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爱盖被子 “孩子分房睡年龄期限”害人不浅
孩子你为什么不爱盖被子
别问我,为什么不给孩子穿睡袋!兹以为,一个人类最大的快乐就是冬天缩在棉被里睡到天昏地暗。而我,又任性的认为,一岁多的安德鲁已经足够机智到可以体会这种快乐。(他最近真的很机智,想
孩子你为什么不爱盖被子
别问我,为什么不给孩子穿睡袋!
兹以为,一个人类最大的快乐就是冬天缩在棉被里睡到天昏地暗。而我,又任性的认为,一岁多的安德鲁已经足够机智到可以体会这种快乐。(他最近真的很机智,想吸奶嘴但我不让他吸的时候,他就找来奶瓶的图片,假装吸,并用怨念的眼神盯着我!很贼!)
可是,孩子总有办法告诉你:他,和你想象中的他,有很大的区别。
脚丫挨到被子一秒钟,安德鲁就好像被触动了某种机关,发了疯似的胡蹬乱踹。虽然他的腿长只有40厘米,但蹬腿的剧烈程度,绝对2米之内无人敢靠近。
所以,我只好趁他睡着之后,轻轻的。轻轻的。绕过他的脚丫,把被子盖在他的肚子上,心想:“你小子,还能玩的过你妈!”扬长而去上个厕所的功夫,他已经翻滚到离被子1米远的地方。
我当然是不会放弃的!于是,做了个完美的被窝,就像蚕蛹一样,紧紧的把他包裹住,而左右翻滚只会越裹越紧,让被子缠在身上。他满意的撅起小屁股,向前一拱,金蝉脱壳,“老妈,你还真玩不过我!”。
算了,我不管还不行了吗!爱盖不盖吧,反正家里也暖和。可是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北京突然降温,第二天起床,安德鲁淌下了两条清澈的鼻涕。“吸溜”一声,姥姥奶奶马上立起了眼睛:“你看看你们!就知道自己盖的暖和,小孩也不管管,都流鼻涕了,这要是感冒了发烧了,怎么办!你看这小手小脚,冰凉!”“你们这些孩子啊,我们那时候……”
拜托,行行好好不啦,明明是他自己不盖被!当爹妈为什么总是要受到这些不讲理的非议!
他爹仿佛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开始夜夜起床给安德鲁盖被。从此,夜晚呈现出了盖被-蹬被-盖被-蹬背的死循环。而我这个吃瓜群众,总是要在美梦的途中挨上那么几脚,以至于形成了睡着也要护住头部的战斗习惯。
而他爹,也在持续盖被的一周后,肩膀受凉。无奈,火速淘来了睡觉专用老年版兔毛披肩,聊以自慰(没打广告。。。)。
为了盖个被,把老母亲逼得美梦破碎,把老父亲逼得提前走上老年之路,简直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于是,我从“哲学”的角度认真思索了一下“不盖被”这种行为,最后的结论是:这不是我儿子的错,是人性的错!
不盖被代表了人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安德鲁每次蹬完被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紧紧的握住自己的小脚。那个慌张的小表情好像在说:“我是谁?我在哪?哦!这是我的脚!我还是完整的!”。
我更多的时候希望孩子像个成熟的大人,我说吃饭吧,他就乖乖的一口气吃完,不用哄不用骗不用玩玩具;我说睡觉吧,他就打起小呼噜,不拉屎不撒尿不用讲故事;而我说盖被子吧,他就乖乖的钻进被窝里,还不时的自己掖掖被角。
他爹希望孩子像个可编辑的程序。一招呼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一飞个高高就嘎嘎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一大声呵斥就立马住手,一盖好被子就甜甜的睡了过去。
只有安德鲁希望自己是“自己”,能随时摸到手、摸到脸、摸到脚的完整的自己。盖了被子之后,就丧失了自身的完整性,这是他的理解。而他,也随时在用“蹬被子”这个动作,提醒我和他爹,“他只想做自己”。
不盖被代表了原始人类的自由状态。
人类不自由。自然界中,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他动物盖被。熊猫不盖被,狮子不盖被,猪狗猫兔,全都不盖被。只有人类,需要从被子里寻求温度和安全感。
人类不是一开始就不自由的。原始的人类,比如一岁多拒绝盖被的安德鲁,是自由的。他们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哪怕只是来自于被角对脚丫不足1平方厘米的覆盖,都足以束缚住他们在梦里奔跑的脚步。
他们自由,他们可以恣意的表达。哪怕会把妈妈踢的鼻青脸肿,把爸爸的肩膀冻出肩周炎,他们也不在乎。他们习惯忠于自己,同时无所畏惧。你盖我就蹬,为自己的自由带盐。
他们自由,他们可以不计后果。不就是流两天清鼻涕吗?换来的却是一整晚舒展的身体,真值!真不知道你们这些大人天天都在瞎操心些什么!
不盖被代表了人类对母性的依赖。而这一点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为了自身的尊严加的戏。
我想象着,儿子是那么的需要我。虽然,他妈每天被子盖得密不透风,但儿子想:“只要我不盖被了,就能离妈妈近一些”。宁可冻出清鼻涕,也在所不惜,真是令人感动。
他爹踢了踢在梦里傻笑的我,“哎!给儿子盖被了!”
所以,说到底,还不是自讨没趣。穿个睡袋就好了,盖什么被子!
