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8 3
他有一身医者之术,勇闯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禁区”,连续12年举办全国唯一的脊柱。”原燎以可,火之星星肿瘤全切技术学习班,只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有一支生花妙笔,一头做科研、一头话科普,从出诊到出书,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传递前沿理念与技术,只为帮助更多人防患未然。
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事故的生医健董访、脊柱外科主任董健,也是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所长,2022年因突出的临床工作获得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在3月30日国际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中山医院,探访董健医生的故事。
“拆弹专家”:把患者从瘫痪边缘拽回来
53岁的于女士谈起董主任忍不住竖大拇指:多亏了董主任高超的医术和精准的研判,让她免于瘫痪之苦,如今想来真是十分庆幸。“5年前我的姐夫因为肾癌转移到脊柱,当时瘫痪了,就是董主任救治的,现在恢复得很好。家人想办法找到了董主任,他看了我的病历后预估可能几日内就有瘫痪的风险,劝我赶紧来上海做手术。我当时尽管两条腿走路没力,但觉得也不至于说瘫就瘫,将信将疑跟着家人前往上海,没想到进展很快,办理住院时就不能走路了。”于女士说。
据了解,于女士被查出晚期乳腺癌,脊柱和骨盆多发骨转移病灶,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严重。
“对于这类还没有完全瘫痪的患者,董主任一直希望尽早抢回来一个是一个,对患者后续的放疗与神经功能恢复都会有很好的帮助。”中山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胡安南说,当时董主任把于女士的信息发到科室团队微信群,大家利用周末抓紧商讨和制定了手术预案,并提前联系了输血科、麻醉科,等到患者周一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后,周二一早就开展了“脊柱转移性肿瘤分离手术”。
据悉,这种分离手术是近年来针对脊柱转移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由董健率先在国内推广,2019年获得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一等奖。中山医院骨科病房里需要做脊柱肿瘤手术的床位几乎没空过,有时候还得与其他治疗组协调借床,优先安排给像于女士这样需要抢救神经功能的患者。
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与术后第二天就能站立行走的患者何先生沟通病情,鼓励他好好恢复。(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记者在骨科病房看到, 61岁的何先生在术后第二天便能佩戴腰托下地站立,在走廊里慢慢溜达。据悉,何先生2年前查出肺癌,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化疗等,1个月前出现了左腿疼痛麻木和腰痛加重的情况,后来行走越发困难,经检查发现腰3和腰4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肺癌出现了转移。
“做这么大的手术前我也纠结过,因为好多人说碰哪都不能碰脊椎,弄不好后半生就废了。”何先生说,董主任很耐心地解释病情和手术方案,也没什么拗口的词,简简单单说清了分离手术的要害:主要是为了先把长在神经和硬膜周围的肿瘤分离掉,一来不会压迫神经导致瘫痪,二来后续再做放疗有空间,也不会伤害神经。遇到这么好的医生,彻底打消了我和家人的疑虑,决定搏一把,没想到术后效果这么好,过两天就能出院。
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中间)为一位患者做脊柱转移性肿瘤分离手术。(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除了对多处转移的患者开展“脊柱肿瘤分离手术”,对于一处转移的患者,董主任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全脊椎肿瘤整体切除手术”,这是骨科里难度最高的手术:前有胸主动脉大血管,一旦碰破,病人就会大出血而死;后有脊髓神经,碰伤一点,病人就会瘫痪;可如果将肿瘤切碎摘除或刮除,又容易引起转移复发。如此高难度的手术,董健一做就是16年。
董健表示,如今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总体稳步提升,如何提高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屋有梁,人有脊,脊柱素有“人体第二生命线”之称,拯救脊柱不仅是为了帮助患者“站起来”,更是为了支撑其“活下去”。
“星火燎原”:从一个人冲锋到一群人战斗
1983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即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新生迎新晚会,国际断肢再植之父、中科院院士陈中伟做了精彩的演讲。听着陈中伟院士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年轻的董健热血沸腾,他觉得只要够努力,国内人不比外国人差。1989年大学毕业后,董健留在中山医院骨科工作,后来如愿师从陈中伟院士攻读了博士学位。
