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百科

猫咪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猫咪百科 >

如货物一样被转卖 在上海外滩,买2元饮用水要靠运气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8 30


如货物一样被转

独居老人的思念之情

“你的孙子已经被挖肾去胃,回不来了!”“被骗”!了望希抱别子爷老。去缅甸的,没一个有好下场。老爷子别抱希望了!”

近几年来,在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独居老人王老汉时常敲响邻居的家门,托人帮忙打探孙子王灼华的消息。他最怕听到这样的回复,因为孙子活着,已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孙子出生时,爷爷专门邀请镇上文化人帮忙取了名字,希望孙子拥有一个幸福人生。可是在王灼华六个月时,父亲意外身亡,母亲改嫁,王老汉和老伴背着他下地,抱着他做饭。在孙子16岁时,老伴被检查出了癌症,提前离开人世。从此,王老汉与孙子相依为命。

为了讨生活,2019年8月,25岁的王灼华前往缅甸投靠远房亲戚李某。起初,王灼华时常打电话问候爷爷,新冠疫情暴发后,突然音讯全无。

近年来,随着缅北诈骗团伙的真面目被揭露,网上各种被“割腰子”“抽血卖”的消息,逼得老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孙子。四处托人打听消息,均是石沉大海。他萌生了独自去缅甸寻亲的想法,又发现根本不现实。

思念之情难以抑制,除了看着孙子的照片,日复一日地哭,他没有任何办法。

卖房救孙被骗30万元

对于王老汉的焦虑,两河派出所所长卢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针对涉缅人员劝返工作,当阳市公安局早已启动工作专班,王灼华这个名字,一直记录在警方的劝返名单上,专班民警也一直在尝试寻找、联系王灼华。

遗憾的是,毫无头绪。王灼华投靠的远房亲戚李某,因生意受疫情影响关门后,不知去向,线索中断。

转机,出现在2021年冬天。王老汉突然接到一个境外电话,王灼华在电话里称,他在缅北被“朋友”施某“黑吃黑”,现在差了“上线”30万,被囚禁起来,希望爷爷帮忙出钱救他。

听到孙子活着的消息,王老汉没有犹豫,以31万元的价格,低价卖掉了留给孙子娶媳妇的祖屋。

接着,老人联系上施某后,对方要他将钱转给国内一个叫任某的人。收到钱,即刻放人。却没料到,任某收到钱后,仅给王灼华汇去了18万元,其他的钱被他私自截和。

这对于王老汉来说,不亚于晴空霹雳,房子没了,钱没了,孙子也没救出来。2021年12月,王老汉被骗后,这才想到找派出所求助。

解救行动遭遇困局

除了姓氏,王老汉对诈骗嫌疑人任某一无所知。

在花费了无数心血,排查了近200人后,专班民警终于锁定了巴东籍男子任某,并第一时间前往当地将其抓获。

本以为可以追回骗房款,岂料,任某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前科累累:开设赌场、打架、吸毒……短短几个月,任某就将所骗款项挥霍一空。

而当警方顺藤摸瓜,围绕任某调查施某时,发现施某已在缅北失踪。此时,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

专案组没有放弃,重新梳理线索,最终将目光放在了王灼华的远房亲戚李某身上。

李某是远安人,常年待在缅北,明里做餐饮,暗里为电诈集团“跑分”,在缅甸孟波当地有些人脉。

警方费尽周折联系上李某,在苦口婆心的劝说及法律威慑下,李某终于松口,这才告诉民警,王灼华被“上线”以12万的价格,卖给了缅甸一家网络公司搞诈骗,但其并不知道具体所在位置。

“卢所长,我只想让他活着。”得知孙子被当成货物一样卖,王老汉老泪纵横,恳求民警一定帮忙想办法救出孙子。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获取的信息有限,解救行动缓慢。

