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蛇冬眠时“任鼠宰割” 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0 24


蛇冬眠时“任鼠宰割”

大连蛇岛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蛇”年半蛇吃鼠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老鼠的天敌是蛇,“蛇吃鼠大家都知?呢蛇负欺敢么道,但是老鼠怎么敢欺负蛇呢?

实际上,“鼠吃蛇”确实存在,这。”仇寻“相互、害伤相互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蛇冬眠时期。夏季蛇吃鼠,冬季鼠吃蛇,这两个物种在不同时节互相伤害、互相“寻仇”。

蛇在冬眠时可能会被鼠吃掉,那它为什么非要冬眠呢?冬眠时的蛇很好欺负?人若碰见,能不能上手摸,或者挖蛇窝呢?


蛇冬眠的习性与选址

一般来说,蛇在环境温度达到15℃时开始进入冬眠状态,通常在11月下旬

进入冬眠时期的蛇就好像“死了”一样,不吃不喝也不动,保持一个姿势直到来年3、4月份花开雪融、气温回升才苏醒。

蛇一般会选择洞穴、岩石缝隙或者树洞等隐蔽的地方作为冬眠的地方,气温要维持在5-10℃,高于10℃蛇会躁动不安,低于-5℃则会被冷死。

有数据统计,蛇冬眠时若是独居死亡率高达60%,但群居能够使周围的温度提高1-2℃,同时减少水分和能量消耗,生存率最高能提升一半!

所以,蛇到冬眠时期就会变成“群居动物”,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缠绕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个地方,除了维持稳定温度外,更重要的是保护群种,因为它们很容易在睡梦中被老鼠发现然后吃掉。

老鼠敢主动欺负蛇,听起来就像小鹿敢主动招惹狮子老虎,无异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有些匪夷所思,老鼠为什么敢欺负蛇呢?


蛇在冬眠时“任鼠宰割”,老鼠为什么敢吃蛇?

夏季是蛇最活跃的时期,老鼠见到蛇只能“抱头鼠窜”,否则就会被无情地吞吃入腹。但到了冬季,局势就完全反转了,蛇只能“任鼠宰割”!

老鼠是恒温动物,和人一样不需要冬眠,不论夏季几十度还是冬季零下几十度,它都能自在地在各个地方到处乱窜并繁衍生息。

老鼠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爱吃美味的东西,但脏乱臭的东西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连木板、水泥等坚硬的物品都逃不过它们的啃食。

而且,老鼠的胆子并不小,只要饿了,不管是不是大型生物还是天敌,先啃了再说。

冬眠时的蛇一旦进入深睡眠状态,身体就会随温度下降而变得僵硬,全身神经处于麻痹状态,无法感知到周围的威胁,即使有所察觉,僵硬的身体也无法动弹,只能“任鼠宰割”。

而且,鼠类也很清楚蛇的“命门”,能够精准地咬到蛇的心脏和泄殖腔,此时,就算蛇有活动能力也来不及了,只能乖乖等着被吃掉。

所以,老鼠敢吃蛇,主要是冬眠的蛇是真的好欺负,蛇不冬眠就不会被老鼠骑到头上作威作福, 它为什么非要冬眠不可呢?


蛇冬眠时会被吃掉,那它为什么一定要冬眠?

蛇虽然有着1.3亿年的历史,但它进化度非常低,依旧属于变温动物,自身代谢能力很差,又没有鸟兽类有羽毛御寒,身体的温度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只要蛇所处的环境气温降低,蛇的体温也会降低,进而导致各项机能活跃度不高,活动量相应减少。

当温度下降到几乎无法动弹时,蛇便会进入冬眠状态,以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因为没办法活动的情况下缺少能量摄入,只能通过减少消耗的方式来维持生存。

当环境温度在5-10℃时,蛇处于正常冬眠状态,进入“深睡眠的状态”,但身体并未完全僵硬,对外界也有一定的感知和反抗能力;

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蛇背部的所有神经都陷入麻痹状态,身体僵硬如冰,无法感知外界,也毫无反抗能力;

当环境温度高于10℃时,蛇的冬眠状态不佳,陷入躁动不安的情绪中,消耗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多,若是没有及时补给,可能会出现饿死的情况;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蛇就会完全失去生命体征,被活活冻死。

所以,在低温环境下,蛇如果不找个地方冬眠,把自己藏起来,恐怕就不只是被老鼠吃了,每年估计都能被冻死一回。

如果冬眠的地方不够隐蔽,被老鼠找到了,也只能说运气不好了。


就算抨击处于冬眠期的蛇,人类也不能轻易招惹!

