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能做宠物医生超过15年的 做宠物殡葬师这两年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8 32


能做宠物医生超过15年的

经过一夜抢救,医生们在一只名叫小蝶的猫咪身上仍看不到脱离危险的迹象。

和人类一样,小动物也会生病。/图·pexels

送诊前,家人以为。”候伺也们它只是伤到神经,最坏的预期是今后将无法行走,但男主人说,“没事,不能走我们也伺候”。

这是一只陪伴了他和妻子12年的猫咪。当年,刚刚结婚的他们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场捡到了巴掌大的小蝶。此后,它陪着他们在这个城市不断搬家,陪着他们从青年迈向中年,看着他们的孩子出生、成长……

次日一早测指标时,医生们说,小蝶不是伤了神经,而是出现了严重血栓。这种病极为凶险,猫会不断经历剧痛,且治愈率微乎其微,对它而言,安乐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男主人一次次和医生确认着诊断结果,女主人也带着孩子匆匆赶来,忍受了一夜惊恐的小蝶一头扎进她怀里。“它觉得妈妈来了,终于踏实了,其实我是来签安乐死同意书的。它可能在想妈妈来了,一切都好了,实际上妈妈来了,一切都结束了。”女主人签完字,伏在猫咪身边,用它最喜欢的方式从上到下轻轻抚摸着它,一声声和它说着再见。

当初这对夫妇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场捡到了小蝶。/图·pexels

药物注射之后,依旧伏在女主人怀里的小蝶的喘息声连同折磨它的病痛,同时消失了。

也许是持续的抢救工作太累,也许是同为养宠人的感同身受,也许是无力感再次势不可挡地降临,经手小蝶的宠物医生董微再也支撑不住,跟着号啕大哭起来。

即便见了太多动物的生老病死,董微仍会遭逢这样的时刻。那天的场景和对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是一个真正爱动物的主人能给的最后的告别了,那句‘再见了’,我能记一辈子。”说完,董微眼眶又红了。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宠物不会说话,对疼痛的忍耐又极强,等主人察觉到它们难过,理解到它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可能已病情严重。此时,宠物医生往往充当起“翻译官”的角色,把宠物无法言说的痛苦翻译给主人。而继续治疗与否的决定权最终在主人手上。

宠物不会说话,对疼痛的忍耐又极强,等主人察觉到它们难过,理解到它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可能已病情严重。/图·pexels

从2004年开始到 董微已经做了18年宠物医生。她见过光头、文身、看起来凶神恶煞的男人带着宠物看病,复诊时却能逐一复述宠物生活里的每一处细节——喝了多少毫升的水、排了几次尿、上了几次厕所;也见过身穿名牌、看起来生活无虞的主人,却不医治宠物,拖到它们奄奄一息,最后带到医院要求安乐死;有的宠物甚至只因为吠叫,主人就产生了将其安乐死的想法。

宠物常常会暴露出人性中隐秘的一面。董微说:“做我们这行特别容易抑郁,我认识的不少医生都早已转行,能做宠物医生超过15年的,全都是内心强大的人。”

对宠物医生来说,压力总是如影随形,董微加班是常态,半夜赶往医院看急诊、做手术也时有发生,“每天只能勉强吃上早、晚两顿饭,午饭基本没时间吃”。

身体是 承载压力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董微睡觉从来不敢关手机,因为宠物主人会在半夜两三点发来信息,甚至直接拨电话。除了这些,她还会经常反思:白天经手的小猫化验是否做全了?没做全会不会漏诊?住院部的那只小狗恢复得怎么样了?怎么还没有好转?

宠物医生董微和“病号”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长眠于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面对宠物,医生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他们的悲悯之心不只要面向世人,还要面向难以和人类语言相通的动物。

宠物医生每天都与死神贴身肉搏,生活里充满了西西弗斯似的隐喻:心率表上的数据跳来跳去,上一秒从零变为正常,下一秒可能从正常降为零,看起来生龙活虎的小家伙,很可能因为心脏病猝死;而状态糟糕的小可怜,抢救没多久后也可能变得身强体壮。

在成就感与无力感之间无休无止、循环往复地切换,宠物医生们的心情也像坐上了过山车。

菲利普·肖特在《宠物医生爆笑手记 》中写道:“在英国,有两项独立的研究发现兽医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四到六倍,是牙医和一般医生的两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一千名兽医进行了一项调查,震惊地发现六分之一的兽医曾考虑过自杀。更糟糕的是,这个局面显然只是冰山一角,自杀只是这个行业中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个可见的部分。”

