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0 114
前言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蛇是”原始、可怕”的一类动物,在人工环境更难以进行饲养。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从而产生了偏见和莫名奇妙的恐惧,也令很多人有着更为浓厚的观察兴趣。
只要给它营造更加自然美的仿原生态效果的环境,才能对它们的习性和提高动物福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蛇类具有无可替代的展出潜力:部分蛇类体型庞大,外观奇特而美丽,具有典型的生物学特征及行为,十分吸引自然爱好者。 蛇类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传输给公众相关的知识,并扭转我们对它们固有的偏见和误解。
(品系太多,版面有限,以下省略)
蛇类饲养和管理:
要饲养蛇类,首先就要完全抛弃饲养哺乳类和鸟类的思维,虽然主观认识上条件勉强合适就能驯养,但要改变它们储存在基因中的本能,那是穷其一生也达不到的目标。
蛇类的体温随外界的温度改变,所以稳定的温度就是饲养爬行类的第一要素。其他的条件严格说来只是跟着温度来调整而已。尤其是在温带及寒带地区,天冷时能否保温是关键。
希望在饲养蛇类之前应该先建立正确的饲养态度,饲养之前必需先了解目标物种的习性与需求,提供最基本的饲养环境与饲料 ,最终尽可能让牠们配对繁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种群。
(一)适宜环境
1.适宜的温湿度及梯度
2.充足的光照条件
3.底材
4.躲避和造景
乔轶伦 供图
乔轶伦 供图
乔轶伦 供图
(二)合理喂养
1.提供多样化的饲料
2.遵循宁少勿多的饲喂原则
肖诗白 摄
(三)注意事项
1. 不建议混养群养:如果环境够大,蛇类可以尝试多种多只混养,但不建议成群饲养,因为这样既违背了蛇的自然习性,也不利于喂食,更不利于观察,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很难控制,治疗。加上有些蛇类还有同类相残及食其他蛇的习性,所以建议单养,或每箱养2-3条(取决于环境的大小)
反面教材——水蛇大量混养会造成各种疾病爆发
2. 饮水勿缺:不论饲养何种蛇类,圈养环境中都需提供较大的可容下蛇体的水源,不光可以供日常饮用,还可以泡澡、消暑,帮助代谢、令蜕皮更为顺畅。
水盆选择较深,但又不容易被打翻的那种
3. 提供躲避:蛇类生性谨慎,除了捕食和日光浴外,很少会暴露行踪,它们喜欢静静地呆在阴暗处,不论养哪种蛇,饲养环境中必须营造1个以上的躲避掩体,可利用材质很广泛,诸如花盆、树洞、石块、岩板、竹筒、pvc管等皆可。
4. 避免食饵伤蛇:老鼠的牙齿具有伤害力,若蛇在给食后2小时内没能捕食,应把老鼠取出,避免老鼠啃咬,伤害蛇。另一方面,在喂食时,饲料大小要掌握好,虽然蛇能吞食比自己头大得多的猎物,但不代表吃较大的食物就会平安无事,有的蛇会因为吞食太大的食物而发生呕吐。
国内某动物园,冷天不加温状态下,用小白鼠投喂王锦蛇,最后蛇被老鼠啃食致死
饲养环境的营造:
根据蛇类栖息的类型,将它们分为六大类,根据各类别进行不同饲养环境的布置:
水栖型:
水栖或半水栖型的蛇类,它们极少上岸.如:国内水蛇、腹斑水蛇、宽吻水蛇、乌华游蛇等,它们在岸上的活动能力差,多数演化出了卵胎生的繁殖模式。
饲养环境:鱼缸(展箱)或有大面积水池的展厅,应备有水中加温设施及过滤系统,水中亦需要营造出一些供蛇隐藏的掩体,和攀爬晒背的岩石或沉木。
乔轶伦 供图
树栖型:
这类蛇身体细长,有较好的保护色和缠绕性很强的尾部,代表种类有绿瘦蛇、绿树蟒、竹叶青蛇等。
饲养环境,需要较高的饲养箱,粗细不同的树枝树干不能少,多搭配耐阴植物,水盆。如果是雨林高湿度生境的种类可安装喷雾,营造雨林的降雨效果。
坡普竹叶青
暹罗竹叶青 简单的树栖型布局
沙漠型:
这类蛇喜欢潜入沙中或在砾石地活动,具有粗糙的鳞片,生性胆小,攻击性弱,代表种有沙蟒、角蝰等
环境布置:与地栖蛇类一样不需要太高的饲养箱,以沙土为底材,表面配有石块、枯木及水盆。
乔轶伦 供图
地老虎 供图
