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6 26
宠物食品是宠物消费中的刚需。。模规的元美亿00有研究机构预计,全球宠物食品用品及护理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245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610亿美元,并将以6.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7年达到3500亿美元的规模。
宠物食品贸易潜力大
宠物行业这一朝阳赛道的吸引力从新入局企业的量级便可见一斑。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营范围含“宠物”相关的企业数量已逾190万家。2021年和2022年以来新注册的企业数量都达数十万家。 不少企业都有进出口业务。
国内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宠物食品出口稳步增长。2019年-2021年,国内宠物食品出口量分别为240万吨、240万吨和250万吨,出口金额分别约41亿美元、44亿美元和55亿美元。2021年,出口量前五大市场分别是日本、美国、荷兰、越南和韩国。
宠物食品进口也保持高速发展。2019年-2021年,国内宠物食品进口量分别为220万吨、240万吨和280万吨,进口金额分别约59亿美元、70亿美元和80亿美元,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9%、16%,进口额分别增长18%和14%。2021年,进口量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秘鲁、美国、越南、泰国和荷兰。
对比进、出口数据可见,国内宠物食品的进、出口量基本均衡,但进口额明显大于出口额。“这说明我国进口的是单价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也说明国内宠物食品的市场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食土商会会长曹德荣指出,国内宠物食品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企业要向国际同业看齐,进一步提质升级。
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食土商会已于7月22日成立宠物行业分会。曹德荣表示,宠物行业分会将重点围绕全球原材料集采、国外成熟品牌产品引进、组织国际会议会展、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向发力,对接国内外资源,促进业界交流合作,与各会员企业和行业企业一道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创新成长平台,助力宠物食品等外贸细分产品品牌培育。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食品市场,国内的宠物食品消费潜力也在快速释放。两国在宠物食品领域的贸易合作被给予了更多期待。
短短两年国内在美国宠物食品出口目的国中的排名就由第18位跃升至第5位。今年前5个月,美国输华宠物食品数量和金额均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美国西部农业贸易协会国内区代表钱永霖表示,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以来,中方降低自美进口宠物产品关税,并让更多美国宠物食品获得国内准入。“我们对宠物食品出口国内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钱永霖同时介绍,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健康化需求凸显,宠物保健品、有机宠物食品、纯素宠物食品和无添加剂宠物食品等都是增势较好的产品类别,值得国内企业重点关注。
亟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宠物产业已在国内不少地区集群成势。如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宠物全产业链相关市场主体已突破1万家,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宠物产业产值达210亿元。南和的宠物食品年产销量已占全国份额的60%以上,猫砂年产销量占全国的1/3,并在依托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强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内宠物产业之都。
“未来8~10年,国内有望成为宠物行业第一大国。”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食土商会宠物行业分会执行理事长郝忠礼对行业发展满怀信心。他指出,整体而言,国内宠物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较小,集中度低。疫情也加速了宠物行业消费模式的调整,个性化、定制化及创新性的产品成为宠物消费赛道的新风向。一方面,新品牌和国货品牌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红利,也会出现具备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强势品牌;另一方面,行业对宠物基础健康研究和营养研究的投入普遍不够,与发达国家同业的差距较大。国内宠物行业要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必须重视基础营养研究,使研发与创新先行,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尤其是产品质量风控,把控好供应链和产品品质,实现稳步成长和高质量发展。(记者 汤莉)
