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长沙数十万余犬只“无牌”涉犬警情年均近3000起 爱TA就别遗弃它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3 38


长沙数十万余犬只“无牌”涉犬警情年均近3000起

流浪狗满身刀管何如只犬伤,“裸奔”犬只如何管

长沙数十万余犬只“无牌” 涉中设建在正所容犬警情年均近3000起 收容所正在建设中

10月27日,志愿者在中南大学校园内找到了受伤的流浪犬。

10月30日,被砍的流浪犬在宠物医院经过救治,捡回了一条命。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 供图

10月24日,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接到求助称,中南大学校园内发现一只受伤严重的流浪狗,希望帮帮它。经多方搜寻,志愿者27日在校园内找到这只伤痕累累的流浪狗,它身中四刀,尾椎骨都被砍断,奄奄一息。

10月3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被救助诊治后,已有爱心人士收养这只小狗。

此事发生后,引发众多网民热议,长沙养狗条例新出不久,城市犬只管理成为热点话题。据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今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长沙市行政区域内犬只饲养数量约40万只。 严格管理区内约15万只。与饲养数量相对比的是,全市申请办理养犬许可的共7388起。

怎样对待流浪狗,谁来监管“无牌”犬只,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洋银 叶竹

事件

受伤流浪犬获救助,全身缝了100多针

10月24日,中南大学学生小君向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求助称:“在学校新校区综合楼前坪发现一只受伤小狗,脸部还有身上有多处血迹,看上去特别可怜,希望你们来帮帮它”,并配上相关照片。

得知消息后,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立刻召集了志愿者前往救援,经过多方搜寻,直到27日下午,志愿者们在中南大学新校区A座附近寻找到了这只小狗的踪迹。“小狗当时全身伤痕累累,脸上以及尾部有明显的刀伤,奄奄一息趴在草丛里,浑身颤抖,眼神里满是恐惧,特别可怜。”志愿者告诉记者,找到小狗后,他们第一时间送到宠物医院进行治疗。

30日上午,记者通过宠物医院了解到,受伤的是一条中华田园犬,看身体状况应该是一条流浪犬。宠物医生谷祥云经过3个小时的清创缝合手术,缝了100多针,让小狗暂时捡回了一条命。谷祥云告诉记者 ,小狗的脸部被人为砍了3刀,眼眶骨有明显裂痕,尾椎骨被砍断,“伤害它的人,下手较为残忍。”

幸运的是,经过治疗和恢复,坚强的小狗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通过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它已经被爱心人士收养。

调查

学校流浪猫犬多 “抓不到赶不跑”

30日下午,记者走访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大学等多个校区,学校后勤相关管理者均表示,“校区流浪猫犬较多,晚上出没频繁,抓不到又赶不跑。学校师生出行频繁,安全隐患很大。”

下午时分,阳光明媚。记者尝试在长沙大学校区多个流浪猫犬出没频繁地点蹲守,并未发现踪影。“一般在深夜晚上出来,尤其是流浪猫,一晚上叫个不停。”负责该地段值守的保安表示,平时白天很少见的流浪猫犬,到了晚上就出来了,这让学校也很头疼。

“前几天晚上下晚自习后,突然窜出来一只野猫,当时确实吓坏了。”该校外语系一名大二学生说,她平时不喜欢养宠物,上个月还被教学楼旁的一只流浪猫吓到,希望学校尽早清理流浪动物。而科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钟同学则表示,校区这些流浪猫犬在附近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伤人,“有一部分都是学姐学长离校留下的,平时也比较亲近人,不少同学还会投喂食物,并没有什么危险。”钟同学希望,如果学校要处理这些流浪动物,最好是联系小动物保护协会为它们找领养,而不是驱赶捕杀。

公安

多部门协力,犬只收容所正在建设中

记者从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获悉,今年8月份统计数据显示,长沙市行政区域内犬只饲养数量约40万只。 严格管理区内约15万只。与饲养数量相对比的是,全市申请办理养犬许可的共7388起,已领取犬牌、犬只植入式电子标识的养犬者只有3868人。

