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网友“若如初见”和她2岁的宠物鸡“好运”火了。
因为有多年抑郁症病史,她在闺蜜的建议下,购买了一只宠物鸡,她给它取名为“好运”,这是她第一次养宠物鸡,她希望“好运”真的能给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网友“若如初见”和她2岁的宠物鸡“好运”火了。

因为有多年抑郁症病史,她在闺蜜的建议下,购买了一只宠物鸡,她给它取名为“好运”,这是她第一次养宠物鸡,她希望“好运”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相对于常见的公鸡,“好运”只有鸽子般大小的身型,体重750克,尾巴犹如凤凰羽翼,模样俊美可人。“‘好运’刚被带回家时,还被关在笼子里养,但随着每天的朝夕相处,越来越亲密,我看到了它可爱的一面,和它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它也带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鸡有了新的认知。”她说,“好运”缓解了自己的抑郁症。她每天都在抖音号里记录她和“好运”的生活点滴,还上了热搜。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网友“若如初见”在抖音号里记录她和“好运”的生活点滴。手机截图

11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联系到了这名网友,32岁的她如今居中在上海。她说,上了热搜后,“一直收到网友的提问,譬如问‘公鸡会打鸣怎么办’、‘去哪里买这样的宠物鸡’等等。”但她想通过媒体告诉广大的网友,劝诫大家不要随便领养宠物鸡,“不要跟风养鸡,要理智养鸡,要对动物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因为要养好一只宠物鸡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恒心、爱心、善心与责任心。”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养宠物鸡的

若如初见:我是从2020年11月10日开始,在闺蜜的建议下,养了这只宠物鸡。我自己是一个很宅的人,不喜欢出门,也不太喜欢交际应酬,2017年我患上了抑郁症,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没有目标,觉得人生没有意义。2019年11月底,我回到了国内,抑郁症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跟闺蜜聊天后,我有了养宠物的打算,闺蜜觉得养宠物可能会让我的心情好一些,也能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跟动物在一起比跟人接触简单得多。

选择养宠物鸡,因为我从小不太喜欢跟风,之前也养过狗、兔子,不太想再养,记得小时候我在花鸟市场看到过一只迷你小公鸡,雪白雪白的,感觉特别神气,最终选择了养宠物鸡。

养宠物鸡也跟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我曾在国外做服装批发生意,那时因为长期日夜颠倒,作息紊乱,脸色蜡黄,我想到或许养鸡可以帮助我养成良好的作息方式,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养鸡。

鸡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购买的。它的出现对我后续抑郁症的治疗起到了辅助性作用,目前我感觉病情已经缓解了。我也相信,抑郁症是可以战胜和治愈的,也希望跟我一样深陷抑郁症的患者可以有信心去面对。

澎湃新闻:为何叫宠物鸡“好运”?它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若如初见:宠物鸡的名字是它自己选的,我起初给它取名凤凰,因为它尾巴放下来的时候,跟凤凰很像,但是喊了两天都没反应,我就犹豫要不要给它换个名字,联想到自己一直情绪低迷,身边都围绕着坏运气,黑气缭绕的,要不就换“好运”,我告诉它“如果你要叫凤凰,就站地上别动,如果你要叫好运,就跳到我的腿上来”,没想到它真的飞我腿上来了,因为这事我感觉很神奇,当时还拍了一段视频,记录它第一次那么近的靠近我。

“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我患病的这些年里,我差点轻生,很多事情已经不想再去回忆。但我很庆幸,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好运”在我身边,陪着我挺了过来。

在生活中,我时常观察着“好运”的日常,它很聪明,特别人精,还会经常逗乐我,我因为从来没观察过鸡,跟它在一起打开了我对鸡的认知。它每天都会照镜子,然后羽毛竖起来,装出攻击的架势,跟镜子里的自己打架,还会对着镜子打鸣。它还喜欢吃面包虫,不给吃,它就会一直守着那个装虫子的的瓶子,守累了就原地打瞌睡,还会用嘴啄瓶子,然后看我一眼,示意要吃,还会对着自己喜欢的食物鞠躬行礼。

