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宠粮生意风头盖过奶粉 宠物食品为何频频“翻车”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8 34


宠粮生意风头盖过奶粉

“毛娃”生意火了

自从疫情中在家里饲养了只宠物猫,上海市民吴志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突然从单身青年变成了“两口之家”。每天下班后,吴志就赶紧回家,给“毛娃”做饭吃,不但日常要喂品牌猫粮,还得定期饲喂钙奶棒给猫咪磨牙补钙,喂猫罐头和猫条解馋,一个月下来养猫成本要花掉几百元,还乐此不疲。

近年来,。绩业的像吴志这样饲养宠物的年轻人正在变多,也拉动了宠物食品企业的业绩。

4月17日晚,健合集团(01112.HK)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务数据,实现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7.3%。记者注意到,受到新出生人口总量下降和疫情的影响,健合集团的婴幼儿营养及护理业务(BNC)实现收入13.9亿元,同比下降了9.2%,但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PNC)则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了20.9%。而在2022年,健合集团PNC全球营收15.3亿元,其中国内销售增长了26.8%。

虽然健合集团PNC业务增速与上年基数较低有关,但也反映出目前宠物食品市场旺盛的需求。

雀巢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在国内,婴幼儿营养业务触底反弹,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而同期雀巢国内宠物业务普瑞纳则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

国内宠物食品企业佩蒂股份(300673.SZ)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1.38亿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29.9%和191.6%,增长的原因则与业务快速增长有关。

雀巢国内普瑞纳宠物食品业务负责人陈晓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宠物食品是快消品行业中,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品类。

在陈晓东看来,这与国内宠物市场存在的三重红利有关。一方面国内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存量市场,有近1.2亿只宠物猫犬;另一方面,国内也是目前增速最快的新增量市场,年均宠物增长1000万只; 国内宠物食品消费还在呈现消费升级的态势;因此复合推动了国内宠物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

《2022年国内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同比依然增长了8.7%。其中单只犬年均消费2882元,较2021年增长9.4%;单只猫的年均消费则为1883元,较2021年增长3.1%。

投资竞赛和分化前夜

随着宠物食品行业的快速增长,主要行业企业也悄然开启了新一轮的投资竞赛,希望抓住市场机遇。

近日,雀巢近年来在华投资的重头戏之一——投资近10亿元的天津普瑞纳宠物食品工厂的扩建和新建项目正式完工投产,其拥有目前雀巢最先进的生产线,也是雀巢在亚太区域第一家能够生产处方粮的工厂。

2023年4月初,另一家国际宠物食品巨头玛氏宠物在天津的食品工厂项目一期项目也完成规划验收,建成后其将成为玛氏亚洲最大的宠物食品工厂。

除了外资品牌大举投资外,国内宠食企业也不甘落后。2022年9月,中宠股份(002891.SZ)7.7亿可转债发行获批,将用于建设年产6万吨干粮、4万吨湿粮和2千吨冻干宠物食品项目。目前正在冲击IPO的福贝宠物、乖宝宠物招股书显示,扩产也是其募资用途中的主要方向之一。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宠物食品企业动作频频的背后,是看重国内宠物食品市场的增长潜力,疫情推动了国内宠物市场的高速增长,红利期还在持续。目前国内宠物饲养渗透率较低,市场格局分散,还有很大的可能性。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预测,到2024年,国内养宠家庭渗透率将达到29.9%。这一数据相比于2019年的22.8%有所提升,但距离美、英68.9%和45%的渗透率仍有差距。国内宠物食品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排名前十的宠物食品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约24%,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而随着行业不断升温,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北京萌宠世界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建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初宠物食品行业的门槛不高,如果愿意做大,购置一套生产设备的成本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而更多品牌采取的则是代工贴牌生产的方式,因为销售不愁,如今这一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疫情下,宠物食品消费趋势的改变,让行业竞争的维度在升级。

在天津宠物工厂扩建完成后,雀巢普瑞纳率先推出的是一系列高端湿粮主食罐头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湿粮的产品售价相比于传统干粮产品更高。

陈晓东认为,湿粮的营养和适口性都更好,在欧美市场干湿粮的比例在1:1左右,而国内湿粮市场才刚刚起步,但正以2倍到2.5倍于干粮品类的增速快速增长,这也反映出市场的新变化。疫情下宠物主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在提升,产品选择更理性,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因此对宠物食品的研发、工艺、口味、全面营养、功能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企业必须更懂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进先进生产线外,普瑞纳还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在北京新建全球第九大基础研发中心,加速研发的本土化,以便贴近市场实际做出快速反应。

“如果靠进口,研发和反应周期可能要两到三年,现在国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陈晓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宠物食品市场传统欧美强势品牌、国内宠物品牌和新进入行业品牌正在百花齐放,但也呈现出三股力量竞速的局面,未来五年的发展将决定着新的“江湖排位”。

在陈晓东看来,在过去6、7年前,宠物行业是爆炸式增长,他看到很多勤奋的从业者,都能抓住行业红利而快速发展。但疫情后那个时代慢慢结束,国内宠物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目前市场还处于群雄混战,未来三到五年里就会分出高下。

宠物食品为何频频“翻车”

