿市场规模的宠物行业,发展潜力是不可置疑的。不过疫情过后商业模式会产生变化,居家隔离使得更多的宠主发现了宅家消费的好处,会主动或被动的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
开车送货、上门美容等服务受欢迎
家住广州番禺的大头妈(网名)就是这样一位从事宠物行业“线上”生意的人。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遇见她时,她正在经销商门口等候狗粮和猫粮的派发,而她的身后则是自己的七座面包车,按照她的拿货量计算,必须跑上三趟才可以把货物装完。
她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发生,许多养宠人群春节前屯粮不足,最近都出现了严重的“粮荒”,很多老客户都催着她送狗粮。“以前附近的客户都会自己上门取货,但是现在都宅在家里,出门不方便,猫猫狗狗等着解决肚子问题,我只能自己上门送了”。不过她认为,即使疫情过后,消费习惯也有可能因此而有所改变,线上订购、等货上门的习惯会养成,线上交易的客人会增多。
门店不再“坐等”,而是主动上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微信社群营销在特殊时期受到众多商家青睐,宠物商家也不例外。不同于其他类型购物群的是,宠物社群更多会员讨论宠物话题,群活跃度很高,社群带货和社群团购也相对更加容易。
上文中的大头妈就经常在微信客户群里给大家接龙订购,猫猫狗狗们的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由于她供货渠道多,货物品质过关,价格实惠,群里的养宠人士都非常信任她。有群友表示,熟悉的微商都是只做大品牌,而且都是正规申请并且拿到代理权,和有信誉的实体店一样放心。“况且在现在这种环境下,线上交易能更及时解决猫猫狗狗们的需求”。
而除了宠物用品和食品送货上门以外,宠物的各种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近日在小区邻里互助窗口发布需求的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被困湖北老家,家中两只田园猫的口粮即将断供,希望通过有偿的方式寻找靠谱铲屎官帮忙铲屎。
另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宠物主小娜则选择了自己之前常去的宠物店提供的上门铲屎服务。因为对店里小姐姐比较熟悉,所以她对这种上门铲屎服务很放心。
在平常人眼里,宠物美容师都是在宠物店里专门的美容间里工作,但是目前这种模式也产生了变化。花都的宠物美容师阿海就选择了给客户的宠物上门做美容。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在花都有一间工作室,但是非常时期客人过来不方便,因此他主动“出击”,上门给宠物们服务。一般都是和客人预约好时间,在客人家附近的宠物店找一些自助洗澡设备,来帮狗狗剪毛,或者到客人家里。“其实只要带上全套工具,还可以在家里的洗手间洗澡美容,不一定去美容院。这样一来很多客人就不用头痛在疫情期间乘坐交通工具的问题。”
在海珠区开宠物实体店的北极则告诉记者,近日他也频繁开车去接送客人的猫狗洗澡,还要给客人送猫粮、狗粮和零食。“距离不是太远的话,开车运输和接送都是免费的,非常时期只有这样才能给客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线下“跟不上”,线上“来补充”
记者还随机联系了广州几家购物中心宠物店,其中有三家表示由于店内寄养业务量较大,因此还在小范围营业;另外两家则针对特殊时期需求增加了上门铲屎服务,和送货上门服务,但由于部分小区需要严格的出入审核,加上不少店员还未复工,上门铲屎服务销量不算多,但是送货上门量却是暴增。
有宠物店表示,等疫情过后,准备大力发展上门铲屎和喂养服务。线下宠物门店一般根据店面所在位置,提供店面周边3至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上门喂养服务;而线上平台通过用户定位所在地址,推送距离最近的铲屎官提供相应服务。
居家隔离期间,宠物在线问诊业务也进入越来越多宠物主视线。宠物在线问诊平台爱宠医生在此期间推出了免费问诊服务,受到很多宠物主青睐。也有宠物门店根据不同片区提供就近在线问诊服务,以方便消费者此后到店看诊。 由于兽医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严谨的问诊和判断,因此开展这类业务的兽医院仍然是少数。
实际上,此次疫情对线下事业影响颇深,旅游、酒店、餐饮、商业等皆在其内,宠物店也是其中之一。在全国拥有5000多家加盟连锁店的派多格宠物连锁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不少地方宠物店停业大半月,面对房租、人工等刚性需求,确实经营压力不小。 还有店内货品供应以及经营销售等,都面临着诸多“跟不上”的状况。
根据华金证券《宅居推动养宠线上消费,宠物经济持续扩张逻辑不改》报告指出,由于疫情原因,宠物商店(院)等门店的营业受到限制,同时居民居家隔离等,对宠物医疗、美容、洗澡、行为训练等实体店到店流量产较大影响。但是对于以线下经营为主的店面,此次疫情也将起到加速行业规范升级的作用。
由于居家隔离使得宠主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家的宠物,而且主动或被动的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在考虑为购物中心及门店引流之外,宠物业态更应该在专业化、渠道多样化上发力。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杨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欣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杨欣、陈铭曦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