犬只数量多,申办养犬许可者少,涉犬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长沙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统计,近4年共接到涉犬警情11663起,平均每年近3000起。“其中不乏对流浪犬只的处理与保护,但是目前犬只收容所正在建设中,由多部门共同开展,也没太多办法。”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刘卫平坦言,目前流浪犬只的处理较为棘手。

记者采访了解到,扣押或没收犬只之后,却没有留检场所接收犬只。民警抓回流浪犬或宠物犬,不可能圈养在派出所,需要由留检场所人员检验其是否有疫情,进行日常喂养,对死亡犬只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长沙现在连一个正规留检场所都没有。”副大队长蒋水良说,缺乏一个牵头部门来推动此事,这也直接导致一线执法工作难以推动。

警方缺乏专业处置犬患队伍,处置效果不佳也是执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长沙的犬患处置工作基本由一线基层民警完成,但大多数民警本身并不具备处置犬患的专业技能,甚至没有相应处置工具。

民间救助

流浪猫狗收容处:临时“避风港”能做的有限

在长沙市政府部门还未建成犬只收容所的情况下,民间流浪动物小屋成为了流浪小动物的临时“避风港”。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表示,该协会每年大概会收容200只流浪狗,而救治上述被砍伤小狗的宠物医院每年接收救治流浪猫犬为20-30只左右。

湘江北路的新一宠物诊所医生助理康女士则告诉记者,每个月诊所大约救治20只流浪猫狗。“最近猫比较多,一个月差不多有十来只的样子,狗也就几只。”康女士表示,“我们会为流浪猫狗联系爱心人士领养,建立领养群。领养人会不定期在群里发视频,如果没发,我们隔一段时间也会主动要。” 在领养后,也会出现领养人退养的情况。

和这家宠物诊所联动救助流浪动物的还有一个名叫星星小院流浪动物领养屋的基地,目前收留着大概140-150只流浪猫狗。

虽然有民间机构在诊治收容流浪狗,但和流浪狗的数量相比,收容规模相差甚远。“场地满了就没法再继续收容更多的流浪狗。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无人领养,有些城市的政府部门会对流浪犬只进行安乐死。”康女士说,“我们舍不得,就宁愿一直养着它们。”

爱TA就别遗弃它

——小区业主救助队努力守护流浪的“猫坚强”们

你的小区有流浪猫吗?流浪的喵星人,我叫你一声“咪咪”,你会回应吗?

在天河区汇景新城,有这样的“奇景”:一群流浪猫只认相熟“铲屎官”呼唤,只去相熟人类朋友家“蹭住”,多数流浪猫与其他业主互不打扰……

此情景,源自一群爱猫业主10年来共同努力营造的和谐。

猫一旦陷于流浪状态,野外环境就是生存的大挑战。在汇景新城,小区偶有出现流浪猫生病、受伤的情况,个别猫咪甚至突然遭受重伤,命悬一线,幸运的是,这里它们都得到很好的救助。

其中2019年开始至今,业主从个人自发喂养救助流浪猫,又因猫结缘,陆续聚到 “汇景猫群”微信群(下文简称“猫群”)成为义工,凝聚力量关注社区陷入困境的流浪猫咪。

义工和猫咪相处成“熟人圈”,通过一边救助,一边诱捕绝育,致力在流浪猫生存与社区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在救助流浪猫这件事情上,这群“铲屎官”义工与流浪喵星人之间,相处出一道特别的风景。

宠物诊所里的猫咪。

帮助猫

为了伤病流浪猫,业主自组义工队救助

近年流行撸猫、养猫。

但“宠猫”风潮下,也有另一面——弃猫。作为城市中最常见的流浪动物之一,流浪猫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天河区汇景新城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是大型社区,绿化覆盖面积广泛。草木之间隐藏了一个小世界,主角是流浪猫。

