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橘猫是一种很少见的猫 辟谣:短尾猫也是一种猞猁
长毛橘猫是一种很少见的猫
长毛橘猫的特性长毛橘猫的毛色黄白相间,形成条纹状,少数橘猫在肚子会呈现大片白色。长毛橘猫长相可爱、性格温顺、聪明机灵、生命力顽强、抵抗力好。对于长毛猫要加强毛发护理,防止打结
长毛橘猫是一种很少见的猫
长毛橘猫的特性
长毛橘猫的毛色黄白相间,形成条纹状,少数橘猫在肚子会呈现大片白色。
长毛橘猫长相可爱、性格温顺、聪明机灵、生命力顽强、抵抗力好。对于长毛猫要加强毛发护理,防止打结成团影响颜值。
成年的长毛橘猫一般在8-10斤,属于易胖体质。大多长毛橘猫都会比较好吃,不爱动,非常容易发胖,这就使得橘猫很有可能长到10斤以上,要多注意控制橘猫的体重。
橘猫的品种
橘猫并不是某一个品种的猫,也并非特指混种猫。橘猫泛指被毛色类似于橘色的猫,包括土黄、淡黄、橘黄、橘红等,是不限制品种的。实际上,很多品种的猫都有这种花色。美国短毛猫、异国短毛猫、日本截尾猫、东方短毛猫、波斯猫、缅因猫等很多品种都有橘色的,可以统称为橘猫。
橘猫又被称为橘子酱猫或是姜汁猫,橘子酱猫是指橘白条纹的橘猫,而姜汁猫则是全橘色的猫。橘猫的条纹样式分为四种:鱼骨斑斑纹、古典斑图案、麻纹虎斑图案和条纹图案。
橘猫和狸花猫的区别
被毛颜色上差别。橘猫有全身橘黄色、橘白两种,而狸花猫全身是狸花色。
橘猫泛指有橘黄色或橘白色的猫,狸花猫较其他猫的头较圆,鼻呈长且直的六棱柱状,身材较大,有独立的性格特点。
猫的基因带有不确定性,如果想要确定品种,可以通过观察猫的耳朵、眼睛、鼻子、五官轮廓、脸廓等部位来判断其品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咨询专业的猫咪繁育人士。
辟谣:短尾猫也是一种猞猁
欧亚猞猁
猞猁属成员又叫大山猫,全世界共有四种——欧亚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在野外最容易混淆的是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因为它们在加拿大、美国的边界地区有一些分布重叠。
有人说短尾猫比猞猁体型小,也不如后者凶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动物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重叠分布区,短尾猫比加拿大猞猁体型更大,也更具优势。
短尾猫
猞猁耳更长,尾更短
我们先讲讲加拿大猞猁与短尾猫如何区分。单看脸蛋,猞猁长得更贵气,更个性;而短尾猫长得更可爱,更像猫咪。短尾猫耳尖上的那簇黑毛比较短,而猞猁则更加显著。耳尖的长毛能帮助它们倾听小动物发出的动静,起到“天线”的作用。加拿大猞猁特化以野兔为唯一主食,因此需要更长的“天线”、更敏锐的听觉。
顾名思义,短尾猫的尾巴很短,为11-18厘米;加拿大猞猁更是尾巴最短的猫科动物,尾长仅5-12厘米。短短的尾巴反映了猞猁属成员多在地面上活动、很少攀爬这一事实,尽管它们也是爬树高手。 短尾猫尾巴上有几道环形条纹,尾尖背面黑、底面白;而加拿大猞猁整个尾巴尖都是黑色的。
加拿大猞猁
身体结构、饮食习性和性情
加拿大猞猁要比短尾猫长一些,前者头和身体的长度有74-107厘米,后者的体长只有50-100厘米。但它们的体重却差不多,这显示短尾猫更粗壮。
整个猫亚科都表现出后肢比前肢发达,而猞猁属尤甚。短尾猫的后腿还只是比前腿略长,臀高约等于肩高;加拿大猞猁的后腿则是明显比前腿更长,臀高大于肩高,整个身体呈前倾的姿势。
加拿大猞猁(右)和短尾猫(左)标本对比
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在身体构造上的差异,反映了它们不同的饮食偏好。在加拿大猞猁的食谱中雪靴兔至少占三分之二,个别地区甚至能达到97%。这种猎物没什么战斗力,但很能跑,猞猁最好是一跃就抓住它们,打斗能力反而不重要。 加拿大猞猁身形更加轻巧,后腿发达也更适于跳跃。
抓有蹄类本是猫科动物最擅长的,然而加拿大猞猁上百万年来一直吃野兔,已经丧失了这门技能。在纽芬兰,当雪靴兔密度骤降时,加拿大猞猁转而抓驯鹿幼仔充饥,但通常只抓几周内的鹿仔。加拿大猞猁甚至连十千克的小鹿都不知道如何当场杀死,猎物多死于之后的细菌感染。
加拿大猞猁
短尾猫虽然也主食野兔和林兔,但它仍保持了非常多样化的饮食。在美国东北,鹿对短尾猫而言非常重要,在冬天有72%的短尾猫会捕鹿吃。它们不仅捕杀鹿仔,成年白尾鹿和黑尾鹿亦在其菜单上。有证据表明短尾猫能杀死十倍于自身体重的鹿,它们或骑在鹿背上,或悬挂在鹿脖子上,猎物最终死于窒息或大出血。
与加拿大猞猁相比,短尾猫虽牺牲了一部分弹跳技巧,但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搏斗能力,这是它能够捕成年鹿的关键。在这点上,短尾猫与它的“大哥”——欧亚猞猁更像。狮、虎等大型猫类擅于制服大型猎物,它们都是身材粗壮,前肢比后肢更加发达。
