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2 32
© Dog Food Guide
利维坦按:
广告开场可能是一只插在口袋里的手,一扇正在打开的橱柜门,甚至是随意朗声说出的一句话——“吃晚饭啦!”在你反应过来之前,你已经被一只冲过来的宠物绊到,它兴奋地等待着一份……暗褐色的干颗粒。这些神秘的食物中到底有什么成分,能让它们像烤鸡、野生三文鱼,或者成捆的新鲜香草一样美味呢?
拿我的室友(一只小黑兔)来说吧。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能看到他坐在那里,爪子搭在空空的食碗上,等待着下一份兔粮——尽管它看起来像是他的粪便,闻起来也一样让兔没有食欲。他以前有一个带计时器的自动喂食器,但他学会了把它扔到房间的另一头,以便提前拿到里面的东西。无论我摆在他面前的是什么美食——土产欧芹、软切干草、新鲜胡萝卜头、有机甘蓝——他总是宁愿吃加工过的宠物食品。
这似乎并不罕见。关于宠物对宠物食品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有只猫咪每天都会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吃光了猫粮时恐慌发作,还有那只实用主义的德国牧羊犬——在飓风哈维(Hurricane Harvey,2017年)过后,我们发现他自己背着一袋狗粮在休斯顿的街道上走来走去。
宠物粮这种令宠物上瘾的特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宠物食品产业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行业,业内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风味增强剂/适口物”(palatant),这种成分能使我们的宠物更想要吃这些公司的产品。
从腐肉中常见的难闻化学物质,到通常会加进土豆中的一种防止变色的添加剂,我们对制作最美味的宠物食品的追求带来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
“大型(宠物食品)公司有着庞大的部门去研发风味增强剂,”隶属于玛氏宠物护理公司(Mars Petcare)旗下威豪宠物护理科学研究所(Waltham Petcare Science Institute)的研究主管达伦·洛根(Darren Logan)表示,“就像我们为人类制造它们一样,我们也为宠物制造它们。”
上流狗狗
第一种宠物食品是在1860年,由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詹姆斯·斯普拉特(James Spratt)发明的,他是一个事业心十足的避雷针推销员。传说,他某次去英国出差,有一天,在利物浦码头眺望时,他注意到流浪狗正在吃别人剩下的压缩饼干(hardtack)。
这对他而言是个启示,原因有二。
压缩饼干是出了名的难以下咽——一代又一代不得不吃压缩饼干的士兵和水手都讨厌它,烘焙面粉和水混合成了这一块块比木头还坚硬的简单食物,有时硬得足以磕断你的牙齿。它的绰号包括“铁皮”(sheet iron)和“蠕虫城堡”(worm castles),后者是因为压缩饼干里时常有蛆和象鼻虫滋生。
现存最古老的压缩饼干是在斯普拉特到访利物浦码头的九年前烘焙而成的,170年后,它看起来仍然保存完好得令人生疑。
直到那一刻为止,还没有人想过去研究他们的宠物想吃什么,也没想过这可以商业化。自从我们饲养家养动物以来,喂它们的食物就或多或少和人类相同,要不就是指望它们自己找吃的。
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哈士奇。在它们的故乡北极格陵兰岛、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因纽特猎人传统上用海豹肉喂养这些狗,而海豹肉正是因纽特人自己主要的食物。雪橇犬高度适应了这种环境,以至于1945年,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把它们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带到南极洲时,他们发现狗狗们很难消化商业狗粮。 他们不得不每年杀死一些当地的海豹,仅仅是为了喂狗。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哈士奇被雪地摩托大量取代为止。
(www.bas.ac.uk/about/antarctica/environmental-protection/wildlife-and-plants-2/removal-of-the-sledge-dogs/)
与此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那些幸运地得到照顾的狗要么被喂食剩饭,要么被喂稀粥。即使是专门从异国引进的动物,每天也只用人类的食物来喂养——每年从摩洛哥进口的20000只左右的乌龟,绝大多数只能靠普通的菜园蔬菜或是浸过水的面包生存。猫被认为是街头动物,很少有人喂它们。
但是斯普拉特偶然想到了一种全新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开发了“肉纤维狗饼糕”(Meat Fibrine Dog Cake),这是一种类似饼干的混合物,由甜菜根、蔬菜、谷物和来历不明的牛肉混合而成,声称能满足购买者家中猎犬的一切营养需求。(虽然它的包装暗示着它使用的是最好的草原牛肉,但其真正成分却是一个他带进坟墓的秘密。)
