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9 33
《鬼吹灯》中最后提及的张三链子是个奇人,年轻时颇多奇遇。在《贼猫》中描述了张小辫年轻时的奇遇,这个张小辫就是年轻时的张三链子。
张小辫年轻时家门破落,遇见林中老鬼后开始了奇遇。林中老鬼传给张小辫一套分猫辨狗、识鱼认鸟之术,又许诺赠给他一场大富贵。在林中老鬼的指点下,张小辫瓮冢山美人坟得美人僵尸,灵州城用古尸和松鹤堂的铁公鸡换月影乌瞳金丝虎,又在槐园中捉拿老鼠和尚,张小辫和孙大麻子也被灵州巡抚马大人升为牌头。
灵州城槐园奇案捉拿老鼠和尚只是开始,张小辫的第二个奇遇也因老鼠和尚而开始。
槐园案后,老鼠和尚被捉拿问刑。在酷刑之下,老鼠和尚自称叫潘和尚,可以役使老鼠作案。潘和尚虽承认罪责,却丝毫不把官府放在眼中,最后被穿琵琶骨挑断手脚筋,判了个凌迟之刑。
老鼠和尚役使老鼠偷盗官银,偷拐小孩蒸煮着吃,罪不容诛。为了处罚老鼠和尚,官府特意请出了已经封刀的刑部刽子手刘五爷。
行刑之时,观看的老百姓人山人海。刘五爷带着四个徒弟行刑,他手使长短两柄快刀,短刃割长刃挑,四个徒弟负责数刀数。老鼠和尚非常肥胖,满身都是油膏,但刘五爷确实有两把刷子,出手如风,一直割了一千二百九十九刀。
这时的老鼠和尚只剩一具骨架,一动不动。刘五爷又请监刑官验刑,监刑官拿盐往老鼠和尚身上一洒,他痛得眼珠子一转,这表明他还活着,行刑无误。刘五爷放下两把快刀,又拿起牛耳尖刀,一戳一剜,挑出心来,正好一千三百刀。更奇的是,张三爷身上不沾一个血点。
老鼠和尚被凌迟后,还没有结束。刘五爷的四个徒弟又把老鼠和尚残骸剔剥,五脏六腑挂在刑台木桩上,再砸碎骨头。正常情况下,将五脏六腑引火焚化就可以,灵州城却不一样。
只见一阵阴风袭来,老百姓却是不退,单单让开道路。这是因为待会儿会有大群野狗前来,吸食血肉。
在灵州城南门外,有一个古代铸剑的山谷。这个山谷没什么宝物,战乱时的尸体都扔到了那里的山沟,因此被叫作乱葬岭万尸坟。附近的野狗把这里当成了粮仓,数千只野狗相互争抢内斗,总数维持在几百头左右,不过它们都是待在荒山,对活人没有危害。
有一年,一只体大如驴的巨犬来到了万尸坟,成为野狗首领。自此,野狗越来越多,巨犬带野狗群闯村扒坟,吃牲口甚至落单的活人,成为一大危害,但老百姓也不敢动它反而称为神獒。灵州上一任按察史不知怎么想了个主意,叫做以贼人换良人。就是处决犯人后,不许收尸骨,而是让野狗吃掉,借此不让他们伤害老百姓。从此,每当处决犯人时,巨犬就好像能闻到似的,带着野狗群前来。
老鼠和尚被处死后,巨犬带着野狗呼啸而来。在人群中的张小辫早已看出神獒非獒,而是可以屠狮灭虎追杀群狼的鞑子犬。巨犬当先吸食一片血肉后,才招呼野狗一同上前。老百姓看得津津有味,殊不料这次却不同于以往。野狗群吸食完血肉后没有离去,巨犬当先扑倒刘五爷咬死,野狗群也冲进人群撕咬,转眼间上百人丧命。
灵州马巡抚见状,立马下令格杀野狗。巨犬踏住人群,飞身纵跃,竟然跳到半空要去咬马巡抚。马巡抚身边的亲兵立马放了一排火枪,巨犬在半空却用腰腹之力再跃起数丈,蹿到房顶逃去。
万尸坟的野狗群大闹刑场,现场一片狼藉。马巡抚大怒,下令关闭城门,剿杀所有野狗,只是那巨犬早已逃出城去,回到了荒山之中。
神獒刺杀朝廷命官,大闹灵州,这还了得。马巡抚看出他有备而来,是受人指使,又和众幕僚商议务必铲除掉那头巨犬。有人建议趁着晚上野狗齐聚万尸坟,派一队官兵带着火器彻底剿灭野狗群。有人认为擒贼擒王,只要杀掉神獒,剩下的野狗不足为虑。马巡抚更赞同擒贼擒王的说法,问他怎么做,不过那人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众人商议半天,也没有一个可行的办法。正逢这时粤寇攻城,马巡抚又急忙安排人守城。另一边的主人公张小辫因为野狗大闹法场,跑到了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张小辫想到自从当了灵州牌头,没有一天安生,不是野狗大闹灵州,就是贼寇攻城,正在想办法怎么逃出去。这时,林中老鬼又出现了,张小辫立马诉苦没能得富贵,老鬼又指点了他一番,说要让他当个统兵的军官。
