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冬眠的蛇没有攻击性 蛇是冷血动物,为何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会出现蛇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0 27


冬眠的蛇没有性击攻有攻击性

前几天,河南舞钢市舞阳县。伤咬蛇毒被幸不一女子,在家里干活的时候,无意惊醒了一条正在冬眠的毒蛇,不幸被毒蛇咬伤。

好在处理及时,仅花了12分钟就到达医院,得到了救治。

据报道,咬人的毒蛇是比较常见的短尾蝮,也叫草上飞和地扁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

图注:短尾蝮,源:Kim, Hyun-tae

像这样在冬天里被蛇咬伤的案例有很多!

2016年11月,江西南昌的一家医院,一周的时间就接诊了6名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患者多为野外工作人员和小孩,我们普遍认为蛇会在寒冷的冬季进入冬眠,从而放松警惕,结果反而被咬伤;

2019年12月,村民们在挖水沟的时候,挖出了一条手指粗细的竹叶青,本以为竹叶青冬眠不会动,村民们将蛇放在地面,还不停用树枝去拨弄,没成想竹叶青突然动了,还将一个村民咬伤。

由此可见,冬眠的蛇,是会咬人的。

众所周知,在大自然中,老鼠、野猪这样的动物,会在蛇冬眠的时候吃蛇,而且成功率很高,几乎是一窝一窝地吃。

很多人就很疑惑:人为什么这么倒霉,总被冬眠的蛇咬?还不如一头野猪呢!

只能说时机不对。

图注:熊也冬眠

什么是冬眠?

当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时候,动物机体通过调节体温、降低新陈代谢以及其他身体机能来适应环境的一种状态。

我们对于冬眠,有几个典型的误解:

1、冬眠的动物都是冷血动物吗?

不是,异温动物,介于冷血动物和恒温动物之间,例如仓鼠、熊、蜂鸟、蝙蝠、刺猬和臭鼬,也会冬眠。

它们在冬眠的时候,温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非冬眠的时候,体温调节和恒温动物一样。

2、冬眠都发生在冬天吗?

不是,冬眠诱发因素并不是只有温度,还包括食物和昼夜时差。

就拿蛇来说,除了冬眠,还会夏眠。

大连蛇岛上的黑眉蝮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冬眠和夏眠皆有的物种,夏天因为岛上食物紧缺,因此进入休眠状态。

3、冬眠就是一动不动地睡觉吗?

不是,冬眠是间歇性的,也就是说,冬眠的动物,会短暂觉醒,调整一下身体再接着休眠。

冬眠也分为三个部分:入眠、深眠和出眠。

图注:蝙蝠冬眠

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蛇冬眠会咬人,有的不会?

明确一点,蛇只是通过冬眠来降低能量的消耗,本质上它还是活着的;

时机很重要。

若是在蛇清醒的时候,或者刚入眠的时候,挖到蛇,那么被咬伤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大部分冬眠蛇咬人事件都是发生在刚刚变冷的时候;

第三,蛇咬人是本能,即使头掉了也会咬人。

曾有一个非常惊人的新闻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就是房子主人在自己院子发现了一条毒蛇,眼疾手快,就是一锄头,将蛇头和身体分了家,在处理蛇头的时候,竟然被蛇头咬伤;

2014年广州一大厨,和往常一样,熟练地处理一条毒蛇,在最后收尾捡蛇头的时候,也被蛇头咬伤,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至于蛇的脑袋都没了,为什么还会咬人?

归根到底,是因为毒蛇死亡后,短时间内保留了部分神经功能,其中就包括快速咬合。

虽然,冬眠的蛇代谢降到了最低,但其毒液仍在分泌,而且因为没有及时排空毒液,冬眠毒蛇的毒液浓度很高,毒性很强,很容易造成死亡。

很多人能轻而易举抓获冬眠的蛇,是有运气成分的。

并不是所有的蛇都能安全度过冬眠时期,可以说,一条蛇是很难活过冬眠。

一旦蛇冬眠的位置温度降到零下,(零下两三度)就有可能会被冻死,即使不冻死,也会因为身体能量储存(脂肪)耗尽而极度虚弱。

这个时候的蛇,是没有能力攻击的。

最后:人类也会冬眠

有研究表明,人类也会冬眠。

日本的打越三敬一觉睡了22天。因为一次意外,他坠入山崖,脊椎受伤不能动弹,食物耗尽后进入沉睡,当搜救队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是失踪后的第24天。

神奇的是,他活了下来。

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表明他的身体在沉睡的22天中,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新陈代谢已经到了停滞的状态,就好像动物的冬眠一样。

蛇是冷血动物,为何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会出现蛇

虽然这是个寓言故事,但在现实中却会真实的发生,比如去年的1月份,天寒地冻,河南舞钢市舞阳县某村的一位妇女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就被藏在家中的一条短尾蝮咬伤。去年的2月份,河南商丘一村庄的坟地中出现了大量的蛇。

这确实让人感到奇怪,因为蛇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就陆续的进入冬眠期了,而在冬眠期,蛇全身僵硬,几乎没有任何的行动能力。既然这样,冬天蛇为什么会跑出来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蛇为何要冬眠?

