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54 37
这个古老的问题:下如由理,如今却要给以重新定义,理由如下:
——人类食肉的漫长历史,证明人要吃肉。这方面无须印证,远古的茹毛饮血,主要吃肉;先秦时期严明等级制,不能吃肉的百姓也少不了鸡鸭鱼肉;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公元502-549年),出现了不吃肉的群体,还很大,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当然是政府强令,信佛的百姓不许沾荤腥。梁武帝不仅下诏严令禁止,还以身作则,在家持戒。至今,很多和尚的清规戒律还都是他制定的,包括不吃肉。当时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又被后来到国内学习人类文明的日本人学了回去,导致日本全国不吃肉,并持续坚持了1200年。直到明治维新才改回了吃肉,很快才让千年萎缩的身高长了回来,再没人笑话“小日本”了。
——动物肉是人类获取蛋白的必然渠道,证明人要吃肉。蛋白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一是动物蛋白,再是植物蛋白。譬如刘安发明的豆腐,就是把大豆的蛋白提取做成美食。动物蛋白称为“完全蛋白”,植物蛋白称为“不完全蛋白”。
这是因为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其实需要蛋白的氨基酸。人体一共有20种氨基酸共同支撑着生命,其中12种在体内合成,统称做“非必需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存在动物肉里,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也就是说,人必须吃肉,才能完全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只吃素就不行,尽管豆腐类素食也有丰富的蛋白,但是植物蛋白不是完全的蛋白,缺少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所以,吃素要想健康,少不了蛋奶补充。
——素食是意志的选择,吃肉是身体的选择。为什么 就申明了“三不”?就是因为饮食文化的双重性,我们稍不注意都会搞混淆。这个双重性就是食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面部分,分析的是食物的自然属性,但是食素却属于社会属性,意识控制下的选择。
很简单的道理,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只能从动物肉里获取,植物蛋白里不够数。所以,从释迦摩尼以来,或者说从梁武帝开始,完全吃素的人都是靠信仰和意志支撑着。一旦自然状态苏醒,意识会改变,立马吃肉,身体很快回到正常。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大S徐熙媛,赌咒发誓不吃肉,坚持了多少年,结果为了生孩子,开荤吃肉。
说到不吃肉,在日本却有着传统文化的含义。我们粗线条了解下日本的饮食文化史:
——素食是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基因。就从日本的弥生时代说起。弥生时期(公元前300-公元304年),稻作文化传入日本,是国内和朝鲜的移民带去的。古倭人把移民叫“渡来人”。自此,奠定了日本的农业基础,农作物以稻谷种植为主,饮食主要是米饭,蔬菜,鱼、禽类和野生动物。所以,日本的饮食文化基因里,就是素食为主。
——古时候可食肉的动物不多。有史可证的,晋代《三国志》里的《魏志·倭人传》有记载:“其地无牛马豹羊鹊”。说的是相对于我国的三国时期的日本,还没有马牛羊。直到国内和朝鲜的移民作为主要劳动工具,经过朝鲜运送马到日本,于是有了马匹。到古坟的大和时代有了牛羊,随后有了猪。
——佛教的传入让日本彻底断了吃肉的念头。据《日本书记》所载,日本钦明天皇13年10月(公元552年),百济圣王派遣使者到日本,给大和朝廷带去了佛家“三宝”,佛像、佛经和佛家弟子,佛教正式入驻日本,并且很快成为日本的主流宗教。佛教戒律成了日本的主流文化,戒杀生不吃肉,迎合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因而被高度认可。
百济圣王(公元523-554年)是南朝梁武帝赐封的,算是附属小国,他送去日本的佛教都是原封的南朝文化,譬如《涅槃经》。两年后被高句丽打败,很多百济人都逃亡日本。日本豪族大内氏就是百济圣王的后裔。
话说日本人本来稻蔬为主要食物,有了佛教,又是国内“素食第一人”梁武帝定的律条,杀生就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于是从社会高层起,信奉佛教不吃肉,带动百姓也不吃肉,成为当时社会新时尚。
——第一部法典就要求全国臣民“皈依三宝”。开始有了佛教,我们不吃肉还是社会层面,属于自觉约束行为。到了推古天皇,日本的第33代天皇,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于公元604年,以名义执政的圣德太子的名义,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法典:《十七条宪法》,里面有“二曰,笃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则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的明确规定,说明当时的佛教已经成为日本国的基本国策了。
