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明明智商很高却一直专注犯蠢 新研究发现,乌鸦智商超高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1 33


明明智商很高却蠢犯注专直一一直专注犯蠢

在现如今最受我们喜爱的几种鹦鹉中,大葵花凤头鹦鹉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它们实在是太有特点了。凤头鹦鹉家族有很多种类,跟大葵花凤头鹦鹉长得相似的也有不少,但细心的话就能发现差别。目前网友们最容易跟大葵花弄混的就是大白凤头鹦鹉,要记住大白头上没有撅起来的黄毛儿,而大葵花头上有。

还有一种鹦鹉叫小葵花凤头鹦鹉,跟大葵花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它们两者的区别除了体型以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脸,大葵花的脸上白白净净,而小葵花的脸上有淡淡的焦灰色圆斑。另外长得比较像的还有鸡尾鹦鹉,也就是玄凤鹦鹉,它们也有黄毛儿,但是它们体型更小,脑袋也小,脸上的圆斑是鲜红色的,很容易区分。

大葵花凤头鹦鹉头上的黄毛平时就是在后脑勺撅着的,但不会一直这样,因为黄毛这部分是它们重要的社交部位,它们可以通过控制头顶的肌肉来让黄毛打开或者闭合。这个部位有个名字叫头冠,也叫羽冠,凤头鹦鹉会利用头冠来表达情感,包括同类之间的交流、求偶和表示惊吓、紧张、开心、愉悦等情绪。

除了头顶的羽冠可以控制之外,大葵花凤头鹦鹉还可以撑起喙部两侧的羽毛遮住口鼻用来保暖。大葵花凤头鹦鹉的身上有两层羽毛,包括外部长长的羽毛和内层的粉绒羽。这层粉绒羽可以保暖、防水,但是有可能导致敏感体质的人过敏。

当大葵花撑起它的小黄毛,又把嘴巴两边的小羽毛张开时,看上去真的是非常呆萌。黄毛这样竖起来很像皇冠,但是这双小黑豆豆眼和大脑门儿就看上去一点雍容华贵都没有了,只剩下蠢萌。

大葵花凤头鹦鹉的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大洋洲(澳洲),少部分在东南亚分布。在澳大利亚,大葵花凤头鹦鹉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们体型大,看上去呆头呆脑的智商也高,很适应有人类存在的城市生活,经常有当地人看到它们的身影。

而且大葵花凤头鹦鹉基本不怕人,经常会停留在居民的窗外或者院子里。在有些地区,大葵花凤头鹦鹉会对农田和庄稼下手,所以为了能喂饱它们,让它们少祸祸农作物,就有人专门为这些野生的鹦鹉准备了水盆和饭盆,摆放在露天的地方,供路过的鹦鹉休息和进食。

下面这只大葵花就是野生的,降落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开始各种蹦跶,还叼着藤椅上的靠枕玩了半天,最后给丢到了地上。不得不说,人类跟野生动物能有这么和谐的关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虽然鹦鹉淘气了点,但是能完全不怕人也代表它们已经习惯了人类并且信任人类。如果它曾经被人试图抓过的话,应该也不会这么大胆了。

正因为大葵花凤头鹦鹉这么可爱,所以有很多人把它们当宠物养。大葵花的寿命很长,野外环境下的平均寿命在二十到四十年之间,在人为饲养下的寿命能够达到七十年,甚至有大葵花超过一百岁的记录。

大葵花的性格特别活跃,有着鸟中哈士奇的称号,甚至被网友们直接称为哈士葵。而且鹦鹉这种胆大包天的鸟,就连喵星人也对它们毫无办法,平时作威作福的劲头只要遇到大鹦鹉,就立马消失不见了。

而且大葵花凤头鹦鹉非常聪明,能跟铲屎官玩各种互动性很强的游戏。但是大葵花非常害怕孤单,而且身上粉绒羽有可能致敏。再加上它们是华盛顿公约(CITES)的附录Ⅱ中收录的鸟类,在我国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允许私人买卖和饲养,所以大家喜欢的话看看萌图就可以啦!

新研究发现,乌鸦智商超高

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灵长类动物有着非凡的认知能力,智商极高,要说地球上有什么物种可能会进化成另一种智慧生命的话,那么灵长类动物一定是首选。但 一种飞鸟智商与大猩猩不分上下,这种飞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乌鸦。

在很多人看来,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生物,乌黑的毛发,看着让人心慌,沙哑的叫声听着就让人害怕,还以腐肉为食,只要它出现了,或听到乌鸦的叫声,准没有好事发生,我们通常把乌鸦与大凶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来自英格兰的行为生态学家安格利亚·罗斯金通过对乌鸦进行一系列测试后发现,其实乌鸦非常聪明,拥有非常独立的意识和对未来的思考能力,智力水平与大猩猩不分伯仲,小学课本上的一篇《乌鸦喝水》的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研究结果,难道不是吗?

为了得到这一结论,从一孵化开始,科学家亲自饲养了8只乌鸦,并且每四个月测试一次它们的认知能力,重点是要测试鸟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周围物体的相互作用,对测试鸟类的空间记忆,基本的数学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物体的持久性。

在测试过程中,先给乌鸦展示出一种食物,然后当着乌鸦的面将食物藏于杯子下面,接着将杯子移开,但是乌鸦仍然能够知道食物在哪里,这就像在海边木板路上玩贝壳游戏一样。可见乌鸦的智力是非常超群的。

研究人员一共对乌鸦进行了33次测试,结果发现仅四个月大的乌鸦得分与大猿相似,这意味着乌鸦的智力并不输给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还发现,四个月大的乌鸦和十六个月大的乌鸦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这可能是乌鸦大脑在四个月后就已经长好了。

这是一个惊人事实,四个月大的年轻乌鸦已经很独立了, 他们需要在认知上处于领先地位,以应对这些新挑战。 现在研究的是八只圈养乌鸦,它们已习惯与人类互动,那么野外乌鸦会不会这样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