从医30多年,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董健带领团队不断突破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禁区,在国际上发表3个以上椎节复发性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手术论文,最艰难的一次手术历经17小时,为一位四椎节多次复发的脊柱巨细胞瘤患者完整将肿瘤整块切除,该患者10余年肿瘤未复发。
由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和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款医疗手术器械。(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为了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和费用,董健和团队们研发改良医疗器械,并推进国产化生产。 单节段肿瘤整块切除只需4个小时,甚至不输血,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系数。胡安南指着一个S型不锈钢片和一把刀刃较长且弯折的手术刀介绍道:这个钢片有两头,一头握在医生手里,另一头在术中可以抵住前方粗大的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当医生在剥离肿瘤时,这把手术刀可以切比较远的地方,而且割痕只会留在钢片上,不会碰到血管,大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中山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胡安南展示一款由董健主任牵头研发的医疗手术器械,上面刻有董健的名字。(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这把S型片上刻有董老师的名字,每当我们握在手里时,自豪之余也会提醒自己,要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胡安南说,他第一次见到董老师时还在读研,时逢董老师在另一家医院授课,董老师演示的“全脊椎肿瘤整体切除手术”使其大受震撼,立志报考董老师的博士生。 他近距离跟随董老师工作,老师对疾病一丝不苟、对病人细致入微的医术和医德,已成为他医生路上的“灯塔”。
截至 董健已培养博士等研究生68人,多位研究生在毕业时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部分优秀毕业研究生已担任二、三级医院骨科主任。有一年招生季,董健为了精心准备讲演,推掉了很多重要的活动安排,在他看来:“这远远比不上为医学院招揽优秀生源重要,因为那关系到医学发展的未来。”
在董健牵头下,中山医院连续12年举办国内唯一的脊柱肿瘤全切技术国家级学习班,对该技术在国内的普及起了关键作用。 大多数国内开展这项手术的医生,都来中山医院接受过培训。为了进一步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的问题,董健还与复旦大学及各附属兄弟单位多领域、多学科力量一同积极筹建复旦大学脊柱肿瘤研究所,推动脊柱肿瘤综合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初心不变”:从科研到科普希望病人越来越少
“其实,不光是老百姓,一些其他科室的医生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肿瘤转移会影响到脊柱进而导致病人瘫痪,更不知道其实早期转移了还有救治的窗口期。”董健说,但凡多一份意识,早一点行动,就能避免患者遭受更多病痛。有些患者找到他的时候已经瘫痪了半年多,让人十分惋惜,这时再做手术的意义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在病房走廊里与团队医生查看讨论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对于董健而言,他是医生,不是开刀匠,找他开刀的病人越来越少才是对他的最佳赞誉。如何抵达这个终极目标?董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迄今,董健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26篇,带领团队近几年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章22篇。
比如,董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诸多肿瘤常发生骨转移,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脊柱转移,这提示脊柱转移可能存在有别于其他转移的特殊机制。为了从源头上减少脊柱转移的发生率,他和团队从基础研究做起,发现脊柱的椎体红骨髓分泌的CX3CL1容易吸引多种来源的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椎体的血管。微血管中的肿瘤,在粘附因子的辅助下可以跨过内皮细胞,在椎体中定植下来,从而形成脊柱转移。“在动物实验中,我们通过抑制CX3CL1的表达,成功地降低了脊柱的转移,期望将来可以更多地应用于临床。”董健说。
