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2 35
就在前不久,大庆炼化公司一对夫妻员工,在野外救下了一只狐狸。“等到它状态稳定了,我们就找动物保护协会,让专业人士接管。”3月12日,记者在当事人赵女士家采访时,她这样说道。
野外救下一只狐狸
赵女士名叫赵翠,爱人叫李梁柱,都是大庆炼化公司生产一部常减压装置车间的员工。
3月11日早晨5时30分,李梁柱在野外巡检时,朦朦胧胧中一个小小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走近一些看到,精致小巧的尖尖脸庞,细长自带微笑感的眼睛,他马上辨认出,这是一只狐狸。
“它当时走得很慢,也不跑,我怀疑它可能是受伤了,或者特别饿,就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再说。”李梁柱回忆道。
“家族”再添新成员
李梁柱之所以熟悉狐狸,是因为他和爱人赵翠一起常年救助流浪动物。记者得知,这已是他们夫妻救下的第三只狐狸了。
当天下班后,他们第一时间带小狐狸到宠物医院查体,经过检查,这只狐狸的身体比较健康。在楼下的宠物店给狐狸洗了个澡,善良的老板得知他们救下了这只狐狸,也没有收任何费用。
将狐狸抱回家后,这只狐狸就正式成为了赵翠这个“宠物家族”中的一员。
当天,记者来到赵翠家时,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好几只狗在屋里跑来跑去。
赵翠笑着告诉记者,这些狗大部分是她救下的,在家里已经养了好多年。从每只狗发光的毛发上来看,它们生活得很不错。
刚救回来的狐狸,被安顿在阳台上的一间柜子里。
记者走上前,发现这只小家伙安静地趴在棉垫上呼呼大睡,嘴角上扬,应该是在做美梦吧?赵翠告诉记者,狐狸爱吃鸡蛋,还爱吃苹果,早上给它煮了好几枚鸡蛋。
有趣的是,这个窝是狐狸自己选的。赵翠说,原来这个柜子是放狗粮的,狐狸到家后,自己跑到柜子里,将里面的东西都倒腾了出来,然后就待着不动了。“我一看这是自己选好地方了,我怕它冷,就用棉垫给它铺好了。”
给流浪动物一个家
据了解,赵翠早在2016年就救过一只狐狸。当时,她经过明湖时,看到有人在围着什么东西扔砖头。赵翠以为是流浪狗,就急忙跑过去制止,结果发现是只狐狸。就这样,赵翠第一次和狐狸结缘了。
后来,经过几次考察,赵翠将狐狸送到朋友在郊区的流浪动物收容场地。将近一年后,狐狸自己挖洞跑了,事后,赵翠的朋友说,这只狐狸后来生了几只狐狸宝宝,还回来看过他们,此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其实,狐狸也通人性。救的第一只狐狸在我家到处撒尿,我爱人每次都很费力地收拾,它看到后,有一天撒完尿,竟然用尖尖的小嘴把尿往一堆儿划拉,我们看了觉得既有趣又感动。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说到这儿,赵翠仿佛陷入了回忆中。
后来,她又辗转救下了一只狐狸,她的父亲养了好几个月,直到有一天,小狐狸自己跑掉了。“每个月工资都基本剩不下……”记者了解到,赵翠家里的5只狗,有花几千元在狗肉馆救回来的,有别人遗弃的,还有一只家里养了多年的老狗,每天都得吃药维持生命……赵翠和爱人哪个都不愿放弃,都被他们当成了宝贝。
午后的阳光洒进来,在这个充满爱的宠物“国度”里,有的狗在沙发上睡觉,有的跑来跑去开心玩耍……“再难再麻烦,我也得坚持下去,因为,动物也是生命啊!”赵翠说。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贾婧枭
近段时间,“怪鱼”鳄雀鳝在多地出现,有些为饲养者放生所致,引发公众对于异宠的关注和热议。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宠物市场如今不再仅仅是犬猫的天下,以蛇、蜥蜴、壁虎为主的爬宠收获了许多人的青睐,兔子、鹦鹉、龟类等动物也逐渐走进私人饲养者的视线。
异宠爱好者一般通过网络联系卖家,卖家通过寄递方式发送。这些异宠,有的被饲养者用于观赏,有的被公开销售,渠道包括各类网购平台、线下异宠咖啡厅、宠物店等。
火爆的异宠市场给生物安全带来挑战。一些人出于猎奇、跟风饲养异宠,却不了解其特性,一旦无法达到心理预期,比如“不亲人”“味大”“难养”等,就会弃养。遭弃养的异宠,有的可能给他人带来危险,有的因为是外来物种,还可能威胁本土生态平衡。
哪些人热衷于饲养异宠?异宠饲养门槛如何,其生病治疗面临怎样的困境?围绕异宠的“生老病死”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记者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饲养