林中老鬼正是让张小辫去乱葬岭万尸坟,擒杀神獒。张小辫亲眼目睹神獒的神异,哪里敢去。林中老鬼给了他当年猫仙爷的一套夜行衣,一个猫脸面具,这身行头可以遮蔽生人的气息。其后,林中老鬼让张小辫带着月影乌瞳金丝猫前去,又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做,擒杀神獒必然手到擒来。
张小辫得到林中老鬼授秘后,找到好兄弟孙大麻子,一同前去请命。此时的马巡抚正在组织官兵抵挡贼寇,不过城中的图海总督一直担忧神獒,屡屡催促他。看到张小辫主动请命,马巡抚大喜,立即同意了。
当夜,张小辫和孙大麻子就要前去乱葬岭。城外都是敌军,张小辫只是让孙大麻子用绳索把他放下了城池,又嘱咐他在这等着接应自己。就这样,张小辫独身一人带着黑猫前去擒杀神獒。
张小辫自小胆大,这时也不禁感到害怕。一路上和黑猫说着话,不知不觉来到了乱葬岭。那乱葬岭在古代是个铸剑的地方,里面有个石殿,殿中有一个炉子。张小辫看神獒还没来,就要躲进炉子中隐藏。不料,炉子中有一个吊死的铸剑师,这可吓了张小辫一跳。更令张小辫惊异的是,炉中还有一个浑身是血的人,是他的熟人铁忠。这个铁忠是松鹤堂铁公鸡的老仆人,当初张小辫找铁公鸡换僵尸美人的时候见过他。
铁公鸡虽然为人艰险,铁忠却是忠厚老实。张小辫看铁忠重伤,就给他灌了几口水救醒了他。原来铁公鸡收到僵尸美人后,就带着铁忠来乱葬岭交易,那交易的却是一只白毛老狗。老狗从一口箱子拿出两根金条给了铁公鸡,铁公鸡见钱眼开,想要砸死它,却被神獒直接咬死了。铁忠见状,急忙逃命,却摔下了山谷掉入剑炉。说完这些,铁忠就去世了。
正在这时,外面响起大群野狗的叫声。张小辫往外一看,只见野狗追逐着三大一小四只狐狸。狐狸被野狗群围住无法逃脱,带头的一只老狐狸吐出一枚红丸,想要用这个换命。神獒冲下,一口吞下红丸,又咬死两只大狐狸,掏出心肝吃下,又大口饮血。
神獒吃饱喝足后,就进入了剑炉里休息。张小辫知道自己的富贵来了,因为一切正如林中老鬼所言。
神獒吃下狐狸内丹,又吃下两颗狐狸心肝,很是燥热。张小辫和黑猫爬动,神獒早已看见,却也只是把它们当成两只野猫,不加理会。张小辫穿着猫仙爷的夜行衣就如野猫一样,他爬上石梁来到屋顶,只见上面有三个青铜灯盏。
张小辫正要捉拿过来黑猫照林中老鬼之计擒杀神獒,却出了差错。张小辫穿戴着猫仙爷的行头,那黑猫还以为是同伴,一直与他玩耍,几次都捉不住。这一打闹尘土落在了下面神獒的身上,不过它体内燥热不愿动,只是吼了两声警告。
这一叫吓坏了一人一猫,张小辫不敢再动。张小辫摸出一个鱼肉馒头想要诱惑黑猫过来,黑猫虽然馋,却是害怕神獒不敢过来。张小辫一晃动馒头,竟然掉了下去,正巧砸在神獒头上。神獒当即暴怒,直接蹿起来直奔张小辫。
命悬一线之际,转机再变。黑猫害怕之下,踩踏了几块砖瓦,跟着翻了下来。神獒为躲避砖瓦,直接翻了下去,黑猫也没有掉下,而是抓住了星星盘的锁链。
星星盘中是千年前的灯油,被黑猫一阵晃动异香扑鼻。黑猫害怕神獒,不断爬动,铜灯倾斜,灯油流出。神獒闻到立马在下面接着灯油来舔,这一下肚子里的燥热大减。黑猫掉下后,神獒再次擒住它甩了上去,让它继续弄下灯油。只是神獒灯油喝得太多,又哪里撑得住,不一会就晕头转向地倒地了。
见神獒倒地,张小辫跳下去用尖刀砍下了它的头颅背好。随即,张小辫又将神獒的尸体切了配上七步断肠草煮了一锅狗肉汤。汤好后,肉香四溢,外面的野狗再也把持不住,全部进来吃肉,不一会就全部倒地了。
乱葬岭的野狗死尽后,张小辫背负着神獒头颅返回灵州城。正值粤寇攻城,张小辫躲了一天,幸喜孙大麻子还在等他,接应他回了城。《鬼吹灯》中的张三链子的小徒弟铁磨头像他年轻时的一个兄弟,那个人正是孙大麻子,张小辫和孙大麻子可谓是生死患难之交。
经过这件事后,张小辫更受马巡抚的器重,众官吏也纷纷称赞他有真本事。
其实吃狗肉自古有之,并不是现代人的嘴馋。
《礼记·王制》中就有“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的记载。
《礼记·月令》中“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食麻与犬”,“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大庙……以犬尝麻,先荐寝庙”的描述,就可以看出古代的帝王也是吃狗肉的。
