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9 25
近日,深圳的巫先生就因被收养的流浪猫抓了几下,导致高烧不退淋巴结肿大被医生诊断为得了猫抓病。医生提醒,想要收养流浪动物的爱心市民,应当要注意小动物的卫生情况,进行检验检疫,定期驱虫注射预防针。
△流浪猫实拍图片,非巫先生所收养小猫
深圳的巫先生(化。者记)oa名),今年44岁,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住,8个月前他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前段时间,巫先生在与猫咪玩耍打闹时,不经意间被猫咪抓了几下,腹部皮肤多处被抓出了几条血痕。因为没有出血,他并有当回事。过了阵子,巫先生洗澡时发现左侧腹股沟处有肿块凸出来,只要一碰到就会感觉到疼痛,但也没有选择去医院检查,想等几天自己可以好起来。“当时一直发烧,烧到了40度,伴随着晕眩、呕吐、头疼、胸闷等症状,还以为是复阳了,吃了颗布洛芬烧退了,但药效过后体温又迅速飙升,实在熬不住了我才去了医院。”巫先生告诉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
巫先生因“发热待查”,住进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从巫先生当时的CT照片上可以看到,巫先生的淋巴节相对于正常人肿大了不少,达到了16乘以35毫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晓鹤说到。住院第一天,李医生查体时发现,巫先生左腹股沟肿大淋巴结附近的腹部皮肤多处有抓痕,经追问才知道,原来是被家里的猫抓伤的。“你有给家里的猫定期驱虫吗?”李医生问到,“呃,没有”简单的一个问题,让李医生有了初步的判断,很可能是——“猫抓病”。在巫先生住院期间,医生完善了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活检协助诊断,送穿刺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证实了符合猫抓病。
什么是猫抓病?“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多在 2-3 个月内自愈。汉赛巴尔通体通过跳蚤在猫群之间传播,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而感染汉赛巴尔通体。一般来说,多数患者会有单侧淋巴结(手肘、腋窝、颈部、腹股沟处见)肿大,肿胀并有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不适、咽喉痛、脾肿大、结膜炎甚至抽搐等。”李医生告诉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
△巴尔通体的电镜照片
猫抓病会人传人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医生表示:“大家可以放心,猫抓病不会人传人。相较于成人,儿童更易发生猫抓病。猫抓病发病虽然不分年龄段,但多数集中在 2~24岁。小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中招”。从被猫抓伤到发病,潜伏期一般为3~10天,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
△图源腾讯医典
医生为巫先生开出了治疗猫抓病的口服药,两天后他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淋巴结肿痛有所减轻,没有再出现过发热的情况。
李医生提醒,喜欢猫狗的爱心人士应当与流浪猫狗保持适当距离,不要激怒它们,以防被其咬伤、抓伤。想要收养流浪动物的市民,要注意小动物的卫生情况,要进行检验检疫,定期驱虫注射预防针。
潇湘晨报记者王谰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12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长征医院了解到,近日前来就医的于小姐,“吸猫”时疑似接触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经过针对性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目前她已痊愈出院。
医院介绍,于小姐一开始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以为就是感冒了。就医后发现她的体温高达40℃,血检提示白细胞达到10.4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9.70%,超敏C反应蛋白29.62mg/L。
医生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天,于小姐体温仍持续39-40℃,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胸闷,且症状逐渐加重。查胸部CT,医生的诊断是“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炎症”。
于小姐胸部CT诊断为“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炎症”图片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微信公众号
辗转了两家医院没有效果后,于小姐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因常规治疗后于小姐还是反复发热,长征医院对于小姐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检出鹦鹉热衣原体 图片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生进一步追问,患者自述并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发热前曾在宠物店“吸猫”。此后,经过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于小姐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胸闷较前明显好转。
医院介绍,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C. psittaci)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鹦鹉热衣原体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鹦鹉热以散发病例居多,常常见于家庭饲养宠物鹦鹉、处理活禽等情况。爆发病例则与职业接触高度相关,多发生于禽类加工屠宰场、农场、兽医诊所、兽医学校、宠物店等场所。
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医生分析,患者于小姐发病前无鸟禽类接触史,极有可能是在宠物店“吸猫”的过程中,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国内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