如果叫它名字,它也会应答我,跟它说话,它也会回答我。它还能用自己的嘴巴玩尤克里里,或是翻看手机里的图片和视频,还会撒娇,说它丑还会叨人,不理它,它就自己跳到沙发上在我边上一直看着我玩手机,等几分钟我没反应,它就会突然叫一声刷存在感。每次我回到家,它都会兴奋地又跑又飞来迎接我……有时候,我感觉自己不是养了只鸡,而是一个小孩。

澎湃新闻:在和“好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若如初见:我是一个有洁癖的人,还有些强迫症。起初刚把“好运”带回家,每天都要帮它洗得干干净净,掰开羽毛帮它清洗,不单单是用水冲,还用洗衣粉、进口沐浴乳、洗发水,还买了用于驱虫的药水,清洗的时候都需要全副武装,戴好手套,准备牙刷,经常一洗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已经很干净了,都徒手洗了,基本上维持在20-30天左右洗一次,有时候是一个半月洗一次。

有无数次,我都想把它弃养,但是因为责任,我坚持了下来,起初,我把它关在笼子里,每天它都会有排泄物,需要及时更换垫子,还会有异味,特别难养。但我自认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既然养了,我就要对它负责,后来“好运”带给我的快乐,是不可取代的,它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上了热搜后,有哪些变化?是否有网友来咨询你和“好运”之间的故事?

若如初见:上了热搜后,有很多网友来问我“哪里买的宠物鸡”,还有人问“鸡会打鸣怎么办?”“会不会扰民”“会不会有天把它吃掉了”等等。

首先我想说,“好运”的体型很小,就像手掌那么大,即使打鸣声音也不大,比狗叫的声音还要轻,而且它打鸣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早上6点准时会啼两声,把我吵醒,我就会把它搂怀里继续睡,它也跟着一起睡,一直到早上7点开始它正式打鸣,每天几乎都一样,然后中午12点左右啼几声,晚上6点左右啼几声,如果晚上超过6点打鸣的话,我们也会采取人工干预,它也都很配合。一般它晚上6点后不打鸣,除非是家里一直开着灯。

还有很多网友来问我“哪里买的宠物鸡”,我想告诉大家,千万要理智养鸡,不要跟风,我不希望看到因为“好运”上了热搜,网上就掀起一波养宠物鸡潮。好运是个例,我也只是个例,并不是所有人养鸡都能养成“好运”这个样子,主人性格不同,鸡的性格也不同,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养鸡需要谨慎,需更要足够的耐心、细心、爱心、善心与责任心并存,我希望那些养了宠物的朋友不要随随便便就弃养,选择了它就对它负责到底,毕竟它也是一条生命,人有选择权,但动物没有,它们只能被选择然后去承受自己的命运,也不能因为好玩,影响别人的生活,甚至到最后去伤害小动物。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患者很可能遭受过人际关系心理创伤

02、养宠物对患者而言,有利也有弊

03、如果真想养宠物,父母应这样做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养宠物,动物的陪伴,给很多人带来了心灵慰藉。

那当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孩子想养猫狗等宠物,父母应不应该满足?

很多父母是纠结的。不养吧,又怕孩子情绪波动,跟父母发生争吵,病情恶化;养吧,又觉得家里多了一个动物,肯定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其实,养宠物对于抑郁症、双相、强迫症患者而言是利弊共存的,父母要深入了解后,再和孩子一起做决定,避免给孩子带来叠加性心理创伤,还能借此改善亲子关系。

01、患者很可能遭受过人际关系心理创伤

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后,很多父母非常焦虑,几乎任何有利于孩子康复的办法,他们都愿意一试。

有些父母在网上了解到“伴侣动物疗法”,说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经常与小动物接触的话,能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缓解抑郁情绪,减轻病情。

有些父母本身也喜欢宠物,并且有精力、有条件,他们一看到这个说法,可能立马就行动起来了。

但有些父母就郁闷了,他们对养宠物无感,甚至可能有点讨厌。部分父母可能有洁癖,受不了宠物身上的味道,更担心宠物把家里弄得一团糟。

而且,这些父母很担心孩子只是一时兴起,但无法真正尽到养宠物的责任。比如孩子只负责跟宠物玩,但宠物的吃喝拉撒、看病都丢给父母。父母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可能根本抽不出精力。