费尽周折,灼华有望回家

时间辗转来到今年6月初,时刻关注王灼华动向的专案组民警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李某在接受了当阳警方的调查之后,更换联系方式,一直处于失联状态。今年初,李某因涉嫌“帮信罪”,被深圳警方上网追逃。

当阳警方在了解情况后,顺藤摸瓜,找到了李某还在国内的家属,在情理与法的感化下,终于拿到了李某最新的联系方式。

此时,正在东躲西藏的李某知道已被警察盯上了,深知“躲是躲不过去了!”于是,在民警劝说下,决定利用在缅甸孟波的关系,帮助警方打探到了王灼华的所在位置,以此来争取立功减刑。

短短几天,李某联系上了王灼华所在诈骗集团的负责人。“人可以带走,但必须还钱。”对方要价17万元,称其收到钱,即可让王灼华回家。

对方介绍了王灼华的近况,称其最初被卖到公司时,背不住话术,无法完成业绩,于是被安排到园区食堂,他和另外一个人负责全公司100多人的三餐。早上9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不会挨打,也不用完成业绩。

眼看双方达成共识,王灼华回家指日可待。王老汉又犯难了!卖了房,还被骗了30万,压根拿不出17万元,于是,当阳警方协助王老汉与李某商量,希望看在与王家是远房亲戚的份上,李某借出这笔“救命钱”。好在李某配合公安机关,答应了这个请求。

爷孙相聚,子欲养亲还在

6月26日,时隔近四年,王灼华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感谢党,感谢人民警察!”78岁的王老汉喜不自胜,两只手颤悠悠拉着自己的孙子,一双昏黄的眼里充满着喜悦,一刻都舍不得移开。

这位大半生蹉跎的老人,看着自己身边的警察、村干部,对王灼华交代道:“你要记住,这是你的恩人!”王灼华点头,眼泪夺眶而出。

缅北四年,他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挨了打、赔了房、白打了四年工,现在还要背负17万元的巨债。

王灼华和爷爷坚信,只要人还在,日子就会有盼头,“以后我会找一份正当工作,踏踏实实挣钱。我相信凭自己的努力,总能弄到一口饭吃,养活我跟爷爷!”

夏日的余晖里,爷孙俩相携着离去,卢路看着一高一矮两个背影,有些泪目,那是生命的坚韧与延续。

莫去缅北。未来的日子,王灼华打算现身说法,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不要前往缅甸。

来源: 湖北长安网

在上海外滩,买2元饮用水要靠运气

曾备受称道的外滩观光平台饮用水

近期却因“断货”成了游客诟病的对象!

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

数日来多次实地走访发现

“断货”背后有“花式操作”

观光平台上“2元水”难买到

“还记得外滩的‘1元水’吗,现在是2元了,但是永远没有货。”日前,市民刘先生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投诉时,还发出了一个“捂脸”表情:“两块钱没有问题,但不能一直没有呀!”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外滩观光平台上销售纯净水为“莹纯水”,价格确实变成了2元/瓶。张贴于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正面和侧面的两张价目表上,“莹纯水”不再像以往的“纯水”一样“夹”在中间,而是居于“榜首”位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动服务车车厢内,百事可乐、0糖盐汽水、美年达、果汁气泡、微笑趣泡等饮料一件件垒到了接近车顶高度,但难觅“莹纯”纯净水踪影。那些饮料的价格,大都为5元/瓶,少部分为8元/瓶。

“有水吗”“买水”“来一瓶水”……面对接二连三前来买水的游客,销售人员一般这么回复:没有了——卖完了!偶尔,当有的游客看到其他游客买到纯净水而不解时,销售人员便补充解释称:他们运气好。

闻听此言,一部分游客掉头离开——这些游客中,不乏满头白发自称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觉得其他饮料价格贵了;有的表示:含糖饮料越喝越渴;有的则称,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喝非水饮料;另一部分游客则继续驻足,转而在流动服务车前敞开式冰柜的凉水里搜索5元/瓶甚至8元/瓶的“冰镇饮料”。

