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生食只是指生肉吗 因纽特人:北极圈的黄种人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2 25


生食只是指生肉吗

首先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生食就是代表生肉,其实真正健康的生食应该要包含生肉、肉骨头、器官肉和蔬菜。这些食物都要控制相应的比例,才会对狗狗的身体更好。以下是关于生食的喂养指南:

生食喂养指南

主人在准备生食的过程中,材料的大致比例应分为:

70%的肉、肌肉、韧带、脂肪

10%生骨头

10%蔬菜

5%肝

5%其他器官

肉类中富含磷,骨骼富含钙。生肉可以选择鸡鸭牛羊肉,也可以是猪瘦肉和鱼肉。鸡肉和红肉中富含蛋白质,还有Omega-6脂肪酸,这些都对狗狗的皮肤、毛发和骨骼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喂猪肉或鲑鱼,一定要在喂食前冷冻肉两周,以降低寄生虫的小风险。

器官肉不应该超过食物总量的10%,其中5%应该是肝脏(牛肝的营养水平最高),还可以是肝脏、心脏、肾脏、大脑、肺、胰腺和脾脏等器官肉。

蔬菜可以选择一些高纤维的品种,例如南瓜、菠菜和羽衣甘蓝,或是胡萝卜、秋葵和生菜等。

永远不要喂狗狗吃任何类型的煮熟骨头,因为骨头煮熟后会变得更硬更脆,对狗狗来说很危险,因为骨头会碎裂并刺穿食管或肠胃。生骨头比较柔软,容易弯曲和消化,狗狗的胃部条件也非常适合消化生骨。

避免喂食像牛的指关节骨、椎骨等骨头,因为它们的结构对狗狗的牙齿来说过于密集和危险。

狗狗每顿需吃多少生食?

狗狗进食的总量要按它的体重来换算,每只狗狗每天的进食量为:体重数*2%~3%。以下表为例,30公斤的狗狗,应每天进食约600的生食,那就是420克的生肉,60克蔬菜和60克生骨头,各自30克的肝脏和其他器官肉。

最初,当将狗狗的饮食转变为生食的时候,我们建议从2%体重的数据开始,按以下的方式来分配每天的餐数:

不足4个月的幼犬——每天分成4餐或更多餐

对于4~6个月大的幼犬——每天分三餐

超过6个月大的狗狗——每天分两餐

一旦你的狗已经吃了2~3星期的生食,并且大便正常,没有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那么1岁以上的成犬可以逐渐改为每天只进食一餐。生食对狗狗的消化更好,但是一开始它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可能会有轻微消化不良,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主人在喂养的过程中也可以灵活的调整,如果发现狗狗总是吃不完食物,或是总是吃不饱,都可以或多或少调整食物的分量,但不要偏离标准比例太多。想要知道狗狗是否吃饱了,可以通过触摸它的肋骨来判断,如果双手触摸能感受到它有饱胀的感觉,且能感受得到肋骨,那就是吃饱了。如果腹部陷下去,且肋骨触感清晰,就代表没吃饱。

狗狗吃生食的注意事项:

1.主人在准备食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否则狗狗的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一次就将一天的分量做好,需要分成三餐的话,那记得将食物放在冷藏柜。

2.食材要经过清洗和处理干净后才能给狗狗吃,生食可能带有很多血水,所以在狗狗进餐前后,主人都要将狗碗洗净,避免它发臭、滋生细菌。

3.如果狗狗一开始吃干狗粮,在过渡的时候,最好不要让狗狗混吃生食和干狗粮,可能会导致它消化不良和腹泻。

4.喂食生食的过程较为复杂,主人需要挑选、购买、制作食材,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所以要事先做好准备再去实施,否则频繁更换喂养方式会让狗狗不适应。

5.生食富含高蛋白质和高脂肪,对狗狗的身体有益,但如果主人不带它锻炼身体,可能会导致它发胖,所以吃生食的过程中,主人要让狗狗有充足的运动量。

每样事物都会有好坏两面,关键在于主人更看重哪一面,生食固然有它的缺点,但它的优点却非常多,所以只要主人用心去研究和准备,狗狗适应之后,相信会对它的身体更好。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实用有效的狗狗训练小技巧,帮你更好养狗。

参考文献

1. Freeman L M, Chandler M L, Hamper B A, et al.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raw meat–based diets for dogs and ca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243(11): 1549-1558.

2. Laflamme D P, Abood S K, Fascetti A J, et al. Pet feeding practices of dog and cat ow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08, 232(5): 687-694.

因纽特人:北极圈的黄种人

不同皮肤颜色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在地球村里面的人类,往往会在更适宜自己身体条件的环境中生活。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欧洲,每片土地上的居民都会跟随他们生活的环境的不同,而进化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比如非洲人,他们拥有黑色的皮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非洲人为了适应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在长达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肤色。与非洲人类似,生活在亚洲土地和欧洲土地上的我们分别进化出了黄色皮肤和白色皮肤。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我们的认知里,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欧洲,这些地方都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然而你是否能相信,在天寒地冻的北极圈里,也常年生活着一大批人呢?

