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猫笼养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专家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辟谣:猫笼养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不同的是,一些猫咪只是被短暂的关进了笼子里,而另外的一些猫咪却几乎被关了一生,长期的笼养不仅仅让它们的心理遭受到了侵害,身体素质也快速下降。长期笼养的猫,掉毛严重,牙齿提前
辟谣:猫笼养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不同的是,一些猫咪只是被短暂的关进了笼子里,而另外的一些猫咪却几乎被关了一生,长期的笼养不仅仅让它们的心理遭受到了侵害,身体素质也快速下降。长期笼养的猫,掉毛严重,牙齿提前掉落,过度肥胖或者消瘦......
关于猫咪散养还是笼养一直都是猫圈争执不休的问题,虽然笼养确实有不少弊端,但散养就不见得百利而无一害。 橘格格的观点就是:不支持长期笼养,但是猫作为现代家庭的宠物,应该具备适应笼子的能力,比如外出、宠物寄养、留夜就医等等。 什么才是真正的笼养?长期笼养猫咪会有哪些负面影响?笼养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哪些情况之下猫咪可以暂时笼养? 我们就猫咪笼养一事来展开讨论,同时欢迎各位留言一同探讨~(注:本文仅讨论家庭笼养,繁育某些特定品种进行的超大型猫笼饲养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中)
一、笼养并不仅仅是指猫咪待在笼子里面或者在笼子里面睡觉玩耍,真正意义上的笼养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一些养猫家庭之中准备了笼子,但是笼子里面有猫咪游戏玩耍的设备,且笼子的大门始终对外敞开。猫咪可以在家里面自由活动,同时也可以进入笼子睡觉休息。 这种并不算笼养。此时这个笼子对于猫来说,反而是完全属于它的一个休息活动区,猫会感觉到自在和舒适。
判断猫咪是否属于真正的笼养,可以从这3点进行:
•笼子的大门长期关闭,猫无法自由的进出和活动。完全“囚禁”在笼子里面的猫,只有在铲屎官打开笼门的时候才能短暂的离开笼子。它们没有办法自己打开笼门,同时这些猫没有获得自由在家中漫步和玩耍的资格。
•猫的活动范围很小,整个笼子可活动和攀爬的区域有限。猫喜欢攀爬,它们对于攀爬高度的要求大于笼子的落地面积。一般家庭饲养猫咪的时候,要求空间面积最少要达到8平方米。如果小于这个面积,即便没有笼子,那猫咪也变相的被关在“笼子”里面,是一种“笼养的状态”。 尽管宠物猫被限制在公寓或者不大的出租房,它们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和铲屎官一同游戏互动,这比不能快跑、跳跃和攀爬的笼子好得多。国内绝大部分的家庭饲养的笼子都不算大,普通笼子的高度还不到一米,那么待在这种笼子里面的猫就可以被称为笼养。
•猫的所有活动全部都被关在笼子里面进行,包括进食、排泄、玩耍和休息。这些猫咪每天很少有机会可以外出活动,有一些猫即便每天在铲屎官的允许之下可以走出笼子1-2个小时,但它们仍然被称之为笼养。这些猫咪会扒门,在笼子里面的时候情绪躁动不安、嚎叫、想要逃离。如果它们自己逃出了笼子,会被主人训斥和惩罚并重新关进笼子里面。
长期将猫咪关在笼子里面肯定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一些多猫家庭把好几只猫咪关进同一个笼子。这会导致猫咪因为活动范围过小,猫群之间的地位高低而产生压力,使得猫咪更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疾病。
二、长期笼养猫咪,会给猫咪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长期笼养的猫咪基本4岁左右免疫力已经很弱了,许多到了这个年龄的笼养猫牙齿会提前掉落。它们的身体素质下降极快,消化能力减退,认知能力变弱,多数猫咪活不过6岁。 任何动物都不应该被长期笼养,从动物园被关到转圈圈的老虎到家里面被关到疯的宠物猫。笼子并没有错,但不应该把笼子当作宠物猫的终生归宿。
1. 长期笼养的猫咪会持续性的精神紧张,当它发现自己被关进笼子之后,就会试图寻找出去的办法。不少的猫咪在此过程中会不断的嚎叫或者试图绝食来吸引铲屎官的注意力,它们渴望离开这个牢笼。如果猫咪被长期笼养,它们的情绪波动会十分明显且频繁,变得易怒或者胆小易受惊吓。长期笼养的猫咪还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乱拉乱尿,故意在水盆里面尿尿就是表现之一。