斯普拉特的创新恰逢一场文化革新:我们看待宠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狗和猫曾经仅仅被视为“有用的动物”或是“近乎于害虫的动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宠爱的家庭成员。 肉纤维狗饼糕的营销定位是贵族宠物的奢侈食品。
狗饼糕的广告称之为“狗狗的愉悦之源”(Dog’s Delight),并引用了富裕客户们滔滔不绝的溢美之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斯普拉特牌狗粮的广告也促使斯科特船长在1901年南极之旅时选择用它来喂雪橇犬,但我们现在知道,它们宁愿吃海豹。
最终,这家公司还把业务扩展到了猫粮领域——“斯普拉特牌猫粮让猫咪状态绝佳!”他们说。此后,宠物食品日益发展,不必赘言。 宠物食品风味增强剂的科学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恶心的气味
从青蛙到蜜袋鼯(一种小型有袋目动物),我们可以为几乎任何一种宠物买到特制的宠物食品。大部分宠物食品的配方大致相同——它们通常含有某种基础碳水化合物、各类蛋白质和脂肪、糖、纤维素、抗氧化剂或其他防腐剂、乳化剂(它可以保存食物中的脂肪并防止脂肪分离)、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着色剂。
更复杂的配方还可能含有益生菌或消化增强剂——例如菊苣(chicory),狗粮中经常会添加它——以及酶、抗寄生虫化合物和矿物质,以防止牙齿上的牙垢堆积。
为了把这些成分变成一块干巴巴的宠物食品,它被制成糊状,加热后,将它“挤压”通过一个有孔洞的盘子,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形成与孔洞形状相匹配的充气产物。这和制作膨化零食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调味剂则是在最后一步加入——就宠物食品而言,调味剂要么是喷上去的,要么作为粉末添加进去。
奇怪的是,宠物食品的健康程度和它固有的美味程度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这是因为,在美国、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为了形容某种食品是“全营养的”——包含身体健康所需的一切——它必须满足一定的营养标准。这些标准列出了大多数成分的可接受范围,因此制造商不能仅仅通过加入大量糖和脂肪来使产品具有吸引力。
纽约大学营养、食品研究和公共卫生荣誉退休教授玛丽昂·内斯特(Marion Nestle)说: “从我作为一个营养学家的立场来看,所有的宠物食品都是一样的。”
糖和脂肪不是出路,各大公司纷纷转向了化学物质。
许多动物高度依赖嗅觉来穿梭于周围的世界,因此嗅觉往往是宠物食品公司的主要目标。人类鼻子包含大约5000万个嗅觉感受器,然而猫有6700万个,兔子有1亿个,狗有2.2亿个。另一方面,它们的味觉识别能力一般不如我们——我们相对较高密度的味觉感受器被认为是进化出来帮助我们应付自身多样的杂食性食谱的。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18978/)
问题在于,有些动物在闻到路上被撞死的动物的气味、汗湿的袜子和呕吐物的气味时会觉得它们极其具有吸引力——食肉宠物经常如此——要想制造出吸引它们的气味,而不让它们的人类同伴感到剧烈不适,这是极其棘手的。洛根说:“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悖论,因为似乎猫和狗都特别喜欢的气味,往往与人类喜欢的相反。”
内斯特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动物吃粪便,”她说,“它们喜欢强烈的动物气味,而宠物食品制造商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因为他们必须把它做得足够恶心,这样动物才会吃,但又不能做得太恶心,以至于主人不买。”
例如腐胺和尸胺,它们是由蛋白质分解自然产生的无色化学物质。它们是腐肉的气味令人作呕的主要原因——而猫很喜欢它们。虽然在人类食品中,它们的含量有时会被密切监测,以确保肉类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但它们往往被主动添加到猫粮和狗粮中,有时是以内脏提取物的形式,有时则是以实验室制造的添加剂形式。
对于天然的纯素食动物,如兔子和豚鼠,薄荷和牛至等植物所具有的难以抗拒的气味有时会以浓缩物的形式添加进宠物食品。
日本风味美食
其他的深刻发现可以说更令人惊讶。最近的一项研究确定了常见的宠物食品调味剂中的9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狗粮在狗狗眼中的美味程度有关,包括庚醛、壬醛和辛醛,它们都有强烈的水果香味。
(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afc.0c03088)
口味也很重要——在这一点上,食肉宠物的偏好与我们没有太大的不同。
人类食品中最受欢迎的添加剂之一是神秘的“水解蛋白质”(hydrolysed protein),它包括一长串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通常使用酶或盐酸来完成分解。它所带来的风味类似于肉类或蔬菜高汤的味道,通常伴随着味精的味道,因为味精是同一种反应产生的副产品,它带来类似西红柿、奶酪和伊比利亚火腿的味道。
虽然水解蛋白是人工合成的,但是这个过程和你长时间烹饪食物的过程有所相似——这是一种预消化过程,并且被认为是许多品牌的宠物食品散发出诱人气味的源头。
“对猫的适口性(palatability)的理解非常类似于日本或亚洲的美食,它们极为关注鲜味(umami)和另一种被称为厚味(kokumi)的味道。”洛根说。
