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后重修“天书” 年过九旬的钱运达把关4K版《天书奇谭》
38年后重修“天书”
诞生于1983年的《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电影,也是几代观众的童年回忆。这部秉承“奇趣美”审美,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在国内动画长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8年后重修“天书”
诞生于1983年的《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电影,也是几代观众的童年回忆。这部秉承“奇趣美”审美,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在国内动画长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月5日,经过精心修复重制的《天书奇谭》4K修复版登陆全国院线,与新老观众再次相逢。
《天书奇谭》海报,蛋生
新版的《天书奇谭》画面色彩更加清晰明艳,声音更加丰富立体。除了视听上的全面升级,影片片尾还多了一段关于幕后创作的彩蛋,当年参与《天书奇谭》创作的幕后主创们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说起当年这一段创作经历,还是神色炯炯,绘声绘色。
影片上映前,澎湃新闻记者也采访了几位关于此次4K版《天书奇谭》的幕后英雄,关于重修这部“天书”前世今生的故事和经典何以百看不厌的秘诀,他们这样说起。
《天书奇谭》剧照
动画设计:放开手,敢于闯
薛梅君是《天书奇谭》的动画设计,当时她主要负责蛋生、袁公和拐子等几个人物的动作。
几乎每一个经历过美影厂的人都会说起那句代代传承的美影精神,“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于这部动画的每一个参与者而言也是同样。
说起当年的创作,薛梅君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的人物众多,但导演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动作风格。 每个人拿到自己分配到手的角色都会绞尽脑汁地想要赋予它最独特的个性。
《天书奇谭》海报,袁公
《天书奇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产动画中算是异类,当时大多数美术片还是更强调主题和教育意义,而这部动画中有相当强的喜剧色彩。而这些喜剧元素很多时候就需要靠人物夸张的动作和表演来达成。
当年在美影厂的美术车间里,有一面巨大的全身镜,为了描绘出生动的角色动态,画师们会在镜子前面作出各种动作作为参照,充分观察、揣摩、分解动作,并最终落到画纸上。画师们的手边都有一面小镜子,用来对照表情。
“那个时候给我的戏是比较分散的,没有整场的大戏,很多时候就这个人物走过哪里,或者这个人物在哪里坐下来,说了什么话。但就是这些很简单的动作,你也要考虑它的远近透视关系,或者不同年纪性格的人,坐立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薛梅君还透露,绘画时,他们会注重仰视、俯视、旋转、弯扭等动态,呈现360度全方位透视感,为观众带来了细腻写实的视觉体验。可以想见当年车间里的热闹——不仅各自在为自己的角色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共同工作的同事们之间也会相互帮忙参考。
“所以当时做出来动画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动画都分包出去了,很多团队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各做各的,不会再有以前那样的氛围。”薛梅君说。
《天书奇谭》的创作历时3年,光设计阶段就超过一年,手绘原画超过12万张。
薛梅君
薛梅君记得,当时自己所在的组有20多个人,挤满一个车间,一张一张地画,她画完一张,交给之后的人去誊清、上色、拍摄,一幅一幅接力,一帧一帧拍,是巨大的工作量。
美术设计黄炜回忆,“40年前我们刚到摄制组,导演王树忱、钱运达就要求我们在造型方面要走民族化和民间的道路,要求我们放开手,要敢于闯,敢于画出与以前动画片不同的造型。”
声音修复:传统而先锋,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创造性的爆发
2011年,美影厂修复《大闹天宫》的时候,当时的技术还没办法把电影的声轨做剥离,因此《大闹天宫》的声音采用了重新配音。而此次《天书奇谭》在声音修复上有了进一步突破,技术的发展将这部电影里的音乐、对白、音效做了成功的分离。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影片的声音被做成了更适应当下影院环境放映,以及更贴合当下观众欣赏习惯的5.1声道环绕立体声。
《天书奇谭》剧照
影片声音修复艺术总监张阳儿时对《天书奇谭》的经典画面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当张阳成为一名修复师,并担纲《天书奇谭》声音修复工作时,他要求修复团队秉承不破坏原片本真样貌的修复宗旨,以保住珍贵的表演和音乐为前提,再去拓展山间的空气等环绕音效,增强影片气氛,弥补现实元素。
张阳
他也从一个声音工作者的角度,重新发现了这部动画中所潜藏的更多奇异密码。
