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兔子急了真咬人!1岁女童逗兔子被咬掉手指尖 孩子发热如何居家护理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7 34


兔子急了真咬人!尖指手掉咬被子兔逗1岁女童逗兔子被咬掉手指尖

近日,陕西宝鸡一名1岁多的小女孩,在跟家里养的小兔子玩耍的时候就不慎被兔子咬掉了食指。

据主治医生介绍,小女孩家里养了一只兔子,平时小。口一指手孩女小了咬女孩喜欢和兔子玩。这天小女孩照旧和兔子玩耍,逗兔子的时候,突然兔子咬了小女孩手指一口。

导致小女孩食指末节完全脱落,事发后父母第一时间把小女孩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但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又连夜转到宝鸡高新医院治疗。

检查过后,医生立即为小女孩进行指头再植手术,目前小女孩恢复情况良好,正在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一直以为兔子急了也咬人,只是单纯的一句俗话,没想到看着温顺可爱的兔子真的会咬人。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养宠物,猫、狗、兔子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宠物,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另一方面可以替代家长给孩子一些陪伴。

但看完新闻很多家长难免担心,兔子这么温顺的动物都咬人,那狗啊猫呢,还能不能给孩子养宠物了?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和宠物玩耍的分寸,做好预防工作,养宠物对孩子而言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孩子养宠物好处多多

1、给孩子一个童年玩伴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生活在城市里,除了上学,平时基本很少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认识新的朋友。加上很多家长平时也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难免孤独。宠物可以代替家长,给孩子很多陪伴,让孩子的童年有一个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2、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有教育专家表示,孩子在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通过照顾宠物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照顾宠物、观察宠物的一举一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做事应该讲究方法、考虑后果。同时也能增强孩子对非语言交流的敏感度,应用到和其他的小朋友相处中,也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

3、增强孩子抗过敏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患哮喘的几率要远低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这是因为城市的生活环境太干净,孩子平时接触到的过敏源少,导致抵抗力低。

因此家里养宠物,其实是有助于孩子适应各种过敏源的,当然那些天生就对宠物过敏的孩子,还是不适合养宠物,以免危害孩子的健康。

4、降低中耳炎和发烧的风险

波兰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家里有养宠物的孩子要比家里没有养宠物的孩子,全年没有发烧生病的健康周数多31%左右。

在家经常接触宠物狗的孩子患中耳炎的概率会降低44%,发烧的概率降低20%。

孩子养宠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1、选择适合的宠物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宠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性情比较温顺的,比如狗狗中的金毛、拉布拉多、萨摩耶等。但如果宠物本身就是在家庭长大的,并且性格年龄也合适的也可以,因为宠物从小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家人也比较了解它。

2、做好卫生管理

为了家人和孩子的安全,宠物一定要定期接种疫苗,此外平时要保持宠物的卫生,定期修理宠物的指甲,宠物的粪便定期清理,喂食区保持干净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后定期给宠物做体检,另外也要教育孩子,养成每次和宠物玩耍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3、避免孩子和宠物独处

孩子比较年纪小,并且活泼好动,孩子在和宠物玩耍的时候难免没有把握好分寸,不经意间被宠物抓伤、咬伤等,孩子又缺少安全意识。 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孩子和宠物单独相处,不要让孩子故意戏弄宠物,尤其是不要打扰宠物进食、睡觉等。

4、明确责任

如果孩子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那么养宠物之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约法三章,明确宠物是孩子要养的,因此孩子是宠物的第一责任人,让孩子负责主要照顾宠物。

通过照顾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宠物和人一样会生老病死,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但是最终也会离开我们,让孩子学会珍惜和爱护宠物。

我是你的药师朋友洪姨,写文不易,如果你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关注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雨滴医生说育儿##育儿事务所#

孩子发热如何居家护理

答疑专家

周敦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血液/肿瘤专科主任

孙树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

徐 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医疗

市妇儿发热门诊扩建 常见呼吸道感染可在社区治疗

发热门诊提升接诊能力

问:市妇儿中心发热门诊近日多次因疫情防控原因暂停门诊。请问医院有何应对措施保障患儿就医需求?

