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遛蛇是一种什么操作 科学解答:相比于人类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7 9


遛蛇是一种什么操作操么什

最近广东东莞一位市民散步时“遇到”一条水律蛇,他顺手带走并给两个女儿把玩,名曰遛蛇练胆。然后小区的街坊们就炸了锅……

那么问题来了:这蛇看着那么可怕,真的能当宠物吗?它能通人性吗?东南亚拿笛声控制蛇究竟是真是假?事实上大家对蛇的了解远不及猫狗,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蛇的传说

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蛇都被描绘成有灵性的动物。

国内的女娲、轩辕氏都是人头蛇身,还有《白蛇传》的传说;基督教中有撒旦变成蛇诱惑夏娃、印度教中湿婆神和毗湿奴神都有宠物蛇、希腊神话中有巨蟒皮同、南美洲也有羽蛇神的传说。

《葫芦娃》里的蛇精是反派角色,但也是有灵性的!

蛇真的像传说中那么有灵性吗?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下人类和爬行动物智力的区别。

爬行动物智力与人类智力

说到蛇类能不能被人训练,我们就要先讨论一下爬行动物的智商有多高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学专家曾经画过一个动物智商的范围图。

在图上可见,鸟类和哺乳类的智商是和爬行动物有明显分界的,根据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的人类大脑三位一体理论,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理性脑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大脑。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的大脑深层中有一些遗传自爬行动物的皮层,这些部分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

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这些部分保留了野蛮时代的记忆,因此人类也有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等不良特质,它只负责人类最基础、最原始、最本能的功能和行为,不涉及高级的思考和情绪方面的内容。

说得再通俗点就是,人类大脑中遗传自远古爬行动物的部分,只能控制一些本能,而不是高端的智力!

蛇是否通人性?

爬行动物的智力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和认知、反馈能力上。鳄鱼的记忆力就可以持续很多年。通过一些迷宫实验,我们发现龟和蛇还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可以使用一些策略,但依旧是本能驱动的生存行为。

大部分爬行动物不能认出同伴,也没有群体意识。目前我们只有在鳄鱼身上能看到照顾幼崽的行为,其他爬行动物都是生下蛋后就离开不管,将来甚至有可能吃掉自己的后代。连自己的同类和后代都不认……从这一点说,蛇很难通人性。

鳄鱼看着是凶点,但它至少不会“六亲不认”

爬行动物的大脑中也并没有能产生情绪的部分,所以不要说爱和恨这种高级情感,就连喜怒等基本情绪它们都不会有,想想也是很令人心疼的。 心疼这种情感也不会发生在它们身上。

至于蛇被栓个绳子遛会有什么感想?恐怕只有本能的不爽了!

蛇可以当宠物吗?

爬行动物依旧是可以被人训练的,其秘诀就是条件反射,爬行动物可以出现与人互动的行为,这是一种经过喂食之后形成的程式动作。经过千百次重复训练,甚至蚯蚓这样比蛇低等得多的动物都可以被训练走迷宫。

训练蛇类的时候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蛇类没有外耳,只能头部贴在地上才能听到声音,所以耍蛇人的吹笛声是不能被蛇听见的。耍蛇人总是左右摇摆身体,吸引蛇的注意力,所以蛇会跟着人的动作跳舞。

剧毒的眼镜蛇

很多耍蛇人也会拔掉蛇的毒牙,或者切断蛇的毒腺传输管,这样被咬了也不会中毒。不过还有很多人比较喜欢玩大的,不给蛇做手术,比如马来西亚著名训蛇师阿布·扎林·胡辛,就经常做出高度危险的表演,但是后来他却不小心被眼镜蛇咬死…

绝不可以模仿这样的动作!

由于一般人对蛇的了解程度较低,不一定能正确分辨毒蛇和无毒蛇,更糟的是一些蛇毒并不一定会马上发作,这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误判断。所以,如果在家里或者人多的地方看到能自由游动的蛇,首先要做的不是抓来当宠物或者是训练它,而是远离它后赶快报警!

科学解答:相比于人类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很多人以为冷血就是冷冰冰,不通人性,但冷血动物只是动物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说这种动物很残忍,很阴冷。那什么是冷血动物?人类明显不是冷血动物,因为人的体温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所以人属于恒温动物。

既然有恒温,对应的也有变温,而变温动物的另一种叫法,就是冷血动物。那冷血动物的血真的是冷的吗?

