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小狗离开主人会想吗 三个月的小狗认识主人吗 《一条狗的使命》讲述狗狗贝利经历四世轮回后
阅读文章前辛苦你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你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文 | 娱析编辑 | 娱析电影《一条狗的使命》是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继《忠犬八公》之后,又一部以狗为题材的电影。虽
阅读文章前辛苦你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你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娱析
编辑 | 娱析
电影《一条狗的使命》是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继《忠犬八公》之后,又一部以狗为题材的电影。
虽然故事各不相同,但每部电影都在展示人与狗之间的温情故事,表达狗对主人的爱与忠诚,温暖细腻,抚慰人心。
影片讲述了狗狗贝利经历四世轮回后,最终回到最初主人身边的故事。
在贝利的几次转世轮回中,它用每生每世感悟着作为一条狗的使命,笑点与泪点让情感升华,稳稳击中观众的心灵一隅,独特的呈现视角与幽默的叙述方式使得该电影在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
●○叙事人称:第一人称“我”者叙述贯穿全篇○●
“叙述人”是联系作者与人物之间的中介,是沟通故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本片以小狗贝利的口吻展开叙述,运用了第一人称画内“我”者叙述的方式讲述了贝利的四生四世。
片中,贝利就如同一个讲故事的人,观众可以清晰地听到它与历任主人的故事,以及它的所见所想。这种叙述方式给观众带来一种直观感知的听觉性,幽默轻快、亲切自然。
影片采用的这种第一人称画外“我”者叙述的方式,虽说限制了叙述的范围,将视点限定于贝利身上,但这种另辟蹊径的设计也使得影片叙述风格别具一格。
本片围绕贝利的叙述展开,因此它的视角及叙述范围便带有一定的限定性,贝利只能向观众传达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
并且因为贝利与本文中的事件在时空范畴上的一致性,因此观众的视野大多被限定在贝利及其主人生活的环境中,观众只能跟随着贝利的行踪,看它所看,闻它所闻。
伊森父亲被赶出家门后的生活,观众不得而知,因为贝利并没有参与此后伊森父亲的生活。观众也不知道与伊森分手后汉娜的经历。
贝利记得自己的前世,它可以去反思追忆之前的往事、生活中的疑惑,但它的重点并不在于对于往事的叙述,对于下一世的经历,它也不得而知。
因为画内“我”者叙述属于“同时叙述”,并带有部分“事前叙述”的特色,强调的是与情节同时的现在时叙事,呈现的是人物兼叙述人的“我”所看到、听到、想到和梦到的情与事。
贝利的叙述重点在于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态,诉说眼前的困惑,对于“使命”的思考和生活的意义,重在倾诉心声。
●○叙述切合贝利角色背景○●
虽然说第一人称叙事人作为导演的代言人,与导演关系密切,但叙述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和角色背景。
影片中,贝利作为一条聪明又不失幽默感的狗,当它担任影片“我”者叙述人的角色时,不管导演想通过贝利之口表达什么,他都必须使话语符合贝利的角色设定,它眼中见到的世界必须是异于人类眼中的世界。
如小伊森看到贝利时说:“狗狗真可爱,我一定要收养它!”,此时贝利说:“小男孩真可爱,我决定收养他”。
又如贝利说“人类真复杂,一直在做狗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离开”。
在伊森准备去大学时,他将橄榄球扔给贝利,当作告别,贝利以为主人在跟它玩耍时,主人却绝尘而去。
贝利穿越十里麦田终于追上伊森,作为一条狗,它只能抱怨主人下次别跑这么远。它始终理解不了离别,但是人类又真的可以理解离开吗?