袁先生回忆,前不久,他新购买了一袋猫粮,打开包装后一股异味冲鼻而来,以为这是猫粮的特殊味道,便没有在意。可每次喂食,咪咪都十分抗拒,吃完后多次出现便血症状。

和袁先生有相似经历的宠物主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宠物类投诉6617件,同比增长约89.17%,其中宠物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该如何加强治理?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来自广东东莞的梁女士最近也在为宠物猫隔三岔五呕吐的情况心烦。她带着小猫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因吃错东西导致肾损伤、肌酐与SDMA异常。经查,梁女士发现原来是其重金购买的猫粮有问题。

原来,她为了让小猫吃好一点,便从某电商平台进口超市花570元购买了某品牌的6类猫粮。没想到,一番好心却导致爱宠身体出了大问题。梁女士还注意到,该品牌猫粮的评论区“大翻车”,不少购买猫粮的用户吐槽,自家小猫吃过后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和梁女士的小猫所患症状差不多。

梁女士随后联系该进口超市客服,要求对方承担小猫治疗期间的费用,共计3328.8元,但客服仅同意赔付其购买猫粮的金额。

来自上海嘉定的李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今年7月,他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袋猫粮,小猫食用后出现了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症状。经医生检查,小猫应该是服用猫粮导致肾毒性损伤,建议立即更换猫粮。

李先生将医院化验单和相关单据发给平台客服,可对方轮流“踢皮球”,最后人工客服要求李先生提交诊断书与诊断证明,可当他提交后对方又杳无音信,至今没有赔付。

记者查询一第三方投诉平台发现,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涉及“猫粮”“狗粮”投诉累计超8000件。消费者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宠物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死亡、产品变质混有异物、网购平台店铺售假等情况。

一些宠物食品在包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7月2日,来自浙江温州的刘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花83元购入一盒猫条,打开包装后,猫条上面的标签让人哭笑不得——整盒猫条仅用塑料膜包裹,正面印有标签,生产日期是“2022年11月26日”,且没有相关食品信息,保质期一栏也为空白。

刘先生联系客服,对方回复称“生产日期印刷错误”,承诺全额退款。但对于是否属于“三无”产品,客服未作解释。

来自江苏无锡的林女士前不久在某电商平台为宠物狗挑选狗粮时发现,一宠物专营店号称售卖“自家狗品种专用粮”,14.9元就能买到5斤还送火腿肠。林女士下了单,可收到的食品让她大跌眼镜。这款狗粮的外包装仅用了编织袋,没有任何食品信息,打开后一股酸气飘出,里面还夹杂着许多白色的小虫子。

“你们家狗粮的确是高蛋白,都变质了!”林女士生气地找店家讨说法,对方回复称“价格便宜就很难保证质量了”。

记者在各电商平台搜索宠物食品发现,大量商家的评论区屡现“翻车”评论。有消费者晒单称,其购买的冻干猫粮里有蚂蚁和吸铁石;还有消费者称食品包装袋设计有明显缺陷,沿撕口撕开竟然撕坏了密封条。

对于这些问题食品,消费者想要维权并不容易。爱狗人士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宠物食品,遇到质量、异物等问题,客服都会让消费者从宠物自身找问题,百般推脱。”

对于这类现象,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认为,根据产品质量法,该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宠物食品无疑也是属于产品的范围,其生产、销售等行为受到民法典、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可进行维权,要求销售者负责更换、退货、赔偿损失,销售者拒不承担的,消费者有权提起侵权之诉,主张损害赔偿。

“至于是否因为‘宠物自身原因’而造成宠物健康问题,则属于事实证明的问题,消费者可以提供宠物医院的诊断证明来证明宠物健康问题与食用宠物食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强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建议,消费者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执法机构举报,也可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采取诉讼手段时,消费者还可以考虑追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连带责任。

但姚金菊提醒,实践中,消费者在进行维权时,很难证明宠物食品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采取事后维权的方式效率较低。 应当在生产端形成严监管,从源头上杜绝相关事件的发生。

“应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强制力的行业标准。 我国对于宠物食品的检验标准文件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国内饲料卫生标准,宠物食品的安全标准检测范围有待扩展。 目前对于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均属于推荐性标准,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力。”姚金菊说。

姚金菊同时提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履行审核等义务,“极低的犯错成本也成为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

孟强认为,治理宠物食品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宠物食品的监管,宠物食品行业也应加强自治,制定宠物食品安全标准,提升国产宠物食品的质量、口碑和市场份额。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孟强建议购买宠物食品时要注意销售者(网店)是否具有相关的品牌授权或者正规的销售渠道等,同时要注意所购买的宠物食品包装是否正常、标签是否完备、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正确,产品外观是否正常,还要注意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商家口碑,有条件的可以委托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出现质量问题后及时固定证据、积极维权。

“最好不要轻易更换宠物食品品牌、渠道,如更换渠道则要密切观察宠物短期内精神、排泄情况是否有变化。不选临期产品,临期产品存在存储不当的安全隐患。如收货时遇临期或外包装泄漏、变质等情况要第一时间与商家进行沟通。”姚金菊说。

一名经营猫舍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活体动物粮应该根据个体选择,宠物的体质不一样,适合的粮也不一样,宠物主人最好根据测评和宠物的身体素质进行选购。(记者韩丹东 实习生 王意天)

来源: 法治日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