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黑龙江鱼类“三花五罗十八子”名实考 来看鸭!这些鸭鸭你不一定全见过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6 29


黑龙江考实名”鱼类“三花五罗十八子”名实考

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淡水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民间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之说,本篇综合各种资料,对其进行考证、梳理,不当之处请不必赐教。

三花:鳌花鲫、花花、鳊花、鲫花

1.“鳌花”,鳜嘴翘,”翘嘴鳜

图1.1 翘嘴鳜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即“桃花流水鳜鱼肥”之“鳜鱼”,也叫桂鱼,广布于南北水系,自古为老饕所珍视。体表具暗色斑纹,两侧各有一条垂直于侧线的显著长型黑斑。据说一斤半以内的个体肉质尤佳,大则偏硬。宜清蒸及各种烹饪手法。鳜,音同桂。

图1.2 斑鳜

图1.3 大眼鳜

图1.5 三种鳜的比较

常见的同属近缘种还有斑鳜/S. scherzeri大眼鳜/S. kneri,前者的分布区域北至辽河和鸭绿江水域,似可算在“鳌花”之内,后者限于长江流域或淮河中、下游,北方无。识别要点:斑鳜浑身布满黑斑,最为显著;翘嘴鳜眼小嘴大,口裂深达眼睛下方;大眼鳜眼大嘴小,口裂没到眼睛下方就刹住了。

2.“鳊花”,长春鳊

图2 长春鳊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或简称鳊,不要被“长春”二字迷惑,它可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体型侧扁呈菱形,自胸基部下方至肛门间有一明显的皮质腹棱,略似武昌鱼(团头鲂),看上去很欠扁。体重可达4斤,常见1斤左右,肉味鲜美,是鲤科鱼中少有的适于清蒸者。鳊,音同边,注意不是三声。

3.“鲫花”,花䱻

图3.1 花䱻

花䱻/Hemibarbus maculatus,产于国内南北多个省区,在浙江、福建等地已成为较为重要的养殖种类之一。体长,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听说味道一般......

图3.2 唇䱻

另有同属唇䱻/H. labeo,黑斑不如花䱻显著,唇部肌肉发达,俗名“虫虫”,或为“重唇”之谐音。䱻,音同滑。

五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4.“哲罗”,哲罗鲑

图4 哲罗鲑

哲罗鲑/Hucho taimen,冷水性淡水食肉鱼,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新疆也有。体大,成体身长1米以上,鳞极细小,背部青褐色,腹部银白,头部、体侧有多数密集如粟粒状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野生资源稀少,已有人工养殖。鲑,音同归。

5.“法罗”,国内鲂

图5 国内鲂

国内鲂/Megalobrama mantschuricus,水产领域称“三角鲂”,黑龙江、鸭绿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闽江等水系均产。长春鳊和国内鲂形态近似,区别之一是:长春鳊的腹棱完整,从胸部一直到肛门;而国内鲂的腹棱仅从腹鳍基部到肛门,曾被叫做“平胸鳊”。鲂,音同房,注意不是三声。

《国内鱼类志》中另有一种三角鲂/M. terminalis,仅产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业内叫“广州鲂”。有些网络资料将“法罗”的拉丁名定为M. terminalis,误矣,本砖家就犯过这样的错。

6.“雅罗”,瓦氏雅罗鱼或拟赤梢鱼

图6.1 瓦氏雅罗鱼

一般认为“雅罗”即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俗名华子、白鱼,国内北方平原中上层鱼类,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各水系,黄河流域也有分布。肉味鲜美,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东北地一些水库建库初期的主要渔获对象之一。

图6.2 拟赤梢鱼

很多欠儿欠儿的东北朋友指出,“雅罗”实为“鸭罗”,嘴巴扁扁得像鸭子,瓦氏雅罗鱼显然不具备这个特点,另有一种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更符合,分布于黑龙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又名红尾巴梢、尖嘴。此鱼肉瘦少脂肪,一般制成咸鱼供食用。到底是雅罗还是鸭罗,由东北人民自己定吧。

7、“胡罗”,黑龙江鳑鲏

图7.1 黑龙江鳑鲏

图7.2 大鳍鱊

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us,又名斯氏鳑鲏,俗名葫芦籽。最大亦不过火柴盒大小,因体态优美、发色艳丽而备受原生鱼爱好者追捧,可惜收拾不好容易发苦。也有人认为,“胡罗”是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东北各水系均有分布。鳑鲏,音同旁皮;鱊,音同玉。

