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8 29
哈喽。啊好家大,,小喵迷们,大家好啊。
从我小时候家里养猫开始,家里的大人就明令禁止我拽猫咪的尾巴,他们跟我说这样猫咪会很痛苦,并且会拉稀,为什么今天想写这个话题呢?起因是今天我看到一个熊孩子在拽野猫的尾巴,我上前阻止,小朋友身边的家长却说:“谁稀罕拽它的尾巴呀,我还怕流浪猫伤了我家孩子呢。”
what?熊孩子们可不可以放过这些小猫咪呀?什么仇什么怨?
尾巴把对猫咪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猫咪保持身体平衡的利器,猫咪的尾巴上有着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猫咪传递触觉,而且猫咪用尾巴可以和同类交流,虽然我们看不懂,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尾巴语言”。
我们都知道猫咪可以从高处平稳的落下,这其中尾巴占了非常大的功劳,在空中的时候,猫咪的尾巴可以帮猫咪保持平衡,通过不断摆动,调整它们身体降落的姿势。不要以为猫咪的尾巴没有痛觉,捏它们的尾巴,它们也是会感觉到疼痛的,甚至有时候会痛得反过来咬你一口。
因为猫咪的尾巴连着猫咪的神经。虽然看起来猫咪的尾巴是独立的,猫咪也经常会追着自己的尾巴玩,但实际上猫咪的尾巴是猫咪背部的脊椎一路延伸下来的位置,被称为马尾神经,它们不在猫咪的尾巴上,而是尾巴与脊椎之间的位置。
这个马尾神经连接着许多分支,比如膀胱、猫咪后肢、坐骨神经、尾骨神经、肛门,正所谓拽一尾而伤全身,如果你用力拽到了猫尾巴,伤到了猫咪神经,很有可能导致它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排便排尿等机能,或者一摸猫咪的尾巴就会疼得惨叫连连,甚至猫咪走路也会变得不协调,我们管这个叫做马尾神经综合征。
一般来说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有以下几点原因,比如遭遇了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其他动物互相咬伤,甚至铲屎官不小心踩到它们的尾巴,或者被门夹到,也有可能导致猫咪患上马尾神经综合征。
当然还有那些故意拽猫尾巴的坏人,也会导致猫咪患上马尾神经综合征。
其实猫咪患上马尾神经综合征,就和人伤筋动骨是一个道理的,要养生,主要就是养,通俗点说就是能不动就不动,能躺就躺,要让猫咪的身体机能和神经都慢慢的恢复工作,在猫咪养伤期间尽量减少它们尾巴的活动,不要让猫咪长时间的跳跃,奔跑。
如果猫咪非常严重已经到了猫咪屎尿都不可以自理的情况,铲屎官这时候就需要给猫咪的窝里面铺上足够的尿垫,需要铲屎官们用尿导管定期帮猫咪导尿,同时 要给猫咪灌肠,帮助猫咪将身体的便便排出来。
第一,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拽猫咪的尾巴,一定不要故意的去踩或者夹猫咪有尾巴,住在高处的铲屎官一定要封阳台,防止猫咪从高处跌落,平时带猫咪出门一定要带好猫包和牵引绳,防止猫咪横冲直撞,冲到马路中间,最后谨慎预防熊孩子。
如果不小心踩过或夹过猫咪尾巴的铲屎官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小猫咪们还是挺坚强的。
最后的 无论你喜不喜欢猫咪,也不要去伤害他们,善良是不需要理由的。
更多有趣宠物小故事,尽在
喜欢我就关注我,我是那个天天铲屎的养猫少女,爱你呦~
每年的晚冬延续到春秋二季,都能听到猫在晚上撕心裂肺地惨叫着,许多人以为那是遭遇不测或天敌。其实不然,这些时期正值他们的发情季节,许多猫不自觉地与异性交配。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繁衍后代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猫却如同被折磨,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从猫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交配才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事。
猫、老虎、狮子和猎豹等猫科动物的交配与人类等其他哺乳动物完全不一样,可以将之称为雄性伤害雌性的过程。猫的叫声惨烈,与这一因素有关。
猫及其他猫科动物的丁丁结构特殊,有很多像钩子一样的倒刺,其坚硬程度如指甲一般。交配时,公猫的刺会划伤母猫的身体,让其痛苦不已。不过唯有如此,才能刺激母猫排卵,从而实现繁衍后代的目的。
所以,母猫在这一过程中很痛苦,有撕心裂肺的叫声和力大无穷的挣扎。为交配成功,公猫一般会死死地咬住母猫的脖子,一来是防止母猫逃跑,二来是防备母猫痛苦之时反咬一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等其他动物可能是非常享受的过程,不过猫科动物却并非如此。对它们而言,那无异于是受酷刑的过程。 猫科动物为什么不会进化出更好的交配方式呢?