厚味于1989年在日本被发现,被认为是继甜味、咸味、苦味、酸味和鲜味之后的第六种人类味觉。它被描述为一种口感,而不是味道本身——一种赋予食物醇厚感和“厚度”的质感。与其他味道不同的是,我们还没有将厚味与某组特定的化合物联系起来,但是具有这种感官体验的食物包括扇贝、酱油、虾酱、酵母和啤酒。
第六种味道被认为特别受食肉动物的欢迎,食肉动物也许可以通过嘴里的感受器来辨别这种味道(这些感受器进化出来是为了检测钙质)。你也许猜到了:宠物食品公司已经开始将其与增强风味的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
但是有些味道是你在某些宠物食品中永远找不到的。
例如,大多数野生食肉动物缺乏品尝糖或碳水化合物的感受器。它们和狗不一样,狗狗已经生活在人类周围,享用我们的剩饭长达四万年,而家猫只有大约43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43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免费害虫防治工具。
尽管猫咪特别喜欢富含肉类和海鲜的日本食物,但你不太可能抓到它们偷吃冰淇淋或是甜甜圈——它们只是没有在人类身边待足够长的时间,不像狗,已经进化出了品尝糖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纯素食动物只吃蔬菜,而蔬菜往往富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因此它们倾向于选择更甜的宠物食品。
如果没有焦磷酸盐——《大众科学》杂志(Popular Science)将其称为“猫薄荷”——任何一张风味增强剂的名单都会是不完整的。这种常见的添加剂在人类食物中发挥了许多作用,例如防止马铃薯制品在煮熟后变暗——但这些作用里都不涉及改善人类食物的味道。 猫咪会为之疯狂,可能是因为它增强了氨基酸的味道。
宠物食品公司在让食品变美味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以至于他们越来越多地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他们几乎做得过于好了。温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inchester)动物福利和伦理学教授安德鲁·奈特(Andrew Knight)说:“ 猫狗和人类一样面临着过度消费的危险。”
宠物肥胖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伦敦的一次兽医展览会上,专业兽医人士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大约有51%的狗,44%的猫和29%的小型哺乳动物超重或肥胖。
(www.pfma.org.uk/_assets/docs/White%20Papers/PFMA-Obesity-Report-2019.pdf)
根据洛根的说法,这并不是因为宠物食物的配制方式有问题,而是由于人类屈服于他们心爱宠物的哀求目光。“我们让宠物食品适口的原因是,如果它们完全不吃我们给它们的食物,就无法满足它们所需的营养需求,”他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宠物主人喂了它们太多食物——毕竟宠物自己是没法打开包装的。”
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我们也越来越担心宠物食品对环境的影响——2009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估计,养一只狗的环境成本大约是养一辆中型SUV的两倍。
这就是需要风味增强剂的地方了。由于大多数宠物食品都是由基本无味的基础成分组成,再加上美味的调味剂和气味,所以对于食肉宠物来说,用昆虫或大豆等可持续性更强的原料制成的宠物食品,一般和真正(天然)的食物一样可以接受。( 猫的食谱里不能完全没有肉。)
“根据我们刚刚完成的这项规模极大的研究,食用纯素宠物食品的动物似乎和食用肉类宠物食品的动物一样快乐。”奈特如是说。他对它们未来的潜力充满希望。
“我们普遍认识到,更具可持续性的需求将对宠物食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洛根表示。他解释说,他供职的宠物食品公司刚刚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昆虫基底宠物食品。
为什么我们的宠物对宠物食物如此上瘾呢?因为它就是这样设计的。就像我们一样,我们的宠物也很难拒绝我们设计出的美味食物。
文/Zaria Gorvett
译/苦山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bbc /future/article/20210519-the-hidden-reason-processed-pet-foods-are-so-addictive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苦山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别看近百年来兔子在澳洲泛滥成灾,但是在欧洲殖民开始之前,澳洲的草原上连根兔子毛都没有。而在其他大陆上,兔子却是非常常见的物种,并且我们早就有吃兔子肉的传统了,这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吃兔子的故事。