其实,无论父母本身对待养宠物是什么态度,都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更不要盲目采取“伴侣动物疗法”。因为这个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孩子为什么想养宠物?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之所以得病了,这意味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在社交方面。

他们跟同龄人相处时,很可能有讨好型人格,总是忍不住迎合别人,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认可。可越是迎合,他们就越容易被“当软柿子捏”,就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临床中遇到过很多孩子,他们内心善良,很渴望用真心换取友谊,却屡屡被同学捉弄、排挤、甚至是利用。有的孩子对朋友知无不言,把对方当“闺蜜”,可对方却扭头就把秘密说了出去,还联合别人一起起哄、嘲笑,甚至告诉别人,根本没有把她当做朋友,更不用说“闺蜜”了。

这些事件让患者受到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他们委屈、愤怒、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和背叛,继而心灰意冷,对周围的人产生扭曲认知,认为“同学们都是伪君子,都是人面兽心”,“人心险恶,根本没有一个好人”。他们觉得跟人打交道实在太累了,还容易被伤害,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抗拒。

那在外得不到友谊,在家不是还有父母的陪伴吗?可 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在家缺乏父母陪伴,父母一直忽视他们的情感诉求,他们觉得孤独,才会那么渴望同伴的认可,并形成讨好型人格的。

有的父母可能还打骂孩子,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恨不得离父母远远的,就更不可能去寻求父母的陪伴了。

就算是患病之后,父母有意识多陪伴孩子了,但还是难以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甚至总是无意间说些“正确的废话”,继续伤害孩子。

比如很多父母总是说“你要坚强一点”“你要乐观一点,凡事往好的方向看”“你不要自己给自己压力”“我们都陪着你了,怎么还愁眉苦脸呢”等等。其实孩子听到这些话,心里会更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希望养小动物陪伴自己,排解孤独感和压抑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动物不会说“正确的废话”,能提供无伤害性的陪伴。孩子还能跟宠物说说话,满足部分的倾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排解负性情绪。孩子在跟猫、狗互动时,比如撸猫、吸猫、遛狗时,还能体验到积极情绪体验。

而且,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患者,尤其是抑郁症的,他们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毫无存在的价值,像个废物。当他们照顾宠物时,比如喂养、给它们洗澡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是宠物的父母,动物还会向他们撒娇、卖萌,孩子一起床,动物马上就迎上去。

这会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是宠物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他们能因此获得一些价值感与存在感。这就相当于部分创伤自我疗愈的过程。

再加上,有些孩子养了宠物后,会在网上跟其他宠物主交流、互相分享养猫狗的趣事。他们出门遛狗时,可能也会遇到其他狗主,互相友好地打招呼、聊上几句,别人还会夸孩子把狗狗养得健康、可爱。

这些过程有助于孩子恢复一定的社交能力,减少对社交的抗拒,甚至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实际上也能逐渐部分修复他们过去在人际交往上,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02、养宠物对患者而言,有利也有弊

我上面把养宠物的好处捋了一遍,那大家是不是想赶紧抱一只宠物回家,孩子的病情就会缓解了?

但 我要开始“泼冷水”了,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孩子养宠物其实存在不少的隐患,处理不好的话,病情甚至会更严重。

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自律性也较差,很多父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只负责跟宠物玩,把宠物的起居饮食、看病等事务都丢给父母,真正的“铲屎官”是父母。

或许这一点很多父母尚能忍受,毕竟爱孩子心切,很多困难都能克服。

可是,很多孩子得病后情绪剧烈波动,他们开心时会跟宠物玩,对小动物非常好;而他们愤怒、烦躁时,却有可能把负性情绪发泄到宠物身上,甚至有虐待动物的行为。

那动物可能就会受到伤害,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他们会非常自责、内疚,“动物是无辜的,我怎么能打它呢?”,然后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如果孩子多次虐待宠物,宠物可能会转而攻击孩子,引发一些较极端的事件,对孩子造成重大心理创伤。