短尾猫
食性的不同也使加拿大猞猁与短尾猫性情迥异,加拿大猞猁是比较温顺的,而短尾猫很是凶猛。有动物园将短尾猫比喻为“暴脾气的小媳妇”,很好地概括了其可爱不失威猛的特质。有动物学家感叹,食肉动物通常是越大的越厉害,然而有极个别的种类可以凭好斗的性格以小欺大,短尾猫就是其中一种。
猞猁更适合在北方生活
居住在北方的加拿大猞猁的毛皮通常是银灰色,斑点颜色非常淡,几乎看不出来。而南方的短尾猫则呈现出从灰棕色到红棕色,生有较明显的黑色或深棕色斑点。这符合格洛格规律,通常栖息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深,更偏暖色调,斑纹也更明显。例如,生活在热带美洲的虎猫具有比短尾猫更明显的斑点,底色也表现为明亮的黄色。
短尾猫幼仔
加拿大猞猁还有个特征就是脚掌大,而且肉垫上生有长而浓密的毛,就像穿上了防滑的雪地靴。短尾猫的后脚长只有16.3-18.5厘米,而加拿大猞猁长达21.5-25厘米。加拿大猞猁的脚掌能承受的体重是短尾猫的两倍之多,很适合在深而松软的雪地上行走。
短尾猫体毛较短,远不及加拿大猞猁毛长绒厚,代谢实验显示它的体温调节能力也不及后者。 短尾猫分布的北限就是加拿大南部,而加拿大猞猁甚至可以在北极圈附近生活。低温和深雪共同限制了短尾猫北上,使加拿大猞猁成为独占美洲北方狂野世界的唯一猫科动物。
一张图分清加拿大猞猁与短尾猫
猞猁属在猫亚科中是一类很特别的存在,而短尾猫的一些特征介于三种“猞猁”和典型的猫属动物之间,这既反映了短尾猫最早从猞猁属中分家这一事实,又是短尾猫和猞猁对各自生境和食性进行适应的结果。
在早期博物学家眼里,短尾猫虽然很有特点,但仍可以叫“猫”,而猞猁就长得太个性了,非得另起个名字不可。在猫科里,猞猁是仅有的一类既不叫猫,又不叫狮虎豹的动物了。
伊比利亚猞猁
两者相遇谁怕谁?
在猞猁家族中,欧亚猞猁雄性平均21-25千克,稳居第一位。伊比利亚猞猁雄性平均约13千克,排在第二位。而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多数人认为是前者比较大,只看体长确实是如此,但不要忘了短尾猫更粗壮。
加拿大猞猁幼仔
动物学家测量发现,各地的加拿大猞猁都几乎一般大,成年雄兽都是平均11千克左右。而短尾猫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总体趋势是北大南小、东大西小,如美国东北部的雄猫平均约13千克,而加利福尼亚就只有6.8千克。
短尾猫个体差异也更明显,有些个体能长得非常大,美国不少地区都有22千克以上的记录,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有只大雄猫甚至达到了惊人的31千克;而加拿大猞猁最大记录也没有超过20千克。
短尾猫
考虑到短尾猫的性二型差异更显著,雌短尾猫明显比雌猞猁小,就物种总体平均而言,加拿大猞猁确实大于短尾猫。但双方雄的对雄的,尤其是拿重叠分布区域的北方短尾猫和猞猁进行对比,短尾猫平均和大个体都占优。
在美国东北角的布雷顿岛,加拿大猞猁过去在岛上到处都很常见。后来短尾猫侵入该岛,导致猞猁在低海拔地区的密度大大下降。猞猁只有在高海拔地带仍维持了高密度,那里冬季积雪深度超过75厘米,没穿“雪地靴”的短尾猫无法生存。在美国西部落基山地区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情况,面对短尾猫咄咄逼人的扩张,猞猁被迫向山高雪深的地方撤退。
落基山野外实拍加拿大猞猁大战短尾猫
我们还可以用渔貂做参照物对比加拿大猞猁与短尾猫的强弱。在缅因,渔貂趁冬季雪深袭杀了不少加拿大猞猁,尽管这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会发生,但渔貂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威胁短尾猫。相反,在加州、蒙大拿和明尼苏达,短尾猫都是渔貂的最主要天敌,短尾猫的捕杀甚至严重威胁到渔貂种群的恢复和扩张。加拿大猞猁虽然偶尔也会杀死渔貂,但都是一些个例。
在明尼苏达,动物学家发现短尾猫和加拿大猞猁存在杂交现象,有15%的所谓“猞猁”其实是短尾猫和猞猁的杂交后代。这些杂交个体无一例外地都是短尾猫当爸爸,加拿大猞猁当妈妈,这说明是雄短尾猫抢了雄猞猁的配偶,“强奸”了雌猞猁,而不是反过来。
加拿大猞猁
种种迹象表明,短尾猫在与加拿大猞猁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长期以雪靴兔为唯一主食,已经导致加拿大猞猁的战斗能力和攻击性都大大退化了,自然不是凶猛好斗的短尾猫的对手。
原创文章,作者:逐梦天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3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