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4:37 33
撸猫是很多猫奴喜欢做。医就时及应,状症病抓的事情,但是撸猫会得猫抓病吗?是有可能。猫抓病是由猫的唾液中的细菌引起的,症状包括红肿、发热、淋巴结肿大等。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猫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野猫接触、注意伤口清洁等。如果出现猫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生活中喜欢猫。象现的遍普很的人非常多,在网络上,晒猫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不但喜欢看猫,还喜欢用手摸猫。
有一。乎乐亦不得玩猫只一名深圳的小女孩儿,在暑假期间就跟一只猫玩得不亦乐乎。
一次玩耍之后,发现手指和前臂被猫抓出了几条血痕。因为不疼不痒,所以也没有重视。
但是好景不长,慢慢地手指出现了红疹子,并且流出了少量浓汁,一个月之后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手臂和腋下已经有很大的肿块了。
更可怕的是,稍微一碰竟然还有点疼。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跟猫有关吗?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的跟猫有关,她得的病就叫猫抓病。
被猫抓了之后就会生病吗?
其实这么说也太绝对了,很多人虽然被猫抓过,但并不会出现猫抓病的问题。
要想知道猫抓病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一个你可能没听说过的名词:巴尔通体。
在1905年,秘鲁的一名叫做巴尔通的医生,在一位奥罗亚热患者的红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成杆状的细菌。之后科学家把这种细菌称为杆菌状巴尔通体。
准确地说,这种细菌是革兰阴性球杆菌。
特别喜欢在28℃的环境下生存,这种细菌进入人体之后,会在血管上皮增殖。然后随着血的流动到达身体的很多地方。
这种细菌不光可以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很多动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犬猫,甚至是老鼠和跳蚤都是巴尔通体特别喜欢潜伏的宿主。
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种。
整体来说,细菌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入到人体。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被猫抓伤之后,细菌进入人体,出现一些感染症状。所以这也就是常见的猫抓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喜欢养动物,特别是喜欢猫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猫抓病在我国的患病趋势逐年增多。
特别是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首先,被猫抓伤之后,如果恰巧这个时候有巴尔通体进入血液,感染并不会立刻出现,而是有一段潜伏期,这个潜伏期很有可能会长达3-10天。
在此期间,患者一般会在局部出现皮疹。
但是在两周的时候可能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也就是在皮肤下面摸到有小肿块。
这种淋巴结肿大很容易出现在头颈部和腋窝,甚至腹股沟这种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重大的淋巴结一开始会表现为非常结实,而且触摸的时候会有疼痛。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消退,在一些少数的病例可以发现淋巴结化脓。
此外,也有50%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但通常发热会是39℃以下,并不会表现为很高的温度。
但是也有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损害,这个时候病程就会明显延长。一般会达到一个月到四个月,甚至有一些罕见的病例可能达到64年。
而更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脑病,骨髓炎,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脏器损害。
虽然严重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并不是说绝对不会出现。
首先应该庆幸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就算发现是猫抓病也不要太害怕。
很多时候猫抓病都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说即使放着不管,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把这种细菌杀死,患者都可以自愈。
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案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但是在一些病情较重或者免疫力异常的患者当中,也需要特殊关注,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病情,应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果淋巴结化脓比较严重,也可以考虑穿刺把浓汁吸出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的方式把淋巴结切除。
很多患者都可以在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候完全自愈,一般预后都非常好。
但是如果淋巴结肿大得特别厉害,比如说淋巴结肿大超过五厘米,就可能会持续治疗1-2年。
虽然猫抓病并不是太常见,但是喜欢猫的人要尤为注意。
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饲养宠物,就算饲养宠物,也不要让宠物把孩子抓伤,挠伤。
养宠物的家庭需要特别关注宠物的卫生,定期修剪指甲。洗澡和驱虫是必须的。
当然,如果被抓伤或者挠伤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局部可以涂抹碘伏或者应用酒精消毒。
最怕的就是觉得自己没什么事,等发病的时候就特别痛苦了。虽然这种病大多情况下都可以有效治愈,但治疗的时候也很痛苦。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身边的宠物,其实,危险就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后面。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生活日记##健康生活方式科普#
同样是软骨,半月板和耳朵有什么区别?从人体中三类软骨谈起
在家晒太阳要不要开窗?抗骨质疏松,医生给你讲讲晒太阳的秘诀
吃药后需静坐30分钟?“奇葩”的抗骨质疏松药,很多人吃错了
为什么伤筋动骨之后,特别强调饮食?医生教你正确的饮食原则
撸猫会得猫抓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严重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与猫接触受伤的部位等。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关注猫咪健康,让它们健康快乐地陪伴我们。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