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猪只脑炎类的疾病汇总和相关防治措施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1 26


猪只脑炎类的疾病汇总和施措治防关相和总相关防治措施

1、链球菌型脑炎:

①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链球菌病型可以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关节炎型,本期主要讲解脑炎型链球菌:

②病程1~2d。主要致病原为C群和R群链球菌,多发生于20~35天前后断奶仔猪和保育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猪病初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有鼻液流出,便秘,继而病猪会表现出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直至后躯麻痹,侧卧于地,最终昏迷而死。

③特点:其症状类似于伪狂犬,返弓腿似划船,但区别在于伪狂犬是间歇性的,而脑炎一直划动,持续时间长,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④用药:首选青霉素类,快速杀灭,但青霉素穿透不了脑屏障,这就需要能穿透脑屏障的药磺胺嘧啶钠配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根据猪的病情轻重,配合耳静放血、减压,和甘氯醇,速尿等药物减轻脑水肿,能够提高治疗率,降低死亡率;

2、乙脑:

①本病主要通过蚊蝇的叮咬进行传播,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并可越冬,经卵传递,成为次年感染动物的来源。由于经蚊虫传播,因而流行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

②特点: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发病,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其特征主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原因为:病毒通常不能突破血脑屏障入脑,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多为隐性感染,临诊上很少有脑炎症状的病例;

保育仔猪常突然发生,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

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患病睾丸阴囊皱襞消失、发亮,有热痛感,约经3-5天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

②防治方法:主要为根据季节流行的特点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由于是病毒性疾病,一般抗生素对其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防治措施还是以上述的预防干预为主!

3、伪狂犬: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 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以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①表现: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但是若要确诊, 进行实验室血清学诊断;

②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母猪屡配不孕,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

③防治措施:

生产模式需要进行批次化生产,不同猪只不混群饲养;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出生当天伪狂犬滴鼻免疫,保育阶段70日龄进行二次免疫;

后备母猪在130日龄的时候再免疫一次;

基础母猪群在每个季度免疫1次(1月、4月、7月、10月);

其他:猪群在免疫后需要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水平,以检测免疫效果!

4、大肠杆菌水肿病:

①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除了会引起猪的黄白痢疾之外,还会引起猪只的水肿病,并且会有脑炎类症状,本次主要说一下因大肠杆菌引起的有脑炎症状的猪水肿病:

②发病机理:

分泌内毒素: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其中的类脂A成份具有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作用尢为明显。

分泌外毒素:大肠杆菌外毒素分两大类,第一类为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LT可激活肠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cAMP)产生,使肠粘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而ST可激活回肠上皮细胞刷绒毛上的颗粒性的鸟苷环化酶,增加cGMP产生,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③猪水肿病特点: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的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多发于仔猪断奶后1~2周,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并且近年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点:首先发病日龄不断增加,其次吃的越多、长的越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神经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静卧时肌肉震颤、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体温在病初可能升高,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病程1-3天,比较迅速,死亡率也较高;特征性表现是脸部、眼睑发生水肿;

④防治: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所产仔猪放在有干净垫草萝筐内,待产仔完毕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圈舍用干粉消毒剂消毒,注意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保证产房和保育舍的小环境温度在27度以上;

在患病仔猪的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连续使用3天,再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严重者也可再注射维生素B12,每天注射1次。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mg利尿素,或者肌肉注射1~3mL速尿,减轻其水肿的症状,中和其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

小结:针对猪只的脑炎症状,现场判断需要慎重,以便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病原所引起的脑炎特点进行用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因疾病所给养殖户的损失!

感谢读者的阅读,欢迎关注账号,进入主页查看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猪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猪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临床上会有人、猪和马在感染该病之后出现症状,其他的动物大部分都是隐形感染,没有任何的症状。猪感染该病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主要是仔猪和初产母猪比较容易感染,在感染的初期会出现病毒血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蚊虫的叮咬来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交配来进行传播,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二、主要的临床症状

猪只感染乙型脑炎之后,会有4d 左右的潜伏期,患病猪只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持续高烧可以达到十几天,另外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嗜睡且眼结膜潮红,尿的颜色变深,呈现出深黄色,粪便较干。对于怀孕的母猪来说,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就会出现流产或者早

产的情况,死胎和弱仔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弱仔在产后的几天就会痉挛和抽搐等,然后死亡。大部分的母猪在经过流产之后,基本上临床症状都会消失,母猪会逐渐恢复正常,少部分会出现一定的后遗症。对于感染的公猪来说,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睾丸炎,睾丸发热、肿大,大部分会在3d 之后慢慢恢复,很少一部分不能痊愈会出现单侧睾丸萎缩,失去配种的能力。

三、病理变化

出现早产的母猪经常会产出死胎和弱仔,而且死胎多为暗褐色。对死胎解剖可以发现,主要病变是脑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肝和脾都有坏死灶,脑膜和脊髓膜充血。对弱仔进行剖检可以发现,主要病变有脑内水肿,颅腔和脑室内脑脊液增量,皮下水肿,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有多发性坏死灶。

四、诊断

根据临床的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一定的诊断,如果需要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五、防治措施

1. 主要的治疗措施

1)隔离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猪群要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还要对猪圈周围的蚊虫进行驱除,进一步防止蚊虫的叮咬。

2)药物治疗。针对发病的猪只,为了防止出现继发性的感染,要使用2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对仔猪(5mL)、大猪(10mL)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还要注意对猪只进行一定的能量和营养补充。对于睾丸肿大的公猪来说,可以通过冷敷的方式,同时使用磺胺嘧啶注射液进行消炎处理,使用解热镇痛等方式进行对症治疗。

3)紧急免疫接种。对于没有发病的猪只来说,要进行紧急疫苗接种。使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肌肉注射,免疫保护期在12 个月,对于阳性猪场的后备母猪和种公猪,在其配种之前的20 ~ 30d 左右加强免疫一次,还可以在夏季来临之前的45d 进行防疫。2 周之后要进行一定的回访,对于发病的猪只要及时的处理。

2. 主要的预防措施

1)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当中,要保证猪的全面营养。在夏季来临之前,要做好灭蚊虫的准备工作,这是对该病进行有效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母猪流产的分泌物和胎盘等要及时的焚烧处理或者是其他无公害化的处理。坚持每天对猪圈内部和其中的器具进行消毒,每周对场内消毒2 次,严防外来的人员进出场内,工作人员进入必须要更换相关的工作服。

2)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在猪乙型脑炎流行的地区,尤其是在夏天和秋天来临前的两个月左右,要对种猪和母猪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主要有灭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的弱毒疫苗,在第一年的时候要接种2 次,2 次的接种注射的间隔为1 个月,以后每年免疫注射一次。

3)做好疫病的监测工作。对于主要的病种要做实验室的监测,对疫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需要对其日常饲养和管理进行重视,对于猪乙型脑炎的预防和治疗来说,需要做好疫苗接种和日常的消毒和隔离措施,进一步的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媒介的传播。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