由于购买者多,那些饮料,从销售人员放入流动服务车前敞开式冰柜的凉水里到售出,一般只有几分钟,被一些游客戏称为“洗澡冰”。对于这样的“洗澡”式冰镇饮料,游客一般选择了接受。偶有游客发现到手的不是纯净水而是盐汽水后,又惊呼着把盐汽水还给了销售人员。

观光平台下水价至少5元

面对想买水的游客,销售人员有的“支招”让游客去观光平台下面的店铺购买,有的让不愿改买其他饮料的游客“等一等”。

根据“支招”,记者在外滩观光平台下实地走访时发现,除了两个喜士多便利店外,“食光鸡器 外滩施蒂拉店”、酒吧和摄影店都在售水。其价格,远远超出一般的市面价格。

如市面上一般2元一瓶的550毫升装冰镇农夫山泉,在这些店里一般为5元。一些店铺销售市面价格3元至4元的1.5升装农夫山泉时,价格为8元至10元。

高价之下,有的游客不惜舍近求远买水。一位满头大汗手抱三瓶“百岁山”的游客就称,为了给同行家人买水,他不得不冒着烈日穿过中山东一路,然后左转右拐边走边问。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其买水经历时,他连摇头:早知外滩这边买水这么难,就会提早买水。

如同这位游客所说,记者在南京东路至滇池路的三家售水店铺发现,那里的水虽比市面的水要贵一点,但不及外滩观光平台下的店铺高,店内550毫升装的农夫山泉,售价均为3元。

“等水”中发现“惜售”怪象

按外滩流动服务车销售人员说法,“等一等”能等到水吗?不一定!

多次走访中,记者在流动服务车边只有过2次成功“等”到水的经历。一次只等两三分钟,另一次等了一刻钟左右。

有点奇怪的是,这两次“等水”过程中,记者虽没有发现送水到流动服务车上的情景,但应销售人员呼叫而看时,其手里真的提着一件12瓶的“莹纯”纯净水。让人感觉,那水是如同变魔术一样“变”出来的。

进一步仔细观察发现,销售人员卖水时,并不像卖其他饮料时一样“倾囊”供应,而是在摆放于其外侧的冰柜横向“掩护”下,当那件水卖到一半左右时便开始往流动服务车内的座位边“拽”,拽完后便双脚屈膝“盖”在上面纵向“掩护”。如此“藏”好后,当又有人来买水,有的销售人员仍会回复:卖完了。

有一次,当记者将一销售人员如此“藏”下的三瓶水拿出来时,对方竟又“拽”了回去欲用脚“盖”住。而当记者现场拍摄时,对方又以其肖像权被侵犯为由,大叫着跳出流动服务车,一把抓住了记者。直至警察到场后,那位销售员才认识错误,反复鞠躬致歉。

后期赶到自称属于百事可乐公司方面的销售人员上级负责人朱先生辩解称,如此“惜售”是为了售给老弱病残等特殊游客。 记者一次又一次走访时,并没有发现老弱病残游客可以在流动服务车前优先买水的提示。

商家“断货”解释能立足?

流动服务车上的销售人员解释,前来流动服务车买饮料的游客,七八成甚至九成都是来买水。由于送货车上不了观光平台,单靠人力一件一件拎到流动服务车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游客买水的速度,才会“断货”。

真是因为这样才会“断货”吗?