三年后,魏客礼供职的德国ALDI奥乐齐(以下简称“ALDI”)超市,一个在全球拥有一万多家实体店的百年零售商,终于决定进入国内,争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
4月25日,在复古与摩登并存的上海老码头,ALDI和天猫国际召开了独家战略合作发布会。现场被布置成一条秀色可餐的T台。台上,模特们身着ALDI食材做成的时尚礼服徐徐走出;台下,陈坤等当红明星正在品尝着同样来自ALDI的美食。这场“食尚盛宴”的原材料都可以在ALDI天猫国际旗舰店同步购买,而ALDI在国内的首秀也正式拉开帷幕。
天猫国际总经理奥文表示:“两年来,各国海外零售百货都把进驻天猫国际当作进军国内的第一步,实现华丽转身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ALDI奥乐齐国内执行总裁魏客礼与天猫国际总经理奥文
三年调研后,百岁超市巨头做了个小决定
Aldi,由一对德国兄弟Karl Albrecht和Theo Albrecht在二战后创办,但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其母亲在德国西部城市埃森(Essen)开办的一家小商店。Aldi的名字取自Albrecht和Diskont(德语,意为折扣)的前两个字母。物廉价美正是它获胜的法宝。
低价策略,同时不断调整商品结构和档次,为Aldi带来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在德国,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这家超市的粉丝,开着豪车到Aldi排队购物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因为低价,Aldi在与沃尔玛的本土遭遇战中轻松胜出,后者在亏损数亿美元后于2006年黯然退出德国市场。 Aldi的低价攻势已经帮助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折扣连锁店,在18个国家拥有10000多家门店,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美元。
以纯电商模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对ALDI来说还是第一次。
“我在国内待了三年半,期间考察了东南西北40多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零售超市,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国内发达的电商业态。”现任ALDI奥乐齐国内执行总裁魏客礼感叹,国内电商的发达程度超乎预期,来过国内后,再回到祖国奥地利就好比现代“穿越”回了古代。
魏客礼表示,ALDI“优质低价”的总体策略会贯穿始终,但会根据各国市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我们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具体策略就不一样,而国内是我们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纯电商市场。” 魏客礼认为,进入每个市场都要因地制宜,而按照国内目前的市场情况,最佳入口是电商,而非实体店。
去年7月,ALDI开始接触阿里巴巴,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基本敲定方案,以旗舰店形式入驻天猫国际。此后,ALDI加紧招兵买马,国内团队由两人迅速拓展到四十多人。
3月20日,ALDI天猫国际店铺上线试运营。从店铺的情况来看,目前上线的产品以食品为主,约有近百个SKU,品类涵盖早餐、零食、酒类、有机食品和佐料,自有品牌是其中最主要的卖点。
“我们在全球是很大的零售企业,可惜在亚洲不是特别有名。我们这是第一次进入亚洲市场,选择国内作为第一站是因为觉得国内有独特的市场环境,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需求,市场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 魏客礼在对《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中说道。在试运营期间,ALDI产品的复购率颇高,成人奶粉、蜂蜜、混合坚果成为畅销款,甚至出现断货的情况。
ALDI在国内销售的第一批产品由澳大利亚经营方直接供货。商品详情页显示,部分商品已经提前备入菜鸟宁波保税仓,另有部分商品从澳大利亚仓直邮发货。魏客礼表示,ALDI与阿里巴巴合作物流,“最后一公里”交给合作方,配送范围覆盖全国。
据天猫国际欧洲招商小二童皓介绍,在与ALDI接触过程中,这家德国公司经常会给人惊喜。众所周知,在零售业,食品概不退换是行规。但ALDI对自家食品非常自信,曾做出过“巧克力不好吃包退”的服务承诺。大热电影《爱乐之城》男主角“高司令”(Ryan Gosling)在一次访问中就透露很喜欢吃ALDI的巧克力。
童皓还透露,ALDI是一家持续研究市场新风潮新趋势的零售商。在笔记本电脑流行的时候,ALDI还卖过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后来也出过手机。当各地消费者足够信任 ALDI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时,它就会抓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痛点,通过高性价比,不断推陈出新,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有更好的生活,在这一点上,ALDI与天猫打造的品质消费不谋而合。
利用ALDI食材制作的时装
如何卖得更便宜?省钱!省钱!省钱!