养眼陪伴成本居高
来自山东青岛的肖特是一名养蛇达人,共养了20多条玉米蛇和一对屋蛇。他介绍称,玉米蛇是最常见的宠物蛇,脾性温顺,发展成熟,基础入门品种价格较亲民。
“相比猫狗,爬宠更安静省心。养3年左右时间,就能让它从七八克长成三四百克的成体,等它繁殖看小蛇破壳,很有成就感。”谈及自己养蛇的初衷,肖特侃侃道来。
好看则是异宠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兼职从事狐狸领养和救助工作的张仙,在2016年饲养了第一只宠物狐狸,因为狐狸“看着好看”,能给饲养者带来视觉满足感,并且投食时,它会给主人回应,“好像在撒娇”。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国内宠物内容价值研究白皮书》显示,满足用户猎奇心态的异宠内容受关注度逐渐上升,在萌宠内容热度中占比在5%至15%之间。
但美好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短暂的,取而代之的是养异宠带来的烦琐,开销也不低。
肖特最主要的开销就是为宠物蛇准备居住的蛇柜,持续性支出就是食物。蛇的主食是鼠,冻鼠一般通过冷冻运输寄到家里来,需要冷藏保存,但投喂时需要解冻。 蛇是变温动物,饲养者需要准备加热垫和温控,还要定期给蛇洗澡,清理其身上的鳞片、异味,防止皮肤病、寄生虫产生。
雪貂饲养者吴东的饲养程序更复杂。他为雪貂准备了很多用品,如食盆、专属厕所和一个空间足够雪貂活动的双层笼子;由于雪貂怕热,在夏天需要准备凉席、冰垫或降温的板子;如果主人离家关闭空调,需要放置一个小风扇;冬天则需要加绒加厚的吊床。除去基本配置,吴东还购置了许多玩具、专用沐浴露、化毛膏以及可以让雪貂整个钻进去的毛巾袋。在食物方面,除了优质主粮,他还准备了许多互动时候投喂的小零食以及营养膏、磨牙和清洁牙齿的零食。
和吴东一样,越来越多宠物主愿意花心思为自己的宠物布置住所。但记者采访发现,过多的装备反而容易导致不好清理,滋生细菌,而宠物用品生产缺乏监管,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家一般凭借好的外观吸引顾客,而售后缺乏保障。
买卖
随意定价货不对板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我们对异宠的兴趣越来越高,异宠交易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买家与卖家之间出现了不少代理中介。
肖特告诉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很难买到蛇,因此“蛇圈”通常都是通过社交平台交易。卖家多为个人,发普通快递,承担风险;买家收货后必须录开箱视频,否则即使出现问题卖家也不担责。
这条交易链中的主要角色是中介,一般由买卖双方信得过的圈内人担任。交易流程大致为:买家打钱给中介-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确认无误-中介给卖家打钱。如果出现问题或交易纠纷,由中介判定。
“但‘爬圈’有许多不靠谱的代理,人人都可以做代理,没门槛。”肖特说。
他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名代理没有货源,却用一套精美的摆拍图在社交平台大肆宣传,坐地起价。比如白化红蛇苗市场价为250元至350元,而这名代理的售价是780元。
肖特发现,“爬圈”有许多代理甚至不具备养蛇的基础知识,靠着网络上虚虚实实的消息给买家讲课。买家购买后,收到的宠物蛇经常货不对板,“即使是人品过关的代理,也无法完全保证宠物没问题,因为代理手中没有货源。有些还是‘代中代’,代理在自己的下一层继续招募代理,往往一个代理的上级有许多层”。
异宠市场为何需要代理存在?作为实体售卖方,吴东给出的解释是:一些商家饲养的动物大量繁殖,其无力全部售卖,因此需要代理。但代理和商家容易出现信息差,双方可能在同一时间卖同一条蛇。 可能蛇已经被买走了,但代理会对买家说蛇还在自己手里,继续给买家发送蛇的视频。
由于一些异宠买家往往通过视频来辨别蛇的好坏,因此一些代理往往将病蛇拍出健康的样子。“只要买家看过视频后拍板,就需要先交定金,等收到动物,即使发现存在问题,定金也无法退还。”肖特说。