“猫群”管理员白小姐介绍,与许多社区一样,饲养宠物猫狗的家庭为数不少。当中有一群爱猫的业主,不忍看着猫咪们随处觅食,便自发以TNR模式展开救助。TNR模式,是一种取代“安乐死”的人道管理和减少流浪猫犬数量的方法,施以绝育手术,使之无法繁殖。

业主救助流浪猫,一开始是各自为政的。后来志同道合的人多了,便于2019年建了群。“业主们还网格式分工,各自选一处人少之处,引导熟悉的猫咪群体,定时定点投喂。常规喂食是各自进行的,但遇到疑难的‘猫事’,就会群策群力,一同解决。”

在天河区汇景新城,有一群爱猫护猫的”铲屎官”。

汇景新城的一只流浪猫,被宠物诊所收养成了“猫员工”。

“猫事”当中,最难的莫过于救助伤病流浪猫。义工日常走动喂养猫咪时,不时发现摔伤、生病的猫咪在“鬼门关”徘徊。

“救治不难。难就难在,伤病带来的后遗症,使部分猫咪挺过来之后,已经不适合放养在野外了。”白小姐介绍。

记者知道,这部分猫咪当中,有不少“幸运儿”。“猫群”里有多名义工,不仅出钱出力去救治,还尽己所能收留着复健过程漫长的猫咪。

患上严重疱疹和口炎的白猫小白,在人类朋友严素家的院子里一住就是4年。4年来,全因猫咪的依赖信任,严素劳心劳力救它。“猫不会说话,救治是很困难的,目前无论药物还是手术能用的方法都不多,有时候高昂的费用不一定能换来更好的结果,但我仍要尽心去照顾。”目前她还在为了小白的口炎操着心。

高处摔落的英短蓝猫“米宝”,双后肢几近瘫痪。

院子里,同时还收留着其它伤病缠身的流浪猫咪,比如,从高处摔落的英短蓝猫“米宝”,双后肢几近瘫痪,严素救助它之后,亦将它收留在院子里。

“之所以收养流浪猫,是经常去白云山。白云山附近栖息了许多流浪猫,我看到有一群服饰朴素的阿姨,经常爬着山去喂猫,她们的精神感动到我。所以,我也坚持救助流浪猫。”严素说。

小区边缘一处人迹罕至的角落,有白领晴晴布置的猫咪“基地”。晴晴在2022年初救治了一对罹患猫瘟的小橘猫兄妹,当时它们都是小奶猫。“猫妹非常遗憾,没挺过猫瘟,去世了。”这一年,从未养过宠物的晴晴加入了“猫群”,生病流浪猫的处境让她十分难过,也坚定了拯救猫哥哥“汉堡”的想法。她连续花光了好几个月的工资,终于将“汉堡”从“鬼门关”拉回人间。

“病好后,‘汉堡’的肢体不大协调,我一有空,就陪它做锻炼,康复。”晴晴本想将“汉堡”收养在家,但家人不赞同,她只好另辟蹊径,在社区边缘找到“基地”,安顿“汉堡”。

至今为止,“猫群”救助的流浪猫咪,有50多只像“小白”、“米宝”、“汉堡”般,被从生死一线中挽回人间。“大家都笑称,这些小猫都是‘猫坚强’”。

治疗猫

持续两年救助重伤流浪猫

“强强,妈妈们来看你咯。”一阵熟悉的声音柔声呼唤,眯眼打盹的黄白小橘猫缓缓张眼。维安隔着笼子,伸出一根手指靠近猫笼,猫咪不仅没有害怕,还眨眼着“回应着”她,凑前身体寻求维安“摸摸”。