在线下,便宜是ALDI最大的卖点,这也是ALDI让沃尔玛在欧洲市场铩羽而归的杀手锏。
跟普通超市相比,ALDI售卖的商品价格要低出30%~50%。相对于当今国内人的收入水平来说,大部分ALDI超市的商品即使折算成人民币也依然算得上低价:一公斤面粉1.8元,一升盒装苹果汁3.5元,一公升盒装牛奶3元。对消费水平更高的德国人来说,这样的价格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吸引力。
低廉的价格并不代表ALDI会在商品的品质上打折扣。对每一个细节竭尽所能的“抠门儿”,最终成就了这个成本控制高手。魏客礼告诉电商在线,ALDI能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全靠两招—— “高效运营”和“自有品牌”。
1、店员都是多面手,几百种商品价格倒背如流
\"ALDI到底是怎么省钱的?”听到问题后,魏客礼不禁会心一笑,在ALDI工作11年的他已经把“节约”融进了自己的DNA。他说,光谈ALDI节约成本的方法,他就可以说上三、四个小时。比如,欧洲许多超市都提供免费塑料袋,但ALDI却始终坚持塑料袋收费,不少ALDI的忠实顾客也早就养成了“逛ALDI,带环保袋”的习惯。魏客礼还提到,ALDI的购物车需要投币后才能使用,这也大大节约了超市的人力成本。
一家ALDI超市通常只配备4到5名员工,人均服务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他们没有固定岗位,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结账、理货、清理废弃包装,他们什么都干,甚至连店里几百种商品的价格也能倒背如流。ALDI为这些员工支付超过其他超市10%~20%的薪水,激发他们更大的工作效能从而收获更多的劳动回报。这一方面让年轻人更喜欢去ALDI超市就业,另一方面也在总体上节省了人力成本。
ALDI超市一般开在居民区、学校附近或者城市边缘。这些远离繁华地段的区域不仅能够提供更便宜的房租,还拥有足够的客流量。走进ALDI超市,扑面而来的商品会让你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仓库。除了少量日用品、食品设有货架,其他商品均按原包装在店内就地销售,看上去数量庞大且十分拥挤。
2、自有品牌解救“选择恐惧症”,更有供应链话语权
推荐所有的“选择恐惧症”去ALDI超市逛一逛。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资金流动效率,ALDI超市中的每个品类的产品只提供一个品牌,让顾客的注意力落在品项上。与拥有150000品类项的沃尔玛相比,ALDI的品类项只有区区1000个。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单体商品的采购量就变得格外庞大。据品途商业评论报道,ALDI每年购买的单间商品总价值超过5000万欧元,而沃尔玛只有150万欧元。
巨大的单体采购量也让ALDI在与供应商的谈判桌上更有话语权。ALDI的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哪里的产品性价比高就从哪里进货。并且,ALDI更偏爱与品牌知名度不高,但是产品品质很好的中小企业合作。长期下来,这些企业和ALDI逐渐形成了依附关系,能按照ALDI的质量标准为超市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
与国际商超同台竞技
嗅觉灵敏的业内人士早已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商超选择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内,而巧合的是,曾经挑战沃尔玛的全球超市双雄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天猫国际试水国内。
2014年10月,美国超市巨头Costco通过天猫国际第一次进入国内,那一年是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双11元年。三年后,德国超市传奇ALDI也选择通过天猫国际进入国内,这一年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元年。
自2014年上线以来, 天猫国际先后与Costco、ALDI等海外巨头建立起了亲密共创的关系,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生态体系,在推动品牌精准化运营顾客、线上线下体系打通、建立全球化供应链等方面,帮助海外商家直面全球化新零售浪潮。
“海外品牌探路国内,需要经历入驻、竞争、落地等一系列环节, 天猫国际正在成为全球零售巨头在国内首选的“试验场”。从入驻到打通全球供应链、实现全球化新零售,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海外商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全球知名品牌同台竞技。”天猫国际总经理奥文表示,通过天猫国际,更多类似生鲜、红酒、宠物食品等细分类目的商品正在不断推介入国内,拥有全球供应链优势的全球超市精选进口产品成为国内新中产的拥趸,天猫国际将继续和全球品牌深入合作,持续服务一亿新中产。
“天猫国际服务的一亿新中产,其中有一部分是80、90后,他们想要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定价,而ALDI的定位正好契合他们的需求。”奥文认为,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全球供应链,ALDI能把优质低价的海外产品通过天猫国际带给国内消费者。他同时提到,目前ALDI海外旗舰店所有产品均为自有品牌,这或许也是ALDI在国内保持价格竞争力的一种策略。
“从三月份试运营以来,我们每天都在收集数据,学习如何运作国内的电商市场,了解包括支付、物流在内的阿里生态系统。” 魏客礼表示,ALDI现阶段将集中所有精力搞好国内的纯电商业务,并在线上秉持“节约成本”的精神,把实利让渡给国内消费者。至于在国内开设实体门店,魏客礼颇为开放地表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但眼下,选定天猫国际的ALDI打算先踏踏实实地打好线上这一仗。
编辑| 海丽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