选择做宠物医生,自然都是打心底喜欢动物的人。/图·pexels

选择做宠物医生,自然都是打心底喜欢动物的人,可等入行后他们就会发现,喜欢宠物和做宠物医生完全是两回事——工作中,他们更多都是与人打交道,疲于应对宠物家长接连不断的不信任与不理解。

董微回忆:“有很多小动物吐了,家长带过来要求打个止吐针,打完就走了,其实病因可能在胰腺、肾甚至肝脏上。你提出多做一些检查,有的家长就会不理解,觉得在故意坑钱。还有的小动物救活之后要长期吃药,有的家长就会埋怨,早知道这么费钱就不救了。”聊到这些,董微深深叹了口气,仿佛这样能将无力感变得稀薄些。

每一处伤疤,都有一段故事

董微的父亲董悦农是一位资深的动物专家,做了一辈子动物研究。1975年董悦农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动物医院主要是给大动物治病、为农业服务,那时的生产队主要靠马车运输、牛马耕地。国内的动物医疗仍处在摸索阶段,他常被唤作“兽医”,治疗猪马牛羊这类大型动物,经常要穿上皮坎肩,戴上大手套,去给马掏粪。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作为农业动力的马、牛等大动物被机械动力拖拉机所替代,大动物的门诊量逐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动物医院的服务对象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开始带着宠物猫狗看病,小动物门诊量激增。董悦农仍记得,医院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小广告后,门诊量大增,他说:“我仍记得1990年6月7日这一天,总共给母猫做阉割手术11只,公猫做去势14只,我在手术室站了一整天。”

随着宠物医疗的快速发展,宠物的寿命也延长了。/图·pexels

在董家,父女两代人都从事了跟动物有关的工作,董微说:“我爸那个年代,行业基本一片空白,全靠自己摸索,但短短时间行业就快速发展了,很多当时认为的不治之症,只要有了先进仪器,都能抢救回来,宠物的寿命也延长了,现在很多研究都是针对老年宠物的疾病。”

自从所在医院于2014年开启血液透析治疗后,董微成功救治了很多被判了“死刑”的肾病小动物。回忆起那些抢救成功的“毛孩子”,她总是不自觉地泛起微笑:“这就是做这份工作最大的乐趣,每天一睁眼,永远不知道我要面对什么样的小病号,永远不知道我要用哪种方案去治疗它们,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充满挑战。”

董微经历了两次怀孕,每次都是坚持到生产前两三周才停下手头的工作。她手上有不少被抓咬的伤疤,每一处伤疤,都有一段故事。直到 她还清楚记得当时咬她的小动物长什么样、生了什么病。于她而言,伤疤并不丑陋,反而像勋章,是她身经百战最好的证明。

做宠物医生,唯有热爱才能坚持,也唯有热爱才能走远,在这方面,父亲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董微的父亲今年70多岁,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被医院返聘后,至今仍在一线工作。

做宠物医生,唯有热爱才能坚持,也唯有热爱才能走远。/图·pexels

“我特别佩服我爸,说实话,做宠物医生这么多年了,我每天依然觉得压力很大,总得紧绷着神经,要是到了他这个岁数,我可能就想歇一歇了。可他现在每天下了班,还一头扎进书房,翻各种专业书,查各类疑难病例,他有时候还会发微信给我,让我看那些疑难症状的图片,问我有什么思路,他真的太爱这行了。”董微说。

近几年,随着养宠人数增多、养宠意识提高、宠物行业迅猛发展,宠物医生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些行业弊病也暴露了出来,董微说:“很多医院急于扩张,不少年轻人刚毕业一年左右就当上了院长,做这行最需要的是病例积累,最少要3—5年的沉淀,千万心急不得。还有少数同行的收费乱象、不负责任的过度医疗,都在一定程度坏了行业口碑。”

医宠物,也是医人心

刚入行时,董微最怕在医院门口看到纸盒,“基本没悬念,打开一看,总会探出一个病恹恹的小脑袋” 。

她说:“我其实挺怕聊这个的,怕有人知道了,以后都放到医院门口来。这些小动物我们都会医治,之后放医院里等待领养,要么就医生内部消化,我们每个宠物医生家中都养着不少弃养的小动物。最多的时候,我家里养了7条狗。”

