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狗年漫话狗文化
文/谭汝为谭汝为,国内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2018年是戊戌年,我们将迎来狗年。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也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狗”

狗年漫话狗文化

文/谭汝为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谭汝为,国内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2018年是戊戌年,我们将迎来狗年。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也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狗”在国内生肖文化里,排名第11位。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一)在我国,狗的驯化约有8000年的历史

《说文稽古篇》载:“游牧时代,惟犬独多,穴居则畜犬守御,狩猎则携犬自随,因而人必畜犬。”这是说,从人类穴居并从事狩猎和采集时起,狗就开始和人类朝夕为伍了。《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唐代朝廷设“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到了近如今社会经培育改良,狗的品种不断增加,可谓繁盛兴旺!

狗具灵性,其听力是人的16倍,听力距离是人的400多倍。其嗅觉灵敏度约为人类的1200倍,能从众多混合气味中,嗅出它所寻找的那种气味。狗特勇猛、善奔跑,我们根据特殊需要,将某些优质狗驯化成特种犬,在军事、消防、刑侦、防暴、救灾、缉毒、狩猎、牧羊、导盲、运输、医疗等方面发挥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二)民间认为狗有“八德”,即忠、义、勇、猛、勤、善、美、劳

只要被收养,就成为家中一员,不管主人或贫或富,或得势或落魄,它始终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是为“忠”。《搜神记》载:“三国时,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太守闻而悯之,具棺椁衣衾以葬。今纪南有义犬冢。”——赞其“义”。

在帮助主人狩猎时,不管前面是什么猛兽,都奋不顾身冲在前面——称其“勇”。

在执行抢险、救灾、防暴任务时,不管有什么危险,都义无反顾地履行职责——颂其“猛”。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看家护院,日夜警觉;照看羊群,奔波效力;冰天雪地,拉雪橇驱驰;将失明的主人安全带回家中——誉其“勤”。

《晋书·陆机传》有黄耳传书的记载:从洛阳至南方,关山阻隔,往返数千里,涉水越险——体现“善”的本性 。

聪明通人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根据指令表演游戏节目,逗人开心,给人带来欢乐——是为“美”。

全天候执勤守卫,日夜不休,无怨无悔——谓之“劳”!

将众美德集于一身者,故谓之: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三)有关“狗”的词语却绝大多数属于贬义

狗虽受到我们的宠爱,但反映在汉民俗语言中,有关“狗”的词语却绝大多数属于贬义,如:“走狗、疯狗、哈巴狗、丧家狗、看家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奴才、狗东西、狗汉奸、狗特务、狗杂种、狗腿子、狗头军师”等;

带“狗”字的成语,如“狐朋狗友、鸡鸣狗盗、狗血喷头、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蝇营狗苟、狗彘不如、狗屁不通、狗尾续貂、画虎类狗、鸡零狗碎”等;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带“狗”字的俗语,如:“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行千里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肉上不了大席、痛打落水狗、死狗扶不上墙、挂羊头卖狗肉”等;与“狗”有关的歇后语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这些语汇几乎都是贬义的。

这种与社会评价截然相反的文化语言现象,反映出汉语动物文化扬神灵(崇尚龙、凤、麟)而抑实用(贬斥猪、羊、狗)的倾向。

狗年漫话狗文化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相关阅读:

过年吉祥悦《本草》之合欢:我是你的贴心小棉袄

传统丨美哉,十二时辰

小编提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参与评论,说出你的想法;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你的见解。

蒋子龙专栏 | 通晓兽言的人

鲁迅先生曾在《估〈学衡〉》中,提到了《记白鹿洞谈虎》一书:“诸父老能健谈。谈多称虎。当其摹示抉噬之状,闻者鲜不色变。”看来,世间确有记录兽言的书,也真有人通晓野兽的语言,并能发出虎啸之声。《清史稿》载,清太祖努尔哈赤懂兽语,骑虎如戏猫。 不排除有意神化他的可能。