8.“铜罗”,白吻梭鲈

图8.1 白吻梭鲈,图片来自饶河政府网

图8.2 白吻梭鲈

白吻梭鲈/Sander lucioperca。体侧和腹部淡白色,背青灰色,成鱼有12至13条褐色横斑。本种非黑龙江原生鱼种,乃是在上个世纪中叶由中亚引进黑龙江水系放流,从而定居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成为陆封性物种。

图8.3 细鳞斜颌鲴

也有人认为“铜罗”是细鳞斜颌鲴 /Xenocypris microlepis (俗称“板黄”)或其近似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罗指代的对象也发生了变迁,本篇以饶河政府网站提供的图片为准,官方说它是,不是也是。

十八子:青根棒子、山鲤子、草根棒子、黄姑子、紫泥肚子、花里羔子、七粒浮子、川丁子、麻连子、柳根子、白漂子、沙姑鲈子、红眼瞪子、鲤拐子、胖头鲢子、鲫瓜子、斑鳟子、嘎牙子

关于“十八子”,有顺口溜曰:龙江子,鱼十八,青山草,黄紫花,七川麻,柳白沙,红鲤胖,鲫斑嘎。从“青山草”开始,每个字代表一种鱼,即上述十八种。

9. “青根棒子”,青鱼

图9 青鱼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四大家鱼之一,在国内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长江以南更多。体亚圆筒形,青黑色,生长迅速,体长1米余,最大个体达70公斤。养殖量日渐式微,产量远不及其它三种家鱼。

10.“山鲤子”,东北鳈

图10.1 东北鳈

图10.2 华鳈

东北鳈/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成鱼整体黑不溜秋,横带纹不明显。本种的图片非常稀少,一般都错用华鳈/S. sinensis的图,我费老鼻子劲儿才在一个俄罗斯网站上找到。话说华鳈在黑龙江有分布,说不定“山鲤子”也包括它,比东北鳈好看多了。鳈,音同泉。

11.“草根棒子”,草鱼

图11 草鱼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青黄色,体长1米余,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国内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养殖量居全世界所有鱼类之冠。

12.“黄姑子”,银鲴

图12 银鲴

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属冷热不惧的广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长江、黑龙江等水域。体长而侧扁,头小呈锤形,体背部为灰黑色,腹部及体下侧为银白色,鳃盖有明显的桔黄色斑块。鲴,音同固。

13.“紫泥肚子”,贝氏䱗

图13 贝氏䱗

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个体小,数量多,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黑龙江、黄河以及长江流域。既可作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又可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14.“花里羔子”,花羔红点鲑

图14 红点鲑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因其体侧有淡红色点而得名。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珲春河、鸭绿江等流域均有,在图们江为陆封型鱼类,经济价值不大。列入《国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15.“七粒浮子”,施氏鲟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国内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鱼体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其嘴边到腮边,通常有七个明显突起的“疣状突起”,故名“七粒浮子”。一般供食用的鲟鱼均是本种或杂交鲟。

16.“川丁子(船钉子)”,蛇鮈

蛇鮈/Saurogobio dabryi,数量较多,分布极广,从黑龙江向南直至珠江各水系均产。小型鱼类,体延长,略呈圆筒形,体侧和背部有黑斑。出肉率高,味较美,有一定经济价值,是我们爱吃的食用鱼类。鮈,音同拘。

17.“麻连子”,红鳍鲌

图17 红鳍鲌

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国内海南岛与台湾亦有分布。体型较扁,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桔黄色,尤以臀鳍色最深。常见体长100~200毫米,最长达300毫米。鲌,音同搏。

18.“柳根子(柳根池子)”,洛氏鱥

图18 洛氏鱥

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现在叫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分布于东北、华北各水系以及长江中上游支流、钱塘江水系等地,为我国江河土著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养殖较多。体背侧灰黑色,腹侧浅色,体侧常有疏散的黑色小点,背部正中自头后至尾鳍基有1黑色纵带,体侧自鳃孔上角至尾鳍基有1黑色纵带,尾部较为显著。鱥,音同贵。

