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百科

猫咪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猫咪百科 >

被全世界禁养!非洲最小的猫 被全世界禁养的猫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1 24


被全世界禁养!非洲最小猫的小最洲非的猫

一、黑足猫名字的由来

黑足猫是非洲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雄。的萌萌加更得猫平均体重1.9公斤,雌猫甚至只有1.3公斤,体长36~52厘米,尾巴倒是可以抵得上半个身子,长13~20厘米,肩高只有25厘米。这样的体型小,它们略有点不协调,相比于身体,脑袋有些大,这不但没有降低它们的魅力值,还显得更加萌萌的。

黑足猫的毛色多为白色或茶色,夹杂着黑色或褐色的斑点,被毛柔软而浓密。最与众不同的是它们的脚——不仅脚上的毛是黑色,脚部的肉垫也是黑色的!这也正是它们被称为“黑足猫”的原因。黑色的脚可以很好地避免被“滚烫”的土地“灼伤”。

二、生活习性

孤独夜行者

在猫科动物中,除了狮子是群居,其他基本上都是独居,大至老虎,小至锈斑豹猫(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以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与黑足猫并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猫”),黑足猫也不列外。习惯独居的黑足猫,还是一个害羞的“夜行者”,白天它们多躲在跳兔的巢内、岩石或者丛林下面,只有在夜间才会出来行动觅食。所以它们拥有极佳的视力和敏锐的听觉,矗立的耳朵和大大的眼睛就是最好的外在证明。有科学家表示,黑足猫的视力大约是人类的六倍。

无情杀戮机器

虽然黑足猫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但是这不代表着它们的战斗力就弱,甚至单论捕食成功率,高达60%,是狮子和老虎的三倍。也正 黑足猫被称为“无情杀戮机器”

因为自身体型较小,所以黑足猫一般不靠“蛮力”取胜,而是智取。毕竟自己体型不大,所以黑足猫的食物只要为啮齿目的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体型较小的鸟类,饿极了没有吃的也偶尔捕食昆虫蜘蛛一类,不过昆虫在其食物中占比不足百分之一。

而它们的捕猎技巧则和猞猁有点像,属于“守株待兔”型。黑足猫会默默守在猎物的洞口,极富耐心的它们甚至一下子可以等两个小时,等猎物出来再出其不意一招制胜。 遇到了“心动的”猎物,它们也会小心翼翼靠近,有必胜的把握时再出击将其拿下。极快的速度是这一切成功的关键,黑足猫的速度甚至快到相机都无法捕捉它们的行动轨迹,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其成功后大快朵颐、霸气凛然的样子。

甚至有传言说“黑足猫可以撂倒长颈鹿”,不过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论断,现在更多人赞同这是布须曼原始民族为了激励自己而夸大的一种说法。 也能从此侧面看出,黑足猫“杀戮机器”的名声有多响。

在BBC的纪录片《Big cats》里面,还将黑足猫称为“非洲最致命”的猫。 抛开捕食成功率来讲,黑足猫的战斗力其实没有多么惊艳,毕竟自己的体型太小,遇上了狮子老虎,可以说是半点抵抗力也没有。

迷你大胃王

黑足猫需要非常高的能量维持生命,甚至为了觅食,一夜间可以行走八千米,而其一晚上所吃的食物,达到自身体重的六分之一。一年中一只黑足猫可以吃掉3000多只老鼠,平均一天就接近十只。所以不要小瞧黑足猫的迷你身躯,它们可是妥妥的大胃王。

典型单亲家族

之前的文章我们介绍过,猞猁是单亲家族,而今猫科动物又多了一个单亲家族——黑足猫。独居的黑足猫,只有在繁殖期才会与异性同居。黑足猫一胎一般会产两只幼猫,多数情况都是由雌猫独自抚养幼猫,约五个月幼猫就可以独立,但仍会在母亲的领地生活。

性别不同,黑足猫所需的领地也不太相同。一般而言,一岁左右的雌猫需要十平方公里的领地,但是相同年龄的雄猫则需要约22平方公里。

2014年美国一个动物园的一只黑足猫妈妈生下来三只幼崽,饲养员们将其命名为Drogon, Rhaegal和Viserion,也就是《权力的游戏》中龙妈三条龙的名字。

三、黑足猫现状

黑足猫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家,栖息在干旱的半沙漠及大草原,如南非干旱台地及部分高草原,也有部分分散在喀拉哈里沙漠。前面我们讲过黑足猫的脚是黑色的,以及习惯于在夜间行动,这和它们炎热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据监测数据显示,1998年~1999年间,Ben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还为0.17只每平方千米;而十五年后,这一数值已经锐减为0.08只每平方千米。目前野生的黑足猫大概只有一万多只。

锐减幅度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不少人将黑足猫作为捕杀狞猫的诱饵,还有一个是即使黑足猫捕猎成功率远远高于狮子,但是体型的限制使得它们在面对大自己数倍的动物时没有还手之力,不得不成为别人的“鱼肉”。最后一个原因是,在沙特部分地区,一些土豪花大价钱收购黑足猫,想要将其作为宠物饲养。这导致部分黑足猫与家猫杂交,使得纯种黑足猫数量减少。

黑足猫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并且南非和博茨瓦纳也已经制定措施、采取行动,保护黑足猫。

