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引起猪拉稀的原因有哪些 生下的小猪拉肚子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5 26


引起些哪有猪拉稀的原因有哪些

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粘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腥臭、 (2) 仔猪白痢:浆状或糊状,

  (3。色白灰呈)仔猪红痢:排出血样稀粪,内含坏死组织碎片。空肠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呈灰白色。

  (4)猪痢疾:食欲减少,粪便变软,表面附有条状粘液,以后粪便黄色柔软或水样,直至粪便充满血液和粘液。大肠黏膜肿胀,并覆盖有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内容物软至稀薄,并混有粘液、血液和组织碎片。

  (5)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粪。状明透半呈薄变壁肠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可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成年猪有呕吐、灰色褐色水样腹泻。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

  (6)猪流行性腹泻:水样腹泻,严重脱水,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

  (7)仔猪副伤寒:耳根、胸前、腹下及后躯部皮肤呈紫红色,粪便恶臭,呈淡黄色或黄绿色,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脾肿大、质地较硬,呈暗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索状。(8)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母猪可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9)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在寒冷的

(10)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大。猪轮状病毒病:粪便水样或糊状,色暗白或暗黑。胃壁弛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壁菲薄,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细菌性腹泻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

仔猪白痢: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病程短的2~3天,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2~4周龄以下的仔猪。发病仔猪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猪球虫病:水样或脂样腹泻,粪便从淡黄到白色,恶臭。有气泡,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局灶性疡。

猪痢疾:7~12周龄猪发病率高。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黏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

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生下的小猪拉肚子

什么是仔猪黄痢,如何防治?

病原

仔猪黄痢又名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肠炎。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液状粪,迅速死亡为特征。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排菌散步于外界,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仔猪对本病的易感性与日龄有关,在3日龄以内发病的占90%左右,5日龄以后的很少发病。本病多见于集体饲养的猪群,分散饲养的少见。在新建猪场危害严重,几乎每窝都有发生。头胎母猪产的仔猪发病严重,随胎次增加发病减少。在寒冷季节,猪舍温度不够时更容易发生。

症状

潜伏期最短的8-12小时,长的1-3天,7天以上的很少,一般在24小时左右。窝内发生第一例,1-2天至少有80%-90%的同窝猪发病。

最初突然拉稀,排出黄色至灰黄色水样粪,内混小气泡并带腥臭,数分钟即拉稀一次。肛门松弛,不断流出稀粪,沾污后驱及尾巴。病猪口渴、精神沉郁,但没有呕吐现象。脱水、双眼下陷,阴户、肛门周围及腹股沟等出发红,昏迷而死。

病死猪皮肤干燥、皱缩,口腔黏膜苍白、干燥,严重脱水,肛门松弛。最明显的病变为肠道年末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汁。实质性器官严重变性和小出血点。

防治

应坚持自繁自养,以防引入传染源。预防仔猪感染可在接产时先把每个乳头挤出少许乳汁,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同时做好猪圈的清洁消毒,然后放入仔猪哺乳,效果良好。

免疫接种可用K88基因工程活苗,新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或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一般在母猪分娩前4-6周进行。初生仔猪应尽早哺喂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仔猪初生后,吃奶前先灌服微生态制剂(即益生菌),也有预防作用,但不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在有本病的猪群中,仔猪产后12小时内全窝开始用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口服或注射,连用数天,可以防止发病。如仔猪已开始发病,应立即全窝用药,最好先做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两种药物同时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给母猪用药,以注射为好,并应于产前开始应用,连续用至产后数天,可使初生仔猪免受感染。

什么是仔猪白痢,如何防治?

病原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本病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当冬春季节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良,饲养管理失调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病。

症状

病猪突然拉稀,排白色、灰白色至黄色粥样或浆液样有特殊腥臭的粪便。病猪一般体温不高,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吐奶。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剧,尾部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病猪畏寒、脱水、呼吸次数增加。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但多反复发病形成僵猪。

剖检无特异性变化,一般病死猪皮肤苍白,形体消瘦。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结肠内容物为浆糊状或油膏状,乳白色或灰白色,黏腻,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擦掉。

防治

仔猪白痢的一般性预防与黄痢基本相同。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对仔猪注意保温,同时注意环境的干燥及提早补料等,可减少发病。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同一细菌引起的,只是发病的时间和症状不太一样,所以它们的预防和方法基本相同。母猪产后的消炎、环境卫生、小猪栏的温度,做好这三点,能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 小猪口服生命源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