“因为要重新给它混音,我发现里边的音乐,还有在80年代条件下做出的一些音效,都动用了当年就是最时髦的思维、最先进的技术的表达。它里边又有铜管、木管,又有民乐。而且被老一辈艺术家演奏得极具韵味。我估计现在的名家可能都奏不出当年那个劲儿。”作为一个以古代带背景的传奇故事,影片还动用了大量的电子的声音,“包括像《银翼杀手》的感觉,三个狐狸的那些音乐写得非常现代派,有一些摇滚乐的感觉在里边,很多类别碰出了一种新的音乐的语言,没办法去归类,确实能感受到当时国内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创作者的创意思维的活跃性和爆发力,也是能代表国内当时尤其是上海创作人才的一个高峰的时期。”
除了音乐之外,当时影片中对音效的运用也令张阳感到惊叹,“那个年代很多音效,创作者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依靠非常巧妙的思维,去勾勒出这个里面人物的性格或者帮助动画片的叙事,或者用很写意的方式带出情绪。”
这样的风格也成了张阳在修复声音时面临的挑战。因为在声音剥离的技术上还有一部分的音轨无法彻底分离干净,需要重新编配,加之影片中其实有许多“大场面”需要声音辅助来创造更大的空间感, 这一版的声音也有许多需要再创作的部分。今天电影的音效大多是力求真实地还原场景,而在制作《天书奇谭》的声音时,张阳首先考虑的是“加什么声音才能够体现在原来的那种思路”。
《天书奇谭》海报,小皇帝
美影厂长:修复重制传承美影精神
“这部影片是观众呼唤最多的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美影经典。”现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速达一直计划将这部影片重新搬上大银幕。影片的2K修复版2019年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因为疫情一再耽搁,到今天终于以4K面貌与观众见面。
在速达看来,这部影片的经典与广受欢迎,不仅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在美影老动画中是颇具代表性的,同时放到今天看,“它也是极其符合当下观众喜好的一部电影,它在娱乐性上的突破,在整个美影动画片里面都是独树一帜的。”
速达
1954年,美影厂的老厂长特伟先生在导演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时就鲜明地提出了 “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创作方向指导。《天书奇谭》无疑是对这一追求的极佳实践。而之所以能够在一部电影里将奇趣、怪诞、幽默、讽刺种种风格玩得这么飞,和影片的创作背景也有一定的关系。
说起来,《天书奇谭》差一点成为了新国内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动画片。
1970年代末,BBC提出和上海美影厂合作一部动画电影。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剧本,不过中方创作人员看到之后哭笑不得。英国人几乎不了解国内是怎么回事,从女娲补天开始,把国内的神话历史故事杂七杂八堆叠串联到一起。但在中方看来,这样的故事实在是不知所云。之后美影厂提出要重新编写剧本,英方表示只要是国内题材就可以。而后,《哪吒闹海》的编剧和导演之一王树忱就开始组织剧本创作,从古典著作《平妖传》里找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国内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中,真正为《天书奇谭》所用的内容不过短短几行字,其中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的片段,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当时国际上是有一股国内动画热的,那时候的国内动画学派,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震撼,他们觉得国内的风味非常有意思,所以想合作一部。”速达介绍了当时的合作背景。不过在完成剧本后,英方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再继续合作,加之当时信息并不发达,来往都靠邮寄书信,沟通不便,美影厂方面也就没有再强求合作,自己把这个故事做了出来。
但也正是因为在创作之初有了这样一个“外资”背景,给了创作者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当时想要做中外合拍片,不像过去我们搞一些片子要很严谨的,跟外国合拍的,我们可以搞笑,可以去大胆地写,大胆地搞。” 于是,影片里漫画式的夸张、平民化的狂欢,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大胆和超前。
《天书奇谭》剧照
除了合拍的背景,速达也谈到,“当时美影厂有一批思想特别开放、特别先锋的艺术家,领导者本身的艺术修养也很高,知道创作者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工作,给大家一个特别宽松的创作环境,加上当时没有市场化的要求,大家只是想着怎么来把片子做好,怎么样能突破创新,这是那一代人的幸福。”