19.“白漂子”,䱗条

图19 䱗条

䱗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小型鱼类,广布于全国各地水系。体长而扁薄,生长缓慢。一般体长1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䱗,音同餐。

20.“沙姑鲈子”,葛氏鲈塘鳢

图20 葛氏鲈塘鳢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分布于辽河、黑龙江、松花江、兴凯湖等水系。体圆,近纺锤形,后部侧扁,体背部和体侧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褐缘色不规则横条纹。p.s. 此鱼又名“老头鱼”,有人说也叫“沙姑鲈子”,另有人表示“沙姑鲈子”类似于“船钉子”,并非本种,未知孰是。俗名不重要,就这么着吧。

21.“红眼瞪子(红眼睁子)”,赤眼鳟

图21 赤眼鳟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为优质食用鱼类。体呈长筒形,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赤眼。鳟,音同尊。

22.“鲤拐子”,鲤

图22.1 鲤

图22.2 “三道鳞”

/Cyprinus carpio,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养殖。体延长而侧扁,长可达1米,肥厚而略呈纺缍形;须两对,吻须较短,颌须较长。体背部暗灰色或黄褐色,侧面略带黄绿色,腹面浅灰色或银白色。黑龙江又有引入的镜鲤,俗称“三道鳞”。

23.“胖头鲢子”,鲢

图23.1 鲢

图23.2 鳙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体长达1m余,银灰色,最大体重15-20kg,为国内主要的淡水鱼类养殖对象。注:有些地方口语中将“胖头”和“鲢子”分开,“胖头”指/Aristichthys nobilis,因体侧有不规则黑斑而俗名“花鲢”。

24.“鲫瓜子”,银鲫

图24 银鲫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且宽,体色较深;生长速度较鲫鱼快,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

25.“斑鳟子(或斑撑子)”,黑龙江鮰鱼

黑龙江鮰鱼/Thymallus arcticus,为冷水性底层栖息物种,生活在高海拔的中大型及寒冷和清澈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黑龙江有分布。体形长而侧扁,背鳍长且高,呈旗状,体背部黑紫色,体侧上方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鮰,音同回。

26.“嘎牙子”,瓦氏黄颡鱼

图26 瓦氏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现在归入拟鲿属,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和普通的黄颡鱼模样差不多,但个头较大,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另有“白嘎啦眼子”,似为同属的光泽黄颡鱼/P. nitidus。颡,读音为sǎng,三声。

其它俗名以“子”字结尾的鱼类

全套“三花五罗十八子”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但各地民间关于“十八子”的说法不尽相同,俗名以“子”字结尾的鱼类还有一些,比如牛尾巴子、麦穗子、红尾巴梢子、红翅子等,简要介绍如下:

27.“岛子”,翘嘴鲌

图27 翘嘴鲌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俗称“白鱼”,我国东部南北各水系均有产出,黑龙江兴凯湖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体长150~431毫米,长形侧扁,腹部在腹鳍基至肛门具腹棱,体背侧灰黑色,腹侧银色。肉嫩味美,最宜清蒸。p.s. 翘嘴鲌的腹棱不完整,体侧鳞片银白;红鳍鲌腹棱完整,鳞片上有黑点。

28.“牛尾巴子”,乌苏里拟鲿

图28 乌苏里拟鲿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泽湖、太湖也有。体长,头宽显著大于头高,吻钝圆,外形略似牛尾巴,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据说此鱼出了黑龙江不值钱,南方还有人拿来冒充野生黄颡鱼出售。鲿,音同尝。

29.“麦穗子”,麦穗鱼

图29 麦穗鱼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分布很广,南至广西、云南,北达黑龙江,西达甘肃,在此区域内几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其踪迹。个体很小,经济价值不大,大多作为家禽饲料。也有人当成“原生鱼”系列的观赏鱼饲养,比如本砖家的鱼缸里就有......