强强的名字是“猫群”里的“猫爸猫妈”们共同起的。私底下,大家更愿意把它叫成“黄坚强”,以记录顽强的生命力和背后遭遇过的可怕创伤。

小猫“黄坚强”遭遇过可怕的创伤。

“黄坚强”的故事,要追溯到2021年。

强强和其他小喵伙伴,原本生活在小区高尔夫球场。当时,球场保安对流浪猫咪都很友善,其中强强是一只温顺喵,平时,保安站岗,它在人家脚下转悠,仿佛陪伴;偶尔,保安见它逮着老鼠当玩具耍,抓了放,放了又抓,仿佛在锻炼身手。

2021年9月,强强“失踪”了,无论平时喂猫的义工还是保安,都找不着它。神奇的事发生了,有义工尝试跟着强强的猫友——一只小花狸寻找。当走到球场草地的一个角落,大家看见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只猫,下肢皮肤大面积撕开、剥离,眼角无力地下垂,奄奄一息。“是强强。它伤情异常严重,肯定遭遇‘不测’了。”救猫要紧,我们赶紧将它送到宠物医院急救。

在宠物医院里,医生“验伤”诊断强强遭受的是人为伤害。因为皮毛被毁,连缝合手术都做不了。“医生建议过我们,让强强少熬痛苦,‘安乐’回归喵星球。”

强强的意外在“猫群”中传播,刺痛了救助者的心,也在“猫群”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救还是不救?维安和白小姐是救治强强行动的参与者,观察着强强求生欲很强,不顾伤口疼痛,大口吃着罐头。“它很想活下去。”

它的生存意志最终让大家决定“救”,大家尽己所能,筹集着一笔笔治疗费,希望强强靠自身修复,挺过难关。医生又用尽一切手段救治,打抗生素、消毒、养护,甚至破例为它申请干细胞治疗。

众人努力之下,奇迹发生了!一晃眼,在义工和医生们关注下,强强坚强地活到当下。今年6月新快报记者随维安探望它,强强依旧在住院。在行动上,猫咪能站立、能爬下睡觉,下肢皮肤70%自然修复。只有肚皮下仍然有巴掌面积的皮肤无法愈合,裸露出红色的肌肉。

“对于强强的救治,目前群里出现了争议,裸露的皮肤可以通过自体皮瓣移植手术,即自体植皮来解决问题,但手术会造成身体消耗,强强能否挺得住,是未知数。如果不做手术,它的寿命却会比一般猫咪短。为此,义工迫切地希望寻找一种更加‘稳妥’的治疗方案,救治强强,抚平它遭受伤害的经历。”

小区边缘一处人迹罕至的角落,有女白领晴晴(化名)布置的猫咪“基地”。

“管教猫”

调和小区环境与流浪猫矛盾

白小姐介绍,强强的惨痛经历,对猫群救助义工们来说,是一种提醒。

在小区之中,既然有人喂流浪猫,就有人反对喂流浪猫。“我们喂养流浪猫,会遇到不少异议。有人认为,流浪猫应该被驱赶、自生自灭。有人担心,猫咪被喂养,就容易主动亲近人类,然而它们身上携带病菌,到处走会不会散播病毒?甚至有人认为,它们突然出没吓到孩子,也担心孩子逗猫被抓伤……总体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我们投喂完猫粮猫饭,食物残渣会引来害虫和老鼠,影响卫生环境。”

面对不同声音,义工们纷纷表示,人之常情,能理解顾虑。“小区环境与流浪猫之间,是一对矛盾体。大家都要注重管理好各自救助的猫只,尽量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当前,业主们不断尝试,“调教”流浪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法看似异想天开,但目前却有一定成效。

比如,给与猫咪足够的安全感,让猫在野外拥有自己的空间和相对舒适的睡眠场所。在它感到不安或害怕时,让它有一个安全、可信的避难所可以躲藏。

严素家中,院子被猫咪当做“驿站”,猫来猫往。但凡雨天、酷暑、寒冬都来光顾,躲到屋檐下,住进严素为救助流浪猫准备的猫窝。有的猫对这位人类朋友的“报答”,就是“社牛”般可爱,向严素蹭蹭,贴贴,顺便为她吓跑光顾院子的老鼠和蟑螂。