影片的造型设计柯明,是当时的工艺美术大家,其线条简练又鲜明独特的艺术造型为这部动画奠定了令人过目不忘的基础。“过去为了要追求不同的风格,我们可以到整个的艺术界去找喜欢的艺术大家来合作,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百花齐放的影片。”速达记得,当时的许多艺术家,觉得能够与美影厂合作创造电影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如今进入商业化的时代,“真正的大师已经很少,动画片的制作又太麻烦了,他们画一幅画就可以卖很多钱了。所以真正能够合作的契机也不会那么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一辈的美影厂艺术家们都把他们的作品称之为美术片而非动画片,这个概念也许也正是美影创作独树一帜的原因。“我们美影是特别要强调‘美术片’这个概念的,我们强调用‘美’、‘术’在动画片里面呈现出新的创造。绘画、剪纸、木偶这些形式也统称是美术片。”
因为是一种美学和技艺上的追求,当年的美术片创作也突破了“给儿童看”这样的限制,“导演有自己的幽默的趣味和追求,不想单单是只给孩子看的,也想给成人看,所以这部电影的定位一开始就是老少咸宜的。”而对比在当下越来越细分的动画市场,“一部动画片,能够做到老少咸宜,其实已经是非常难得的。”
《天书奇谭》剧照
创造了《大耳朵图图》系列的速达,身为一名动画导演,在看《天书奇谭》的时候,也会发现许多令她耳目一新的地方,“它的动画表演是非常突出的,充满了想象力。比如蛋生吃饼,从中间开始吃,吃着吃着套到头上;又比如阿拐偷鸡,从鸡屁股开始吃,你肯定没见过这样吃鸡的;包括从水缸里跳出好多爸爸,都说‘我是他爸爸’那种很魔性的对白;包括狐狸在电子乐里跳舞这些设计,都是非常超前的。”
《天书奇谭》截图,水缸里的爸爸们
动画的修复工作比其真人影片更为繁复,修复的过程里,钱运达等老一辈艺术家都被邀请前往上海电影技术厂指导工作, 美影厂的年轻人也几乎全员参与了。负责影片调色工作的原美术副厂长朱毓平介绍,“动画片的修复比故事片要难,因为每一格都是手绘,难免会有偏差,机器自动检测常常把人物的眉毛、胡子误以为是脏点就去掉了。所以都要靠人手工作业。”
整个修复的过程,就成了“钱老师带领着我们后辈一起来做的一次创作。在整个修复的过程中,大家不断去重温、去学习经典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同时在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挖掘出很多过去的故事。”在速达看来,这次重新将《天书奇谭》送上大银幕的过程,对美影厂当下“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几代动画人都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也是一次美影精神的传承和实践”。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年过九旬的钱运达把关4K版《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4K修复版海报。
经典动画长片这么多,为什么一定要选《天书奇谭》来进行修复,上美影厂长速达告诉新京报记者:“《大闹天宫》的修复给了我们很多信心,经典没有那么多。《天书奇谭》意义重大,在动画影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起过去的动画有重大的突破,它对娱乐性的追求,幕后制作的大师云集,都奠定了它作为经典的基础。”
老片修复不是消费经典
是去大银幕感受新体验
《天书奇谭》从1980年开始制作,仅是动画形象就用了一年多时间设计,一直到1983年10月才正式完成,整个制作过程接近4年。“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坎坷,但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在它之前的动画更强调艺术表现形式和教育功能,《天书奇谭》让创作者们有机会去创造娱乐性的、有趣的动画,可以放开手脚去创造剧作和美术设计,动画师们越来越觉得有趣是动画的灵魂, 当时也有特别好的创作环境,不像当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动画那么复杂,创作也不会受商业成分的影响,这是他们很幸福的地方。”上美影厂长速达表示,《天书奇谭》凝结了早期动画电影人的智慧结晶,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动画范本:“重新修复、重新上映、重新让观众去电影院致敬,重映的过程提供一个机会,让现在的观众专心地去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创作的,也有机会挖掘创作背后的故事。当代的很多动画缺少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我们可以重新去了解经典是什么样的。”
《天书奇谭》4K修复版剧照。