徐翼:我们有五个院区,珠江新城、儿童院区、增城院区有发热门诊,一旦接诊阳性患儿就需要对发热门诊进行消杀,影响其他患儿的就诊。我们医院正在扩建诊室,将增加发热门诊接诊能力。落实“一室一患”,哪间诊室出现问题则对其进行消杀,并启用备用诊室,减少对其他诊室的影响。

常见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可在社区治疗

问:就儿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方面,家长该如何使用好社区医院这一医疗资源?

周敦华: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不一定都要到三甲医院或者专科医院治疗,大部分可以在社区治疗。家长往往担心社区医院经验不够丰富。其实随着国家推进三级诊疗,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规培,目前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在持续进步,许多社区医生接受了同质化的规培,技术是过关的。社区医院通过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可以把重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另一方面,医保也在发挥引导就医的作用,将患者吸引到社区医院就诊。我也呼吁社区医护人员多做健康生活、疾病防治的宣传,与社区居民多沟通,增加了解和互信。

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用药

问:孩子发热时,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药,如何预防药物过敏?

徐翼:如果孩子精神食欲都还好,而且体温也不是很高,可以用一些常规的中成药或者解热镇痛药来对症处理,多喝水,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水果、青菜等,保证营养供给。

如果孩子有药物过敏史,选择以往没有吃过的药物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过敏信息。对用药或对病情判断拿不准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处方药,不要凭经验擅自给孩子吃过多的药物,孩子年纪越小越要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周敦华:家长要特别留意观察孩子有无感冒症状,是否发热,一般体温高于37.4℃时要当心,此时需要1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可以确定孩子发热了,超过38.5℃需要口服退烧药。有些孩子疲倦,全身酸痛,不会说出来,只会表现为烦躁、爱哭闹等。还有的孩子表现为无食欲、拉肚子。

如果孩子精神好且体温在38.5℃以内,可以居家观察,多喝水。但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快,如出现精神疲倦、呼吸急促、手脚冷等情况,均提示病情重,需要立刻就医。

就医时必须让孩子佩戴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加上面屏,还可以戴手套。家长也要注意戴好口罩,随身带着消毒液。

就医要提前预约,准时就诊,不要在医院逗留太久。查血常规等结果时,到医院外面空旷的地方等待,不要留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居家

家有婴幼儿 要注意减少大人的聚集

居家环境要干净

问: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高发,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家长要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关于流感或感冒引发的发热,以往有家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混悬液交替用药退热,但也有观点认为两种药物不宜联用或交替使用,请问家长该如何应对?

周敦华:秋冬季温差比较大,此时儿童最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的是鼻病毒导致的普通感冒,流感相对来说症状较重,此外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病原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多发于2岁以内的小孩。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都可引起呼吸道的症状,一开始病症轻的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发烧,或者有轻微消化道症状。症状加重可变成气管炎,甚至肺炎,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可能有喘憋、气促,流感多伴有高热、肌肉酸痛、卡他症状(流鼻涕、打喷嚏)明显。

预防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家里的卫生要搞干净,多通风,无肿瘤血液病患儿的家庭无需消毒,做到干净、通风即可。如果家有婴幼儿,还要注意减少大人的聚集。

出门时戴口罩,家里人多时也要注意戴口罩。孩子喜欢到处触碰,要注意多洗手。特别是有些孩子玩完玩具可能会揉眼睛、搓鼻子,这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途径。家长要教会孩子在玩完玩具后,要洗手,玩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穿衣方面,不要让孩子冻着,也不宜穿得过多。动辄出汗,易加重感染风险。还要注意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天气不那么冷时可以带孩子去环境好、人少的地方,加强锻炼。饮食方面注意均衡,这些都是提高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办法。

家有免疫力低下娃 日常做好环境消毒

问:疫情期间,对于肿瘤、白血病等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在就医和居家时要注意如何防护?有哪些信号提示病情变化,需要尽快就医?