30.“扁担钩子”,北方花鳅

图30 北方花鳅

北方花鳅/Cobitis granoei,产于黑龙江上游、中游,松花江、嫩江、镜泊湖等水域。小型鱼类,体棕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具13~18个大斑,体侧及头部具蠕虫形花纹或不规则斑点。另有“尼勒沟子”指北方泥鳅及近似种,不再赘述。

31.“黑鱼棒子”,乌鳢

图31 乌鳢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又名乌鱼、黑鱼,分布于国内各大小水系(新疆西藏未报导)。体形呈长棒状,头部扁平,体色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体侧有明显黑色条纹,头部有三对向后伸出的条纹。鱼肉细嫩厚实,通常处理成鱼段或鱼片后烹调。鳢,音同里。

32.“鲇鱼球子”,土鲇

图32 土鲶

土鲇/Silurus asotus,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鲇,音同年。

33.“怀子(怀头)”,怀头鲇

图33.1 六须鲇

图33.2 六须鲇

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又名东北大口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黑河下游至抚远江段,东北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体长,尾头侧扁,外观和土鲇近似,但本种个头硕大,据说能长到1米多长,且有须3对,成体土鲶是2对。

34.“红翅子”,宽鳍鱲

图34 宽鳍鱲

宽鳍鱲/Zacco platypus,产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及东部沿海各溪流,尤以山区溪流中为常见。体色鲜艳,背部呈黑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2-13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条纹间有许多不规则的粉红色斑点。腹鳍为淡红色,故名“红翅”。p.s. 现在认为黄河流域及以北的是中华鱲/Z. sinensis。鱲,音同列。

35.“狗鱼棒子”,黑斑狗鱼

图35 黑斑狗鱼

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高纬度寒冷地区水域的特产鱼类,国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体延长,头前部扁平,吻似鸭嘴(所以也叫鸭鱼),体背青铜色,腹部白色,体侧具有黑色斑点。一般体长在600 毫米左右,体重在1-2公斤之间,最大个体体重达16公斤以上。

36.“七星子”,七鳃鳗

图36.1 东北七鳃鳗

图36.2 日本七鳃鳗

我国共有3种: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ariae日本七鳃鳗/L. japonica雷氏七鳃鳗/L. reissneri,黑省境内均有产出。体呈圆柱形,光滑无鳞,头的两侧各在眼睛之后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与眼睛排成一行共8个点,故又称八目鳃。鳗,音同蛮,注意不是四声。

七鳃鳗是圆口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物种的统称,是鱼形动物中较原始的一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布满锋利的牙齿,浑不似地球生物,看一眼终生难忘。网上流传的惊悚图“空手指”,即借鉴了七鳃鳗的口部特征。以七鳃鳗这种外星异形为压轴最好 希望多数打开本文的朋友没有坚持看到最后。

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爱过的黑龙江。Over。

来看鸭!这些鸭鸭你不一定全见过

绿光闪闪的大脑袋。

(2)灰嘴潜鸭

这嘴不是灰的哦!

(3)白头硬尾鸭

尾巴竖得这么直。

(4)非洲黄嘴鸭

(5)角叫鸭

确实这不是鸡?看这长相跟鸭子没什么关系啊?

(6)雁鸭

看这身形也不太像鸭子。

(7)赤膀鸭

(8)银鸭

一半扮白脸一半扮黑脸。

(9)欧绒鸭

这黑白色配得气质恬静高雅!

(10)红头鹊鸭

(11)斑嘴鸭

(12)赤颈鸭

(13)王绒鸭

这鸭鸭的头怎么看着像卡通的一样?

(14)艾德眼镜鸭

这是个有文化的鸭鸭。

(15)斑头秋沙鸭

有点王者的风范。

这怎么看着有点像大熊猫呢?

(16)栗树鸭

(17)黑白胸斑鸭

(18)灰头麻鸭

(19)白脸树鸭

(20)鬃林鸭

(21)小白额雁鸭

(22)尖羽树鸭

(23)茶色树鸭

(24)环颈鸭

(25)官鸭(鸳鸯

官鸭就是鸳鸯,唯一指定的‘‘恩爱鸭’’

(26)草黄树鸭

(27)黄嘴针尾鸭

(28)爪哇灰鸭

(29)麝鸭

(30)灰船鸭

(31)湍鸭

(32)斑脸海番鸭

(33)翘鼻麻鸭

这个也算颜值颇高的。

(34)欧洲斑鸭

(35)褐鸭

(36)栗胸鸭

(37)花脸鸭

这花脸像画得脸谱似的。

(38)瘤头鸭(番鸭,火鸭)

(39)罗纹鸭

毛色有点像珍珠鸡。

(40)琵嘴鸭

(41)丑鸭

名字丑,本鸭一点都不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鸭鸭长得可爱吗?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