地栖型:
大多数蛇类属于此类,活动范围以地面为主,偶尔也上树,攀岩,如:玉米蛇、王蛇、眼镜蛇、球蟒、地栖型蝰蛇或蝮蛇等。
饲养环境:饲养箱大小无需太高,底材根据不同种类的需要,分别以森林地表、爬虫沙、天然土质、木屑(竹屑),并提供躲避掩体、树干或石块,并有水盆或水池 。
犀牛咝蝰
地栖型的种类,可以选择比较多人使用的抽屉型环境,这种环境适合用于玩具蛇繁殖场,以及个人饲养数量较多的繁殖组。这种环境首先需要解决通风问题,以及你的饲养对象是否全部适合整体的温控。
白化三索颌腔蛇(郭双 供图)
郭双 供图 抽屉式(地栖型,繁殖组种蛇)
仿生型:仿生饲养不仅有极高的观赏视觉效果,而且造景缸内种植的植物和益生菌,不但可以净化空气,又能使蛇更有安全感。
黄硕 供图
黄硕 供图
地栖型和树栖型不得不提下森林地表:
森林地表垫材,有些爬友会用一款来自国外的品牌,好用价格贵,内地没什么渠道购买,一般要么高价代购,要么自己人肉背回。
如今网上也出现很多类似款,但往往实物收到发现有Bug,例如掺了来路不明的树皮和洋垃圾,保湿效果差劲,垫材太硬,不卫生又不实用,压根儿起不到保湿作用,还长螨虫、跳虫,湿水之后甚至会爆发蛇虱。
更加要命的是很多怕有用树皮代替森林地表,树皮多数是松树,如论怎么晒干烘干还是存在残留松脂,一旦高温高湿,松脂回随着水蒸气被蛇吸入,日积月累造成肺部黏满这些有害物质,造成蛇类死亡。
现市场上也缺乏实用且价格划算购买方便的森林地表垫材,而笔者尝试过多个大品牌的森林地表,下面推荐的这种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垫材正好切中了这个需求点和解决了以上出现的问题。
配方和原材料是粤北山区原生树种软木,经过高温脱脂,搭配品牌合作生物研究所研发的菌液一起使用,能达到保湿且持续分解两栖爬行动物尿液粪便的还很安全,误食也不影响,发酵处理过的原生软木可被完全排出体外,菌液所含的益生菌还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等症。
同时其它有益菌也可改善食欲不振,肠胃病等。味道是淡淡的酸菌味,这些有益菌群能帮助分解垫材中的粪便尿液,持续保湿垫材的同时还能去除异味。
这款森林地表附有菌种,需要湿度保持活性。日常保湿可以提升菌液的成分功效释放,有效持续发挥分解排泄物的作用。而且爬箱一般是恒温状态,加温设备长时间打开,箱内空气比较干燥。垫材不断接受加温,水分也会渐渐挥发,所以日常洒水保湿很有必要,方法很简单,用纯净水或者放置一天以上的自来水喷洒垫材。
另外定期补喷菌液,按1:20的比例勾兑纯净水,或者放置一天以上的自来水,稀释好后装喷壶里,垫材使用一段时间就可以补喷。
适用动物
● 蛙(角蛙、树蛙)
● 陆龟(各种热带雨林生境的陆龟)
● 蜥蜴(绿鬣蜥、长鬣蜥(国内水龙)、中美刺尾鬣蜥、绿双冠蜥、菲律宾斑帆蜥、盖勾亚守宫、蓝舌石龙子、双领蜥(泰加)、马岛日行守宫等)
● 蛇(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雨林沟谷生境蛇类,如:绿瘦蛇、翠青蛇、束带蛇、竹叶青蛇、睫角棕榈蝮、原矛头蝮、尖吻蝮、眼镜王蛇、加蓬咝蝰、血蟒等)
以下是笔者使用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垫材的展示效果
山烙铁头蛇 东邪鬼太子供图
对马蝮 东邪鬼太子供图
四川华蝮 东邪鬼太子供图
黑头蝰 东邪鬼太子供图
甚至可以自己DIY,在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基础下,自由搭配一些野外的枯枝落叶,搭配起来更加自然。
上图为野外采集的枯枝落叶,记得采集后要高温消毒才用哦
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加落叶
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加落叶
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加落叶
爬盾管家森林地表加落叶
盈江竹叶青
致谢:北京市动物园乔轶伦提供宝贵资讯
- End -
作者:亮乃皓月之明也;文章来自:爬界;关注我了解更多爬虫知识。
冬眠
蛇在冬眠时,真的没有战力吗?