晴晴加入义工队之后,就有了“拾荒”习惯。除了二次利用别人家淘汰的猫笼,她去超市购物时,会收集一些硬质纸皮箱,改造成临时猫窝。雨天潮湿、冬天寒冷的时候,临时猫窝就是猫咪“庇护所”。她还在养猫基地放置除臭剂、除虫剂,减少环境污染。

维安带着自家的猫粮和罐头去喂猫,提升猫咪的饮食质量,塑造它们远离垃圾桶剩饭的习惯。

给猫咪们“改名字”,是义工们普遍的做法。有好几名义工告诉新快报记者:“我们有意识训练猫咪,不要靠近陌生人,平时给与一些奖励强化物,听到熟悉声音才现身,就能得到猫饼或小鱼干。” 不少猫咪已经有着听声认人的能力,只有听到相熟“铲屎官”的声音,它们才现身。

在草丛深处一些隐藏角落,偶尔能看见的猫碗、猫砂、喂水器等用具,上面写着猫名字,仿如人类社会的“实名制”。据了解,该小区的流浪猫,绝大多数都有名字。“近年来,我们喂养流浪猫,都是呼唤名字的。陌生人喊它们‘咪咪’,猫咪们未必会跑出来。”

院子里的流浪猫咪。

别弃猫

爱TA,就别遗弃它

义工队成员认为,救助流浪猫,不能仅靠自己的一腔热情在小圈子开展行动,还要把爱护动物的精神传递出去。

去年,强强身体进一步恢复,猫群义工趁楼盘小区举办市集嘉年华活动,义工们带上强强一同“支摊”,以救助强强的故事为例子,向邻居传播科学养猫知识和观念。“同时我们还带了几只被收养了的流浪猫到场,与邻居们互动。听了义工救助流浪猫的故事,不少人都半开玩笑地说:有这么多人参与救助,这些哪里是流浪猫?应该叫它们:‘区猫’。”

取得社区居民理解,义工们还向大家不断解释着流浪猫的成因。

“流浪猫的困境,多数是人为造成的。家养的时候不给猫绝育、打疫苗;不想养的时候狠心遗弃……到了野外,流浪猫惊人的繁殖能力就容易造成猫只数量泛滥。”

在摊位上,义工们一方面宣传文明养宠:“爱它,就别遗弃它。”大家发放了传单,通过传单,倡导养猫家庭给猫咪绝育、打疫苗。猫只繁殖能力惊人,让它们绝育、回归家庭,才是促进环境良好发展的好办法。

另一方面,救助强强的宠物医院医生,也在摊位中提醒居民,遇到流浪猫,尽量不要随意喂养。“科学喂养流浪猫,尽量以猫粮为主,不要投喂剩饭剩菜,以免引起猫咪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是,业主们也增进着自己的技能。如果无法收养流浪猫, 在救助它们的设法将它们诱捕,带去医院绝育和打疫苗后,放归大自然。

“我以前不养猫,但收养了‘汉堡’之后,我觉得与猫相处,很治愈。”晴晴告诉新快报记者,她通过救助、收养流浪猫,一步步学会了更科学的救助知识。“做义工之后,我的诱捕能力不断长进。从以前害怕捉猫,到现在一抓一个准。诱捕笼子和猫零食都是我的好帮手。”她最近照顾的流浪猫中,小花狸猫“隆隆”的疫苗接种流程未完善,晴晴又在思索,选哪款猫零食,“哄”隆隆跟她去医院打针。

宠物医院内,义工们又发起新一轮治疗费“众筹”,救治“三小只”患有严重口炎的小猫。猫群内,牵挂强强的“猫爸妈”分头寻找更稳妥的治疗资源,希望为强强继续争取延长生命的办法。

白小姐介绍,在TNR、救助、管理三管齐下当中,小区的流浪猫与4年前相比,已经减少了将近一半,就算又新增,也不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遗弃猫咪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因此“猫义工”们依旧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猫护猫的队伍中来。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