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一眨眼,2024年到了7月,不少品牌交出了“半期考”成绩,目前已知突破百万的中国品牌分别是:160万的比亚迪、112万的长安中国品牌,以及110万的奇瑞集团。可以说数据上,奇瑞确实够得上“国产头部”的位格。

一眨眼,2024年到了7月,不少品牌交出了“半期考”成绩,目前已知突破百万的中国品牌分别是:160万的比亚迪、112万的长安中国品牌,以及110万的奇瑞集团。可以说数据上,奇瑞确实够得上“国产头部”的位格。

可在几个子品牌的表现上,缺乏市场爆发力的星途早业界并不太看好,而被给予厚望的iCAR,同样表现得乏善可陈,6月销量5907辆。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定位不明确的“跟风品牌”,真的会对品牌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发展吗?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不具备爆款能力,更陷入库存疑云?

在品牌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潜规则,如果三个月市场表现没能有明显起色,那这个品牌的处境就很难被看好,简单来说——不具备爆款潜质。很不幸,这个被奇瑞汽车给予厚望,“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的iCAR,遇到的便是这样的情况。

数据显示,iCAR从三月份正式进入市场竞争开始,在售车型也仅有iCAR 03一款,这也是其难以破局的原因之一。因此整体销量走势就呈现出仰卧起坐的状态,并不稳定,5月份环比下滑16.09%,6月份又到5900出头。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今年上半年,iCAR累计销量只有25586,处于行业的下游。只是这个数据同样落差,如果按照零售销量来计算,今年前6个月iCAR的累计销量只有19563辆,这接近6000的差值,有库存的嫌疑。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而事实上,iCAR的真实销量情况,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如下图所示,5月份iCAR 03的零售销量为4145辆,终端销量4286辆,整体还算接近,但批发销量达到7366辆。无独有偶,4月份iCAR 03批发量达到6844,零售销量4940辆,终端销量4402辆。3月份零售销量和终端销量分别为3602和3585辆,批发销量为5487辆。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从整体数据上看,iCAR 03的批发销量都远远高过终端销量和零售销量,3月份和4月份都在2000辆左右,到了5月份,差值超过3000。这意味着,iCAR经销商或承受着相当程度的库存压力,此情此景对于一个根基不稳的品牌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面对这样的境遇,最尴尬的应该是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iCAR 03并没有像其预测的那样,在4月份突破8000辆,哪怕批发量也都没能达到这个数值。照此势头,章红玉奢想的“03与03T双车冲击月销1.5万-2万”或将破产,到2026年实现年销百万,或也将是天方夜谭。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而iCAR会出师不利,过高的定价是一方面,但根本问题之一,是尴尬的品牌定位。

不随大流被市场忽视,iCAR又该如何前行?

对于iCAR该如何发展,章红玉在今年3月份的采访时强调:奇瑞并不希望仅仅跟随市场的步伐,而是希望从市场和用户需求出发,打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走差异化方向的iCAR 将进一步丰富奇瑞新能源的产品矩阵。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说实话,这个愿景是好的,将用户群体锁定在年轻人身上同样是正确答案,把竞争空间定在10万-20万之间的中低端市场也还算得当。只是iCAR的“入局方式”令人费解——以新能源轻越野开局。对此,当时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会限制iCAR品牌发展。

众所周知,10万-20万级SUV市场的竞争主旋律是刚需,拼的是性价比和价值感受,“大玩具”定位的纯电轻越野很难成为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对象。在该大众价值体系下,iCAR 03不仅很难打动年轻人,空间小、续航不突出、定价偏高、性价比不足的问题也会被放大。

而且纯电轻越野行动半径、可靠性不如混动轻越野的事实,iCAR想要打破这个桎梏显然不可能。可以说章红玉可算是一语成谶,不希望跟随市场脚步、差异化都做到了,可现实却是被市场所忽视。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而最要命的是,iCAR销售体系布局也远低于预期。

还记得在2023年11月,iCAR高层很自信的提出“年底开300家iCAR Space、到2024年达到400家”的愿景。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3月份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显示:iCAR Space只有200多家,扩展速度远低于预期,整体线下销售网络依赖于奇瑞新能源体系。

这样的现状,或将让iCAR陷入恶性循环。市场表现难有起色,iCAR独立的线下销售渠道便难以铺展开来,品牌形象也会被渐渐掩盖。

章红玉一语成谶,销量乏力、库存存疑的iCAR还有多少机会?

从当下的市场反馈上看,iCAR有些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从小众细分表现品牌的差异化发展,便难以扎根于大众价值感中,注定其难有作为。而如今新能源轻越野的风头也逐渐淡下去,留给iCAR的空间和机遇也越来越少,或许决策层真该重新思考这个品牌到底该怎么走了。

原创文章,作者:安利教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286667.html