刚入行时,董微最怕在医院门口看到纸盒,“基本没悬念,打开一看,总会探出一个病恹恹的小脑袋” 。/图·pexels

养宠物实际是对生命的承诺,被毛茸茸的小生物勾起怜爱之心,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想在宠物身上获得治愈与陪伴,主我们要明白这需用时间、金钱与耐心来交换。可是很多凭一时兴起养宠物的人,一旦宠物生病,考虑到即将要花费的金钱、投入的精力,就会将其视为负担。董微说,不少人抱生病的猫狗来医院,转身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董微曾饲养过一只因为犬瘟被弃养的狗,“刚捡来的时候特别丑,活像一只小黑猪,甚至都没有毛,精神状态也很差”。经过精心照顾,小家伙越长越好看,毛发也亮了很多,最后活了12年。她说:“相当于给它养老送终了,最后也没怎么受苦,很安详地回了‘汪星’。”

除了弃养,不少主人还在宠物身上做着一厢情愿的自我投射。

“对不少男主人来说,给公猫、公狗做绝育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还有那些身体残障的主人,如果面临宠物截肢,内心也会十分抗拒;有的老年人会把小猫、小狗当成孩子溺爱,喂养得过分肥胖,一提绝育就反感,觉得做完‘人生’不完整。”董微说。

2018年2月,一条狗正在上海一家动物保健中心接受治疗。/图·视觉国内

许多人对医生提醒的疾病隐患置若罔闻。实际上,绝育不仅能有效避免一些老年性疾病,还能避免过度繁育。而动物是没有这类意识的,对自己做的手术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在董微看来,宠物医生与其说是在医治动物,不如说是在医治人心。

在接受采访时,董微说,她很怕收到诸如“它走了,走得很安静”“它凌晨还是没有坚持住,感谢你曾经的照顾”之类的信息,她一般会回复“没有太痛苦,是最大的安慰”,她知道这时候任何安慰都是苍白的,可这也是现实——宠物的寿命很短,不足以陪人一生。

在宠物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宠物医生就是那根紧紧拽着宠物与世界之间的联结的线,拼尽全力想要给生命多一次机会。2021年的最后一天,董微发布了一条动态视频,写道:“处理完手头这个小病号,今年的工作就结束了。春夏秋冬,让我用照片来做个年终总结。每个病例倾尽全力,每台手术全力以赴,无愧于内心,依旧热爱着我的热爱。与病魔抢时间,从死亡线上救回了很多的小生命,开心地看着它们和家长一起回家;也送走了一些老朋友,家长们的伤心,我感同身受,压抑、悲伤着,体会着生命的轮回,感受着工作的意义。”

做宠物殡葬师这两年

泰迪犬“布菲”躺在告别室的小床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幅“布菲”的画像、一支蜡烛,还有一张卡片,主人在上面写着:“亲爱的布菲,感谢你的陪伴,希望更久更久一点儿时间……到了汪星好好的,姑姑永远爱你。”

12岁的“布菲”因病去世。在完成告别仪式后,“布菲”将被送去火化。

小兔威比的留言板,上面有小朋友为威比作的画。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在我国,每年有300万只宠物去世,平均每天就有近一万只宠物离开这个世界。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的火热,出现了宠物殡葬行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3日,全国有近2200家“宠物殡葬”关联企业。

“95后”英豪来自江苏丹阳,2018年毕业于北京某“211”高校,曾从事产品工业设计相关工作,打工的日常曾让他一度陷入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英豪看到一篇关于宠物殡葬师的报道,其中几张图片引起了他的注意。图片中,一名男子从车里抱着他的金毛犬进了房间,狗狗躺在告别室的床上,男子的眼里含着泪光,站在旁边看着它。当看到这些画面时,英豪觉得找到了自己中意的事——做一名宠物殡葬师。随后,他就辞职了。

英豪所在工作室一角

2020年初,英豪正式成为一名宠物殡葬师,他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宠物殡葬店,为去世的宠物清理遗体,陪伴主人送爱宠走完最后一程。

英豪已从业两年多,为近千只宠物举行了告别仪式。在英豪看来,为宠物举办告别仪式是主人与爱宠之间一次体面的告别,给这段珍贵的关系画上一个句号。

某位主人提前写好的信,会和去世宠物一起火化。

英豪的自述

“让主人安放情绪时不被打扰”

2019年底,我们开了一间名叫“彩虹星球”的宠物殡葬工作室。“彩虹”意味着多样性,营业以来,我们除了遇到小猫、小狗等常规类的宠物外,还会有一些水族小宠物、啮齿类宠物、爬虫、鸟、蛇、蜥蜴等。不过小猫小狗的占比最多,达90%。“星球”则代表着我们想要传递的理念:宠物去世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它们从地球离开之后,其实是回到了“母星”。