2. 长期笼养的猫咪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比如频繁呕吐、便秘等。一部分猫咪食欲会降低,而另外一些猫咪食欲将会极其旺盛,导致暴饮暴食。猫少食或者多食都会对肠胃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长此以往猫的肠道将会变得极为脆弱,极容易呕吐。暴饮暴食的猫将会逐渐变得肥胖,少食的猫咪将会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贫血,身体逐渐柔弱。
3. 长期笼养的猫咪得不到足够的运动,它们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身体状态逐渐下降。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不足,猫咪患上肥胖症,从而导致猫咪心脏功能退化、胰脏功能减弱、关节的负担增加,猫的寿命大大降低。
4. 长期笼养会损害猫的关节。猫是喜欢上蹿下跳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也支持它们这样做。当猫在笼子里面无法四处跳跃攀爬的时候,它们四肢的肌肉和支撑力将逐渐的减弱,关节进一步受损。
5. 长期笼养的猫咪记忆力和认知力不高,没有散养的聪明。当猫长期被关在笼子里面,它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弱。由于很少和外界互动接触,它们很容易害怕,对笼子外面的世界抗拒不已。一只长期被笼养的猫,即便被放出笼子,它们也更喜欢长时间趴着不动或找地方躲起来,不愿意主动接触新的事物。
6. 长期笼养的猫咪繁育能力低下,一些猫将无法繁育出幼崽。公猫繁育不出幼崽,而长期处于笼养状态中的母猫对自己的幼崽具有攻击性,一旦离开笼子,它们会迅速的将小猫叼出去并藏起来。
7. 长期笼养的猫极容易患上抑郁症,没有安全感。其表现为猫对玩乐没有兴趣、精神不振、消瘦、睡眠时间加长且睡眠质量不好、自残、过度舔舐毛发等。
个体对于笼子的反应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幼猫对于笼子的反应比成猫要轻。即便如此,猫被长期关在笼子之后想要它们再恢复正常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的成年猫在笼子里面超过3天,它们的情绪很明显变得躁动不安,开始啃咬笼子,不断地发出嚎叫,食量也会出现变化。这时候猫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一旦逃出笼子它们会因为害怕再次被抓一直躲在隐蔽之处;如果猫咪在笼子里面的时间超过15天,大部分猫咪会停止啃咬笼子,它们的性格开始出现变化,比如从活泼变为消沉,从乖巧变得易怒;如果笼养时间超过一年,猫咪的性格已经变得喜怒无常,就算被放出笼子,想要它们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极难的一件事情。
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将猫咪暂时的关在笼子里面,也尽量不要超过三天,超过三天的话就需要每天让猫咪走出笼子活动一下,这样对猫的影响要小一些。
三、笼养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这几种情况之下,暂时的使用猫笼对猫咪反而是有益的。
笼子,如果不是作为猫咪犯错时的“监狱”或者“惩罚室”,养猫家庭中准备一个并无伤大雅。比如,以下这4种情况建议暂时笼养:
•新猫进家。当猫第一次到你家的时候,一个笼子或许会让猫咪感觉更有安全感。这时候,你可以将猫放进笼子,同时笼门虚关,如果它想自己走出笼子巡视领地,它可以轻松的顶开笼门。一些家中有原住民的猫咪,新猫到家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隔离的,这时候笼子可以放在另外一个房间,让猫咪先适应,同时给猫做体检检查猫咪有没有传染性的疾病。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则两只猫真正接触并接受盾防的存在要容易一些,不会一开始就剑拔弩张的。二则,新猫与原住民相隔离开来,即便新猫被检查出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隔离治疗也可以让原住民免被传染。
•猫生病需要静养或者限制行动的。猫骨折摔伤或者刚结束手大的手术需要静养之时,笼子可以限制猫咪的活动,免得猫咪动作大使得伤口撕裂。对于多猫家庭而言,如果并没有一间可以单独用于病猫养病的房间,笼子可以将病猫和健康猫咪隔离开来,以免玩闹受伤。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养病期间,如果猫咪有精神且有意愿想要出来活动。 可以每天让猫咪出来活动2-3个小时,期间注意别让健康猫同病猫玩耍打闹,同时时刻注意病猫的活动去向。
