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导盲犬多少钱一只 国内导盲犬共有多少只 导盲犬比大熊猫还稀有
被偷的导盲犬安徽宿州的江先生视力有残疾,生活工作非常不便,一直想拥有一只导盲犬。在经过三年的考核、培训之后,终于领养到一只。可是就在和导盲犬磨合渐入佳境的时候,居然有人偷走了他的导盲犬!好在民警和热心
被偷的导盲犬
安徽宿州的江先生视力有残疾,生活工作非常不便,一直想拥有一只导盲犬。在经过三年的考核、培训之后,终于领养到一只。可是就在和导盲犬磨合渐入佳境的时候,居然有人偷走了他的导盲犬!
好在民警和热心市民给盗窃者的双重压力下,这只可爱的金毛导盲犬回到了江先生手中。这次事件给很多人带来了疑虑,导盲犬申请条件和流程为何如此复杂,明明对盲人很有用却不能普及,到底因为什么?
堪比大熊猫的导盲犬
根据国内视力残疾人协会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国内现役导盲犬数量在200只上下。因为服役时间只有8-10年,并且导盲犬和领养盲人的磨合程度不同,实际数字可能在200-300只之间浮动。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显示,国内盲人数量在1730万人左右,是残障人士中数量众多的群体。如此算来,国内几乎每8万名盲人才拥有一只导盲犬!所以平时在街上也很难见到导盲犬,盲人大多是手持探路手杖一个人踉跄行走。
导盲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盲人在行动时避免绊倒,提前避开危险,被大家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这么好用的导盲犬为何数量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超级困难的申请难度。
申请困难的原因
以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为例,其公布的申请条件有9条。
首先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心理健康、热爱生活等,这就需要漫长的心理评估、考核,盲人在身体缺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些许心理问题,所以在看起来不起眼的第一项就很容易被淘汰。
其次是有固定的行动路线和作息时间,很多盲人没有工作,对生活的要求可能也不高,这一条在考核中也是难题,因为这和身体健康的人基本没区别。
再说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需要自行负担导盲犬的日常费用,包括狗粮、防疫、卫生、医疗等。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指导饲养费用是每月500元,实际可能会略高于这个数字。对普通人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是盲人普遍失去了劳动能力,拥有导盲犬只能解决出行问题,不能改善劳动收入。况且盲人拥有稳定收入的占少数,从各个角度来看都不符合要求。
在申请全部通过后需要拿出4-6周前往导盲犬培训基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培训任务。根据有领养经验的盲人朋友介绍,包括路费、住宿费用、吃饭费用和部分培训费用,共需要超过一万元,很多盲人承担不起。
随着国家经理水平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提升,导盲犬即便申请困难也不应该如此稀少才对,可是实际难度却远不止这些。
起步晚没扶持
许多国家在古时就有导盲犬,只不过那时没有系统训练,导盲犬处于初级状态。世界上第一家导盲犬学校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了服务战争中失明的军人,培训导盲犬方便他们出行。之后日本、美国、英国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均成立了导盲犬培训学校,并推动了先进培训技术的发展。
国内大陆正规的相关机构起步很晚,2006年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成立,宣布导盲犬空白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全国陆续出现了5家导盲犬培训基地,但是规模很小,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钱”字。
导盲犬培训机构是非营利性组织,不但承担导盲犬在领养前后的抚养和培训,还要负责领养人的选拔、考核、后期跟进维护等工作,成本巨大。2021年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共毕业40只,在校105只,审计报告中显示共花费684万元,每只成本近20万元。
国内六家导盲犬培训机构中,只有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是国内残疾人联合会批准成立的,享受国家补助。其他五家需要自己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向各大民间慈善组织“讨钱”成为他们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一旦资金链断裂,将直接导致在校导盲犬无法按时交到领养人手上,服役中的导盲犬医疗养老无法保障。
针对这个问题,网上声音各有不同,一部分人认为智能科技装备可以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完全不需要导盲犬,更有少数人过激的讨论起这是一个骗局!那么导盲犬真的没必要或者没这么昂贵吗?
导盲犬成本问题
前面提到一只导盲犬成本平均20万,真的需要花了这么多钱吗?首先我们来看基地总支出的明细,这里公分为三大块,训犬成本、物资捐献和科研经费。
训犬成本就是我们常说的导盲犬支出和人工费用,其中狗粮和工资是最大支出。狗粮一年一只平均1.1万,鉴于导盲犬都是一个月左右引进,吃的多很正常,为了以后身体健康服务时间更长,狗粮的品质选择也要考究。
人工成本中规中矩,一年235万支出,在二三线城市只能维持20人左右的团队,何况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有30多名员工。平摊到导盲犬身上一只6.1万。
科技经费是用于导盲犬的培养技术开发,国内导盲犬标准远低于国际水平,包括导盲犬本领和心理辅导在内的众多科目都要进步。基地一开始是一支导盲犬科研小组,后来因为残联需要临时改组成培训基地,这笔费用非常必要。平摊到每只导盲犬上大概是2.5万。
这些加在一起就已经超过10万,如此看来传说中的高昂培训成本实至名归,却也无法避免。
难道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方式不能被替代吗?答案是有可能,但现在一定是亏本买卖。
赚不到钱或骗不到钱
拥有1700万人的盲人群体数量,一旦改善或者辅助视觉功能就可以恢复正常人生活,这个市场方向是刚需中的刚需,吸引了大批科技公司入局。但是随着2018年国内资本退潮,这些公司也销声匿迹,目前国内在坚持的凤毛麟角,原因无外乎赚不到钱了,无论盲人还是投资公司都不愿意掏腰包买单。
比如杭州某公司的导盲眼镜,把汽车上的倒车功能移植到眼镜上,让盲人跟着语音导航和提示音行进。可是实际情况是倒车辅助应用场景相对静态,使用频次很低,盲人行动区域要复杂的多,前后左右都有可能有行人靠近,辅助反而成了累赘。这款“黑科技”眼镜曾经拿到千万融资,如今却销声匿迹了。少数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还有很多公司骗到盲人专项科研经费后就不见踪影,算是“有良心”的人,至少没有坑害收入微薄的盲人。
盲人群体过得并不好
从基础建设来说,我国盲人需要的设施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现有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保护,比如最常见的人行道上的盲人通道,经常被车辆占用,损坏也得不到立即修复。
这些情况加剧了盲人不愿意出门的心态,济南市曾经对盲人出行做过一次调查,有30%的盲人不愿意出门,剩下的也只有少数人每周出门3次以上。
就业方面,除了盲人按摩师和部分手工制造,盲人几乎无法从事主流工作,这也导致大量盲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相关的劳作,城市里已经难得一见这些特殊群体了。
城里生活的盲人对导盲犬的需求非常大,复杂的城市交通和熙来人往的人群,至少在现在还离不开真正的双眼来引导。
导盲犬已经有200年历史,对于一些盲人如同双眼一般,在他们的生活中作用非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 关于盲人的科技稀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盲人的经济能力普遍较差。科技公司或组织应该多些精力在这些特殊群体身上,反思之前的错误,世界因此会更加美好。
作者:旧时梦话 校稿:川川
原创文章,作者:海阔天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5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