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厝古庙观:独特海丝信仰展示馆 男子刑满无家可归
福清新厝古庙观:独特海丝信仰展示馆
新厝古称“光贤里”,在她面朝大海的地方,在她通向大海的古驿道旁,保存着不少自唐至清年岁不同的古庙、古观,除供奉着佛祖道圣和我们所熟悉妈祖娘娘、临水太后之外,还有一些
福清新厝古庙观:独特海丝信仰展示馆
新厝古称“光贤里”,在她面朝大海的地方,在她通向大海的古驿道旁,保存着不少自唐至清年岁不同的古庙、古观,除供奉着佛祖道圣和我们所熟悉妈祖娘娘、临水太后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海神……
福州新闻网3月2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陈坚/文 杨勇/摄)上周,我们在福清市新厝镇的海边和山间穿行多日,没走多远就能看到一座飞檐翘角或大或小的庙观,随便走进一座都能听到一串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系的故事,都能看到一个或数个正沐手焚香的青壮男女,他们多或即将启程赴海外经商或马上就青春结伴闯荡世界。在灵溪宫,一位翁姓小伙说:“祖祖辈辈传下来,这几位神仙大老爷能保佑我们平安和成功。”
鲤鱼岛上灵溪宫:
踏海的人信奉忠勇之神
去福清新厝灵溪宫,却要从莆田江口的地界进。伴着通向大海的灵溪往山里走,一路风光美到让你目不暇接,还在盘算山路要走多久,突然间就像进了仙境,群山环抱着的盆地像山水画似的,同行者情不自禁大喊:“这莫不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嘛!”村民老蔡说:“这是我们凤迹村呀!”
福清市凤迹村文史达人陈恭香告诉记者,很早以前,大海就在灵溪宫前。村后的寨尾山不但有昔日海滩的泥土还有螃蟹化石。因为地质运动,这里变海为山,村后山即是古火山爆发口,目前保留着三门井等众多古火山遗迹景点。
凤迹村有翁、方、蔡、陈四大姓,都是当年跟着开漳圣王陈元光南下开发漳州的大将后人,原居于漳浦,明代嘉靖年间举家迁于灵溪畔,建宫供奉最崇尚的忠勇之士张巡及部将。灵溪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
灵溪宫正厅供奉的白金圣侯,陈恭香说此神即为“安史之乱”中血守睢阳城的张巡。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后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灵溪宫供奉的皆为忠勇之士,如红面将军、黑虎将军、杨公大将。其中红面将军即是唐代忠勇侯雷万春,雷将军也是张巡部将,死守睢阳城,屡立奇功。
记者问为何村里人出国前一定要拜这些忠勇之神?陈恭香说,因为村里人觉得闯荡世界,如果一个人忠勇行事自然受欢迎、做事自然能成功。
据老蔡介绍,在海外依忠勇行事者多成功,他们都会回乡还愿,修庙或捐助福清公益事业。记者在庙里庙外看到不少功德碑,其中相当部分为海外成功侨商。
灵溪宫前后殿间两对嘉庆年的盘龙石柱。
古驿道上光贤亭:
闯海的人推崇行善之神
光贤亭位于岭边村古驿道旁,本是唐朝的一所养济院,专门收养孤寡老人与儿童,为彰显扶危济困之风,于唐昭宗光化己未年(899年)建成此庙。明洪武年间、崇祯年间和清咸丰年间、光绪年间数度修葺,民国年间再度扩建。上世纪60年代,逢“文革”破“四旧”,光贤亭被毁坏。20世纪80年代,新厝籍旅居印尼老侨领陈德发、陈子兴等人捐款66万元,重修了寺院。新一代华侨翘楚黄贤胜、黄政雄、陈素华等又捐55万元,观音石像、佛祖殿、钟鼓楼等一批建筑物得以建成。
村里人最视若珍宝的是“养济院”石碑。记者一到,就被守庙人引到石碑前,这块碑记载了唐末五代时身居同平章事的里人翁承赞一则尊老故事。唐天复二年(902年),翁承赞由陕西周至县县令调任秘书郎、左拾遗。他看到社会上孤老乞丐者甚多,就力谏设立“养济院”,得到好评。为了纪念翁承赞这一义举,明崇祯元年正月,光贤里人、东阳令郑为特勒碑以诵其德。
记者去时,正值中午,前来敬神者还是络绎不绝,其中有三名即将结伴出国经商的当地青年女性。记者与之攀谈,其中一位年纪稍大者说,她从小就随着妈妈来此,“助乐为乐”“为富且仁”这些词就是妈妈指着庙门前的堆塑教会她的。记者依她的指引,果然发现乘莲观音殿前有用彩色堆塑成的两幅画:一幅画是行者遇到老虎,光贤里人打虎救人;一幅画的是光贤里人施饭施茶帮助过往行人。
记者由此想到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的福清华侨,远在明清时就曾在印尼创办了养济院,专门收养孤童,还创办了义学,让无钱读书的孩子可以免费读书。想起了祖籍福清的印尼大医柯全寿(1893年~1948年),他出生于印尼爪哇的沙拉迪加。1920年,毕业于荷兰的大学医科。1924年底,舍高薪倾力创办养生院,为印尼贫穷的妇幼提供医疗服务。1932年,建立养生院新院。1940年,建立分院“同善堂”,收治年老多病的穷人。在印尼独立战争期间,他组织筹款委员会,每周将数万捐款转送给印尼红十字会总部购买药品,还亲自到前线给印尼军队送物资。也想起了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能有福清人,因为乐于助人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都能生根发芽。
记载着光贤亭历史的石碑。
光贤亭后包公祠:
丝路开辟者最爱公义之神