7月30日下午,就在一个个流动服务车销售人员自称水已卖完后,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百事可乐公司方面向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供货的仓库,目力所及范围内,门口存放的“莹纯”纯净水虽远不及其他饮料多,但也有100件左右。这个仓库就在中山东一路365号“美国赛百味餐厅”边。从这里到外滩观光平台4号出入口的流动服务车,只有50米左右的店前平道和24级台阶,步行只有两分钟左右。

记者在外滩观光平台4号出入口流动服务车边等候3小时左右也没有等到人送水上来。多次催促中,销售人员称,请求送水时,打电话没人接,发微信无人回。而记者多次拨打流动服务车上的投诉电话请求送水时,均被接线人员朱先生以吃晚餐、休息、人员不够、观光平台游客多等为由拒绝。原本开着门、里面至少有两人的仓库,则在记者“到访”后就久锁未开。

而记者于当天下午三点半走访时则发现,靠近延安东路的观滩观光平台上,停着一辆标称“外滩摄影”的货车。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游客称,如果有关方面真的愿意及时补货,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上的纯净水售罄后不会长时间无水销售。有的游客则进一步认为,从流动服务车上的价目表看,售卖其他饮料的利润应该高于卖水的利润,有关方面不及时补货,不排除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逼”游客购买更高价格的其他饮料。

曾经是一张名片

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在观光平台上售卖的纯净水,原来售价只有1元一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外滩高质量管理与服务的一张“名片”,备受国内外来此观光的游客称道。

原来,在1元/瓶纯净水推出前,外滩随着1992年完成首次大规模改造,不少无证摊贩看中这里越来越多的游客,见缝插针式地以2元/瓶甚至更高价格无证叫卖饮用水,扰乱观光秩序。由于无证摊贩获利高(有的无证摊贩在“五一”至“十一”的6个月,就能净赚5万元),甚至跟踪到城管执法人员家门口威胁和恐吓,整治中,效果不甚理想。

外滩于2010年3月28日完成综合改造而重新开放后,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的整治效果立竿见影。彼时,引进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单位,在外滩观光平台上设立多辆流动服务车上销售纯净水等饮料,其1元/瓶的纯净水价格不但很快便“逼退”了无证摊贩,也在当时的全国旅游景区中独树一帜。

谁“跳价”谁走人

随着时间推移,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售卖纯净水的行为竟出现了不“纯”现象:跳价。2016年7月,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根据市民投诉调查发现,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售卖纯净水时,虽然都标称“纯水 1元/瓶”,但有的销售人员,却以2元甚至3元价格销售。

如此“坍台”行为经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报道后,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即出台了五条整改措施。

这五条整改措施,在责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售水企业严肃处理当班加价销售员工,制定整改措施书面报风景办的也明确“保证纯水的足量供应不断档”,并通过“企业加强日常明察暗访,检查结果与员工的考核奖励和续聘加薪挂钩”“风景办聘请外滩街道志愿者担当‘啄木鸟’,不定期暗查,对售水及其他为游客服务的经营项目,尽力杜绝此类现象”。

当时的外滩风景办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外滩是反映上海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再发现类似“跳价”现象,将按原来所签有关协议,“请”相应销售商“走人”。

整改后,记者在2022年8月现场采访时,外滩观光流动服务车上销售的纯净水,价格依旧维持在1元/瓶。

价格调整至2元/瓶

曾多次带团行走外滩的上海“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培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1元/瓶的水价在全国旅游景区中也应该算是“良心价”,得知“外滩水”坚持12年不加价的故事后,他更是感慨:喝的是清凉,感受的是城市温度。

当大小超市、便利店、杂货店动辄以2元“起步价”销售瓶装饮用水后,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2022年8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当年能确保不对1元1瓶500毫升的纯净水进行调价,但囿于运营成本,已有调价想法,调价时将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外滩游客服务。

今年7月初,记者再次走访外滩发现,外滩观光平台上,已不见带着“可口可乐”字样和标识的流动服务车,百事可乐成为通过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销售纯净水的“独苗”。其销售的500毫升装“莹纯”纯净水,价格已变成2元/瓶。现场销售人员称,这一价格从今年年初开始执行。他们透露,去年就没见到带着“可口可乐”字样和标识的外滩饮料流动服务车了,其退出的原因疑似与原来在这里以1元/瓶价格销售纯净水的运营成本有关。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罗水元 志愿者 沈喻元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