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2 31
“盲盒”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式的消费形式,最早来自于日本。早期盲盒设置主要是物品,但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现在主要将小动物活体(主要为猫狗)作为“盲盒”的一种售卖对象,消费者可以花费几块到十几块不等,不足百元的价格随机抽取“盲盒”得到宠物,这是消费主义的畸形“创新”。这些低价格让消费者抱着低成本高回报的尝试心理购买。如果没有“抽到”心仪的宠物,买家一般会将猫狗遗弃或直接转送、转卖他人,对宠物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而猫狗身上携带的病毒又会感染其他动物。
。渎亵的命生@央视评论:用盲盒装动物,将一些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甚至失去生命的基础上,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相关法律禁止寄递活体动物,商家必须遵守,快递公司也不应明知故犯。尊从人性,尊重法律,人心不盲,就不会有如此恶劣、如此出格的盲盒。 @环球网也评论:宠物盲盒,还是宠物亡盒?背离人性,漠视生命,不是制造惊喜的手段。@新华网评:把宠物当玩具,“宠物盲盒”是对生命的亵渎。
盲盒销售的火爆,背后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商家只注重逐利而带来的必然结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对于这种“宠物盲盒”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对漠视生命的买卖说“不”。
这种行为触犯社会道德伦理底线,造成了对生命的漠视和残杀。这种商家兜售“宠物盲盒”的销售方式,让本就健康的动物在被运输的途中因为密闭缺氧而失去生命,同时如果宠物“有幸”活着进入买家手中,也会因为没有事先了解而遭到买家的遗弃,轻则流浪,重则致死。这会使得社会上掀起一股漠视生命的不正之风,通过买卖“刺激”来僭越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满足个人一己之私利,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博爱的玷污。
商家利用买家追求快感的消费心理欺骗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败坏行业风气。这些卖家自以为是在创新消费模式,殊不知其是在消费生命,被售卖的宠物大多是普通品种的猫狗,但快递单信息则大多显示为混血边牧、蓝猫等名贵品种,这不仅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增大了这些宠物到达买家手中被遗弃的概率,败坏行业风气,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商业行为兜售“刺激”诱导消费者不合理消费,制约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愚乐”行为让我们失去爱心和理性,长远来说也不利于社会建立公序良俗。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使得彼此分工更加细密也就愈加复杂,我们获取不到销售链条的全部信息,作为消费者只看到了宠物的可爱和健康,但却看不到链条的上游和下游操作,就很难想到宠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问题。
第二,商家违反职业道德,进行黑心买卖。在低价高回收“宠物盲盒”销售模式中,商家受众广,消费者众多,背后利益巨大。这些高收益的诱惑使得商家冒着巨大法律风险,违背职业操守进行泯灭人性的买卖。
第三,相关部门和平台对于宠物市场监管的不完善。商家利用法律监管漏洞和“黑箱操作”的玩法,对消费者屏蔽相关法律,这背后也有平台方的责任。在“盲盒”兜售中,平台无底线纵容卖家长期开展活体售卖模式,疏于监管,没有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法律只对野生动物活体邮寄有相关的限制和运输标准,但是对于其他活体动物邮寄尚无明确的标准。
对于“宠物盲盒”当前的经济乱象,首先消费者自身应该理性消费,学会辨别孰是孰非、商家有无合格售卖资质、有无欺骗行为,不能单纯因为一时兴起或者一时“刺激”而冲动下单,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
俗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最后悲剧的酿成,离不开每一个环节。整个销售链条的全貌应当被公之于众,相关媒体也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使命,还消费者一个完整的购买全貌,既要监督商家运营,也要还消费者一个完整的购买过程,警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相关部门要担负起监管平台的责任,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消费环境。对于平台要加强监管,一旦发现有违规兜售宠物操作行为,要严惩不贷,增加其违法成本,敦促平台进行自律监督。当前对于宠物交易确有相关规定,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统,如何完善运输标准、合理规范每个环节才是立法重点,规范交易、检疫和运输的过程,细化标准和要求,化堵为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问题。
