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小心被动物抓伤或咬伤,请第一时间做好这3件事
丨本文作者:汪曦,原上海市某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日常生活中,跟小动物们打交道是常有的事。比如,给自己家的猫洗澡,被抓伤了;孩子出门,被狗舔了一下腿;抓兔子,被抓破了皮......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碰到鸡鸭鹅、羊驼、乌龟等等。遇到被动物抓伤和
丨本文作者:汪曦,原上海市某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日常生活中,跟小动物们打交道是常有的事。比如,给自己家的猫洗澡,被抓伤了;孩子出门,被狗舔了一下腿;抓兔子,被抓破了皮......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碰到鸡鸭鹅、羊驼、乌龟等等。遇到被动物抓伤和咬伤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会不会得狂犬病?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了解一下大概的思路,在文末,汪曦医生还总结了3个应对要点,请大家务必收藏。
*感谢客户和汪医生对本文的授权支持。
客户第一次提问早上宝宝被家养的猫抓伤了,是否需要去医院打狂犬疫苗?家养了六年,从未出门,猫之前也打过狂犬疫苗,但时间也过的比较久了。
汪曦医生回复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针对您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1. 孩子大概率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明确地说,根据您的描述和提供的图片,我的判断是:您的孩子大概率是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但您需要确定这样两件事:① 这只猫最近6个月内是否有走失、自己出门、人无法掌握其行踪的一段时间?是否有被其他来历不明的猫狗等动物抓伤或者咬伤过?② 这只猫是不是在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下直接、主动攻击(咬、抓)您的孩子?如果至少有一个答案为“是”,则需要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如果都是“否”,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清洗和消毒伤口即可(截至目前您采取的措施都很对)。
2. 猫狗并非天生会产生和携带狂犬病病毒一般来说,猫狗被来历不明的、发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
而猫狗只有在发病后,各种腺体中才会分泌狂犬病病毒,唾液中才会有狂犬病病毒,才会导致爪子、牙齿等地方出现狂犬病病毒。
所以,看着健康的猫狗,要么就是未感染病毒,要么感染了但正处于潜伏期,而处于潜伏期的猫狗的唾液中也不会有病毒。
对于家养宠物、宠物店里的动物来说,如果能够掌握其行踪,没有放到野外或失散过,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的。
猫狗在发病初期表现不安或不适,喜欢躲在暗处,不断发出粗厉的叫声,极易激动。
之后进入狂躁期,会攻击人、追咬其他动物或咬伤自己。
后期(麻痹期)张口、垂舌、流涎,声音嘶哑,时常倒卧在地,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一般不会超过5天。
上述症状也比较好辨认。
所以,如果是以下两种情况:① 完整的皮肤,被动物舔舐或接触猫狗的唾液;② 和猫狗等动物近距离接触(如抚摸、喂养),未造成皮肤破损。
均不需担心会感染狂犬病病毒,也不需要去接种狂犬病疫苗。
3. 伤口护理及后续类似情况的应对不论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都建议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用专业的消毒喷雾也可以)伤口。
如果以后孩子或者大人真的不慎被来历不明的猫狗咬伤或者抓伤,请按下表进行处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祝健康安好!谢谢!客户第二次提问医生好,我们昨天没去打疫苗,家养的猫完全没有出门,封闭在家养的,没有接触感染狂犬病毒的机会。
小朋友是意外被抓伤的,小朋友喜欢去抓猫尾巴,大概率是猫咪在挣脱过程中指甲刮到她了。
看了您的回复内容,我也肯定了自己的初步判断,谢谢医生解答。
汪曦医生回复您好!好的,我认为您的处理没有什么问题,小猫不是在精神异常的情况下主动攻击孩子的,并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
请安心生活,不用去考虑狂犬病的事情了。
谢谢!汪曦医生总结鉴于狂犬病的危险性,在孩子不小心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请第一时间做好这3件事:1. 明确不同动物传播狂犬病毒的风险(1)高风险动物:狗、猫、野生哺乳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尤其是行踪不明的流浪动物。
(2)低风险动物:家畜(如牛/马/猪)、啮齿类(如老鼠/仓鼠)、兔类等;动物园、宠物店里饲养的风险更小。
(3)无风险动物:禽类(鸡鸭鹅)、鱼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等。
2.被动物咬伤后要积极应对被高风险动物致伤,需及时进行伤口清洗和消毒,严重时需前往医院处理,并根据暴露情况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由于动物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难以确定,人是否需要接种一般不考虑动物的疫苗接种史。
3. 部分情况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破伤风被动免疫抑制剂如果高危动物导致的伤口过深或被污染,可能存在感染破伤风的风险,需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破伤风被动免疫抑制剂。
如果儿童按程序全程接种相关疫苗(4剂百白破和1剂白破),11岁以内无需额外接种“破伤风针”。
问诊评价后续用户未进行追问,同时对汪医生的服务做出评价。
★卓正线上问诊服务★遇到文中类似的情况,拿不准如何处理、应对是否正确,可以随时线上问诊卓正【疫苗咨询】医生。
除此以外,还提供成人及儿童的疫苗选择、接种计划、疫苗不良反应等问题解答噢!点击可直达线上问诊👆这里聚集了400+位优质医生,其中超70%为卓正全职医生,可以通过图文、电话形式与医生1V1交流,医生平均在1小时内给予回复,每次提问都有1~2次免费追问机会,可以覆盖2~3天病程。
如遇健康问题,别忘了这里可以随时联系卓正医生:)| 本文作者汪曦原上海市某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戳此看诊/问诊| 审稿专家田伟宁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学士戳此看诊/问诊| 内容团队医学编辑/luka关注卓正科普,离健康更近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就是整个咨询的详细内容,为方便阅读有所删改。
需要注意的是,科普只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医生的回复也只是针对个体问题提供建议,未必适用于自己,切忌直接套用。
卓正的所有线上问诊,我们都会进行质控,并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上述内容已获得授权。
原创文章,作者:梦想研究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26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