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犬瘟热的病原、症状、预防与治疗 狗狗买回来就得犬瘟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2 31


犬瘟热的病原、症状疗治与防预、状、预防与治疗

养狗:肉)列系业创狗养殖创业效益、风险管控分析(养殖一点通创业系列)

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双相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急性卡他性呼吸道炎、严重的胃肠炎和脑炎。本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是犬瘟热的多发地区,特别是近几年来,犬群中常有暴发流行,南京某犬场1995年的一次流行,2-4月龄幼犬的发病率高达95.8%,成年犬发病率为11%。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犬瘟热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

病原

犬瘟热病毒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为一种泛嗜性病毒,具有副粘病毒的一般形态和理化学特性。病毒经冻干后或在-70℃下可活存1年以上,在-10℃可活存6个月以上,在4℃能活存7-8周,在室温活存7-8日,55℃时活存30分钟,100℃时1分钟,即失去活性。对氯伤、乙醚较敏感。3%氢氧化钠、1%甲醛溶液溶液等对病毒有良好的消毒作用。本病毒在犬体内存在于脑脊液、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胸腔和腹腔液及实质脏器内,也经常从粪便、尿液中排出病毒。

流行特点

犬瘟热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特别常见于犬群密度高的地方。主要通过病犬和健康犬接触,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病犬和康复犬的唾液、尿液、粪含有犬瘟热病毒,可污染饲料、饮水、环境等。康复犬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带病毒时间较长。各个品种、年龄的犬均易感染,但幼犬更易感染。

犬瘟热,鼻眼流浆液性分泌物

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为3-7天。病犬体温升高且呈双相热型,第二次体温升高时表现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常表现出三种类型,有时病犬只以一种类型临床症状为主。

1、急性胃肠炎型病犬

突然食欲废绝、拉稀。便呈粉红色粘稠、胶冻样或红褐色水样、具腥臭味,间或呕吐,病犬迅速脱水。

2、呼吸道感染型病犬

初期精神倦怠,食欲减退,渴欲增加,鼻眼流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39.5℃呈双相热型,体温再度升高时,食欲废绝、鼻镜干裂、眼鼻分泌物为脓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肺炎,腹部皮肤有丘疹及脓疮。

3、出现神经型症状病犬

多突然发生惊厥、尖叫、昏迷、肌痉挛或癫痫发作。肌痉挛多见于面部,病犬多于1-2天内死亡。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胃肠炎之后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犬瘟热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例如,南京某犬场1994年发生的犬瘟热与肠道原虫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达81.2%,临床上出血性胃肠炎仔犬的死亡率高达90%。与犬瘟热混合感染的的疾病还有球虫病、蛔虫病、弓形虫病、犬传染性肝炎等。

养狗:狗皮炎治疗四法

包涵体检查

刮取舌、鼻、结膜、粘膜、瞬膜涂片,或采取膀胱、胆管、气管等粘膜及肺、脑、脾、肾、淋巴结等组织触(切)片,用苏木素-伊红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可见到胞浆内包涵体。包涵体呈红色,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

犬瘟热

剖检特征

犬瘟热病毒对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病理变化十分广泛。临床症状的不同,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呼吸道炎症的病犬,肺门淋巴结肿大,气管粘膜环状出血,支气管内有脓性分泌物,肺表面有散在出血点或出血灶。胃肠道症状明显的病犬,剖检可见胃肠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粘膜,尤其是膀胱颈出血。神经症状的犬剖检时可见脑膜有散在出血点。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多种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为圆形或卵圆形。

防治措施、治疗

犬瘟热病犬难以治疗,只有根据症状发展情况,以对症疗法和扶持疗法为主,应用循环兴奋剂、解痉剂、退热剂、止痛剂、收敛剂及足量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1、抗菌疗法

为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大量使用磺胺嘧啶钠按体重6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或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每公斤体重60毫克,口服,每天1次。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20毫克,静脉注射,每日2次。也可选用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血清疗法

在感染初期大剂量使用免疫血清或球蛋白有一定效果;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则无效。肌肉或皮下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5-10毫升,每3日1次连用2次。

3、对症疗法

在投喂抗生素应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20毫克,每日1次。具有消炎、解热的作用。病程长且有脱水症状的犬,大量补给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并加入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利于病犬恢复。出现神经症状的犬,每天口服扑痫酮250-1000毫克,或安定100-200毫克。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保证病犬舒适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预防

1、关键在于贯彻日常综合性防治措施,如定期消毒、驱虫,禁止野犬进入饲养场,以及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等。

2、犬群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对全部犬只注射犬瘟热弱毒苗,可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3、定期预防接种:犬瘟热灭活苗免疫效果不佳,国内外多使用弱毒苗。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成年犬每年肌肉或皮下注射1次,幼犬在7-8周龄及及12-16周龄注射2次。未吃乳的仔犬于出生后2周龄进行预防接种。

养狗:狗湿疹的预防治疗

中药配方

黄芪9g、甘草8g、生石膏20g、黄连9g、黄柏9g、知母6g、生地15g、水牛角15g、诡子9g、赤芍6g、野菊花15g、蒲公英10g、钓丁6g。

一副药煎两次,然后混在一起,再浓缩一下,分四天喂完,一天3-5次。对犬瘟引起的高烧、抽搐效果比较好。

对养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养殖,天天都有精彩的养殖资讯、技术文章分享。投稿邮箱:yzydtcom@126 。

狗狗买回来就得犬瘟

犬瘟热的传染性有多强?

