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0 31
“单身酒馆”于202。能功交社1年10月开始内测,内测至今包括留存、用户配对、约会时长、匹配率等数据都有不错的表现,36氪在体验其产品时也发现一些较为亮眼的社交功能。
创始人陈奕龙研究,”美之量向“立创生期间就创办了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兴趣交友产品,2016年他加入腾讯,主要探索未来社交方向,2018年在陌陌独立负责社交创新项目,2019年离职后创立“向量之美”,
其核心团队成员也大多来自腾讯、阿里、奥美等公司。
在生育率、结婚率都在快速下降”。题问个这究研的当下,交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且用户也有强烈的需求。陈奕龙认为“交友问题早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灰犀牛,它背后影射出很多社会问题,但我看到的社交公司没有一家在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年轻人到底该怎么交友,怎么创造更好的、更有幸福感的社会?”秉持着这种思考,陈奕龙和团队对社交用户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问题和答案,而“单身酒馆”就是他们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做“单身酒馆”前,陈奕龙和团队对“年轻人到底该怎么交友”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结合过往在社交领域的经验,他们认为影响我们恋爱主要有三个问题,如缺乏对爱的渴望,不想脱单、缺乏有效途径、遇到感兴趣的人但缺乏约会文化,这个三个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通过新的技术方案和产品思路得到解决。
第一个问题背后是经济发展过快,结婚成本、生育成本、教育成本过高导致不少年轻人觉得不堪重负,以至于不想结婚,但目前国家已经在解决这些问题。
而针对缺乏交友有效途径这一问题,向量之美在调研中发现,年轻人空窗期超过三年的占比达到40%,空窗期在半年以内的仅仅只有10%,在过往一年当中,在非工作环境下,认识新朋友数量超过一个的占比可能都不足20%。
根据向量之美的调研,超过80%的人在过去一年没有认识一个新朋友,而这个悲催的数据背后则是线下社交投入产出比过低,线上社交鱼龙混杂,大多数产品只满足功利性目的,比如短期关系和结婚,无法解决用户的深层次交往需求。
目前大部分社交产品的共同点,是通过某种方式发现一个人的资料卡片,然后通过IM的方式进行沟通,划卡片、附近人、匹配、灵魂匹配等方式,最终都导向了IM沟通。
陈奕龙认为在IM的体系没有办法让我们彼此很好的了解,而前面发现人的环节只是在通过非常简单的标签对人下定义,这些标签很容易落在颜值、身材、收入、学历上,最终导向约炮和相亲的核心环节。
缺乏关于“约会文化”的共识也是困扰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原因。在目前一些工具类的陌生人社交APP上,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对于“约会”常常抱有不同的期待,这种不同的期待往往也会带来沟通上的不畅和误解。
约会流程
国外“约会文化”通常被分为四个阶段,如“Hang out”、“Seeing each other”、“Dating”、和“Rel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和陌生人相识到确立关系的四个阶段“初次见面”、“有点好感”、“很想见你”和“确立关系”。其中Hang out文化,保持了对人本身的好奇又没有过强的企图,可以让双方都非常舒适。
“约会文化”意味着年轻人建立亲密关系前需要对关系有更丰富和包容的认知,无论是一上来就“约炮”还是“直接到谈婚论嫁(谈生意般的谈恋爱)”在约会文化中都是不受欢迎的。
约会文化中的“四个阶段”并不会有具体的时间限制,陈奕龙说他们的用户通过“单身酒馆”最快脱单的只有1-2个小时,按照内测期间近万场的约会数据来看,平均15-30小时可以脱单。但都遵循了每个阶段的循序渐进。在他看来,约会文化也并不是舶来品,而是人与人相识相爱本身需要的过程。
在网络早期,社交产品主要以工具化和快速流量增长的方式打造,但陈奕龙认为社交产品同样像消费品升级一样,从工具进化到满足人类高级需求。\"我们判断未来的方向需要融入文化、品牌理念的APP去满足人类高端的需求。\"
“单身酒馆”APP有多个别具特色的功能。
用户在注册个人信息后,会被要求上传个人的照片故事,相较于其他图片社交产品更多凸显用户的颜值身材,单身酒馆的个人主页鼓励用户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故事”,故事以用户相册中的图片和自己编辑的文字展开,比如很多用户会上传自己去过的景点、参与过的活动、喜爱的宠物以及读书健身等照片,并以短文字对这段经历进行描述。
产品图
白天用户可以在故事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提前预定约会;到了晚上十点,酒馆正式营业时则是另外一幅景象,进来会看到所有实时在线的人,只需一杯精酿便可向任何感兴趣的人发起约会邀请。在约会时,双方通过实时语音与投屏故事进行交流,也就是一张张个人照片,双方的对话也由此展开。
陈奕龙认为:“经历才是一个人立体的表达,我们的产品设计逻辑是希望对一个人真实的展示和立体的表达。”
语音约会时,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听ta讲述背后的故事,比如”这是青海吗?你什么时候去的?” 或者自己向对方展示想要展示的故事“这是我在新疆支教期间拍的一张照片。这种全新的约会体验可以很快拉近两人的距离。
以照片和故事为破冰话题,在确定的时间、共同的虚拟空间实时连线,相较于更碎片化、以文字交流为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单身酒馆”尝试营造的是一种线上的社交空间,而背后支撑这种形式的则是前文提到的“约会文化”。
陈奕龙介绍说,我们搭建了一个让用户舒适的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约会文化的培养皿,这个培养皿的扩张速度,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可以极其快速的扩张。进入单身酒馆的每一个用户,都会被其他用户告知这里的规则,如果不这么做就不符合这里的文化。