因纽特人

这些人就是因纽特人,他们曾经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非常厌恶这一个别称。因为它的意思是"爱吃生肉的人",这是印第安人对他们的蔑称。要弄清楚这一别称的来源,还要从因纽特人的祖先说起。

从亚洲大陆迁徙而来

关于因纽特人的祖先,有这样一种说法比较可信,早在一万两千年以前,因纽特人的祖先还是跟我们一样,生活在环境舒适的亚洲大陆上。时至今日他们的长相也和亚洲人很类似,都是黄色的皮肤,黑色头发,有研究发现他们和中亚的蒙古族人关系很近。

因纽特人

当时的他们,习惯过着不断四处游荡的生活,像放牧一样,一个地方没有牧草了,就迁往另外的地方。慢慢地因纽特人的祖先就迁徙到了美洲大陆上。

那时候这片土地的主人还是印第安人,面对当时的外来人种,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非常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对他们进行驱逐和追杀。无奈之下的因纽特人只能且战且退,直至脱离美洲大陆逃至北极圈内。

当时看到进入冰天雪地的敌人,印第安人就没有再继续追赶。因为他们觉得那里的环境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后来印第安人发现他们错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敌人在那里繁衍生息。

但是胜利的印第安人为了嘲讽他们的对手,就把他们称作"爱斯基摩人 ",以此来嘲笑他们吃生肉的习俗。

因纽特人

顽强的因纽特人适应了北极的生活,他们住在自己建造的冰屋里。但是在这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吃饭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特殊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亚洲这片土地上,气候温暖湿润,温度适宜,不仅我们人类会觉得很舒服,家禽家畜和各种农作物也都能很好地生长。但是在北极圈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我们都知道,北极的温度常年在零度以下,而且缺乏日照,有时候会接连几个月见不到太阳,这段时期被称作"极夜"。 常规的植物是不可能在那里生长的,所以他们也就不能像我们的先辈们一样,以五谷为食。

没有了植物,就没办法饲养猪牛羊一类的动物。他们的食物来源只能是同样在北极圈内生活的各种动物,比如一些海象和各类鱼类,以及鸭子、驯鹿、北极熊等。

因纽特人

很久之前,因纽特人捕猎只能靠简简单单的小船和鱼叉,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简简单单的武器,勇敢的因纽特人就敢和强壮的北极熊战斗。有时候为了捕鱼,他们还不得不潜入到浮冰下面,在如此寒冷的环境里,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令人敬佩。

因纽特人

他们使用的小船也是因地取材,他们用猎物的皮和木头做成木架皮舟,这种舟只能载一个人,样式就和我们现在的皮划艇一样。这种小艇的好处就是就算在捕猎中船被打翻了,也可以很快把翻了的船再调整回来,这种捕猎方式也是因纽特人的真实写照。

在外打猎时,因纽特人是无法生火煮饭的,所以在捕到猎物之后他们往往是直接生吃。久而久之,因纽特人形成了这样特殊的吃生肉习惯。而且他们往往更青睐于吃猎物的内脏。

在我们的认知里,肯定是类似于动物腿部等部位的肉更美味,而因纽特人钟情于动物内脏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很多的必需微量元素,像维生素和铁锌硒等,这些微量元素对于很少吃蔬菜的因纽特人是非常重要的。动物的内脏就含有比较多的这种微量元素,另外内脏往往含有更多的脂肪,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抵御寒冷的环境。

在打到猎物之后,肉吃完了,这些动物的皮毛当然也不会被浪费,它们被拿来制作衣服,所以因纽特人往往穿的都是真正的皮毛制品。当然这也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没有棉麻等作物,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纺织衣物。

独有的文化传统

他们还衍生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例如因纽特人对待后代的抚养方式就和我们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人都不同。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养育后代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提高婴儿的成活率,因纽特人的孩子往往都是族群里的人共同抚养长大的。

因纽特人

久而久之,因纽特人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传统,那就是不管谁家的孩子,只要需要帮助,他们都会把他带回自己的族群中,借助大家的力量把孩子抚养长大,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维持自己种族的人口数量。因为环境恶劣,引诱特人的人口从来没超过十万。

往往是生活环境越恶劣的我们越懂得感激,他们会为他们捕到的鲸鱼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类似于佛教里面的"超度"。

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传说中,有一头弓头鲸在上帝为降下洪水的时候,救了他们,而且还会在每年春天来为他们提供食物,所以因纽特人对鲸鱼有特殊的情感。

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虽然没办法饲养猪牛羊等动物,但是因纽特人同样也会饲养其他的动物,他们饲养的最多的就是狗了, 狗是人类的朋友,他们饲养狗可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方便他们的出行。

雪橇

狗拉雪橇是北极圈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与我们最熟悉的雪橇犬"二哈"不同,因纽特人饲养的是因纽特犬。因纽特犬具有极地狼的血统,比我们常见的犬类体型都要大,而且吃苦耐劳,帮助因纽特人解决过很多困难。

步入现代生活

随着现代科考队的北极活动增加,科学家们才逐渐在北极发现因纽特人的存在,因纽特人作为北极这块土地的主人慢慢地被大众所熟知。慢慢地,因纽特人逐渐与现代社会的人接触,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渐渐改变了。

木板房子

今非昔比,现在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他们现在已经不再住在冰屋里,取而代之的是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他们也不再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而是驾驶水上摩托所;因纽特犬也不用再卖力地拉雪橇了,因为我们都已经拥有了汽车。

每家每户的孩子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不用再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吃生肉和内脏了,但是他们依然热爱着这片土地,骄傲地称自己为"因纽特人(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