在冬眠期,蛇的心率明显减慢,这说明它的代谢水平也会随之降低。冬眠期,相较冬眠前,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也有所减少。
白细胞
所以说蛇在冬眠期间抵抗力低并非没有理由, 在此期间,它还很容易被病菌感染。
在冬眠期,蛇的心率明显减慢
更糟糕的是,如果说冬眠前,蛇因食物量不够,导致脂肪积累不多或是自身冬眠场所不够理想等原因,往往都会导致蛇在过冬期间或冬季结束后死亡。
蛇在冬眠时也有可能会死亡
蛇一定要冬眠吗?
如果我在冬天,把蛇室里的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里,蛇还会冬眠吗?
如果冬天并不寒冷,蛇还会冬眠吗?
其实,冬眠对于蛇类来说,只是应对寒冷的一种方法,如果周边的环境并不寒冷,且有足够的温度,蛇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冬眠, 这有个前提,那就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决定蛇是否冬眠
有些鸟类也会冬眠
冬眠的动物说的是冷血动物和某些哺乳动物,有些鸟类也会冬眠。
亚洲黑熊
这是共有7个亚种的亚洲黑熊,生活在北方的那些黑熊存在冬眠的习性。
秋天
它们会在秋天大量进食,将脂肪储存起来,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冬眠做准备,整个冬季它们都会待在选好的洞里,不吃也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到第二年的3-4月份,这些黑熊才会开始活动。
冬眠的黑熊不动也不吃
当它们结束冬眠后,制造热量的器官,又会再一次被调动,从而将它们的温度调整到原来的水平。
蛇也是如此。
蛇其实还挺原始
从整个脊椎动物的分类来看,蛇是较为低等的陆生动物,它的组织结构其实很原始,血液和皮肤也不具备保温这一功能。
它们是一种变温动物。其体温常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动而变化,体温高时,蛇的代谢率变高,活动也会变得更为频繁。
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
一般来说,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
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金秋时节,蛇类显得异常活跃,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水旁等阴凉的场所生活栖息。
溪水
有句老话叫“七横八吊九缠树”,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一个现实,即,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
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蛇的体温会随之降低,如果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蛇甚至会被冻死。
蛇也会被冻死
所以,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在温度降低时,蛇会主动寻找干燥向阳的山洞、树洞或岩石缝隙里为冬眠做准备。
一般的毒蛇,基本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也不蜕皮,当它们入洞冬眠后,蛇体内的酶的活性明显变低,以至于蛇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也开始显著降低,当它的反应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蛇的情况会很糟糕,它将会因无法正常活动而进入麻痹状态。
酶
这期间,蛇仅靠消耗体内,也就是越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散居冬眠的蛇类将会很艰难,有数据指出,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1/2。
如果蛇类属于群居冬眠,一旦它们遇到天敌,很容易遭到团灭。不过蛇类群聚冬眠的确可以让周围的温度增高1-2℃,另外还能减少水分的散失,这将能很好地降低它们体内能量消耗的水。
蛇类群居冬眠,很容易团灭
待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它们才会从蛰伏状态中苏醒,然后重新开始新的一年。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寓言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遇到了一条蛇,它冻僵了,好心的农夫将它放在怀里,好让它苏醒过来。在农夫用自己的体温将蛇暖醒后,蛇以为春天到了。
冰消雪融,蛇类的冬眠也就结束了
其实通常来说,蛇的领地意识很强,如果蛇认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它就会发起攻击。
更何况这是一只很久没有进食的蛇,所以蛇将农夫咬死了。
农夫与蛇
不过这只蛇最终也无法存活,因为对于冬眠的蛇来说,它的攻击力几乎为0,这可看作是蛇一年中最脆弱的时候。
再加上蛇又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即使它没有被冻死,老鼠、猫等动物也能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咬死。
低温环境,没有冬眠的蛇很容易亡命
在中纬度地区,一般来说蛇吃鼠之间,属于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关系。
在洞里冬眠,且保持着假死状态的蛇,有大概率会被老鼠吃掉,但在低纬度热带地区,大部分蛇都不会冬眠,所以始终是蛇吃鼠。
蛇与鼠的关系
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