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网友:我得了好几种病 养宠物得了过敏性鼻炎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1 35


网友:我得了好几种病

不少网友表示:我得了好几种病,都是“养狗”引起的!

网友的经历:

我养了一只狗狗,在它6个月大的时候,可能因为体质比较差,出现了皮肤病,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还是和狗狗一起睡觉,结果因为和狗狗太亲密,自己也感染了狗藓,后来看医生才知道,这是真菌感染,原来狗藓是人狗共患的皮肤病。

而养了狗狗之后,其实除了狗藓,我还患上了很多“病”,比如疑心病、相思病等等,这都是养狗引起的。

平时上班已经很想我家狗狗了,有一次出差,我要去外地1个星期,于是就把它寄养在宠物店,从第一天开始就超级想它,担心它在陌生的环境吃不好,睡不好,怕它以为我不要它了,我还总是用宠物店的工作人员拍视频给我,甚至打电话让狗狗听听我的声音,就怕它不习惯,等我出差回来,就直接带着行李直奔宠物店了,真的超级想它。

而且狗狗自己在家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开着家里的监控看,就怕它出什么事情,疑心病也是越来越重了。

看完网友的经历后,很多铲屎官都感同身受。这里总结了一些,养狗会引起的“病”。

1、“相思病”

养狗后,很多铲屎官都可能会患上“相思病”,这可以说是养狗人的通病了。

当你养了狗狗之后,就会无时无刻想着它,上班的时候,会经常看家里的监控,或者会拿出狗狗的照片或视频来看,还会露出妈妈般的笑。

每次去逛街或者旅游,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着自己狗狗合不合适,都会带东西回去给它,不少铲屎官都会意识到,自己真的是“病”得不轻。

2、“唠叨病”

养了狗狗之后,不少铲屎官都会变得絮絮叨叨的,就像患了“唠叨病”一样。

养狗后,真的会把狗狗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到狗狗做什么危险的事情,去危险的地方,都会絮絮叨叨地跟它说,这是很危险的,不要做,甚至有时候看它跑得快一点,都会担心它撞上什么或者摔倒,会让它跑慢一点,真的像老妈子一样。

3、“自言自语”

养狗的铲屎官,大多数还得了“自言自语”的毛病。

因为每天都和狗狗在一起,跟狗狗越来越亲密了,觉得狗狗跟自己也没什么区别,所以有什么话都会跟狗狗说,也认为狗狗是听得懂自己说的话的,后来就越来越喜欢跟狗狗倾诉了,甚至跟狗说的话比人都多,在别人看来,你就像个自言自语的疯子一样。

4、“疑心病”

不少养狗的铲屎官说,因为养了狗狗,自己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了。

因为养了狗狗之后,总是会关注和担心狗狗,每次看到狗狗出现一些平时没有的行为,就觉得狗狗是不是生病、受伤了。当狗狗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时,又在想狗狗是想表达什么呢,就恨自己没有狗语十级。

在见不到狗狗的时候,又担心它自己在家里会不会出事,总是疑神疑鬼的。

5、“偷拍狂魔”

养狗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偷拍狂魔。

在带狗狗回家的第一天,你就忍不住要给狗狗拍照,无论狗狗吃饭、睡觉、拉粑粑等,你都觉得可爱,统统都想记录下来,于是你的手机,有狗狗的各种生活照、丑照、搞笑照片等,还会经常拿出来看,就像一个偷拍狂魔一样。

6、“成了剁手族”

很多宠主觉得自己养狗后,就变成了“剁手”狂魔,而且“病”的越来越严重了。

养狗后,发现狗狗的用品真的太多了,经常在囤货,比如狗粮、罐头、玩具、零食等等,还有狗狗的各种用品,因为大多数都是消耗品,所以几乎每天都要收快递,真的变成了一个购物狂,而且还乐此不疲。

7、“观察狗狗的粑粑”

养狗后,发现自己越来越神奇了,居然爱上了观察狗狗的粑粑,真的是“病”得不轻。

因为知道狗狗的粑粑可以看出它的健康状态,所以很多铲屎官都会习惯观察狗狗排便的情况,在狗狗便后还会仔细研究,这不就是养狗人的“通病”吗?要是发现狗狗便秘,可能比自己便秘还着急。