我们曾接诊过的患者文茵,她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她非常喜欢小狗,父母为了讨她开心,就买了一只宠物狗。文茵开心得不得了,经常逗狗狗玩,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可当她心情烦躁时,又会忍不住拿小狗出气,对它拳打脚踢。事后她也很后悔,加倍对小狗好,但下次脾气上来时又忍不住,反复发生。后来小狗一看到她就发抖,再也不愿亲近她了。

文茵的父母也觉得女儿这样不对,多次批评她,但文茵就是改不掉这个行为,以至于她爸爸后来每次看到女儿打狗时,就忍不住吼她,甚至还打过她。

有一次,小狗终于不堪虐待,狠狠地咬了文茵一下。文茵一下子情绪失控了,“好你个狗崽子,大人欺负我就算了,连你也欺负我!大人我打不了,难道对你我也打不了吗!”

她牢牢地揪住小狗,像发疯了似的猛打一通,把它打死了。文茵一下子吓懵了,恢复了理性,但小狗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了,这件事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她非常痛苦,觉得自己有罪。

其实文茵不是一个冷酷、暴戾的人,她对小狗是充满感情的,只是她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实在是太多了,她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她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压抑,母亲对她动辄打骂,她又无力反抗,内心的负性情绪缺乏有效的释放途径,便不断积压。

当她面对比自己更弱小、能受她摆布的对象时,再加上情绪激动、失去了部分理智的话,就很容易将心里的怒火和委屈发泄到小狗身上,对它施暴。

所以,如果孩子情绪剧烈波动,有时会大发脾气、在家砸物打人的话,养宠物更要慎重,避免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反而形成重大心理创伤。

有些孩子不但不虐待动物,而是一直非常宠爱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打心底地把宠物当做了最亲密的家人,这种情况更多见。

可是,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宠物的寿命都是比较短的。比如猫、狗最多只能活10数年,如果照看不当,期间还有不小的走失、被偷、重病致死的风险。

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尤其是走丢或非自然死亡的话,就算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成年人都会非常难受,要花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更别说得了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了。这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令病情恶化。

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重视。

有的孩子本来只说要养一只动物,结果一只又一只,不理性地收留流浪猫、狗,甚至养了十几只、数十只,家里都容不下了。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在她病情发作的情绪低谷期,曾有一只猫陪在她身边,给她带来不少心灵慰藉。但后来,她遭受了一次打击,感到非常绝望和愤怒,失去理性地把情绪发泄到猫身上,结果把猫打死了。

她十分后悔,无比愧疚、自责。出于弥补过失的心理,她每次看到流浪猫,都无法自控地想要将猫抱回家,照顾它们。这样她会好受一点,并觉得自己有爱心,看着流浪猫们喵喵喵地围着自己叫,她心里也很满足。

慢慢地,她收养的流浪猫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家人生活,家人反对她继续收养,她却大哭大闹。

这其实是一种不理智的成瘾行为,背后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还有收养宠物时带来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2015年,我曾接受过媒体采访,针对一起“年迈老太太收留50多只流浪狗”的新闻作出分析。这个老太太其实也是典型的成瘾行为。

大量收留流浪猫、狗不仅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困扰,还可能影响到邻居,甚至引发邻里矛盾,这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03、如果真想养宠物,父母应这样做

所以,养宠物对于患病孩子来说是利弊俱在的,那养还是不养呢?

如果养的话,如何尽量发挥最大的利处,尽量规避坏处,从而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呢?