有人认为,这和地球上的优胜劣汰有关。绝大多数的动物都处于饥饿状态,很难像人类一样每天都实现能量补充,为了节省更多的能量,一些动物不得不发展出奇特的生理结构。
用痛苦的方式去刺激母猫排卵,是节省能量消耗的一种方式。 痛苦在猫的世界里似乎是非常正常的,不过看到人类享受的样子,它们又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相对于猫而言,人类的繁衍后代的奇怪之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具有社会性,男女之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性关系,长期交配和共同繁育后代。
第二点是人类的发情期已经消除,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繁衍后代。
第三是女性到一定时期之后,就会出现绝经现象,从而丧失生育能力,不过猫和其他动物一般到死之前都能够生育。
人类所拥有的独特的两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一历程共经历三个不同时代,第一时期为乱性杂交,即血缘家庭;第二时期为对偶家庭,拥有单一但不稳定的性伴侣;第三是固定伴侣时期。
人类的直立行走,既是人类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局限,就是母体产道宽度受限,而人的脑部却变得越来越大,最后成为地球上唯一生育最困难的动物。
对于动物界而言,生育困难就意味着无法延续种族。不过人类的头脑可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建立稳固的性关系的方式打破生育困难。
人所繁育的胎儿并没有觅食能力,和猫、狗和马等动物相反,它们的幼儿在生育数周之后就具有觅食能力,生存得到很大的保障。其实,这和人类“早产”有关,所有10月生产的婴儿都被称之为早产儿(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而言),因此才没有相应的能力。
由于这些缺陷,人类的男性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同女性一起抚养后代,保证下一代能够存活下去,由此给固定性伴侣的形成提供基础。
猫科动物就不一样,胎儿出生不久就具有独立能力,因此并不怎么需要父亲的陪伴,固定性伴侣就很难建立起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道德还是生理,人类都具有陪伴性伴侣及繁育后代的天职,否则极有可能威胁到种族的发展,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
让人类和猫完全不一样的还有一个点,就是性选择及女性的隐性排卵。男女两性形成长期性伴侣是有生理基础的,女性的隐性排卵标志着发情期的消失,受孕率也随之降低。
男性无法摸清楚女性何时可以受孕?只能一直陪伴在女性身边,直到成功受孕为止。久而久之,长期的性伴侣关系也由此形成。
就某一种程度而言,人类的长相厮守其实与生理有关系而不是恋爱。恋爱属于特定时期的一种亲密接触行为,能够推动人类交配和繁衍后代。不过性冲动无限延迟及排卵有限以后,恋爱似乎就已经成为多余。
人类是有情感、道德和智慧的动物,不能像其他动物一样靠着兽性发展族群。所以,恋爱是维持两性长期相处的重要调味剂,如果没有恋爱和情感,两个人很难走到一起。如何保持这一种情感?
人类朝着与动物不同的方向发展。动物是雄性变得花枝招展和好看,而人类则恰恰相反,女性变得越来越好看,男性越看越粗糙。所以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后,女性成为男性的猎物与竞争对象。一旦与女性走到一起后,男性一般都不会离开。
如孔雀等不同,花枝招展的雄性能吸引很多雌性的注意力,所以交配的对象很多,不会将精力放在同一只雌性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相信爱情的存在,那是天性使然。
人类与猫科动物的不同,以及猫在交配过程中会相当凄惨,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理结构不同。猫科动物为了更快地实现交配目的,下面官上进化出与人类完全不同的结构。
交配之时,雄性的倒刺会伤害雌性的身体,刺激雌性排卵,从而实现繁殖。人类则不需要如此,从南方猿开始就逐渐有固定的伴侣,发情期也无限延长,所以交配并不是一种痛苦。在猫咪的眼中,人的这种行为是特别奇怪的。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