也有古籍记载,药王孙思邈通晓虎语。有一次外出行医,被猛虎拦路,他问:“你有事求我?”猛虎乖乖卧于道旁,张开大口。药王见一根骨头扎在老虎的喉咙里,便嘱咐猛虎:“不许动,我去去就来。”老虎果然张着嘴一动不动。他回去拿了一把“虎撑子”塞在猛虎嘴里,慢慢取出那根扎在喉咙里的骨头。猛虎匍匐以谢,随后,竟驮着他去四方行医。

当代作家,恐怕只有一人见过通晓兽语之人,他就是吉林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他的大著《世上最后一个懂鸟兽语言的人》,详细记载了这些奇人奇事。上世纪60年代,长白山腹地十四道沟,有一位奇人金学天懂兽语,是狩猎世家第十一代传人,家藏一匣厚厚的三卷本手抄书《高兴》,上面详细记载着各种动物的语言以及配合兽语的形体动作。

金学天受祖父金洪弼、父亲金达纯言传身教,自然精通《高兴》一书。书是金家祖上所著,内容却是众多长白山狩猎前辈的经验总结。自然界由声音构成,自人类祖先成了“万物之灵”,便靠采集野菜、野果和捕捉野生动物维系生存。久而久之,他们破译了动物的语言,摸清了各种动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规律,能准确分析不同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他们从山上狩猎归来,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模仿着动物的语言与动作,一边讲述狩猎的体会。金家祖上将这些体会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记录成书,并命名为《高兴》。

曹保明不枉是“长白山第一支笔”,他跟金学天相交数年,多次随他进山狩猎,得以亲见金学天的神技。在发出虎啸之时,表情十分复杂,使人无比恐惧,很难用文字准确表述。可以试着这样表达:他先把嘴一下子歪向左侧,嘴角随即奔向耳根。由于嘴的扯动,鼻子歪向一边,右半边脸上的诸多皱纹集中拧在一起,左眼变小,右眼睁得极大,而且炯炯放光,两条胳膊和手指虎爪般地伸向前方。与此他的嘴里骤然发出猛虎要撕烂一切的可怕吼叫。顿时,山林变色,地动山摇,四周呼呼起风,令人毛骨悚然,肝胆俱裂……

《世上最后一个懂鸟兽语言的人》这样描写金学天召唤熊瞎子:“他双腿微微下蹲,两手耷拉下来,双脚一前一后地踩动着地面向前走,嘴里发出‘咔咔,叽叽,哞——’的粗嘎沉浑的叫声。脚掌踏得地面升起腾腾尘土,配合他嘴里发出的嚎叫声,震得山谷传来巨大的回声……”

临近熊藏身的树洞,他的吼叫改为“咔咔,咔叽,咔咔叽,咔咔,咔叽叽……” 这些叫声都表达熊能听懂的内容,译成人类语言,其大意是:“我发现了好东西,你快来帮我!”一只巨大的黑熊果然从树洞里探出身子……

金学天讲,冬天猎人追貂,要不停地跟貂对话,以诱其踏进陷阱。叫声类似貂们求偶。公貂追母貂,会不断发出“咕——咕哩咕子——”的声音;母貂追公貂,则是“噜——咕哩咕子——吱——吱——”。

还有狼、狐狸与长白山蛇等等,凡长白山的动物,金学天都能与其对话。三卷《高兴》他早已烂熟于心。

声音,是大自然中通用的文字,前辈猎人掌握兽语,并不单是为了捕获动物,也是为了保护动物。《高兴》中明确提出,懂兽语是猎人的绝技,也考验猎人的品德。猎人在山上狩猎要遵守规则,不能“打亏情”——即不能捕捉怀孕的母兽,或者正在相爱的野兽。

在长白山狩猎,另一条重要规则是“冬不打素,夏不打荤”。“素”又叫“素菜”,指的是野鸡等禽鸟类以及兔子、山猫、地鼠等小生灵,它们身体小,冬天活下来已经不容易, 在严寒的季节里,尽量不要伤害它们。“荤”又称“荤菜”,指野猪、狍子等大动物,在夏天,尽量少打它们,因为它们体量大,打下后吃不完,肉不容易储存,会迅速腐坏,造成浪费……

可惜的是,《高兴》这样一部奇书,后来被付之一炬。随着金学天老人的谢世,世上再无通晓兽言的人了。(蒋子龙)

原创文章,作者:风雨轻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1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