记者了解到,异宠价格不稳定,在买家付了定金交易过后依然可能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和代理会一直拖着不发货,拉锯战过后,大多数买家选择退货,卖家转而以更高的市场价卖给新的买家。
肖特告诉记者,异宠交易并非纯粹的卖方市场,也时常发生买家骗货的情况。买家收到货后不确认收货,向平台举报卖家发活体,以此威胁卖家退钱;平台介入后一般会判处卖家退钱,买家从而达到“白嫖”目的。
如此交易模式下,宠物疫病成为另一大隐患。
记者从多名异宠饲养者处了解到,他们大多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购买宠物,或是经熟人介绍一对一售卖,“检疫”距离他们十分遥远。对此,宠物疫病防治专业人士颇感担忧:“异宠购买没有固定的市场和明晰的供货渠道,动物究竟从哪儿来、是否经过检疫、身上是否携带病毒,都不清楚。”
一位不愿具名的异宠医生提出,目前国内对异宠类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尚存在较大不足,其身上所携带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致病性,该如何防治等,都属于知识空白领域。
运输
快递邮寄生死难料
买卖之后的异宠运输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北京做特种动物兽医已经5年的刘嘉奇告诉记者,所有快递都不能邮寄活物,常见的宠物托运包括空运和陆运,陆运有高铁、火车、专车和汽车,空运即是飞机的货舱。但无论什么方式,都需要提前办理检疫证明,由专业的托运方承办。
“由于特种动物的关注度不及犬猫,即使有人偷偷通过快递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出事也难引起关注。”刘嘉奇说。
的确有商家通过快递偷运。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商家给辖区快递站点加小费,请快递员不要将此单过安检,并表示邮寄活物死伤风险由寄方承担,快递点 负责发出即可。
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家仅关注是否能卖出动物,不注意邮寄的科学性,统一发货,导致异宠出现攻击打架甚至互相捕食的情况。
张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她购买了两只体型和年龄一致的狐狸,一只赤狐和一只雪狐,但最终收到的是一只赤狐和半只雪狐,“异宠大多有刻在骨子里的捕猎意识,大小不同、品种不同的动物并不适合放在一起,雪狐被赤狐吃掉了”。
还有一些商家以盲盒的形式出售狐狸,随机发送,宠物在运输过程中备受颠簸,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张仙曾一次性购买了3只狐狸,卖家告诉她发宠物托运,但她去接的时候看到一辆拉煤货车负责运输,狐狸被放在车厢底下,运送近一周都没有吃喝,有两只已经奄奄一息。
对于这类现象,刘嘉奇分析,一些卖家选择随机发出的方式,节省人力物力,免去淘汰筛选,最大幅度提高利润。而一些养殖场只有养殖相关的资质和手续,对宠物行业了解不足,且没有相关资质和证明,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医疗
兽医匮乏自治盛行
从业8年的南昌德诺动物医院异宠中心一位江姓医生说,宠物只要被运输,就会有生病风险,会出现中暑等应激反应,身体无法第一时间适应突然改变的外界环境,容易产生一系列代谢障碍。
宠物生病了得治,然而目前异宠医院的覆盖度、专业度仍有欠缺。
该医生介绍,异宠医生的门槛较高,首先必须是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出身,接着才可以考职业兽医师证。起初,国内并没有异宠治疗的专业培训,部分平台请国外老师来国内讲课,边讲边由译员翻译。每接诊一种异宠,都需要大量学习,才有可能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其接诊案例来看,异宠治疗的研究没有犬猫成熟,但异宠的代谢非常快,是人类的四五倍,“所以它们不能扛病,往往是主人上午发现宠物生病,下午就已经病危了”。
“异宠大多原本是野生动物,善于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作为宠物,它们会在主人面前强行打起精神,假装正常进食,一旦主人离开便立刻萎靡。”江医生说。