从理论上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美影很多经典动画片都没有纯粹意义上做全国的正式公映,所以,这次修复版《天书奇谭》的上映,也可以视为对过去动画手艺的一次重要致敬。在11月2日举行的首映礼上,电影放映完毕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我们其实从来没有忘记过经典,即使它是一部很多年前的老片。速达说,这部电影传达了很多珍贵的动画精神,“以导演钱运达老师的履历来说,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就像他的作品从来没有重样。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邋遢大王奇遇记》、《金色海螺》、《天书奇谭》,每一部作品都非常不一样,有二维动画的、有剪纸片的、有民间的、有装饰性的,他追求的是超越别人,更是超越自己,每做一部电影都要有进步,都要和过去的自己不一样,这也是真正的动画精神提倡的,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对于《天书奇谭》结局,也一直存在着讨论和猜想,有观众表示这部电影似乎没有拍完,至今都有评论在求动画结局。对此,速达表示当时并没有分上下部拍摄的情况,《天书奇谭》就是一个完整的影片,只不过结局是开放式的。从目前市场的预期来看,虽然《天书奇谭》有超高的美誉度和观众缘,但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该片能否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好口碑杀出一条“血路”、跑出高于预期的票房,还是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
《天书奇谭》4K修复版修复特辑截图。
既然是老片重映,当然会有人质疑修复版是不是重新“炒冷饭”的产物,是不是为了消费经典。面对这种质疑,速达直言不讳,追求经济利益和票房绝对不是做修复版的目的:“我理解大家有这样的声音。因为过去,我们确实没有制作大量的新片,也很理解大家想看到新作品的心情。未来我们也会有十余部电影陆续推出,不管是电影还是网络的,但要明白的是,动画电影不是想有就有,四五年的制作时间是起码的,它有它的创作规律。”她表示:“我们很了解大家的期待,炒冷饭的说法我们也能接受,至少说明我们有冷饭可炒啊!冷饭炒好了也会是很好吃的蛋炒饭。再说,这份饭是值得去炒的。经典修复也是种新的创作,这能带给银幕和观众新的体验,我们绝不是完全照搬过往再次卖票,而是再次进行深度创作。”
修复版在电影院能展示更多细节
在手机上体验差
某种意义上来说,修复《天书奇谭》的过程更多是“和时间赛跑”,不仅要抢救以往珍贵的胶片,还希望让曾经为之挥洒热血的主创们能够在大银幕看到旧作的新生。但三十多年过去,在《天书奇谭》电影海报中的12位主创,已有6位离开人世,导演钱运达如今也已年过九旬。
由于早期技术条件的限制,上美影大部分影片的存储介质都是胶片,随着时间流逝,胶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速达表示,这些年一直在集中进行大规模的影片“胶转数”工作,首先对原胶片进行整理,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再扫描至硬盘;然后进入颜色校正、逐帧修复、声音扫描及修复阶段;最后进行声画合成,由上美影、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基础修复工作,本次的修复是全方位的。据悉,在基础修复后,《天书奇谭》的4K修复工作由国内移动咪咕公司进行,修复团队遵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原则,对影片进行去噪、去划痕、色彩增强、超分等处理,经过不断测试、反复调优,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噪点。 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是手动去除脏点、划痕、抖动、闪烁等,而这些都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技术人员正在对《天书奇谭》原片胶片进行初步检查和清理。
在速达看来,最大的挑战在于对音轨内容的分轨及补全。原始素材上所有的配音、音效、乐队的录音,全都并在了一轨上,并且原声还有缺损的部分。修复师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音乐和音效剥离,力求还原影片的声音效果。“对有些音乐缺失上面,我们在谱曲老师那里借来了曲谱,但发现里面也少了几页,所以找了年轻的作曲家根据电影再进行恢复,重新配了一遍。这样既还原了1983年原始公映版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的经典配音,又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听觉习惯,修复电影首次有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在此过程中,修复师需要沿着原始素材轨迹,遵循胶片原有的特殊音色,做到不干扰观众对于声音画面的情感与年代记忆;修复师采用80年代模拟和声器,使配乐音色与原版趋于一致,成功分离至环绕声后的声音素材通过效果器展开,使声场声效最终达到符合现代影院观看的5.1声道效果。
多数人认为,现在要修复一部老电影,其实要比重新拍一部电影还要劳心劳力,虽然说投入的金额没有新拍一部电影多,但在精力上仍需要极大投入。至于观众之前习惯于在手机或是电视上看这些动画,放在巨幕和宽银幕上会不会失去以往的观感?速达果断地回答:“这绝对不会,我们的扫描原底片是从国家的片库里调出来的,然后再修复,修复后的效果肯定会比原来的要好很多,新片在色彩和画质上都有进步,所以会给观众一种新的感觉。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是因为你会看到动画的更多细节,这些在电脑、手机上是体验不到的。”
希望传承的不仅是经典,还有修复这门手艺
新京报:除了情怀,为什么观众会去电影院看一部修复的老动画片?