蛇作为冷血动物,依然需要维持体温,冬天基本就见不到蛇了,这说明冷血动物并不是真的血冷,而是需要外界环境给自己"保暖"。

比如蛇在夏季白天时,会出来晒太阳,而中午阳光火热时,又会躲进洞穴乘凉,冬季当温度大概小于10度时,又会钻进洞穴进行冬眠,冬眠可以把全部能量用于保暖,而温度一般小于5度时,就会抱团取暖,当长时间处于近0度左右时,蛇便会冻死。

所以冷血动物并不是"冷冰冰"的,只是体温跟恒温动物相比,变化范围大而已(一般在20~35摄氏度)。那这种动物会通人性,懂得报恩吗?

我们眼中的蛇是怎样的?

人眼中的蛇是难以捉摸的,曾有农夫与蛇的寓言,讲的是善良的农夫冬天救助一条冻僵的蛇,结果蛇醒来后反咬他一口,因为这个故事,蛇被冠上了忘恩负义的名声。但这个故事毕竟只是寓言,是为了提醒我们懂得报恩,所以并不是真的。

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中的白蛇,为了报答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以身相许,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眼中的蛇,还是知恩图报的蛇。

虽然这个故事也是假的,但能说明在大家印象里,蛇似乎既冷血,又是知恩图报的,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都表现在蛇身上,这其实说明蛇在我们眼中,其实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动物,再加上蛇来无影去无踪,所以也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我们眼中的蛇还跟乌龟齐名,象征着长寿,要不然怎么能"千年等一回"呢?但这种印象都是基于对蛇的不了解造成的,真实的蛇其实并不长寿,一般能活2~20年左右,既然对蛇寿命的认识不对,那又如何认清蛇的真实"性格"呢?

蛇们眼中的人是怎样的?

很多人感觉蛇通人性,比如有些蛇会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蜕皮,很多人偶尔看到了也不去惊扰,因为这是"看家蛇",是通人性的,会保护我们。但这种认识到底对不对?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蛇有没有通人性的可能?

怎样才算通人性?可以这样理解,不主动攻击养育它的主人,对于自己的后代关爱有加,这样看来就基本算通人性了,而提出要蛇保护人,那要求就太高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蛇眼中的人是怎样的?

蛇的视力普遍较差,因为蛇眼睛的结构跟人类相比,略有不同,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很差劲,所以蛇天生就相当于"重度近视",根本看不清人脸。那么蛇是怎样感知周围的世界呢?蛇通过吐舌头,也就是"蛇信子"来收集空中的气味,然后根据气味的方向来判断物体的位置,所以蛇要不停"吐信子",不然就"看"不见。

部分蛇还有红外感应器,类似红外成像,可以"看"到有热量散发的动物,但总体而言,感知的并不如人类这样清晰。所以蛇眼中的我们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味道。

那蛇对待后代又如何呢?大部分蛇是卵生,一般雌蛇在产卵后,就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根本不操心后代的死活,只有一小部分蛇,比如眼镜王蛇,会孵蛋等待后代孵化出壳后,再离开。

所以总体来看,蛇似乎不太通人性。

把蛇当宠物的人后来怎样了?

说起宠物,很多人都会想到猫猫狗狗,但有些人"另辟蹊径",专门养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生物,比如壁虎、蜥蜴、蜘蛛等,但有不少人还会养蛇,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养蛇,因为平常见了蛇都是绕道走的,怎么敢放到手上盘?不怕被蛇反咬一口吗?

虽然蛇毕竟不同人性,但是从生物的角度看,只要养的蛇不愁吃喝,它也不会乱攻击人的,因为攻击一般是为了捕食或者应对威胁,所以只要提供舒适的环境,蛇也是可以作为宠物的,只要它慢慢熟悉了主人的气味,认为这种气味不会危害自己,蛇就会安静下来。

其实这也只是生物的一种本能反应,并不是真的通人性,比如红嘴牛椋鸟,就经常在"骑"在非洲身上或河马身上,这并不是它胆大,而是因为它和大象之间有互惠互利的关系。因为像大象、河马这类野生动物身上,不仅有寄生虫,还有虱子和蜱虫,所以这种鸟专门吃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而把蛇当宠物的人,就需要让蛇生活的非常舒服,这样它才不会咬人,但总体上,蛇是不怎么通人性的,所以没有人敢养毒蛇,而体型较大的蟒蛇,则真的缠死过主人,所以一般都是圈养,敢在身上盘玩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或者"烈士"。

所以假如真的遇到了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但尽量也不要主动伤害它们。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