英豪所在工作室内的休息室

工作室的同事们来自各行各业,比如曾做过营销、画画或人体殡葬等,大部分是90后,有一名00后。此前,我们都没有从事宠物殡葬行业的经历。

营业之初,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找房子”。我们想找一个安静、舒适带院子的小房子,不被外界打扰,而这样的房子在北京并不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们说明来意后,很容易会被房东拒绝。可能是对死亡这件事比较避讳,不管是人还是宠物,只要带“殡葬”这两个字,大家就会觉得不太吉利。

哪怕我们真的租下来了,有时候和邻居相处也是一种“相互伤害”。2019年底,我们在一个创意园区里租了一间房子,和另一家公司只有一墙之隔,他们的会议室和我们的客人休息室相邻,声音能相互听见。比如,宠物家长难过的时候,隔壁公司可能在开会;又或者隔壁安静的时候,我们的客人正哭得很伤心。双方并不是故意的,但还是挺尴尬。

一只宠物狗的骨灰寄存格位

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找一个独立的院子,为客人提供一个隐私的空间,在他们安放情绪时不被打扰。

骨灰寄存室

经过两三个月的寻找,2020年12月,我们在一个工业园区里找到一处带院子的房子,在院子的正前方,我们设置了接待区、两间告别室、商品区、休息等待区、遗体清理区、骨灰操作台等。院子的右手边设有一个20平方米的骨灰寄存室,一共有120个隔间,目前安放了90多个宠物的骨灰盒。每一个寄放了骨灰盒的隔间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主我们会放上宠物生前爱吃的食物、喜爱的玩具或者小毯子等纪念物。

一只仓鼠的告别仪式

当前,我们的工作流程基本是接受客人预约、进行遗体清理、完成宠物告别、进行遗体火化这四部分。

“一次体面的告别”

大部分宠物是因为年老或生病去世,面对这一情况,大部分主人有一定心理准备。在宠物即将离去的时候,有的主人会提前打电话向我们咨询或预约殡葬服务。也有些宠物是因为车祸、坠窗等原因意外去世。

我们的手机基本是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随时接听客人电话。我记得在2021年5月,一只杜宾犬因生病凌晨两三点在家中去世,它的主人觉得在家待着非常难受,就赶了过来。当晚,我们给这只小狗做了遗体清理,陪主人进行遗体告别。到了早上9点,我们将小狗送去火化。

在主人把爱宠送来时,首先我们要帮宠物做遗体清理,这一套流程是我们自己摸索总结的。宠物去世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它们的眼睛基本上都是睁开的,我们需要帮它闭上。因为闭眼的动作需要肌肉绷紧,去世之后,宠物就没法用这个力,我们会揪住上下眼皮,通过粘液接触闭合。许多主人看到宠物睁着眼睛,会问我这是不是“死不瞑目”?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

另一方面,宠物的身体会先硬后软。先硬是由于去世之后,血液停止流动而凝固,肌肉变得坚硬,后软是因为身体细胞慢慢分解。 一些去世的宠物会出现粪便失禁的情况,我们需要帮它擦干净。

我第一次给宠物做遗体清理,遇到的是一只古代牧羊犬,10岁左右,由于年纪大、器官衰竭去世。它当时有一些粪便失禁的情况,擦干净后,我给它梳头时发现,它的头上用红色橡皮筋扎了一个小辫子,我忍不住笑了。不是那种大笑,是为它感到欣慰的笑。我想它一定过得很幸福。

当我为它做遗体清理时,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具遗体,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古代牧羊犬。

遗体清理完毕后,我们会和宠物的主人一起在告别室举行告别仪式。随后,让主人和宠物单独待上一会儿做告别。我们的告别室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温馨的花园式,房间里放了很多干花;另一种是中式风格。在告别室里,主人可以为宠物摆上鲜花,点上蜡烛,在小黑板上写宠物的名字。

最初,告别仪式并没有固定流程。直到有一次,一位男士带着妻子、孩子以及一名大学室友给小猫“雪儿”告别。雪儿是一只白色的金吉拉,这位男士很珍视这个告别,让我帮忙全程录像。进到告别室后,他们一句话都不说,我们面对面挺尴尬。

大概沉默了两分钟,我提议他们聊一聊是怎么遇到“雪儿”的,他们便回忆起上大学时是怎么阴差阳错收养了“雪儿”,回忆起了一些大学时光。

英豪所在工作室的花园告别室

在这之后,我开始反思,很多客人面对宠物去世这件事情还是会手足无措,他们需要一些指引。我们便制作了一个告别指南,引导宠物的主人回忆与宠物第一次的相遇、第一次带它回家、它的名字、习惯、爱好等。