•母猫生产和孕期照顾小猫之时。对于即将生产的母猫,它会提前找好一个安全的产房,如果铲屎官额能够给母猫提供一个安全且环境舒适的笼子,这会让它更有安全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被用作产房且还会被用作3个月以下幼猫的育猫所的猫笼,铲屎官最好用一块大的毯子稍微进行一下遮盖。 为了避免幼猫调皮攀爬高处摔下来,笼子建议使用宽敞的单层笼子而并非多层猫笼。
•家中有来客或者多猫冲突。家中亲戚朋友来往的时候,尤其是过年过节更是频繁,这时候对于一些害羞胆小的猫咪而言,笼子反而是它们的安全屋。这时候,你可以暂时的将猫咪放进笼子里面,为了避免猫咪受到打扰和惊吓逃出门去,可以暂时的将笼子的门关起来。 等到客人走后,需要立即打开猫笼让猫出来活动。多猫家庭中,有时候也会爆发冲突,如果一只处于劣势的猫咪被追着打,作为铲屎官也是于心不忍想要帮一把。这时候,你将笼子打开放处于劣势的猫咪进去,两只猫咪隔离开来,笼子反而成了猫咪的避难所。
只要笼子不是为了长期笼养猫咪而准备的,那么笼子是可以作为养猫工具而留下的。笼子在经过改造之后,比如增加和攀爬的空间,放置猫咪喜欢的玩具,一个舒适的猫窝等等。这时候,笼子对猫而言并不是囚笼,而是临时住所、病房、猫堡垒......
*总结:猫咪不适合长期笼养这是肯定的,但是笼养并不是一无是处,笼子也并没有错,关键还是看铲屎官怎么使用它。如果你把笼子当成一个惩罚室,那么猫咪自然痛苦不堪,那如果你把笼子改造成一个猫咪乐园,那笼子就可以变成一个安全屋。当猫认识笼子并且具备适应笼子的能力时,不管是外出还是留夜就医,都会变得简单一些。科学养猫,从正确认识笼养的利与弊开始!
我是橘格格,一个进阶的铲屎官,撒娇卖萌求关注啦~
#生活日记(第三期)#
专家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2019年,民政部、司法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事实无人抚养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保障范围,提出民政部门应履行主管部门职责。
围绕这一群体的现状、政策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柳和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君健。
1月14日,善恩园,小学生们在园内老师的督促下背诵古诗。自2000年6月1日成立至今,善恩园在司法行政部门的协助下,已陆续为400余名儿童提供了栖息之处。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全面持续的统计数据是政策制定的基础
新京报:关于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的规模,目前只有司法部2006年发布的一个数字,截至2005年底,我国这一群体总数逾60万人。你能介绍一下这一群体的最新规模吗?
王君健:司法部的统计中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各类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占30%左右,且一定比例的服刑人员有不止一个子女。《国内统计年鉴》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在押人员数量约为180万,那么我们根据上述比例推算,截至2018年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约为69万。
新京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统计工作是否还有待细化?
张柳:如果我们想让儿童的问题被发现、被解决,全面持续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数据,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的状况,知道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制度设计,评估孩子们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现在不只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块缺少定期公布的统计数据,展开一点说,儿童相关的数据也是相对缺乏的。
要做好儿童数据统计,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计口径,比如男女、年龄,分类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现在更强调大数据,通过客观循证才能制定出有说服力的决策。
新京报:2006年司法部的数据显示,当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有9成没有得到任何社会救助,现在呢?