一般常见动物都有瘟热的传染性疾病,在猫有猫瘟,在猪有猪瘟,在牛有牛瘟,而在狗也有,称为犬瘟热,或俗称犬麻疹。跟古时候说的瘟疫差不多,虽然由不同的病毒引起,但却都是同样引起动物大规模的传染病,所以称之瘟病。犬瘟热由犬瘟热病毒所引起。犬瘟热病毒休眠期可长达6 年,非常顽强,只要一个地方有狗狗感染病毒,基本上全部的狗都难逃被传染。有些医院接收了犬瘟热的小狗,之后都得用漂白水加火烤才能彻底消毒。但一些狗贩子可不会这么上心,根本不会彻底消毒,所以导致了后面的狗狗都会患上犬瘟热。所以,如果一个宠物店里面,有人买到了患有犬瘟热的病狗,最好就不要去购买,因为里面可能犬瘟病毒没被彻底消灭,狗狗感染的几率比较大。

犬瘟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主要经由空气传染,这就造成了即使狗狗不出门,也可能会被感染。所以如果刚到家的幼犬还没有打疫苗,最好不要带小狗去接触其他狗,很容易生病。

主人要看狗狗这些症状,区分感冒和犬瘟热!

犬瘟热会导致多种身体器官的激烈反应,包括肠胃、呼吸道、大脑和脊髓。

犬瘟热可以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在症状上可以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第1 类是肠胃型,食欲不振、呕吐、拉稀、血便及严重脱水,但狗会间歇性发烧,主人不容易发现;

第2 类是呼吸道型,可看到狗有鼻水眼屎,咳嗽、打喷嚏等类似感冒肺炎的症状;

第3 类是神经型,常见全身性痉挛,虽然少见但病毒会直接影响脑神经,发病时很难救回来。

其实狗狗感染犬瘟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脚垫硬化。很多主人现在学聪明了,会先带狗狗去医院做检查,看看有没有得犬瘟热。这种测试出来是会有错的,虽然检测的试剂准确度很高,但如果病毒是在潜伏期,就很难测出来。就会出现狗狗做完检查之后,可能隔几天发病的情况。其实主人可以摸摸狗狗的脚垫,如果感觉脚掌变硬变厚,那就要尽快就医了。

因为犬瘟热有4天左右的潜伏期,一开始的时候,狗狗会流鼻水、咳嗽和堆积眼屎,所以不少人误以为是狗感冒。前期时狗狗的食欲和精神可能没有变化,所以一些主人会比较大意没有去管,接着狗狗就会开始发烧。狗狗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然后几天后又开始好转,接着又开始发烧。第二次发烧的时间比较长,病情会进一步恶化,狗狗净胜时好时坏,怕冷颤抖,鼻水和眼屎会变成脓状。接着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反应会越来越明显,直到狗狗死亡。

犬瘟热的治疗

对症下药:一定要先退烧,再并用抗生素,防止狗狗二次感染。狗狗犬瘟热的症状有很多,呕吐、拉稀、咳嗽、咳血等,医生会选用特定的药物减轻狗狗的症状。同时最好给狗狗打点滴,因为这只狗狗大多都吃不下,身体营养跟不上,有的狗狗拉稀过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适当的输液,可以有效促进狗狗的新陈代谢,让狗狗身体抵抗力更好。

犬瘟热最重要的是主人不要放弃,让狗狗过得舒服,它们才能更好跟病毒做斗争。所以要经常帮它们擦鼻水和眼屎,还要想办法让狗狗吃饭,这样才有充足的营养。

怎么预防犬瘟热?

预防的第一法宝,就是给狗狗打核心疫苗,这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幼犬疫苗通常首先在大约6到8周大接种第一针,然后每3到4周接种一次,直到大约4个月大。幼犬第一针疫苗,因为有母体抗体的干扰,所以效力往往不高,需要再补第二剂,这时建议还不要带出门。另外第一针疫苗效力的产生是在施打二周后达到最高,如果这之前感染到犬瘟热病毒,也有可能因为抵抗力不够而感染发病。所以疫苗一定要打!打疫苗就是给自己省钱,不然狗狗生病犬瘟细小一下子可能就几万医药费。之后还要定期给狗狗注射疫苗。

犬瘟热流行期是在冬天末期春天初期的时候,如果主人在这时候接幼犬回家,一定要多加小心,注意观察小狗有什么异样。狗狗没有打全疫苗之前,尽量不要带狗狗出去玩接触狗群,其他狗狗可能都是打了疫苗有抗体,而遭殃的就是你家没打疫苗的小狗。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帮你更好养狗。#好好宠它#

Michael R. Lappi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Richard W. Nelson, C. Guillermo Couto, ed. 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4th ed. Mosby Inc., Missouri, U.S.A., 1336-1338, 2009.

P.J. Quinn, B.K.Markey, M.E. Carter, W.J.C. Donnelly, and F.C. Leonard. Paramyxoviridae. In: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Disease. Blackwell Inc, Oxford, 384-385, 2002.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