周敦华:有一部分肿瘤和白血病患儿在化疗间歇期可以回家,由于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导致抗感染能力低下,这时尤其需要加强居家防护。

家长需要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卫生。日常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环境消毒,用含酒精或无酒精的消毒液进行手消毒,擦桌台和地板,注意上下午各开窗通风半小时。孩子的饮食要洁净,最好自行制作,水果洗干净,营养要均衡,有蔬菜水果,确保肉蛋奶的摄入。

这期间,患儿家庭应注意减少或谢绝客人来访。居家时尽量减少陪人的数量,陪人应选择接种过新冠疫苗,平时注意自己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必要时查抗原、核酸。

这些新生儿要警惕发烧症状

问:对于疫情期间出生的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新手爸妈如何判断和把握是否需要去医院?居家防护和护理方面有何特别需要注意的?

徐翼:新生儿出生后,受母体免疫力的庇护,对一般的病毒细菌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应。但是早产儿、出生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感染,例如病毒感染,会表现为发烧,需要医生找出病因。

新手爸妈要注意防范“蒙被综合征”,有些孩子出现低热与衣物过多、包被太厚有关。如何判断衣物过多呢?如果孩子一吃奶就满头大汗,则说明穿多了,应适当给孩子减少衣物。

当新生儿体温超过了38℃,伴有咳嗽,食欲下降(不愿喝奶)时,要引发重视。

对于这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来说,感染要么表现为高热,要么表现为体温低下。如果宝宝体温升高,哭声少,嗜睡、奶量下降,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

别让宠物和孩子过分亲昵

问:秋冬季节,养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哪些事项?

孙树梅:要注意三件事。 注意避免宠物带来的感染附加损害。注意给猫狗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猫爪病。养猫要定期驱虫,预防弓形虫感染。如果宠物有结膜炎、皮肤病等感染症状,及时带它就诊,以免传染给主人,同时要为猫狗定时做清洁。

要注意避免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要做过敏原检查,如果对宠物毛发过敏,则建议不要养猫狗。

再次,要注意预防宠物意外伤害。不要过于逗弄宠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不要与猫狗过分亲昵,以免被抓伤咬伤。

外出

学校、沿途、居家、公共场所方方面面减少感染源接触

问: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儿童青少年在疫情防控个人防护方面,有何特殊之处?日后恢复线下教学后,怎样做可以确保最大限度的保护?

孙树梅: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有三个方面: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都要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尽可能不在密闭场所停留太久。青少年活动路径相对比较单纯,一般是从学校/幼儿园回到家中,或者偶尔去了公共场所。

校园里:

第一,学校、幼儿园在疫情期间要加强晨检,孩子一旦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一定要注意及时就诊,回家休息。第二,学校、幼儿园加强通风,每天至少两次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第三,学校、幼儿园要及时做好物表的消毒,减少物品的共用,尤其是毛巾、饮用工具,要提供比较好的洗手措施。学校、幼儿园的老师、生活老师、阿姨也要做好防护,不要把病毒带到集体环境中来。

路途中:

在上学放学的路途中,如果乘坐自己的交通工具是比较好的。如果是公共交通,比如在地铁、公交、电梯等密闭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

公共场所:

要尽可能地少去密闭的公共场所,如果一定要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和注意手卫生。对于呼吸道的防护,戴口罩可以阻断飞沫的传播,手卫生可以阻断接触传播。每次外出回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接种疫苗:

3岁以上的孩子做到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规律作息,不要太劳累。多锻炼,尽可能在室外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儿童用药提醒

退烧药的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混悬液这两种药是儿童期最安全、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两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一般用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孩子,选用的比较多一点,它退烧没那么快,相对更安全一些。对于特别小的孩子,通常打开包被散散热就行了,不要那么快速地退烧。6个月以上的孩子,两种退烧药都可以选择。

一般来说,这两种药物不要交替使用。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特别是退烧药,往往一天要吃好几次,交替使用时不利于辨明副作用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患蚕豆病的孩子来说,吃了退烧药可能会引起溶血,要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而布洛芬相对是安全的。除了这两种退烧药,对于其他感冒药,包括中药,里面也有退烧的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大剂量使用。如果退烧药用了两三天还是不见好,建议尽快就医。(全媒体记者任珊珊、王婧)

来源: 广州日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