保护黑足猫,保护任何一个物种都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无数网友看到黑足猫可爱的样子后都惊呼“awsl”,甚至表示“要养一只”,大家多半也只是表达对黑足猫的喜爱而不会真的养一只。但是仍然要说,对黑足猫、对动物最好的爱是尊重,尊重它们的生活领地和生活习性,不以“爱之名”而圈养。

被全世界禁养的猫

黑足猫的脚部是呈现黑色的,这也是能够辨识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它除了脚部是黑色的之外,脚掌上还有着比其它品种的猫更为深厚的肉球,更大更厚的肉球也意味着黑足猫有着更强力的弹跳能力。

黑足猫的外观看上去十分的可爱,它有着超高的颜值,毛色黑白相间,且身材十分娇小。

即使是一只成年的黑足猫,体重也不过只有3斤左右,在猫科类动物里属于非常娇小的品种了。而且黑足猫平时看上去也十分的精神,不同于一些猫咪的慵懒外表。

黑足猫有着猫界的“头号杀手”之称,尽管它外表看上去人畜无害,非常可爱,但实际上这种黑足猫非常具有攻击性。

它看似身材很娇小,但是却能够轻松捕杀比自己身体大四五倍的动物。甚至是比自己大十倍的非洲羚羊,黑足猫也可以将它一跃撂倒,可见它“杀手”的称号名不虚传。

黑足猫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国家,由于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繁多,也让黑足猫有着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身的“杀手”实力。

也许有人会好奇,这个看上去只有两只手掌大小的可爱猫咪,怎么能够有如此大的力气去放倒那些比它体型大数倍的动物的呢?

其实黑足猫不同于一般的狮子,或者老虎这样大型的猫科动物捕食,它们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身躯与力量,来完成对自己猎物的成功捕杀的。

通常黑足猫会利用自身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躲藏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伺机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而一旦黑足猫发现并锁定了自己的猎物,它就会使用自己比普通猫类更大更肥硕的肉垫,来使自己对着猎物的方位瞬间弹跳出去,将猎物抓捕住,而后再用自己锋利的牙口,对准猎物的脖子进行撕咬,直接攻其要害。

黑足猫的捕食犹如一把尖刀直插对手的心脏。在非洲当地,曾经有着不少居民在夜晚亲眼目睹了黑足猫来猎食自己家院子里养的羊群。

它们一下子冲上去,用锋利的牙齿直接扑向羊的喉咙,让羊当场毙命,而后它们开始享用这顿战利成果。

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还有一些当地居民愿意相信,一只黑足猫在非常饥饿的状态下,甚至可以成功捕杀撂倒一头长颈鹿,所以说黑足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杀手的确是当之无愧了。

这样强悍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与生俱来的。

尽管黑足猫外观看上去和家猫或者其他猫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而还更加的小巧玲珑,但是它们一般在出生之后的六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断奶,并且开始自己进行捕食。

它除了具有攻击性以外,还有着自己的领地意识,每一只黑足猫都有着非常严的领地范围,这也是人类难以驯养黑足猫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一旦将它们圈养在家中,很可能就会让它们误把家当做自己的领地,从而对主人产生警惕。

黑足猫属于夜行动物,由于非洲当地的气候十分炎热,黑足猫通常会待在较为阴凉的地方,例如白蚁巢穴附近,或者其他动物废弃的巢穴中进行休息。和猫头鹰一样,它们的狩猎时间一般都在夜晚。

它们的行动力非常强,在夜晚觅食时可以行走将近8公里,这样的“急行军”状态使得黑足猫的新陈代谢能力非常快,以至于它平时日常的进食,也比一般的猫要更多。

我们人类日常饲养的猫 一天喂养两到三次,就可以满足它们一天的能量。

但由于黑足猫超强的新陈代谢系统和它较大的运动量,它们必须要摄入更多的能量,才能够满足它们正常的身体机能。

一般一只成年的黑足猫,在一晚上就可以吃下大概250克的食物,这相当于它们自身体重的五分之一了。

也正是 黑足猫的捕食频率也非常的高。在庞大的食物需求量之下,黑足猫就练就出了一身本领。

它们捕食向来都讲究“准、快、狠”三个要素,所以黑足猫的捕食成功率也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50%。因而像黑足猫这样捕食率很高的动物,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

倘若将这种动物作为宠物养在人类的身边,那么它本身强大的攻击性与爆发力,很可能会将身边的人,尤其是小孩子伤害到。

甚至黑足猫倘若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一旦让它急躁起来,还会伤害自己的主人,毕竟这种动物的天性如同虎狼一般,是很难被人类所驯服的。

这些年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工业所带来的高污染,也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让自然界的生态链变得愈发的脆弱。

人类的活动不仅使越来越多原本数量繁多的野生动物处于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的阶段,同时也对黑足猫这种长期依托于自然环境捕猎生存的动物的生活空间,产生了严重影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所显示,目前黑足猫已经属于易危物种中的CITESⅡ级物种。

尽管黑足猫并不适合作为宠物被人类饲养,但是它依旧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一环,它的存在能够让生态圈更稳定,所以我们在对于黑足猫“杀手本色”表现出惊讶与赞叹的也更应该去保护它们赖以生存都自然环境。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