5月11日,记者对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等多个小区探访发现,不少小区居民每家养了不止一条狗,且部分犬只未办理登记。合肥警界人士称,根据《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居民多饲养一只狗属于违法养犬,应当自行予以处理,否则将受到处罚。对于被认定的“黑户犬”,不少市民打算过继给动物公益关怀中心领养。 合肥大型动物公益关怀组织已无力接受多余的犬只。业内人士称,实施绝育手术或为根治“黑户犬”的有效方法。 合肥市级收容中心正在选址。
“黑户犬”惹伤孩子留下跳蚤
“黑户犬”在合肥一处公园戏耍
5月11日正午,记者在记者对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等多个小区探访发现,不少小区居民每家养了不止一条狗,且部分犬只未办理登记。对于这些过剩的“黑户犬”,还闹出不少烦心事。
在合肥市来安家园小区,李女士对附近的狗闹泛滥也很烦心。李女士家住在一楼,一些居民晚上出来遛狗,经常一遛就是三四只。有的居民遛狗的数量更多。“虽然一只狗上被牵着绳子,但居民任由剩下的狗在小区撒欢、打闹。”李女士回忆,有一次,她带3岁的孙子在小区玩,小孩子在追皮球的过程中,突然两只中华田园犬擦着他的身子跑过去抢球,“两只狗厮咬在一起,孙子赶过去时,一只狗还咬伤了他的小腿。”
合肥市广利花园的居民张女士说,针对一人遛多只狗的情况,其中不少狗是“黑户”的现状,物业也没什么好办法,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
包河花园小区居民苏先生称,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到他家做客,顺道带了三条狗,“一只狗跳到了阳台上,一只舒舒服服地躺卧在沙发上,一只在跳床上跳来跳去。”苏先生说,前段时间,他发现孩子衣服上趴着一只跳蚤,大腿上也出现有好几个红点。“妻子为了消灭家中的跳蚤,特别准备了一瓶杀虫剂,几乎天天喷,可还是经常被跳蚤叮咬。”
多养一只狗属违法养犬不处理将受罚
不少“黑户犬”撒欢时缺少主人看管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8月8日,合肥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合肥市城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不文明遛犬专项整治行动。该行动中,合肥市已委托76家动物诊疗机构作为宠物狂犬病指定免疫点,开展城区犬类狂犬病免费免疫。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犬类狂犬病的免疫管理、监测,发放犬类免疫证,并做好犬只集中饲养和无害化处理等场所以及犬诊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
“已经办理过宠物免疫登记证的犬只,是否还要重新办理?”探访中,不少市民对新颁布的《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提出了疑问。合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人士回应,根据新颁布的《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养犬人应当在犬只出生满三个月或者免疫间隔期满时,将犬只送至农业农村部门规定的免疫点进行免疫,并取得犬只免疫证明;取得犬只免疫证明后二十日内,携带犬只到公安机关规定的地点办理养犬登记。
如果重点管理区域每户养犬一只,此前已经饲养过两只狗并且都办理了免疫登记,是否也会受影响?该人士称,现行的《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第五条规定,限制养犬区内每户只准饲养一只小型观赏犬,禁止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如果在此前已经饲养过两只狗,多出的一只狗属于违法养犬,应当自行予以处理,否则将受到处罚。”该人士称。
实施绝育手术或根治“黑户犬”
住户的“黑户犬”何去何从成为一大难题
当前,一户家庭养多只犬的现状引发不少问题。 这些“黑户犬”将被如何处置?不少养狗居民打算过继给合肥市小动物公益关怀中心领养。
合肥犬业协会小动物关怀中心是一个关爱小动物的公益组织。在巢湖市烔炀镇,该中心还设有流浪动物保护教育基地。
该中心会长吴惠宇介绍,狗的繁殖能力较强,1只母狗一年可生2窝小狗,每窝一般在4只左右。
“面对这种状况,‘黑户犬’和流浪狗一样,现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是绝育。”吴惠宇称,这样可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狗的数量的极大减少“黑户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吴惠宇表示,他们每年将近给300多只流浪狗做绝育手术,每笔手术费大概上百块,这部分钱,是由协会成员众筹得来的。
吴惠宇设想,在过剩“狗患”严重影响业主生活、邻里关系的情况下,能否让业委会、物业、居委会等出面联合协商,启动一部分小区资金,作为帮小区内“黑户犬”节育的费用。“如果有相关部门推广,并制定政策对‘黑户犬’的绝育手术进行补贴,那就更好了。”
吴惠宇表示,关怀中心目前已无力接受多余的犬只,有效控制犬只过剩的方法是实施绝育手术。对于现存的过剩犬只,她建议朋友之间均摊领养。
市级收容中心正在选址
记者采访获悉,在前期整治行动中,公安机关也接到不少养犬人士针对管理条例提出的建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在养犬数量为何‘一户只能养一条狗’。”警方称,“有市民觉得自家狗需要陪伴,不止养一只狗。”
对群众和不少爱狗人士关注的居家“黑户犬”和流浪犬的后期收容问题,记者获悉,目前合肥警方尚无专门的犬只收容场所,均由各区警方自行联系与专业犬舍合作。诸如庐阳区的两个犬只收容场所就分别位于北城和庐江,“目前合肥市的正在选址,初步考虑是设在吴山,相关工作正在进行。”警方表示,这一工作困难不少,但正在努力推进。
警方强调,“养狗”确实是基于个人选择的自由,可这自由并不是没有约束。养狗人理应承担起他“自由”选择所产生的“义务”,文明养犬,管理好自家犬只,不给其他居民造成困扰。(记者 吴洋 苏艺 刘玉才)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