狗肉可以说是贵族、平民通吃的一种肉食!
时至今日,狗的命运出现在风口浪尖之中。因为玉林狗肉节的传统和热烈,出现了某些极端爱狗人士的疯狂阻止吃狗肉的举动。
他们这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不恰当的爱狗行为,彻底引发了其他人的反感,反而使狗的命运前途未卜,更是让玉林狗肉节红遍全国。
狗肉锅
和狗相比,猫的命运实在是太好了,除了某地一道名菜“龙虎斗”是以猫肉为原料外,还没有看到哪里有吃猫肉的,史书上也没有找到吃猫肉的记载。
随着网络的发展壮大,还出现了“吸猫”一词。拥有高冷气质的大猫、调皮捣蛋的小猫其实都要感谢互联网的,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让撸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在“猫奴”们的努力下引领着宠物界的潮流。
当然“吸猫”犹如“吸烟”一样是无法戒掉的,这已经成为一个动词了,用猫奴们的话说就是:一日吸猫,终身戒猫,科学戒猫要趁早。
但无数先贤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现代的猫奴们,吸猫这事,不是你说想戒就能戒的。
猫在国内出现,最早的记录来自西周时期,便是赫赫有名的狸花猫,简称狸猫。没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那种狸猫。
当然国内人养猫,一贯以实用为上。所以能介入古代国内皇权的斗争,可见猫的高度就不是狗可以比的。
中华狸猫
《尔雅.释兽》中记载:“鼠善害苗,而猫能捕之。去苗之害,顾字从苗。”
一只会捕鼠的猫对于我们来说才是看重它的最主要原因,但要想获得一只称心的猫,在宋代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因为是需要准备聘礼的。
宋代文豪黄庭坚有《乞猫》一诗,曰:“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翁翻盆搅夜眠。闻到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御婵。”
“狸奴”是猫的古称,“聘猫”的讲究是指相中人家的猫后,要选一个吉日,带上聘礼,举行仪式,才能抱得小猫归。黄庭坚的聘礼比较简单,就用了几尾鲜鱼换得心怡的小猫咪。
也有不需要聘礼的时候,比如《谢周文只送猫儿》:“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免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空空。”
黄庭坚运气还是不错的,所得的狸奴都是战功昭著之辈,杀鼠如麻;而且对吃的也不挑,也不嫌弃主家家贫。有这样的猫,黄庭坚不成为猫奴都难。
冬日婴戏图
在古代,能够拥有一只善于捕鼠的猫,对于主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猫性懒啊!比如大诗人陆游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陆游的聘猫礼其实比黄庭坚要贵重得多,因为他用的是古代第一硬通货,盐,就是为了得到一只能够捕鼠的猫。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裹盐迎得小狸奴”的迫切心情,为的是“进护山房万卷书”。但因为家贫,为此还生出了“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的内疚。
但聘猫和相亲一样,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毕竟不知道自己抱回去的小猫咪的真实品性。
所以当陆游发现自己拿的硬通货换来的小狸奴居然不会捕鼠,而且还好吃懒做,时不时打翻个墨汁,扯两本书给他捣乱。这就让老先生非常生气,感觉自己受了欺骗。