在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下,清规戒律要求我们在斋戒期间只能吃鱼肉,不能吃其他肉类。但是架不住罗马教皇自己想吃肉啊,于是他偷偷吃起了兔子肉,结果被“朝阳群众”举报了。教皇干脆发了一通声明,声明上是这么说的:“你好,关于有群众反映斋戒期间不能吃肉的问题,经我教会领导判断,刚出生的兔子是一种鱼类,不是家畜,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本着“一天不吃肉,浑身难受”的人类天性,大家干脆也就“指兔为鱼”,跟着教皇一起吃兔子了,这一下直接让欧洲的家兔养殖迈出了一大步。这些被大量食用的兔子名叫“穴兔”,把它们驯化以后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家兔了。
与沦为餐桌“鱼肉”的穴兔相比,后来在澳洲占山为王的“欧洲野兔”也没那么幸运。由于野兔奔跑迅速、转向灵活,向来是王公贵族狩猎时最喜欢的“活靶子”。猎兔运动从罗马传播到了英国,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很钟爱这项活动。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成了澳洲野兔泛滥的源头,不得不说历史的偶然性真是难以捉摸。
澳大利亚被英国人发现后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穴兔这种食物自然也被带到了澳洲。吃饱喝足之后,英国人才想起来打猎。于是在1859年,被后世野兔尊为教父的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终于忍不住了,他托人从欧洲带来了5只欧洲野兔和12只穴兔,准备放到农场养殖,满足自己的私欲。
“澳洲野兔之父”——托马斯·奥斯汀
但是令托马斯没想到的是,这不到20只兔子,在短短6年时间里面,居然繁衍出了上万只。按理来说这么小规模的兔子种群是非常容易灭绝的,为什么它们不仅没有灭绝,反而繁衍出了上万的种群数量呢?
按理来说,小种群灭绝的风险非常大,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近亲繁殖使后代患有隐性遗传病,让整个种群变得抵抗力弱容易死亡。
二是遗传漂变,不同基因型的动物留下子代数量不同,可能导致某些基因随机性消失,从而使子代遗传多样性降低,整个种群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
遗传漂变有点难理解,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假设野兔里面有两只兔子,一种耳朵大听力好,善于判断周围有没有天敌;一种腿长,能够从天敌的追捕中脱身。如果耳朵大的和腿长的生下很多后代,就有可能得到兼有这两种优点的后代,也就更容易存活。而如果耳朵大的种类只有一只,还意外死去了,就很可能永远生不出完美的后代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小群体里面全都带有一种遗传病,那么后代想要消除这种遗传病也非常困难。
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提出,50只个体才能避免近亲繁殖,500只个体才能消除遗传漂变的影响。这种理论适用于像狮子、老虎这类大型动物,但是对于野兔却不太合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野兔的下崽速度太快了,比母猪还能生。
年轻雌兔3~8个月大就可以繁殖了,每胎能生4-12只小兔子。全年任何时候都能怀孕,妊娠期约为1个月,最快可以在生小兔的第二天再次怀孕。一只成年雌兔一年可以怀孕4~7次,每年能产下30~60只幼仔。雌兔寿命约为9年,粗略算下来,一只雌兔一辈子要生200多只幼仔!在这200多只幼仔里面,哪怕只有20只是健康的,兔子的种群也依然非常庞大。这种高生育率帮助它们筛选出了更加优质的后代基因。
2003年的基因检测发现,澳洲的野兔与法国原生兔的遗传多样性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种群是非常健康的,没有受到近亲杂交和遗传漂变的伤害。
没有了基因的禁锢,也没有欧洲上空盘旋的金雕,更没有地上埋伏的猞猁,野兔们在澳洲大地上大放情怀,在不到10年间居然繁殖了数千万只。然后,以每年130千米的速度从澳洲南部扩散,到1920年,澳洲野兔的数量已经有100亿只。它们在澳洲85%的领土上“占山为王”,成了澳大利亚人最头疼的强盗。
野兔强盗们虽然不吃人,但是却吃掉了我们的财富。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丰沛的降水养育了土地上众多肥美的牧草,于是畜牧业成了他们的重要产业。
野兔们却在和牛羊抢夺食物,牧场上的牧草被啃食干净以后,牛羊成片死亡。但是野兔们的数量却有增无减,它们并没有因为牧草的缺失而大量死亡。
这是因为,澳洲最适合野兔生存的一点不在于牧场多,而在于西部贫瘠的荒漠很多。在这些荒漠里,没有草原上鲜嫩的牧草,只有牛羊吃不了的草根,它们能够养活野兔却养活不了大型食草动物。因此野兔在这里是得天独厚的,由于面临的自然选择压力不大,即使是早期近交衰退的后代也活了下来。而人类毁草开荒的做法破坏了更多植被,使本来就不多的灌木丛变得更稀疏了,这些做法变相帮助野兔排除了许多竞争对手。
另一个问题在于,澳洲这种兔子的天堂却几乎没有兔子的天敌。澳洲并非没有捕食者,比如袋狼和澳洲野狗。但是袋狼在野兔泛滥的年代,只生活在澳洲北部的一小部分区域,和野兔们井水不犯河水。
袋狼
野狗取代了袋狼成为澳洲顶级猎手后,却对野兔没有兴趣。因为野兔很难捕捉,它们的奔跑速度惊人,最快的时候可以达到20米每秒。而且还能瞬间刹车转向,兔子身上那点肉估计都没有野狗捕猎的消耗多。而且澳洲野狗有更好的选择。
有绵羊吃我为什么要费劲抓野兔?
