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8 33
客户黏性更强,因为宠物的养殖和护理需要长期投入,相较于干洗店,宠物店挣钱更多。 但是宠物店的市场前景更广阔,宠物店和干洗店都是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且宠物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
我家住二线城市某商圈附近,人流量大,连带:衰兴的年些这户商边周和着小区底商颇受关注。作为天天散步的小区10年住户,见证了小区底商和周边商户这些年的兴衰:
我跟物业吹水时一致认为,那种古镇文艺风格的店,如果不是家里有矿不怕亏,那什么时候关门取决于和房东签合同的时候交了几个月的预付款。
那些卖包子油条馒头早餐点心的,除了最早一家夫妻店,其余也都全军覆没。
花店,10年里见过大概10多家,死亡率接近100%,只有一家看着没啥生意却一直不倒,跟物业聊天得知,那个铺子是有个老板供着的。
宠物店,除一家规模最大可以给宠物做手术的,其他只会洗澡剪指甲托管的全军覆没。
服装店,不管童装女装运动还是什么,全军覆没。
干洗店,目前还留着一家门面小的,其余全军覆没。
便利店,高峰期同一个小区同时有三个全家,除了最早一家以外全军覆没。尽管如此,依旧随时有一到两家便利店在新装修准备开门,真的很怀疑这些人开店前有没有考察过。
根据我的观察,坚持超过5年的店,除了前面提到的,其他我都数得出来:
两家路口的小超市,房子自己的,楼上住人楼下超市,各种平台的卖卖它都做了。
沙县小吃两家,淮南牛肉汤两家,麻辣烫一家,粥店一家等,这些都赚的辛苦钱,创业很多人看不上觉得low。当然还有一家面馆,苏州老字号。
还有三家快餐店,人均15到25那种自选快餐,主要消费群体是外卖或快递员,还有附近的农民工等。
教育培训,其实在我看来就是托儿所,什么拉丁舞肚皮舞跆拳道少儿美术,窝在店租便宜的二楼,廉价装修,散散传单靠预售过日子。
tony老师们的理发沙龙,最早的两家坚持至今,但名字已经换了好几次了,也不知道还认不认以前的会员卡?
房产中介,连锁的倒闭比普通的私人小中介还快,已经洗牌过好几轮了。
记得年初和一个朋友散步,在我帮衬了三年的店里碰到了老板,随即坐下来和老板聊天。老板是汕尾人,学生称呼他能哥,他租下这个店面,算下来已超十个年头了。
那条路有大大小小十个商铺,大部分都是服务学生的便利店或小吃铺。这些大大小小的商铺虽然不愁客流量,但竞争同样激烈。能哥的店里有很多港澳台和东南亚进口的零食饮料,更是因为他自己也有独特的经营手段。
能哥也说不出,转折究竟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转折点。非要说个时间,大概是五年前,他的店铺遭到举报,他因为售卖没有标签的进口零食被要求停业整顿,并且个人网购开始大规模普及,他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基本盘。
与此这个中学拿下了一墙之隔的公共停车场开始扩建,并将校门改到了南侧的主路上,学区的划分则同样南迁到马路南边的社区,使得学生如非刻意很难再路过他的店面。妻子成功生下二孩并没有让他过久地沉浸在喜悦中,那些现实的问题都还压在他的肩头上。
聊到这个城市,能哥说自己一直关注着各方面的政策。他说,当时保障汽车交通条件的手段是通过严惩电单车、三轮车、摩托车,许多依赖这些交通工具为生的人都被迫改换谋生方法。他还说,高校企业引进人才马上发房,自己申请公租房七八年了还是没有摇中。他轻抹了下眼角,问我们,同样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为什么要以阶级区分三六九等,这种忽视底层人民的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两人无法回答,于是我们三个人对视着沉默了许久。
我问,那以后你打算怎么办,能哥回答,他开这个店的初衷其实就是养家糊口,等到两个孩子考上大学离开这里,他应该就会回汕尾了。
我来说两件小事对比一下:
所以我觉得,实体店难赚钱:一是因为同样的东西价格虚高;二是因为购物体验其实很不好。结合我的观察总结,我们 要分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部分实体店本身产品需求还是有的,只是逐渐被互联网零售替代。比如3C电子、基本快餐饮食等;
二是部分实体店本身产品就越来越没有需求了,和互联网也没什么关系。比如你做个服装品牌,设计就是不受欢迎,那你无论线下卖还是线上卖都卖不出去。
第二种就不说了,从第一个层面的角度来看,未来线下实体店能持续存在的可能就一种:必须要有肉体亲临体验的。
的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但我们想大胆地做出一个预测——实体永不会消亡。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