速达:去电影院绝不单单是为情怀买单,从本身上来说,电影院的观影感受肯定是最好的,你会发现很多在小荧屏上看不到的细节,比如角色的表情、动态,背景层次,声音的具体方位。清晰度高,震撼感高,你和画面的连接度就更紧,从而能变得很沉浸,也能被它真正震撼到。
《天书奇谭》导演钱运达与上美影厂长速达。
新京报: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速达:应该是修复前后视听的平衡感,如何让观众在电影院体验到当今科技的视听效果,又要让电影保持年代感,对其进行情感记忆的再现,这个度很难把握。比如我们要适应现今电影院的放映,就需要加一些东西,比如80年代流行的是电子琴、电音的合成,现在不太流行了,如何去还原当初的特点,也要和现在做一个平衡。
新京报:需要达到什么修复标准?
速达: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帧画面都需要不断看、不断改,不断调整,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后期,我们也会把作品给钱导看,毕竟他是导演,他的认可是最大的标准,比如哪些地方不合格,色彩、声音等方面有缺失的话,这些都需要他来把关。尤其钱导是个要求很高的导演。好在这次他看后非常满意,也认同修复的效果,他笑着说画面色彩的层次都出来了,经过修复的电影就如新片一样。
《天书奇谭》4K修复版剧照。
新京报:修复过程中如何与修复师互动?这批修复师是如何分工的?
速达:基础的修复我们都有技术总监去把控,他们会随时将作品给导演或是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去看。在基础修复上,会由很多年纪大的修复师来做,因为他们很熟悉胶片,懂得如何清洗、扫描、剪接,而相对于没有这些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一般会负责后期电脑修复,这是两段式的、两批人的工程,需要不同的人去做。
新京报:这几年修复了很多影片,有关部门对修复有哪些支持?修复人才现在是否稀缺?
速达:大概八九年前,国家就投入资金支持影片修复,因为时间过去太久,胶片保存期很短,保存条件也很苛刻,这些影像都需要获得更新。但确实,现在看来胶片更像是在两代人的交替中完成的数字化,处理胶片需要有经验的老前辈来做,而年轻人更适应于网络时代,我们也希望年轻人能把手艺继承下来。
新京报:如何评价现在国产动画的修复水平,是否已经成熟?
速达:应该算是比较成熟的了,但是不是世界顶尖还很难讲。十几年前,修复《大闹天宫》的时候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要将画面变成宽银幕,就需要给原来的画面进行添加,左右需要加画面背景,人物需要重新构图。 那时候 要将其3D化,我们也同一些国际技术公司进行合作。但我们修复《天书奇谭》,没有加入3D,主要做的就是画面与声音的修复,这次比《大闹天宫》在声音修复的技术上更进了一步,越探索也是越有经验的。毕竟,电影行业是伴随着技术发展进步,修复也在逐渐进步。
《天书奇谭》4K修复版剧照。
新京报:上美影未来还有哪些电影修复计划?
速达:十四五期间,我们的重点创作大概有十几部,其中有新片有老片,至于修复这一块,其实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艺术短片、系列片的全面修复,动画长片也会逐步进行,比如还有一部著名的动画长片《哪吒闹海》(1979年),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反应再进行推进,大概率也会得到修复还原。 很多观众想看的经典动画,比如短片在视频网站上大概都有,不过很多动画在色彩、清晰度等方面有提高的潜力,我们都会一一进行修复,完成后会再次在网络上全面上线。
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 片方供图
资深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
原创文章,作者:梦回少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1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