我记得有一位女士,她的猫去世了,叫乖乖,是一只英短。到了告别室,她先委托我帮忙拍照、录像,她俯下身低头亲“乖乖”,抱“乖乖”。然后,她开始念经,越来越哽咽。

我曾经拍过一张照片,是一家三口,他们家的小狗“抱抱”去世了,刚做完告别仪式,窗外正在下雨,男主人透着玻璃望向窗外,女主人在一旁哭泣。当时小朋友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哭,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沉默,他看着水池里的雨点说:小鱼有红的有黄的。但第二天,他们来取“抱抱”的骨灰时,小朋友在大厅指着告别室的门,喊着“要抱抱”,准备跑过去。他的妈妈抱住他说:“抱抱已经不在那儿了”。

完成告别仪式之后,有些客户会要求做一些纪念品,比如说给猫猫、狗狗剪一些毛发,或者用印油把爪印拓一个。

我觉得为宠物举办告别仪式是主人与爱宠之间一次体面的告别,最重要的是给这段珍贵的关系画上一个句号。

“宠物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死亡教育”

最后一步流程是将宠物遗体火化,这在环保、消防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所以我们在郊区租房,搭了炉子。火化之后,骨灰的形态是高度碳化的碎骨骸,少数主人会让我们帮忙打成粉,然后带回家。

有的主人由于暂时无法接受宠物去世这件事情,或不方便把骨灰带回去,便寄存在这里。目前寄存骨灰盒的价格是一年1000元左右,有的主人会在一年之后将宠物骨灰接回家。

小朋友写给宠物qiuqiu的感谢信

在骨灰寄存室里,有一只叫“球球”的田园犬,它去世不久后,它的主人怀孕了。这位主人基本每周都会过来看一次“球球”。在孕期六七个月时,她还会一个人骑共享单车来。每次过来,她都会拿个椅子坐在“球球”那一格面前,给“球球”整理、收拾。

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预产期前一个月。“球球”的主人说:“生孩子前,最后一次来看看。”那天,球球的女主人给我看了一张照片,是“球球”晚年生病时,坐在一辆新的推车里,她带着“球球”在逛街。

如果宠物生病无法治愈或缓解,活着遭罪,有的主人会带宠物来做安乐死。宠物安乐死在我国是合法的,但是通过药物注射需符合有关资质,我们会和符合资质的宠物医院进行合作,由医生帮宠物进行安乐死。

“妞妞”是一只被送来安乐死的萨摩耶,它患了肿瘤,病得很重。在执行安乐死之前,“妞妞”的主人给我看了它之前的视频,还特地向我介绍,妞妞很喜欢和猫猫玩,但是小区里的流浪猫警惕性很高,它还没实现过这个愿望。正好,我们店里有一只猫叫“小牛”,它的胆子很大,会主动找狗狗玩。我们便把“小牛”抱到“妞妞”面前。原本“妞妞”没有什么力气,但它很努力地抬头看“小牛”,“小牛”也在它的身旁。当时主人可开心了,给它们鼓掌。

工作室救助的小猫——小牛

最后“妞妞”被执行了安乐死。大家都很难受,但也因为帮助“妞妞”实现了与猫猫玩的愿望,为它感到开心。

彩虹星球院子

入行之前,令我焦虑的主要是如何安慰失去宠物的主人。我怕因为没有专业背景,不能很好地开导他们。但是真正和客人接触时,我发现并没有那么难,他们会主动分享宠物成长的经历,我更像一位倾听者。

网上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但并不是这样的。这两年疫情,对实体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的收费价格是600元起步,每天多的时候也仅有三、四个订单,少的时候一个订单也没有。

当前是一个年轻人择业多元化的时代,我做宠物殡葬师,周围人并不会觉得诧异。在我辞职转行时,我的妈妈是能够理解的,她觉得我这是做一件善事,但是我的爸爸难以接受。直到现在我爸爸以为我在投资宠物殡葬店,并非全职。 我正准备跟他坦白。

这几年宠物殡葬行业的发展,其实也反映了我们需求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的刚需到情感需求的转换。现代社会中,人都是比较孤独的,宠物于人,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比如,你养了一个乌龟,哪怕它不会讲话,但是在你加班写稿子时,它都会陪着你,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宠物去世了,你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也随之缺失了。

写下祈福牌的宠物主人

一般来说,十年可能是一只猫或狗的一生。宠物的离开,会让我们懂得失去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常常和客人说:“宠物的离开是它用生命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死亡教育,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人。”

来源: 澎湃新闻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