——日本史上“戒肉令”。日本飞鸟时代的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631-686年),于天武天皇14年(685年),下诏“每家均建佛舍,以便礼佛供养”,宫廷同例,聘奉僧尼,供养三宝。由他开始,天皇的统治被赋予宗教的权威,天皇地位有了神性。就这个天皇,早在10年前的公元675年4月17日下诏,史称禁肉令:
“诏诸国曰,自今以后,制诸渔猎者,莫造槛井,及施机枪等之类,亦四月朔以后,九月卅日以前,莫置比弥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马犬猿鸡之宍,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至此,本来不怎么吃肉的日本人,是真的不能吃肉了。
——禁肉之前没得肉吃。还是《魏志·倭人传》里的记载,说到当时日本的状态“有千余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当时不食肉”,确实不吃肉,但是吃鱼,鱼肉是蛋白质的来源。也没有动物养殖,就没得肉吃,最多打点野味。及至后来国内移民和朝鲜移民带去的牛马羊,牛马是重要的劳动和运输工具,羊毛制作衣物,又都不能吃。
——禁肉令后的日本人,严格按照禁令,不吃马牛狗猴鸡。禁肉令的实施细则是这样解释的:牛耕田,马驮货,狗值夜更,鸡打晨鸣,都是农耕生活不可缺少的伙伴。 鱼虾,野生动物,包括兔子都不在禁止之列,可以吃。
——禁肉时期的日本人饭食很简单。譬如江户时代,都我国明清时候了,日本人吃饭还就是一碗米饭,加点味噌汤,再不就是放点酱油,一年到头就这样。有钱的贵族武士,至多加条烤秋刀鱼。就是有名的德川家族,偶尔吃顿茄子都算改善伙食打牙祭。
——素食发展到极致。不吃肉就吃素,日本的料理的精致优雅,似乎和古时候的落后状态不搭,说来还是从国内学去的。宋朝时,日本有位叫做道元禅师的高僧,来到宁波的阿育王寺取经。他对寺庙的素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去后反复琢磨,把禅理融合于素餐,最终研制出饱含佛家文化的日式素餐,叫做“精进料理”。
——个子越长越矮。有一组日本男人平均身高数据,似乎能说明什么:
古坟时代(304-600年),身高163厘米;
镰仓时代(1192-1333年),159厘米;
室町时代(1333-1467年),156.8厘米;
江户时代(1603-1867年),157.1厘米;
明治初期(1926-年),155.3厘米。
这1200年的时间里,日本人的身高不断萎缩。文献记载的还有经典例子,说是日本战国时期(1467-1573)的著名战将德川家康(1543-1616年),号称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日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江户幕府”创立人,统治日本265年。他的身高只有156厘米,典型的矮个子。到了第五代的德川纲吉将军,身高124厘米。这就不是矮个子,成侏儒级别了,可是人家照样是威风凛凛大将军,大日本的最高统帅。战国三英杰之一的丰臣秀吉,身高140厘米。另一英杰织田信长,身高170厘米,就被日本历史描述成身材魁梧的巨人英雄。
——吃素的打不赢吃肉的。日本历史上经典的战争,是平安时代末期1156-1159的源平合战,同为天皇之后的平氏和源氏大打出手,结果武士阶层的源氏,打败了公卿阶层的平氏。主要原因,就是低层社会的平氏军队吃肉,上流社会的源氏不吃肉。这样的事例还表现在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战争,武田信玄的军队吃面吃肉,身体健壮,上杉谦信本人是佛教徒,吃素,带的军队体力弱于对方,老搞不赢人家。
——明治时代解除“禁肉令”。这时期的日本在西方工业文化影响下,接受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明,整个社会结束了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国家要富强,焦点集中在吃不吃肉上。明治天皇相信了组团出使西方考察的结果,说是他们的文明发达是因为大吃牛肉,猛喝牛奶。于是1872年下诏解除“禁肉令”。至此,从天武天皇675年下达的禁肉令,到明治天皇1872年的解禁令,整整1197个年头,史称1200年。
——崇洋之风加速了文明进程。解禁令颁布后,为了让全国百姓接受肉食,明治天皇带头示范喝牛奶,吃牛肉,通过媒体大力宣扬。天皇的影响力至高无上,全国人民像当年开始禁肉一样热情高涨,很快的形成社会新时尚,大家都来吃牛肉,喝牛奶。当时情形很像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喇叭裤录音机飞机头,西方洋鬼子放个屁都是香的。日本人那时候的狂热集中在三件事:吃牛肉火锅,喝葡萄酒,公开场合飙英语。
——日本民族有个显著的特点,非常重视教育。知道自己饮食文化落后的原因后,奋起直追,从儿童抓起。可以说目前日本小学生的膳食,一定是世界上营养很全面均衡的套餐,食材优质,口味美丽。所以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体能,还是精神,关键还是身高,恢复到了正常亚洲人状态。特别是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性破坏,能迅速崛起,50年建设成世界发达国家。在过去禁肉情况下应该很难做到。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