王君健:整体现状仍需要更多调查,有一些数字可以参考。 这一群体的人数预计超过60万,但全国专门从事这一群体救助保护的民办非盈利机构只有十几家,可容纳人数相对有限。以河南新乡的一家救助机构为例,只能照管70-80个孩子。民政部门虽然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院,但不只是救助这一个群体,可以提供的养育人数不好估算。
大量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还是散居在社会上由亲属照顾。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看,如果家里有祖辈和父辈亲属愿意承担监护责任,那孩子的生活状况应该说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1月1日,渭南未保中心举行了一场新年联欢会,社工在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摄
群体特征:有心理创伤,难逃社会标签
新京报:你提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主要有机构集中养育、在家庭散居两种养育形式,如何评价这两种形式?
张柳:家庭养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最好的。我国有家庭寄养制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或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还是优先推荐委托监护,也就是由孩子的亲属或身边的人承担监护责任。但是集中养育也必须要有,国家要保障这个孩子在无处可去的时候有地方安置。因为儿童首先是家庭的,但是最终是国家的。
民政部门管理的集中养育机构就是儿童福利院和未保中心,他们有场地,也有专业人员,可以为包括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内的部分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提供专业照顾。
王君健:家人的关怀和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力量是救助机构难以提供的。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儿童救助工作能由家庭做的就让家庭做,政府可以为家庭提供支持或资助。能在社区里养育的就在社区养育,生活在原生环境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实在没办法的,国家来兜底,但集中养育机构不宜常住,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渡。
我们在集中救助机构里有时也会采用类家庭的抚养方式,比如在河南的一个项目里,我们也设置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模拟家庭,但这和原生家庭还是不一样的。最不同的一点是,父母两个角色都由女性社工担任。这样做也是为了降低发生儿童侵害事件的风险。
新京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个群体有哪些特别之处?
王君健:有两个特点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有心理创伤。在集中救助机构里,父母是刑事犯罪的孩子比较多,这些孩子可能目睹过暴力行为,他们出现心理创伤的概率也高。
另一个是社会标签。因为他的父母有过犯罪行为,被强制限制了人身自由,对孩子来说,这个标签是逃脱不了的,在社会大众眼中是不一样的。
新京报:那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援助呢?
张柳:心理问题不好解决,很多孩子跟自己亲人都很难沟通,更别说跟一个外人。怎么让孩子愿意说真心话,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路径给他正确引导,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服务。这就对心理咨询的队伍提出了专业化要求,需要专业力量持续、长期地投入这项工作。
王君健:我们参与过一个河南的救助项目,在那个儿童福利院里,只有院长和民政部门的领导知道孩子们的父母是服刑人员,其他人都不知道,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福利院。这种做法应该说可以把标签化的印象降到最低。
2020年10月,监狱民警在入户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受访者供图
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儿童出台细化政策
新京报:在对这一群体的救助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张柳: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做不了也不适合做所有的事情,社会组织就是非常重要的补充,这两者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包括对儿童一对一的了解、分析、回访、建立信赖关系在内的专业服务,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就可以了,政府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管理,对这些组织和机构进行规范和引导,比如加强资质管理、在儿童救助领域设置从业禁止规定等。
王君健: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由政府来做,具体到某一领域的具体实践,最好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救助工作可以一部分交给市场,一部分交给专门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由政府兜底,没人做的还是要由政府来做。
新京报:目前政府针对这一群体的保障政策充分吗?
张柳: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很多儿童保障政策,比如2016年国务院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意见,2019年民政部等十二部委关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意见等,但国家层面的儿童保障政策还是少。你可以和养老政策的数量比较一下。
在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里其实还有很多小类,父母双方重残、重病、服刑、强制隔离等等,不同类型的儿童,需求也不同,在制度设计上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服刑人员子女需要心理救助,残疾儿童需要康复救助等。
新京报:理想的政策保障水平是怎样的?
张柳:我认为,理想状态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孩子,都能出台相应的明确的政策。就像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明确了救助对象是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还设置了不同年份计划实现的目标。
儿童保障工作也需要更多资金保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财力投入的工作。是否可以把儿童工作的经费纳入到一个独立的预算门类里面?我国的教育投入就有明确比例,每年要占到GDP的4%。儿童的经费投入是不是也可以有个明确的比例?
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编辑 王婧祎 校对 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
原创文章,作者:星空漫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1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