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懒”动物是什么 养了8年的乌龟不吃不喝后
地球“最懒”动物是什么
是一天24小时几乎静止不动的树懒,还是长期行动迟缓的考拉?又或者是生活在深海底部的格陵兰睡鲨?这些生物或许是一般人能够联想到的,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欧洲的一些洞穴中,科学家发现
地球“最懒”动物是什么
是一天24小时几乎静止不动的树懒,还是长期行动迟缓的考拉?
又或者是生活在深海底部的格陵兰睡鲨?
这些生物或许是一般人能够联想到的,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欧洲的一些洞穴中,科学家发现了疑似“龙”的身影。
形似龙身的动物
它们被看作是龙的后代,行踪诡秘,却又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点。
穴居蝾螈,或许这是洞穴生物奇景的又一个代表,从发现之初,到现代科学研究。
穴居蝾螈的研究历史穿插了几百年,直到 科学家才完全弄明白这种神奇动物的秘密。
穴居蝾螈的外貌形态
洞穴生物是地表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分支,与主流的地表生物研究不同,洞穴生物很难被我们发现。
并且它们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更加原始。
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看,了解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还原早期物种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是如何转变为穴居的。
关于洞穴生物的第一次专门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蝾螈身上。
最初在1689年由英国科学家约翰·瓦尔瓦索发现,并被鉴定为“龙的幼虫”。
此后在18、19世纪都有不少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记录分析,不过当时我们并不清楚这一生物的具体属性,以及它们的生活方式。
长期在黑暗的洞穴环境中很难开展有效的调查,即使将洞穴蝾螈带出,也很难观察到它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当然这在20世纪后,科学有了系统的发展变化,并且科学家通过考察进一步得到了相关数据。
从地理位置的分布状态来看,这种洞穴蝾螈主要分布在中欧、东南欧的喀斯特地区。
欧洲传统文化中的人鱼样貌
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基岩通过流水作用构建了该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洞穴蝾螈便生活在此地。
当地人更多的将其称之为“人鱼”,主要是因为它的肉质和皮肤颜色很像欧洲故事里描述的人鱼。
但科学家进行观察分析后,将其分为变形虫属,并且这是欧洲变形虫科中的唯一物种,学术名被称之为Olm(奥尔姆)。
与众多穴居生物一样,奥尔姆完全适应了洞穴生活,并且眼睛几乎完全退化。
仅剩其他感官还能正常使用,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十分发达。
洞穴蝾螈的特有物种Olm
另外在体表上,奥尔姆也没有任何色素沉淀,看起来就像一根肉条。
不过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奥尔姆与大多数两栖生物相比,它们几乎完全生活在水里。
如此奇怪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特殊的外表让科学家充满了好奇心。
地球“最懒”
早期科学家在调查这一物种时还没有意识到奥尔姆的神奇之处。
并且监测地下动物群对现代科学技术来讲同样充满困难。
尤其是在物种特别稀有,或者难以捉摸的状态下,想要调查它们并不轻松。
科学家对穴居蝾螈的采样地点
所以欧洲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环境DNA的非入侵性调查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
此前的记载文献大多来自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以及克罗地亚等地。
并且在已知的洞穴中,大部分洞穴人类都没办法进入,因此这种采样更多的利用了水体DNA测定。
在对奥尔姆存在的可能洞穴的水源样本进行采样后,科学家利用离心机分离了样本清液,并对其进行蒸发干燥,然后再分离。
最终得到了关于洞穴蝾螈的统计,DNA显示了奥尔姆在欧洲地区的分布情况。
穴居蝾螈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并且解释了为什么以前没人能够发现它们,除了暴雨涨水的情况,这些洞穴蝾螈几乎不会出来。
不过数据大体表明了奥尔姆的分布状态,但这为后来的部分研究提供了地点参考。
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对奥尔姆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记录。
科学家首次记录了洞穴蝾螈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的生殖活动。
结果表明,奥尔姆最长可以7年不吃不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Olm头部的鳃可以传递电感信号
另外它们的生殖周期也十分漫长,12年交配一次,超过了地球上大部分物种。
这也从侧面说明穴居生物的种群数量普遍不高,或许是因为领地争夺或者食物匮乏。
进行观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捕捉,科学家用手捕捉了19只奥尔姆,并用29号针头在它们的尾鳍皮肤下方植入了标记点。
但科学家不太明白这些生物究竟怎样才算成年个体。
所以被标记的奥尔姆都是体型超过20厘米的,有了一个既定的标准后才方便统计。
科学家们收集到的移动数据