电影提供给观众一个从狗的视角看人类行为的表达、思考方式,这些话语都必须符合贝利的角色,即风趣幽默,又让人产生思考,这或许就是导演的真正意图所在,以另一种视角观看这个世界。
贝利的叙述带有强烈的主观叙述倾向。
当它说道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时,它说:“妈妈喜欢我,爸爸喜欢我,我真替那只猫难过”等等之类的狗语,其实妈妈对它笑,是因为在看电视剧,而爸爸很烦它。
猫并没有想当狗,但贝利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乐天派,觉得自己已然成为家中的重要人物。因为贝利的叙述只是在描述它眼中的世界,并自言自语地、情不自禁地、愤懑地或困惑地吐露内心的思想、情绪、意识与无意识。
在幽默搞笑之余,让人更多地感受到贝利式“话语”及其个性特色。
●○与贝利视角同化的摄影机○●
影片并没有像《忠犬八公》那样,通过人的视角去看待人与狗的关系,而是以狗的视角,去表达狗对人的情感,传递另一个视角的感动。
当“我”者叙述人贝利以叙述者和画内人物的双重身份出现时,摄影机的视点基本上是作为贝利的叙述出现的,在这种“同化”的状态下,镜头视点与贝利的视角基本一致。
影片运用了大量摄影机同化视角,如贝利在车里脱水将要昏迷时,画面中的一双鞋子慢慢模糊,画面转成黑屏;再比如贝利患病,将不久于人世,听到周围的人提到伊森名字时,看到爷爷正打电话给伊森……
“在这种叙述视角中,摄影机视点主要来自于人物的主观视角,因而在呈现所述之物时带有鲜明的个性态度和取舍特征”。
也就是说,与贝利视点同化的摄影视点只能看到符合贝利身份背景的视点镜头。观众也可以看到贝利以独特的视角所观照出的个性化世界,引发我们的惊奇与思考。
虽然影片以第一人称的画内“我”者叙述的形式比较完美地阐释了一条狗眼中的世界及其心路历程,但归根结底,第一人称的画内“我”者叙述仍然是导演叙事操纵的体现,观众在倾听人物心声的秘密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被导演的意图所俘虏了。
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叙事生命的骨干,它代表着一部影片的整体面貌,影片能够给观众带来某种新鲜感受、情感共鸣的重要原因在于叙事结构的巧妙设计。
本片并没有局限于一条狗在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而是将几条不同品种的狗及其主人串联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拥有灵魂的狗所遇见的不同人生。
影片运用缀合式团块结构,将贝利的几次轮回分段描写,使影片段落故事与整体故事形成对比,呈现出四世轮回的命运变化,最终又回归开始,形成统一整体,首尾呼应,凸显深刻立意。
“缀合式团块结构”是指整体上无连贯统一的中心贯穿情节,而是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因果联系的故事片段连缀而成的影片本文结构。
虽然影片各片段相对独立,但在段落之间,通过贝利的转世转场画面、贝利时不时提起的对伊森的回忆以及贝利对“使命”和生活意义的探讨,使得分散的片段联结为一个统一整体。
影片是以分段式故事情节缀合而成,但并没有因为段落分散致使影片结构松散,形散而神不散,因为片中“使命”主题一直贯穿始末,并通过贝利之口不断向观众投递,虽说是贝利的自言自语,但观众作为听述人,内心也在慢慢思考贝利的“使命”。
在影片 ,贝利便向观众提出疑问,生命是否有意义,存在是否有原因,一切是否有因果,生命是否重在行乐,这也是贝利在接下来的四次轮回中不断思考的“使命”问题,慢慢它似乎明白,“开心、玩、不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自己的意义”。
最后在影片结尾找到自己的使命,“当了几辈子狗,终于知道,活着的意义,首先是开心,然后就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活在当下,就是一只狗的使命”。
这是贝利经过四世的轮回懂得的道理,观众也在贝利自言自语的絮叨中思考着、体味着活着的意义。每一次的轮回都是一次对使命的阐释,每一段转世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最终缀合成生命的真谛。
●○以狗的视角观照当下社会○●
加上贝利的前世流浪狗,贝利一共经历了五次生命旅途,导演借狗狗的视角揭露了贝利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命运,同时也揭露了现代社会下的每一种生存环境中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
《一条狗的使命》看似是关于狗的故事,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叙述的却是人的孤独。孤独,反映在贝利的前世以及贝利的每一位主人身上。贝利前世流浪狗的欢乐童年因突遭的变故戛然而止,陪伴其一生的只有铁笼和孤独。
第一世主人伊森是孤独的,童年时的伊森苦苦恳求父亲同意收养贝利,长大时的伊森因为家庭的变故和身体的残疾开始封闭内心,陷入孤独。
第二世警察主人因配偶的离去在漫漫长夜中每每失眠,灰暗的画面使孤独情绪更加深重。
第三世主人因社交恐惧症不敢与人交流,只能在浴缸里独自哭泣。
第四世主人老年伊森也因为性格的固执,一直没有寻找人生伴侣,独自生活。
贝利的前三世以一种近乎真实的方式来传递人与狗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让观众感动至落泪。
在分段式的叙事里,情感是慢慢积淀起来的,特别是最后一世,观众的感情在此喷发,当狗狗“贝利”竭尽全力地穿过树林、麦田,找到伊森时,那种激动万分地跳到主人身上的心情,会让观众热泪盈眶。
而它努力促成伊森和汉娜破镜重圆时,大概会让观众收获一种暖心的感受,似乎每一个主人都经历过孤独与寂寞,但有了狗狗的陪伴,他们的生活才不至于那么糟糕。
对多数生活在都市的观众而言,孤独是生活的常态,因此影片最终的泪点虽大多是为了贝利的生命经历,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电影影射现实所产生的共鸣效果,以狗生观照现实,以真情感动人生。
《一条狗的使命》是近年来宠物电影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结构使其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影片从头至尾都是一条狗在思索和追逐着自己狗生的使命,以狗的口吻来讲述自己四生四世的经历种种,以狗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与事,以狗的内心情感去定位衡量世间人情冷暖。
四段故事,四次使命体会,人生如谜,活在当下,生命太过短暂,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努力让所爱的人过得开心。
狗的一生如此,人生亦如此。
原创文章,作者:墨迹星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5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