为此老夫子还写了了几首诗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愤慨,比如《嘲畜猫》。
“甚矣翻盆暴,嗟君睡得成!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欲骋衔蝉快,先怜上树轻。朐山在何许?此族最知名。”
当然陆老夫子作为骨灰级的猫奴,养了不止一只猫,猫已经成为他的生命中除了诗歌外的第二重要的精神寄托。
在挥毫完成了那首豪情壮志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之后,老先生蘸蘸剩下的墨汁,又补充了一首小诗:“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外面这又是风又是雨的,吓死宝宝了。呆在屋里多好,喵,乖啊,家里柴火旺盛,蛮毡暖和,咱就不出去了,让老夫撸撸,宅在家的感觉真好啊。
狸奴小影
据吸猫专著《猫苑》记载,古时的猫主子“不苟铜铃金锁,雅饰可观,食有鲜鱼,眠有暖毯,士夫示纱幮之宠,闺人有怀袖之怜”。
这种地位的攀升在宋代达到高潮,不仅与猫相关的行业开始繁荣,还发展出了一整套的吸猫理论《相猫经》。
以颜值论:头面要圆,耳要小,眼宜金银色,鼻平直,须要硬,腰要短,后腿要长,身上要无旋毛……
以毛色论:纯黄为上,所谓“金丝猫”;其次纯白的,名“雪猫”; 再次是纯黑的,叫“铁猫”。而且纯色的猫有一个通名叫“四时好”。
而狸猫又有不同:
褐黄黑相兼,名为“金丝褐”;
黄白黑相兼,名“玳瑁斑”;
黑背白肢,白腹,名为“乌云盖雪”;
四爪白,名“踏雪寻梅”;
白身黑尾,最吉,名为“雪里拖枪”;
通身黑而尾尖一点白,名为“垂珠”;
白身黑尾,额上一团黑色的,名为“挂印拖枪”,又名“印星”,主贵……
撸猫也是要讲究品相的好吗?一只好的猫,更能体现主人的眼光。
狸奴蜻蜓图
明朝又是一个撸猫的高峰,养猫已经成为达官贵人间流行的时尚。因为猫咪的狂热粉丝中出现了当时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人,那就是大明皇帝,上行下效,猫运亨通啊。
第一代大明朝的高级猫奴明宣宗朱瞻基,撸猫的兴趣在于画猫。他虽然好武,但其本身是个文化人,平日里就喜欢泼墨挥毫。他认为猫的体态活泼,是最好的模特。
他对猫咪的痴迷程度,已经达到了哪怕是外出游玩都会带着它们共享美景。而他笔下的《花下狸奴图轴》,也是七大传世猫咪绘画之一。
花下狸奴图
另一位猫奴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这位嘉靖皇帝的长期不上朝不仅是修道,更是在后宫逗猫、撸猫。他有一只狮子猫,叫“霜眉”,整日与他同起同卧,感情极为深厚。
霜眉被猫奴朱厚熜爱到什么程度?霜眉死后,嘉靖不仅为猫制作了金棺葬找万寿山下,又令各部官员给这只猫写祭文超度。
当时的礼部侍郎袁炜以“化狮为龙”一句居然搏得“龙颜大悦”,官职连升几级,可以说是占了猫的光。在景山公园,这只猫的墓还在,名字也非常气势斤礴,虬龙冢。
朱厚熜爱猫还爱得着了魔。为了撸猫,充分体现了一个猫奴应有的素质,还在皇宫内苑设置了很多养猫的“猫儿房”。
据《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管事职衔。”
爱猫、撸猫到这种程度,明世宗朱厚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狸奴图
猫奴都是有遗传的,猫用它自身的个性赢得了和狗的不同命运。狗还是有些奴性的,但猫咪没有。
撸猫的人说到底还是因为大猫咪的高冷气质,小猫咪的萌哒哒,这同一种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反差,给人带来的不同视觉、感知的冲击,让人对它充满了好奇。
其实无论我们是否因为撸猫而显得越发孤独,但猫其实始终都没有在乎过。
狸奴图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