一些异宠饲养者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们一般会根据经验摸索治疗。吴东的经验就是:小病自己治,大病治了也没用。
自己怎么治?记者注意到,很多饲养者会在网上寻医问药。某线上问诊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针对龙猫、刺猬、乌龟等异宠的在线咨询单量环比增长了23倍。而寻医问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催生了不少胡乱支招的网络“医生”。
刘嘉奇发现,网上有很多没有任何资质的所谓异宠医生,随意作出诊断并且随意用药。一个正规的特种动物医生,常规情况下日均接诊量大概在5例至10例。
“宠物医院规模不一,硬件设施存在差异,聘请的医师从业年限不一,因此定价差距大。”刘嘉奇说,一旦治疗失败,宠物主就会有意见;即使治疗成功,也有人认为价格过高而心生不满。然而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机构可以解决此类纠纷,报案也只能调解纠纷。
弃养
难驯服有体味被弃
如果实在治不好或者养不起了,怎么办?不少异宠饲养者选择了弃养。背后原因,除了治疗花销大以外,还因为一些异宠具有攻击性。
比如拟鳄龟,其行为像鳄鱼,只要看到动的东西就会主动攻击。据鳄龟饲养者王震介绍,拟鳄龟属于长颈龟属,一只背甲长40厘米的拟鳄龟,脖子能伸长达40厘米,因此攻击半径大,且伸头攻击的速度非常快,咬住了东西就不轻易松口。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网上宠物店中,有不少人弃养狐狸,他们打着“小家伙很活跃,不怕生”“雪狐很聪明也很安静”“胖乎乎的,手感舒服”等广告词,希望有人接收自己的宠物。
张仙告诉记者,养殖场饲养狐狸的成本很低,既不打疫苗也不吃优质专用粮,只需喂一些成本低廉的麦麸、豆粕和腐肉,且狐狸生长周期快,打激素大概七八个月就能繁殖,一窝最少五六只,这些原因导致狐狸的售价很低,因此买的人多,而且通常一次性购买几只。但狐狸难驯化,如果给它套上牵引绳,它会撕咬或尽力挣脱。
“买家多、难以驯化和有体味这几个原因导致狐狸成为弃养率最高的哺乳类动物。”张仙说。
前不久,张仙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说,“自己买的狐狸不听话,要不然打死算了,反正这么便宜,我再买一个乖的”。后来,此人将狐狸打至内脏出血,连续一周不喂食,导致狐狸死亡。
近年来,张仙遇到的异宠弃养现象明显变多。有一段时间,她不得不临时在自家的自建房安置了30多只被弃养的狐狸。这些狐狸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具有攻击性会咬人。无奈之下,她将一部分狐狸捐给了动物园和爬宠观赏园,又将一些性格较好且月份小点的狐狸送给有经验的人养。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我不会再养异宠了。”张仙对记者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人类驯化异宠的过程中,大众接受度、产业链条、法律法规需要同步建设,这必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无论是饲养哪种宠物,都不能在一时冲动之下作出决定。异宠因独特吸引人,但从习性上来说未必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买卖方面也有处于“灰色地带”的部分,因此更需要喜爱者慎重考虑,这一市场也需要更多规范。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要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渠道的口岸检疫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对入侵物种的全方位防御体系。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告知公众哪些异宠能养,哪些不能养。
“凝聚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的新挑战。”上述业内人士说。
(文中异宠饲养者均为化名)
来源:法治日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