冬眠是一些动物应对冬季的一种生存方式,冬眠的诱因有许多,从整体上看,无非就有两个:温度和食物。

其中食物很好理解,我们举两个例子,许多熊和刺猬都有冬眠的习性,但其实它们与我们一样都是恒温动物,尤其是熊,它们有着厚长的毛发,寒冬对它们来说并不是冬眠的诱因,但是熊是一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到了冬季,天寒地冻,植被大量消失,它们就不得不冬眠了。

而刺猬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吃水果的(满背刺扎满水果的刺猬是假的),但实际上它们属于食虫类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到了冬季,昆虫大量减少,刺猬也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所以才用冬眠去应对。

蛇的冬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了,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它们无法调节体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气温持续的低于5℃时,蛇会变得全身僵硬,温度低于0℃时,它们会被冻死,所以,到秋末,蛇就开始陆续的进入少则3-4个月,多则长达半年的冬眠期了。

蛇的冬眠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温度持续的低于13℃时,蛇就要寻找地方冬眠了,通常它们会在鼠洞、岩石缝隙、厚厚的落叶堆底层等地方进行冬眠,这些环境能保证即使到了寒冬,温度也不会低于0℃。

而且为了保证环境的温度,蛇在冬眠期还喜欢“抱团取暖”,进入冬眠期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蛇的身体开始变得僵硬,新陈代谢速率也降低到极致,此时的蛇是没有任何的应对危险的能力的。

一旦,冬眠的地点离地面太近,温度又太低,它们从僵硬中就会被冻死,而且冬眠期的蛇即便是面对老鼠也毫无反抗能力,在大连蛇岛上,蛇岛蝮到了冬季冬眠会被岛上的老鼠啃食。(下图为南京动物园中本来是作为食物投喂给大王蛇的小白鼠,反而把大王蛇给啃了,当时发生在12月份,气温较低)

蛇冬眠的诱因是温度,所以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蛇到了冬季都有冬眠的习性,而生活在热带的蛇就很少冬眠,在我国有一种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的蛇,但它没有冬眠的习性,因为它们找到了一个御寒圣地-温泉,它们栖息在温泉附近的石缝中,冷了就去到温泉里游一会,它就是温泉蛇。

冬眠的蛇冬天为何会出现?

冬眠的蛇一旦出现,很有可能会死亡,以我们开头说到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为例,即便是蛇被农夫的体温温暖到可以活动了,咬死农夫后,它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在冬天外出,对于蛇来说很有可能意味着死亡,既然如此,蛇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出来呢?有四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温度。蛇冬天能出现,就意味着温度已经恢复到了让它们身体不再僵硬的温度了,也就是高于5℃,此时的蛇身体开始不再僵硬,而是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温度超过了10℃,蛇就跟我们打盹一样,随时是可以醒来的。

我们上面说到的打扫卫生被短尾蝮咬伤的那个案例,就是因为短尾蝮在家中冬眠,而冬天我们家里都要生炉子(农村),所以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此时的蛇属于浅眠期,随时可以醒来并攻击人。

第二:环境变化。近些年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天气的变化也变得非常的复杂,尤其是冬季比以前冷的要晚了很多,这使得许多蛇的冬眠期已经延后了。而且复杂的天气变化,会出现一些极端天气,比如前几天温度还挺高、艳阳高照的,结果几天后就突降大雪,这种现象也会使得许多蛇还没有来得及冬眠,此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蛇在雪地上爬。

第三:温度刺激。蛇冬眠地点的选择通常是被风向阳的地方,如果温度较高,它们除了会从冬眠期醒来,还会主动的爬出来, 爬出来的时机通常是正午,阳光正好的时候,这是一种恢复体温最好的方法,而我们上面说到的冬天河南村庄坟地里出现了蛇群就是被温度刺激到了,从而出来晒太阳,恢复体温, 它们到了下午就立即回到冬眠的地点。

温度刺激是在冬眠环境温度不足以让它们身体僵硬的前提下出现。

村民围观冬天坟地里出现的蛇群

第四:其他变化。蛇在冬天反常的出现,可能与地质活动有关,比如一些蛇会在火山口附近冬眠,但是一旦火山开始变得活跃,地温就会大幅度的升高,此时冬眠的蛇也会再次被激活,从而赶紧逃离。

除了火山喷发外,地震其实也能使得地温升高,从而将它们从冬眠中唤醒,最终出现蛇群逃逸的现象。

总结

蛇冬眠是为了应对寒冬,通常蛇的冬眠期是不会间断的,在此期间,它们不吃不喝,全靠秋季大量的进食堆积的脂肪和营养物质度过, 当温度变化时,就会激活已经冬眠的蛇,而这个温度区间通常在10-13℃以上。

大家不要以为冬天就没有蛇,要结合当地的温度来判断,如果温度相对较高,蛇依然是比较活跃的。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