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我们谁会不认识呢?我们对它既熟悉又喜爱。青蛙是出奇成功进化的脊椎动物。迄今为止,已被发现的蛙类有约6000个,而这一榜单上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仅在2014年5月,就有来自印度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我们谁会不认识呢?我们对它既熟悉又喜爱。青蛙是出奇成功进化的脊椎动物。迄今为止,已被发现的蛙类有约6000个,而这一榜单上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仅在2014年5月,就有来自印度的14个蛙类新种宣布被发现。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蛙类进化出了许多绝妙的适应性,这使它们得以开拓宽广的栖息地——从热带雨林一直推进到沙漠。

怪模怪样的蛙类

什么是蛙类?

到底什么是蛙类?答案是:所有无尾目(字面意思就是没有“尾巴”的“动物”)的物种都是蛙类。蛙类是两栖类进化非常成功的群体,这反映在它们生殖策略的惊人的多样性上。以中美洲的红眼树蛙为例,它会把包裹胶质的卵块(约40枚卵)产在伸出到池塘上方的叶片上,当这些卵在叶片上面孵化后,蝌蚪就落入水中。

皱巴巴的奇迹——的的喀喀湖蛙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的的喀喀湖蛙,学名又叫“水囊蛙”,它可是世界上最为水生的一种青蛙了。它拥有大量褶皱和松松垮垮的皮肤,这使它身体的表面积较大,有助于吸收氧气,这样它才得以在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喀喀湖的湖底深处生存,那里因高海拔(约3800米)而极度缺氧。除去皮肤上具有褶皱之外,这种青蛙还会做“俯卧撑”,以增加身体周围的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氧气的吸收。

独一无二的骨架

蛙类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它们的骨架。这些骨骼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青蛙成为“跳跃冠军”。

A、对任何跳着走路的动物来说,把体重尽量维持在最小值都是至关重要的,更何况蛙类还有个大脑袋。如果没有高度精致的头骨,它们就会变得头重脚轻。

B、蛙类的椎骨最后部分融为一体,这样的结构叫作“尾杆骨”,它给脊柱以额外的刚性,使跳跃更高效。“尾杆骨”的结构是蛙类所特有的。

C、蛙类胫骨和腓骨的结合,再加上踝骨上巨大的延伸,这些都为蛙类所需的跳跃提供了长而强健的“杠杆驱动”。

内置蓄水池——储水蛙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两栖类动物拥有可膨胀至原尺寸数倍大的可储水的膀胱。这其中极端的例子就要数储水蛙了。这种储水蛙生活在澳大利亚,它可以在膀胱中储存相当多的水,以在地下巢穴中度过干旱季节。当这种极具膨胀的囊袋装满水时,最重可达青蛙空囊时体重的130%。据说,澳大利亚土著把这种青蛙当作新鲜水源。他们挖出这些青蛙,轻轻挤压让它们释放水分。之后,再让这些青蛙又返回它们的地下小屋——只是体重明显轻了好多。

古老的血统——墨西哥穴居蟾蜍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墨西哥穴居蟾蜍有一个圆滚滚的胖胖的身体和小而短的头,它并不只是外表看上去奇怪,它确实很奇怪:它已经在独立进化的分支上进化了至少1亿9千万年。这就意味着,哪怕一只果蝠与一只袋鼠之间的关系,也比这个肥胖的种类与现今存活的任何其他两栖类的关系要近一些。墨西哥穴居蟾蜍几乎一生都待在地下,靠食白蚁和蚂蚁幼虫为生。比起蛙类典型的翻卷式的舌头,它的舌头不如说是直接射出的。暴雨会触发它进行繁殖。

华莱士飞蛙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这种以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的名字命名的青蛙栖息在东南亚热带雨林里。它伸展四肢,以带有巨大脚蹼的脚掌跳跃,同时体侧的扁平皮肤借助空气,使它得以在邻近的树木之间完成可控的滑行。虽然这种滑翔在技术上还不能称为“飞行”,但长度却可达15米之遥。它可以依靠自身的“降落伞”,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

加德纳氏塞舌尔蛙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加德纳氏塞舌尔蛙,尽管这种细小、体长仅11毫米的青蛙既没有耳膜也没有中耳,却仍然依靠叫声交流。这令生物学家们十分困惑:它究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种蛙是依靠嘴里的内耳组织来接收和传递声音的。

龟蛙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龟蛙,绝对堪称最古怪青蛙之首。古氏龟蛙可算得上是两栖类中的鼹鼠。它只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南岸的干旱地区,依靠有力的前肢挖掘沙质土壤,寻找白蚁。大雨会促使它来到地面进行交配,之后它便再次“消失”。就像大多数干旱地区的蛙类一样,它没有水生阶段。雌蛙将巨大的蛙卵产在地下1米深的坑洞中,卵会直接发育成小蛙。

苏里南蟾蜍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和胃育蛙一样,苏里南蟾蜍也在极端环境中照看它们的幼儿。交配时,抱对的雌雄蟾在水中反复翻转,每次雌蟾翻到水面时,便产下一些卵。这些卵滚到它的背上,并会嵌入雌蟾柔软的皮肤里,三四个月以后,便长成发育完全的小蟾。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饲养管理

1、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2、幼蛙的饲养管理

①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②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③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3、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青蛙有6000多种 青蛙的养殖技术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原创文章,作者:梦回少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1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