将时间固定在晚上十点酒馆开业,单身酒馆在产品上给予用户的不是廉价的碎片化消息,而是让用户在固定时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给用户形成真实的时空感,带来更强烈的圈层属性和与外界的隔绝感,这种隔绝感有利于社交产品早期的文化培养。
产品图
目前用户常用的发起约会的途径是酒馆派对,其次是故事墙的滑动卡片与预约,每晚十点,在酒馆看到人都实时在线,你以可以轻松邀请任何感兴趣的人立即开启语音约会。白天,酒馆处于未营业状态,可以通过故事墙浏览用户故事并通过点击喜欢挑选约会对象。发起约会需要用到“精酿券”,这种道具很像酒吧里向有好感的异性提出“请你喝一杯”的动作,也为将商业化前置到了产品的流程之中。
据陈奕龙透露,产品内测两个月左右,目前约会时长方面,一旦用户聊天超过1分钟后,68-70%超过10分钟,31%超过30分钟。在约会场次方面,88%人只约一场,接近12%和同一个约会对象约会两次以上,他们计算发现约会60场就可以找到一个恋爱对象。“随着我们用户密度的增加,再加上用户增加之后我们的圈层专场排放和整个匹配机制的增加,很有可能这个数字再提升一倍,30场约会就能够去找到一个恋爱对象,而30场约会,它平均每天也就是你 消耗20分钟到30分钟的时间。”随着用户密度的增加,最多1-2个月,约会8小时脱单将会成为一个常态
与线下约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比,陈奕龙说:“在寻找恋爱对象这件事情上,我们至少让用户体验得到了100倍的提升,争取实现人均恋爱自由。”
目前单身酒馆仍在内测期间,预计在不久后开放向全量用户进行开放和推广,而这种主打约会的社交APP能否成为下一个社交爆款,也需要交给用户自己来投票。
江苏宝应一女子在网上直播养猴,没想到,因为养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被警方抓了。之后,警方循线查获一个非法非法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大案。
5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宝应警方获悉,警方奔赴山东、河北等十个省市,成功打掉非法买卖猕猴的违法犯罪产业链,累计抓获中间商、卖家及涉案买家35人,解救涉案猕猴16只。
宝应女子“直播养猴”被抓
据宝应警方称,2017年10月,宝应一女子直播养猴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宝应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该视频的发布者是一名叫阿潘(化名)的女子,27岁,宝应本地人。而该女子所养的猴子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
阿潘被抓后交代,2017年6月,她在“快手”平台上看到,有个昵称为“小豆豆”的女网友直播养猴。视频中的猴子让阿潘越看越喜爱,萌生购买猕猴当宠物养的想法,于是她在视频下方留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阿潘与“小豆豆”两人互加了微信。在微信聊天过程中,“小豆豆”表示,可以帮阿潘买到猕猴,并开价1.1万元。
一个多月后,阿潘通过微信向“小豆豆”支付费用后,收到消息称,猕猴已“搭乘”石家庄到徐州的大巴车。随后,阿潘来到徐州长途汽车站,把猴子接到宝应饲养。
再后来,阿潘经常在“快手”“火山”、陌陌及微信上发布饲养猴子的视频、图片。其间,虽然有网友提醒阿潘猕猴不能饲养,但阿潘仍无动于衷,直至被民警抓获。
警方打掉非法买卖猕猴产业链
猕猴的卖家究竟身在何处?阿潘是不是唯一买家?
种种迹象让办案民警觉得,阿潘背后很可能是一个买卖猕猴大案。为此,宝应警方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经查,“小豆豆”的真实身份叫马某,26岁,暂住河北石家庄某小区。而马某的同居男友李某,也参与非法买卖猕猴。不久,宝应警方赶赴河北石家庄,将两人一并抓获。
经警方审讯,网名叫“小豆豆”的马某和男友李某属于“中间商”,两人此前发现,有网友在“快手”上直播养猴,觉得有趣,便想依葫芦画瓢,买一只猴子到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养猴。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鲍某,购得猕猴。
直播期间,不少网友询问如何购买,这让马某和李某看到了“财路”。此后,他们当起了中间商,从鲍某处购买猕猴,再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直至案发,他们已通过网络将16只猕猴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2月初,宝应警方将身在河南南阳的鲍某抓获。并根据相关线索,先后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抓获涉案买家共计24人。
河南一村干部贩卖猕猴21只被捕
根据警方调查,涉案猕猴源头来自于河南南阳。鲍某是南阳某村的村干部,其妻子经营一家猕猴养殖场,该养殖场有相关驯养繁殖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饲养的猕猴主要销售给景区或动物园。经营期间,该养殖场一直遵照上述流程进行猕猴交易。
据警方称,去年6月至案发,鲍某在未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向马某、李某贩卖猕猴共计16只。 13只被马某、李某卖给13名下线买家。
案发后,公安机关将解救的16只猕猴送至扬州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近日,宝应县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鲍某擅自贩卖21只猕猴,其行为涉嫌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其批准逮捕。马某、李某被另案处理。阿潘等32名涉案买家均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