为了让肿瘤转移到脊柱的患者不丧失继续生活和治疗的信心,了解最前沿的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理念给疾病带来的希望,他挤出时间做科普、写文章、拍微电影,让大众了解医生如何抽丝剥茧为患者制定医疗方案。
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编写的部分科普书。(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与此董健率领团队在诊治了数万例腰椎疾病患者基础上,编写了腰突症的系列科普书,三本书累计印刷18次,发行10万余册。以系列书为基础,结合社区普及、基层医院示范、媒体宣教和临床科研,形成一个综合性大型科普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经有人问过我,拿刀的科主任为什么拿笔,言下之意是劝他把有限的精力留着攻克疑难杂症。”董健说,其实科普也是“治病救人”,而且成本最小,因为门诊没有充裕的时间为每位患者解释,一个小册子、一个小视频可以更高效地答疑解惑。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普创作和传播研究,他在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的倡导和支持下,领衔成立了国内首个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改变网络科普良莠不齐、百姓无所适从的状况。
2016年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作为唯一获奖人获得第十二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2019年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一等奖、2022年获得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纪念证书……董健在科普路上笔耕不辍的动力来自中山医院的氛围和传承,无论是现任院长、国内科学院院士樊嘉,还是以前的老院长杨秉辉,他们在百忙之中都热衷于健康教育,编写的绘本、回答的问题都十分接地气,深受百姓喜爱。
董健说,“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他和团队将秉承这种精神,救治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来源: 新华社
南头古城的街头巷尾都是有故事的猫猫狗狗。经常在古城上闲逛的猫咪“幽灵 ”治愈着附近的打工人,流浪狗“大黄”常常在晚上陪伴着南门岗亭的保安。狗狗“七月 ”在被遗弃了几次后被现在的主人收养,她总是粘着主人,一起经营着主人的咖啡店。也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会带着他们的狗狗来古城里溜达。
古城夜景。南头古城提供
南头古城正在邀请更多的宠物主人带着他们的小宝贝到古城来玩耍和交朋友。为期一个月的“你好,小可爱”南头古城宠物友好街区企划从5月19日正式开始,这期间古城里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以促进宠物友好的社区氛围,增强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关注。该企划由南头古城、瑞鹏公益基金会、维特深圳动物医院和豆粉面团发起,协同众多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狗狗七月和她的主人走在南头古城里。 南头古城提供
宠物友好散步
古城里的16家店铺和机构加入这场活动中,每一家店铺都非常欢迎宠主携带者他们的宠物前来打卡参观。有些店铺有自己的店宠,有些店铺会为宠物提供饮水设施。宠物主人可以在古城的综合服务中心领取一张标注出这些宠物友好空间的地图。活动期间(5月19日-6月18日),宠物主人可以前往这16家宠物友好空间收集爪印印章,根据要求得到印章后,宠物主人将根据印章的数量获得相应的礼物。
活动主视觉图
发起方将招募10组宠物家庭一起漫游古城,志愿者会带着宠主和各自的小可爱们一起打卡宠物友好空间,并且进行科学养宠的知识科普。携宠导览日将于5月27日10:30-12:00进行,感兴趣的宠主们现在可以报名啦。
时间:5月19日-6月18日
地图领取地点:有间 · 快闪空间
兑奖地点: 综合服务中心 (10:00-18:00)
今年2月,小朋友到古城泊寓的流浪猫中转站接他领养的猫咪回家。豆粉面团提供
流浪猫领养日
在6月10日和11日,现场将为流浪猫寻找收养者。他们都是在古城周围被救助的猫咪。有兴趣的人可以在现场进行领养登记,完成审核后就可以成为准宠主啦。现场还有维特医院宠物专家现场解答新手铲屎官的疑惑。
古城店家养的猫猫小刘海。南头古城提供
大家也可以到古城泊寓的流浪猫中转站看看,这个站点是由豆粉面团、古城泊寓、中山公园TNR群护小组共同打造的。目前住着中山公园及南头古城附近约20只流浪猫,想要领养的朋友可以联系猫屋义工预约看猫并领养。
时间:6月10日—11日
地点:报德广场
大家也可以带上宠物伙伴来参与匹克球赛,解锁人宠互动的新玩法。大家可以在南头古城微信公众号了解活动的详细信息。宠主们要记得在公共场合牵好狗绳咯。
(原标题《“你好,小可爱”,南头古城打造宠物友好街区》)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王越胜
(作者:Shenzhen Daily记者 陈思琪)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