“孩子分房睡年龄期限”害人不浅
半夜惊醒,妈妈突然看到了自己身旁,趴了一只小脑袋。眨了眨眼才看清了,她6岁的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偷偷溜进来,小脑袋趴在床上,膝盖跪在地板上,不知已经睡了多久……妈妈把孩子抱起来,放床上盖上被子,心里既心疼又懊恼。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留言。她很担忧地问我:“网上很多文章说孩子6岁前就一定要跟爸妈分房睡,我努力想让孩子自己睡,已经差不多半年了,孩子很抗拒……”经常也有其他爸妈问类似的问题,某些说法让他们焦虑,可他们的孩子却不“合作”……
的确,目前网上很多文章都说,亲子共睡,如果孩子越大,越容易性早熟,孩子还会变得越来越缺安全感而不懂独立……等说法,甚至还有人说,亲子分房的最后期限是6,7岁。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说法。
亲子共眠(Co-sleeping),你可能不知的真实情况
进化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亲子共眠,是过去人类历史的普遍模式,性早熟在过去也极少出现。性早熟的说法,反而在工业化开始后才慢慢出现的。而在自然界,狮子、老虎、狼、兔子……它们亲子共眠的方式延续至 你也很少见到自然界哪种动物会因为亲子共眠而性早熟或缺乏安全感。反而有些动物妈妈死了,小动物丢失安全感倒是很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的西方宝宝从出生就独自一个房间睡的情况,在近年也呈现减少趋势,根据美国儿科中心的一项全国性的调差显示,如今亲子共眠的家庭数量差不多比过去增长了两倍。 日本很多妈妈在生孩子后,都采用跟孩子共眠的方式保证孩子的安全感。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亲子共睡,反而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好处
获美国国家儿童健康MERIT奖的知名心理学家Karen E. Adolph说,别相信什么“标准”,育儿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不同。
美国儿童睡眠专家Richard Ferber经过研究发现,儿童不会因为与其他兄弟姐妹,或长时间与父母一起睡而成长为缺乏安全感、不会独立的孩子。
另外一位亲子睡眠专家James McKenna博士也说,近年来的研究结论跟过去的相反,幼儿单独睡对健康成长没有益处,相反,与父母同睡的孩子,未来会拥有更成熟的减压能力,性格更独立、更自信。
Robin. J. Lewis和Louis. H. Janda等人也发现,小时候跟父母或妈妈共睡的孩子,长大后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对性别认同与自尊感更为满意。
为什么会这样?幼儿说跟大家假设一个场景:
当一个年幼的孩子,半夜从睡梦中醒来,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如果妈妈刚好在身边,这个孩子大概很快便会躺回去,慢慢地睡着了;如果这个孩子醒来时,身边空无一人,黑漆漆的房间里只有Ta一个人,恐惧感会莫名增加,或许他还会想到床底可能有“小怪物”……在孩子们心智稚嫩的年龄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应付孤身一人的情况。相比之下,亲子共睡中,父母能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安抚和安全感保障, 这种安全感保障,能帮助孩子们的心智稳健地成长。而不是一边成长,他们小小的安全感“堡垒”还要经受焦虑和紧张的摧残。
一位老医生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我家儿子发烧,我带孩子看病,医生头发花白,是个慈祥的老太太。排在我前面是一位妈妈和她6岁的女儿。小女孩看的是咳嗽,可是当医生开完药单后,那位妈妈忐忑地问了医生一个问题:“医生啊,我闺女差不多7岁,还跟妈妈睡,会不会早熟啊?”
医生说:“胡扯!在我将近40年的从医经验里,从来没见过有孩子因为跟妈妈睡而早熟的。我闺女跟我睡到了9岁。”当那对母女道谢要起身离开时,老医生又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们一家6口挤在屋里唯一的一张大板床一起睡……我睡到了上大学才离开家,也是那时开始,我才有属于自己的一张床。我上大学那会,同宿舍没有哪个不是跟爸妈睡到10多岁的。 那个年代家穷,很多人都那样,也没见到什么不好的……”
有关孩子分房睡,一位爸爸的亲身感悟
有个爸爸跟我说,他家的女儿4岁时就自己睡了,可他的儿子8岁还不愿自己睡。几年前儿子刚好5岁,他和妻子特意给儿子安排了一个房间,但孩子一直拒绝自己睡。到了孩子8岁那年夏天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闲聊,爸爸说:“我5岁的时候,自己抱了被子枕头就自己睡了,我自己决定的……”
这时他的儿子双眼闪闪发亮,就像窗外的星星,孩子说:“好吧,我也要自己决定,在下星期一我就开始自己睡……”
结果到了星期一,小男孩真的像他爸爸那样,在晚上洗澡后,往房间里放了几个最喜欢的玩具,就一个人抱了被子枕头走进去自己睡了……这爸爸很感叹:“ 过于执着某种说法,会害人的。折腾了这么久,还不如一次‘让孩子自己决定啊’。”
所以:孩子几岁应该跟父母分房睡,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期限”,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的心智成长也不一样。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你只需慢慢地等待,等待孩子自己做决定便可。
难怪有人说,什么是成长?成长,其实就是宝宝小脚硬朗了便会自己走路,就像小鸟的翅膀丰满了之后,会飞到了另一棵树的树梢,快乐地筑起它的巢穴一样……
关键字:分房睡年龄、亲子共睡、亲子情感、心智成长、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原创文章,作者:知识@之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1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