以下向患者父母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父母要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患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心理根源上的问题,这能真正理解孩子想养宠物背后的心理活动。

第二,父母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这非常重要。

上面说过,孩子之所以得病,这意味着他们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其中往往有很多来自于父母过去的不当教育方式。也就是说,亲子关系是比较僵化的。

父母要有意识地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这相当于有效的自助家庭治疗。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到底在什么事情上对孩子带来过心理伤害?找到以后,最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持续作出改变和提升。

这种自助家庭治疗能明显缓解孩子病情,减少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变得更加理性、平和,就能尽量避免在养宠物的过程中遭受心理创伤。

第三,在亲子关系明显好转后,父母再利用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及积极引导,与孩子一起讨论是否养宠物。

这种讨论是真正的商量,不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想方设法说服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养宠物、不养宠物各自的利弊和风险,最后给予孩子选择权。

若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很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真正转变,甚至对父母刮目相看,有助于亲子关系进一步改善。

父母尊重孩子的决定,不代表一味纵容孩子。父母也要具备底线思维,提前跟孩子约法三章。比如,父母要明确跟孩子约定养宠物的数量,照顾宠物的分工,如果孩子和父母违反约定的话,会接受什么惩罚、或者采取什么措施,比如最后宠物就只能送给别人了。

父母也不能把养宠物的所有事务都丢给孩子,既然孩子喜欢,父母可以积极参与、分担,跟孩子建立共同的话题,一起照顾宠物时也不失为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大大提升孩子对父母的认可。

而父母与孩子的约法三章,能帮助孩子培养责任心、自律性,这些优良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利。

抑郁症女子养宠物鸡上热搜 抑郁、双相患者想养宠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患病的孩子渴望养宠物,这可能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也暴露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短板。

一方面,父母可以积极地处理、修复这些创伤,该维护孩子的权利就该去维护。另一方面,父母可以跟孩子深入讲讲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法则。包括最常见的黄金法则反黄金法则、以及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指的是“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掌握这个法则的人情商高,更懂得换位思考,用礼貌和尊重的方式与别人相处。

反黄金法则指的是“我这样待你,你也要这样待我”。这个法则强调的是双方平等,这本来没有错。但如果总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认为别人必须像自己付出的那样来回馈自己,就很容易失去理性。

当别人做不到,我们会悲伤、愤怒,并引发人际矛盾及冲突。这是人际关系中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最常见原因。

白金法则指的是“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怎样对待他”。这个法则是把双刃剑,要拿捏好分寸。

对于心身健康的成年人而言,使用白金法则能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左右逢源,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帮助。

但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尤其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而言,这很容易使他们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故意迎合、讨好别人。这种“讨好型人格”反而容易加重心理压力,并更容易遭到欺凌。

所以,白金法则指的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是在不触碰自己内心为人处事原则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别人的心理诉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这要求有些高。

所以,我建议父母在教育儿童、青少年时,让孩子掌握黄金法则即可。并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自我提升上,同时加强自我反省能力,较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必要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走了极端的“反黄金法则”或刻意讨好别人,一定及时重视,积极引导,慎防孩子继续遭受相关叠加性心理创伤。

有些大人世界里的人际交往法则,不一定适合青少年,甚至可能带来心理伤害。

我们在遇到过一位患者父亲,他驰骋职场多年,自认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便将自己掌握的技巧告诉了儿子。

但儿子的社交圈的特点与父亲职场的大相径庭,他采用父亲的那套方法后,反而遭到同学的排挤与冷落。他内心备受伤害,甚至对父亲也出现了强烈的负性情绪。

第五,如果最终决定养宠物,父母一定要提前针对宠物离世、意外走丢等情况,给孩子打好“心理预防针”。引导孩子理性、积极地对待。

当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父母要理解孩子的伤心,千万不要说“就是一只宠物死了而已,至于吗”这样的话,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恶化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共情,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引导孩子释放悲伤的负性情绪。有条件的话,父母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为宠物举办“葬礼”,立一块碑,让孩子好好悼念。

而父母重视孩子的感受,通情达理,这会让孩子更加认可父母。父母还要不断提升,争取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很多青少年患者其实渴望跟父母成为好闺蜜、好兄弟,希望父母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但现实中总有一条无形的代沟隔在亲子之间,孩子们很失望。

这确实对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父母们紧跟时代和孩子的步伐,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有些时候要“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孩子学习他们圈子里的一些网络热梗、互联网知识等等。

当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情感交流和关注时,他们失去宠物的痛苦会慢慢减退,走出宠物离世的阴影。#情感点评大赏# #抑郁症# #养宠物真的可以缓解孤独吗#

原创文章,作者:文字狂想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3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