从2010年至2018年,科学家分别记录了多只奥尔姆的生活状态,并且利用被植入的标记点的信号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研究。
此外还有少数个体被单独带出进行饲养观察,最终得到了相关记录。
穴居蝾螈的奇怪考察
在2010年期间标记的个体中,科学家发现这些形态似龙的生物实在是太懒了。
有个体数据显示,一只奥尔姆在230天里的最大移动距离只有38米。
整个标记空间没有更多其他奥尔姆的活动痕迹,大多数个体在几年内的移动不到10米。
数据直观展现出了它们有多懒
科学家对奥尔姆的生殖周期推测中考虑到洞穴食物供应稀少,它们的耐饥饿能力应该很高,并且洞穴内也缺乏捕食者和种间竞争关系。
所以在生殖周期这块,科学家一致认为雌性的生殖周期平均在12年左右。
关于奥尔姆的活动研究基本也就到此结束,不过关于它们的生理构造和功能却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探索得差不多。
比起在黑漆漆的环境中通过定点信号观察,不如直接带出来饲养。
行动轨迹并不多Olm
自1955年起,法国穆利斯生态实验站在此培育了奥尔姆已有50多年。
通过对奥尔姆的饲养研究表明,成年奥尔姆喜欢聚集在裂缝和岩石下面。
到了繁殖期,雄性便会建立一个领地,此时它们的领地意识也会变得更强。
只要雌性奥尔姆进入到雄性的地盘,就意味着交配可以进行。
由于它们的肺部功能很弱,因此大多数时候奥尔姆都通过鳃和外皮进行呼吸。
通过生物电感交流的洞穴蝾螈
一般来讲,如果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奥尔姆会在水中食用一些毛翅目、蜉蝣目等小型昆虫的幼虫。
有时候它们会吃一点蠕虫、小鱼小虾什么的。但要是碰见食物不足,它们便会进入半休眠期。
进入这种状态的奥尔姆会趴在一个合适的地方静养。
为了适应饥饿,它们会将原本储存在肝脏中的脂质和糖原缓慢分解并消化。
奥尔姆还会降低活动和自身的新陈代谢速率。
要是情况十分糟糕的话,它们甚至会分解自己的身体组织来维持生命。
洞穴蝾螈基本就吃这种小型昆虫
有研究表明,一只成年奥尔姆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10年,这是大多数物种难以企及的能力。
以生命周期来讲,正常情况下,一只奥尔姆的寿命大约在100年左右。
总的来讲,这种洞穴蝾螈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惯。
尽管都是穴居生物,但在奥尔姆这里显得尤为特别。
并且在欧洲的长期记录中,该物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迁徙或者种群变化。
正在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
至少这说明它们在欧洲地区长期生活没有遭受改变,19世纪英国对它们的研究也说明了它们与世无争的态度。
不过想要饲养它们并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它们被带出洞穴再重新回归很有可能迅速死去。
对于它们来讲,如今环境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它们的生活。
水源污染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洞穴蝾螈需要稳定的水源环境,这种敏感的变化对它们明显是不利的。
如何保护它们也成了一个问题
如今奥尔姆已成为斯洛文尼亚自然遗产的象征,不管我们将其看作龙的后代也好,还是人鱼也罢。
环境保护问题因它们再一次被响应,希望这群奇怪的生物未来还能在洞穴中继续呆着
养了8年的乌龟不吃不喝后
相信许多人的“入门”宠物非乌龟莫属吧,毕竟这货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价位低、饲养成本低,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长寿,养得好还能送铲屎官走呢。
像下面这位大哥养的乌龟,都已经有灵性了。
养了8年的乌龟开始不吃不喝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
大哥家里养了只乌龟,到今年已经第8个年头了,比儿子的年龄还要大。虽然它不会说话,整日里默默无闻,但大哥知道它是有灵性的。
从11月初开始,乌龟就开始不吃不喝起来。起初大哥还以为它是不是生病了,但一连它绝食的状态持续了几天后,他反应了过来。
随即他便去买来了椰土与苔藓。
或许有人要问,大哥这是要干嘛?很简单,乌龟要冬眠了,大哥想要给它做窝呢。
养了这么些年的乌龟,大哥也是经验丰富,他知道一旦气温到了20度以下,或者是乌龟开始不吃不喝,就代表它应该冬眠了。
乌龟在主人指引下钻进土里
大哥将土浸在水里打湿再拧干,然后一点一点铺在鱼缸里,再在泥土上撒上了苔藓,不一会儿,一个小窝便做好了:可以好好过冬了。
儿子将乌龟放在了刚铺好的窝里,接下来也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乌龟开始慢慢地往土里钻,将自己埋在底下,直至整个背都消失在土里,其实乌龟也明白,这是主人特地给它准备的冬眠小窝。
愿你今睡梦久长安,明年醒来仍如少年
看着乌龟进入了冬眠状态,大哥也忍不住感叹:“愿你今睡梦久长安,明年醒来仍如少年”。看得出来,大哥对乌龟也有很美好的愿景。
许多网友在看了大哥如此精心照顾乌龟的视频后,也感慨万千,有的网友说,当年自己家乌龟就是不吃不喝,然后自己以为它不行了就给扔了,原来可能是要冬眠了;也有网友说,自己的手里,养死了二三十只小乌龟,对象都劝自己不要养了。
害,看到大家都把乌龟养死过,兽医小明也就放心了,俺小时候为了让乌龟冬眠,就给它扔鞋盒里没管了,然后就成了干尸了。
所以说,乌龟并没有那么好养。
寄语:
乌龟虽说是长寿,但并不意味着它好养,不精心照顾的话,很容易就养挂了。平时需要定期给它们换水、清洁,以及到了冬天的时候,让它们好好冬眠。
像文中这位大哥,养龟就养出经验来了,所以人家的龟都养了8年了。
兽医小明想说,无论是什么品种的宠物,既然决定养,就好好对待,用点心思,否则,再好养的宠物都养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可以联系兽医小明。
如果有宠物健康和养宠问题,关注兽医小明进行咨询。
原创文章,作者:星空漫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3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