有鲨鱼吃我为什么要费劲抓野兔?
第一次:引进天敌
自从野兔“教父”托马斯·奥斯汀将野兔引进澳洲泛滥后,政府看着各个牧场发来的牛羊损失记录和抗议声明,头都大了,只好引进兔子的天敌来对付,首先请来了“狐大仙”捉兔子。可惜啊,面对灵活狡猾的野兔们,狐狸也是有心无力,抓兔子的速度还没人家生得快。最主要的是,它们找到了其他更容易捕捉的小动物,兔子多不多关我什么事?澳大利亚人给我发工资吗?
结果就是兔子和狐狸双双泛滥,让当地政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还不算完,他们又引进了野猫来捉兔子,结果自然是又泛滥了。
第二次:“赏金猎人”
政府算是想明白了,咱这块土地很神奇,外来物种来一个泛滥一个。畜生是指望不上了,干脆来个“重金悬赏”。1887年,政府悬赏25000英镑,召集了无数“赏金猎人”。不论是用网堵洞、放烟熏或者用猎枪击杀,效果都不大,因为猎人的成本太高了。
第三次:三道“长城”
兔子是杀不完了,干脆把澳洲的一半江山拱手让给野兔吧。于是澳洲政府自己用网围起了三道长约3000公里的“防兔长城”,用来阻止兔子入侵西南地区,结果野兔们嘿嘿一笑,挖几个洞就让千里长堤瞬间崩溃。
第四次:毒药灭杀
几次失败让澳洲政府彻底恼羞成怒,失去耐心了,要想大规模消灭野兔,看来只有在“饭里下毒”了。也就是在草场上喷洒毒药,结果兔子是毒死了不少,但是其他食草动物也跟着遭殃,这项计划也只能被迫终止。
第五次:生物病毒
这次澳洲政府是发动秘密武器了,直接从美洲引进了粘液瘤病毒。这种病毒在野兔中间快速传播,兔子的死亡率极高,直接让澳洲只剩下不到5%的兔子种群。结果野兔们也是使劲生,硬生生通过“群体免疫”,进化出了免疫能力。
澳洲政府算是彻底没脾气了,看来除非把整个澳洲毁灭,不然是杀不光兔子的。对此,国内网友们纷纷支招,兔子那么好吃,为什么不吃光它们呢?
澳洲政府当然也想过,当地的餐厅也能做兔子肉,但是味道肯定没有咱们国家做得好吃。因为兔子本身的肉质比不上牛羊肉,还带有一种土腥味,四川人常用花椒和辣椒来掩盖这种味道,再经过其他烹饪技巧才能让兔肉变得好吃。
但是澳洲可没有吃兔肉的传统,所以他们的兔肉味道非常接近“自然”,带有泥土的芳香,反正很难让人提起食欲。
加上前几次围剿,又是细菌、又是病毒、又是毒药的,难免令人担心这些兔子会不会带有某种致病因素。
现在澳洲政府倒是想明白了,上次的生物病毒非常有效,于是第六次围剿沿用了这种方法。最终,他们引进了来自国内的兔杯状病毒,终于将野兔的数量压制住了。 澳洲的野兔泛滥虽然时有发生,但是兔杯状病毒的效果依然很好。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