有人也许会问,蛇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人能不能去挖它的窝或者随意抓在手上玩弄?

严格来说,即使是冬眠时期的蛇,人类也不能轻易招惹。

前面说过,蛇冬眠时往往是几十几百条一起,就像人与人拥抱能感受到体温,蛇群的中间位置温度实际上并不低,处于其中的蛇仍具有一定的感知力和反抗能力,此时,人若是贸然招惹,必然被反咬!

而且,冬天并不是每一天都寒冷至极,有日光时,气温往往会升高,蛇的温度也会随着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神经恢复时蛇也就苏醒了。

此时,人若是接近蛇可能会被攻击。

老鼠敢吃蛇是因为蛇进入冬眠时期毫无还手的余地,但不管蛇是否进入冬眠时期,人都不能轻易招惹。

——————THE END——————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神奇的冬眠现象

蛇类不是老鼠的天敌吗?它们为什么会怕老鼠?其实在民间一直有这样一句老话,叫做“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说的就是天冷了以后,蛇类会进入冬眠,这时它们就只能“任鼠宰割”,很难反抗。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既然这么危险,蛇为何还要年年进入冬眠呢?

冬眠是一种在自然界十分常见的现象,在以前这种现象也被叫做“冬蛰”。我们人类属于恒温动物,无论天气炎热还是寒冷,体温总是会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人体的正常腋温度应该保持在36-37.3度之间,而在平常我们自己量体温时,36.5度左右被认为是最健康的状态,超过37度可能就有低烧的嫌疑。因为体温恒定,我们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就小,所以可以一年四季都很活跃。

但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多变温动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你知道吗,除了哺乳类与鸟类之外,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动物其实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变温动物的身体机能就会下降,最终不得已只能依靠长眠来熬过寒冬。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变温动物的代表,例如蛇类、青蛙、蜥蜴等等,在我们人类看来,每当到了冬天它们就全都会消失不见,其实这就是它们躲避严寒的方法--冬眠。

蛇类在什么情况下会冬眠

蛇是爬行动物,它们与蜥蜴乌龟一样,到了冬天就得老老实实的冬眠。有研究表明,现代蛇类生存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之间,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它们就会出现厌食、行动迟缓懒惰等症状。当温度下降到10度以下时,大部分的蛇类都会进入到冬眠状态。

在冬眠之前蛇都会提前给自己准备一个舒适的洞穴,里面足够温暖,能够帮助它们度过严寒。在我国蛇类一般在12月前后进入冬眠,然后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

当然不同种类的蛇冬眠的时间也不一样。在我国的吉林以及新疆一带,就有一种叫做北极蝰的蛇,它们是世界上最抗寒的蛇类之一,在环境温度降至3度左右时它们仍旧能够进行活动,而此时其他的蛇早就已经进入深度麻痹的状态了。处于冬眠状态的蛇会将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便于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也能存活好几个月。在我国的蛇岛,蛇类就创造过只吃6只鸟就能活半年的奇迹。

冬眠并非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对动物们来说,冬眠就意味着变得毫无防备,其中蛇类冬眠时的死亡率就非常的高。

蛇在冬眠时非常脆弱

在故事《农夫与蛇》中,农夫捡到的蛇就是一条被冻僵的蛇,这种状态其实与冬眠并没有太大区别。蛇类在冬眠时也会面临着被冻死的危险。如果某年冬天的气温特别低,第二年春天就会发现,剩下的蛇要比去年少很多,因为有些蛇已经无法从冬眠中醒来了。冬眠的蛇也没有任何的自保能力。

动物的冬眠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我们熟知的熊也是一种冬眠动物,但熊的冬眠就介于睡觉和完全失去意识之间,如果周围有什么风吹草动,熊就会马上醒来。但蛇并没有这样的本领,它们睡着后很难醒来,当老鼠、鸟类等动物发现了冬眠的蛇时,就会把它们直接吃掉。由此可见,虽然在夏天蛇类会大量的捕食老鼠,但到了冬天,老鼠作为恒温动物的优势就发挥出来,它们也就能够反杀蛇类了。

那么是不是冬眠的蛇就完全没有战斗力了?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虽然蛇类在冬眠状态下看上去毫无威胁,但它们也并非对外界毫无知觉,尤其是在受到伤害或剧烈变动时,蛇还是有醒来的可能的。另一方面,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变高,蛇类的身体也会逐渐复苏,如果是遇到刚刚结束,或是即将结束冬眠的蛇反而更加危险。此时的蛇一整个冬天都没有进食,它们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为了自身的安全,就算是冬眠的蛇也还是不要招惹为妙。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