在光贤亭的后殿左侧,有一座福州少见的包公祠。包公祠里面供奉的三尊公义之神:西周的姜子牙、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这包公祠也是新厝岭边村人出国前必来烧香的地方。
祠内的几对楹联直接标出了出海闯荡世界的人为何来此敬神的原因:有歌颂三朝清官的“周宋明奇勋千古,姜包海浩气长存”;有劝善世人的“善恶不爽锱铢尔欲欺人神未许,吉凶岂饶分寸君能昧己我难瞒”;还有专门歌颂包拯的“包罗万象万象回春万事发,拯救百姓百姓感恩百业兴”……
福清的不少古庙观,都奉祀着乡党心中的海神,海神名称各一,但都丰富着海丝文化,也正因此可称作“独特的海丝信仰展示馆”。
男子刑满无家可归
“我的养父母早就不要我了,我也找不到亲生父母,我不知道出去后,应该去哪里?”23岁的小伟临近刑满释放,却愁眉不展。
小伟是一名“三无”人员,他没有家,没有户口,更没有亲人;曾三次因为盗窃入狱,在福建省福清监狱一监区服刑。福清监狱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几经波折,通过小伟养父提供的一份户口簿复印件,找到了其失散21年的亲生父亲。近日,小伟的亲生父亲带着新鞋子新衣服带着小伟走出了监狱大门。
福建男子刑满 忧心无家可归
23岁的小伟在福建省福清监狱一监区服刑,11月18日本该刑满出狱,但小伟却并不开心,仍旧愁眉不展。
福清监狱一监区的民警发现,小伟在服刑期间,没有一位家属来看望他,没有一分钱接济,也没有和“家人”有书信往来,小伟曾告诉民警,他是被抱养到福建南安的,由于与养父性格不合,多年前与养父断绝父子关系后离家出走。
这让福建省福清监狱的民警们很担心,他们担心小伟刑满释放后无路可走,又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可能会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副指导员王勤将小伟的情况上报后,得到了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福清监狱政委袁建民、副监狱长孔庆辉等人合计后,要求监区民警在小伟出狱前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小伟找到家人的也要做好小伟的教育改造工作。
年少离家出走 先后三次入狱
“外地仔”“没人要的孩子”,是小伟模糊的童年记忆,小伟曾多次向养父母询问,从养父的那里得知自己是在1998年被亲生父母从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送到福建南安的,但养父母没有透露有关亲生父母的任何信息。
福清监狱一监区监区长林国通说,小伟是大约2岁的时候被抱养到福建南安的,养父是一名乡村教师,可能由于被抱养的原因,长期沟通不畅,小伟与养父的关系一直不合,对小伟的心理阴影很大,他不愿回到这个家中。
小伟在14岁那年的元宵节顶撞养父,与养父爆发冲突后,二人断绝了父子关系,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
离开家后他经常吃不饱饭,曾到红白宴上蹭吃蹭喝,曾帮人看过赌场,为了生存甚至靠偷窃维持生活,23岁的他曾三次入狱。
为了帮助小伟,民警多次联系其养父,养父态度强硬不愿与小伟相认,也不愿透露其生父的相关信息。
民警通过泉州市司法局找到了小伟养父的一个亲戚,几经波折再次联系到小伟的养父,在这名亲戚的帮助下,小伟的养父最终拿出了一份上世纪90年代的户口簿复印件,民警才得知小伟是从四川被抱养到福建南安的。
福清监狱一监区监区长林国通和副教导员陈国辉、副指导员王勤通过这份上世纪90年代户口簿的复印件,通过多番联系县政府,找到了四川广安市岳池县普安镇的一个乡村,联系上小伟的亲生父亲。
亲生父子相认 重燃生活希望
福清监狱一监区监区长林国通说,当他把照片发给小伟父亲时,对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语气还十分肯定。为了慎重起见,政委袁建民和孔庆辉副监狱长决定帮助他们做亲子鉴定,鉴定结果证明二人确为父子关系。
民警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小伟和其父亲,小伟见到鉴定单时嚎啕大哭,小伟的父亲说他很后悔,这么多年他也曾多次登报找过儿子,但都无有结果,小伟的亲生父亲打了上百通电话联系民警急切想要见到小伟,于是民警在小伟出狱前安排了双方相认。
“看看你这手,看看你的脸,我一眼就能认出你是我儿子。21年,21年啊!爸终于找到你了!”小伟的父亲拉着儿子的手,看着小伟的脸激动地说。
相见那天父子俩先是打量一番对方,然后同时失声痛哭,小伟的父亲紧紧地抱着小伟,但小伟的双手一直颤抖着,父子二人分离21年后终于相认。
刑满释放的那天上午,父亲带着新衣服新鞋子来接他回家,福清监狱政委袁建民和副监狱长孔庆辉带着已经办好的刑满释放证等材料为小伟送行。政委嘱咐小伟说:“希望你能理解你父母当年的难处,今天你父亲送你这双鞋有特殊的意义,希望你的人生就像这双新鞋一样,有个新起点,一切就要重新来过,希望你能走好今后人生的每一步。”小伟穿上新西装和新皮鞋,搀扶着亲生父亲一起走出了监狱大门。(记者 张香梅 实习生 任英楠)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明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2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