如果你家狗狗出现排便困难,便秘、便便恶臭的情况,可能是吃得太油,狗粮太劣质或者难消化导致的,宠主应该给它选择一些吸收率高的狗粮。

养宠物得了过敏性鼻炎

环境是主要致病因素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教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还可能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

家中饲养的宠物的皮毛、皮屑都是可能引发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 因饲养宠物导致儿童患变应性鼻炎的病例并不少见,因此倪鑫特别提醒饲养宠物的家庭,要格外注意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是否存在过敏现象。他建议,如果发现家庭成员因动物皮毛、皮屑引发变应性鼻炎,最好的办法是远离过敏原;如果不愿弃养宠物,也可以针对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的尝试。倪鑫同时强调,持续受过敏原刺激,对疾病发展不利。“变异性鼻炎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出现伴发症状,比如变应性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还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演变为哮喘、慢性鼻窦炎。”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教授介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但主要致病因素还是环境因素。除动物皮毛和皮屑外,花粉、尘螨都是常见的过敏原,某些特殊人群还会对蟑螂和霉菌产生过敏反应。变应性鼻炎按过敏原种类分类,可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过敏原。花粉过敏引起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结膜炎也称花粉症;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常见过敏原为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过敏原,以及某些职业性过敏原。

被忽略的常见疾病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鼻病,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人口,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根据我国流调信息及相关文章汇总,程雷估测我国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在20%左右,部分地区可能超过25%。倪鑫表示,近年来,全球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也明显上升,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为18.10%-49.68%,确诊患病率为10.80%-21.09%,并呈增长趋势。

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公众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很多误区。在诊断方面,变应性鼻炎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感冒极为相似,有些患者会误认为自己得了感冒,而服用感冒药物治疗,“虽然有些感冒药对控制变应性鼻炎也有效果,但总体上来说,这是不规范的治疗,没有从慢病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程雷说。对于患儿家长来说,区分孩子是变应性鼻炎还是普通感冒就更有难度。倪鑫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打喷嚏,流鼻涕,总是揉鼻子,持续一周以上,就应去医院诊断。”

程雷认为,患者在治疗方面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对于用药的后顾之忧没有解除。很多人会认为长期使用鼻喷激素对健康有一定损害,家长尤其担心使用鼻喷激素会对孩子成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患者对脱敏治疗存在畏惧心理,担心经过三年以上的长期治疗后不能获得疗效,或者在治疗过程中过于心急,希望马上就能看到疗效,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产生很大偏差,影响疾病的管理。

倪鑫补充说,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家长还存在只“治”不“防”的误区。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喷了药,症状消失,于是停止给孩子用药,也不再带孩子去医院复诊,更没给孩子做过敏原检测。倪鑫强调,过敏原检测非常重要,因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比“治”更为重要,查到了过敏原,才可以更好地规避过敏原,预防过敏发生。

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程雷认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意识,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提升医患双方满意度。

世界过敏组织提出,对变应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诊教育、强化教育(随诊教育)以及对家庭和看护人员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是过敏知识的普及和指导,让患者了解变应性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自然进程以及疾病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其次是告知患者过敏原检查的必要性和主要检测方法;再次是指导患者进行良好的环境控制,避免接触或尽可能少接触过敏原;最后介绍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作用、效果、疗程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用药方法以及剂量和种类的调整。

针对变应性鼻炎这一常见疾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曾先后刊登了多部成人和儿童指南。近些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5月20日,新修订的成人版和儿童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介绍,起草这两部指南的专家共23位,参与讨论及邮件征询意见专家67位。两部新指南均进一步综合阐述了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制订了最优化的防治措施和疾病管理方案,强调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升国内变应性鼻炎整体治疗水平。

倪鑫表示,两部指南发布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还能让患者群体和患儿家长对变应性鼻炎这一疾病加深了解,积极就医,坚持长期持续治疗,做好自我管理。(记者夏瑾)

来源: 国内青年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